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4-01-0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梳理与运用。沛县地处微山湖西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素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在祖国寻美之旅中,育才小学开展“寻美古沛”活动,请你一起参加,按要求完成习题。
  • 1.  来到微山湖千岛湿地,同学们开心交谈着,仔细听,谁把词语说错了,请你选出来( )
    A . 小沛:你看湿地被芦苇和其他水草点缀(zhuì)得一片绿油油的。 B . 李小雅:这棵树树杈直指高空,像是必胜的手势,一副威风凛凛(lǐn)的样子。 C . 王小语:船在水面行走,就像在碧绿碧绿的玻璃(li)上滑动。 D . 杨依依:那花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娇美而不妩(wú)媚。
  • 2.  下面是小沛同学“寻美古沛”日志中的词语,请你帮他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花蕾 目地的 B . 彩虹 排山倒海 C . 枯委 热呼呼 D . 绿毯 技高一稠
  • 3.  小沛同学为“寻美古沛”做了一份宣传手册,他运用了一些成语,请你选择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帮他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
    A . 翠色流 扬先抑 B . 剑拔弩   灯结彩 C . 别出心 量体 D . 不同 悠自得
  • 4.  小沛同学要出一期“寻美古沛”手抄报,他收集了一些词语,请你根据词语意思对词语进行梳理分类,帮他选出不属于同类的一项是( )
    A . 与“说”有关的词语: 议论 抱怨 赞叹 B . 与人物心情有关的词语: 喜悦 忐忑 沮丧 C . 与自然环境有关的词语: 幽雅 干燥 阴冷 D . 与人物品质有关的词语: 照顾 党员 不屈
  • 5.  “寻美古沛”公众号的留言板上,同学们分享了寻美过程中的见闻感受,请你帮他们选择加点词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 歌风台是古沛八景之一,重檐飞阁,气势磅礴 , 再现了当年刘邦酒酣击筑歌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壮观情景。 B . 金桂飘香,爸爸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把酒言欢,临别前,客人对爸爸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 . 夜晚天空下起了流星雨,大步流星 , 真的美极了,我默默在心中许下了愿望。 D . 夏夜,我和爷爷站在稻田边,闻着稻子的清香,我不禁吟诵:“稻花香里说丰年。”
  • 6.  小沛同学在记录“大美沛县”宣传片里的句子,部分内容没有记清楚,请你帮他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我更爱大沙河的“清”和“远”。____,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____。河流蜿蜒,如一条银蛇。____。

    ①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②小河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③时隐时现,流向远方

    A . ②①③ B . ③①② C . ②③① D . ①②③
二、【品诗词之美】诗词常用凝练优雅的语言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古沛大地,一草一木皆是诗,一砖一瓦总关情。请根据要求完成习题。
  • 7.  沛县百年小明楼对外开放,讲解员向小沛同学讲述了先烈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故事,请你帮小沛同学选出不适合表达他的感受的诗句( )
    A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 . 位卑未敢忘忧国 D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8.  按要求填空。
    1. (1) 育才小学六(2)班班级展板“寻美古沛·诗画夏天”这个专栏中,需要配上合适的诗句。请你帮他们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D .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2. (2) 今年暑假,你出去游玩了吗?哪些景物让你记忆深刻?请你回忆一次游览经历,写一段话,写清游玩的时间、地点及景物特点,并恰当引用上题中的诗句。
三、阅读与鉴赏。
  • 9. 【颂人物之美】

    爱国是中华儿女的血脉传承,守护祖国是中华儿女的光荣使命,也是重大的责任担当。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地传承下去,并且不断发扬光大!

    《长津湖》

    【战争简介】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上最为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这次战役,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选编自百度百科

    【气候特点】

    长津湖地区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 月下旬日平均气温可下降到零下27摄氏度,气候相当严寒。1950年的冬天,更是雪上加霜。这一年,朝鲜遭遇了一场50年一遇的极度深寒天气,不仅普降大雪,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风,长津湖地区的温度下降到了50年来的最低,在零下40-50摄氏度。志愿军仅有的干粮——土豆,也全冻成了冰疙瘩。

    ——选编自地理探究

    【“冰雕连”】

    中国志愿军第九兵团于1950年11月初进入朝鲜军情紧急,原计划在辽阳、沈阳置换冬装的十几万战士衣着单薄直接过了鸭绿江。长津湖战役中,一共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被冻成了冰雕,成为“冰雕连”,后来整理“冰雕连”烈士们的遗物时,在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中发现一张纸片,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选编自腾讯新闻

    【《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汽车就要从路上开过去;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敌人为了逃命,用了32架飞机,10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压制在阵地前面……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选编自《谁是最可爱的人》有删改作者:魏巍

    【影片《长津湖》情况】

    影片《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各大影院上映,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截至2021年11月24日,该片含预售票房已超过56.95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2022年11月,获得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

    ——选编自网易新闻

    1. (1) 小沛同学读完以上材料后,发现下列表述并不完全正确,请你帮他判断对错。

      ①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最为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

      ②在零下40-50摄氏度,志愿军的馒头、土豆等千粮,全冻成了冰疙瘩。

      ③长津湖战役中,一共有三个连队的志愿军被冻成了冰雕,成为“冰雕连”。

      ④影片《长津湖》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各大影院上映,截至2021年11月24日,该片含预售票房已超过56.95亿元,成为世界影史票房冠军。

    2. (2) 长津湖战役被称为朝鲜战场最为艰难、惨烈的一场战役,小沛同学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其中有一项分析不恰当,请你帮他选出来。( )
      A . 美军武器装备一流 B . 极度深寒天气 C . 志愿军粮食短缺 D . 多国人朝参战
    3. (3) 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国军人精神不倒的一面旗帜,小神同学想让同学们从个人层面具体感受这种精神,你觉得应该重点阅读以上哪个材料?请你帮他选出来。( )
      A . 【战争简介】 B . 【气候特点】 C . 【“冰雕连”】 D . 【《谁是最可爱的人》片段】
    4. (4) 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被称作“最可爱的人”。当今社会,你认为有哪些人也可以被称作“最可爱的人”?请先表明观点,再说明理由。(理由不少于两条)

      最可爱人:

      理由①

      理由②

  • 10. 阅读。

    残缺的馒头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5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4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24小时,不惜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只剩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地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4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鬼子好吗?”

    ⑩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⑪大胡子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⑬所有的饥民们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7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3天前饿死了!”

    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⑲34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 (1) 小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故事情节,小沛同学在默读完选文后,尝试用这种方法梳理小说情节,有几处他不能确定,请你帮帮他。(每空不超过12字)

    2. (2) 小沛同学关注到了选文在描写饥民抢馒头的场景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文中画横线句子是的描写,画波浪线的句子是的描写,这样描写的好处是
    3. (3) 小沛同学关注了选文体裁是小说,读小说,应关注,感受人物形象。这篇小说人物众多,一些人物形象也塑造得十分鲜明,相信你一定深有体会,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完善下面的“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小说人物阅读卡片

      人物:(限填一人)

      人物形象:(填词语,至少1个)

      相关情节:(结合情节概述,不得照抄原文。)

    4. (4) 小沛同学读小说时,留意到大胡子少校前后跪了两次,他分析了这两次跪的感情不同。第一次是;第二次是,请你分别选出正确分析(两处均为多选)

      A.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充满同情,内心是痛苦的。

      B.因为小姑娘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少校对她充满敬意。

      C.因为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进过一口食物,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很愧疚。

      E.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跪下乞求上苍能保佑我军打败鬼子。

    5. (5) 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一个特写镜头,小沛同学觉得这个特写镜头很有深意,你是如何理解这位将军断断续续说的话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
四、表达与交流<img src="http://tikupic.21cnjy.com/2023/12/22/47/13/47138eed5469e6c74d5f99a3356e3e7d.png" width="13px" height="7px">
  • 11. 【书眼中之美】

    经历了行走间欣赏美、生活中感受美的“寻美”之旅,不知你有没有意识到.美有很多种:自然之美、情感之美、心灵之美……“寻美”栏目正在火热征稿!请你以“我眼中的美”为题,写一篇习作,向“寻美”栏目投稿吧!

    习作小贴士:⑴文从字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⑵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⑶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当下之美,是目之所及;未来之美,是心之所向。愿你在心灵深处撑一支长篙,向生命更深处漫溯,继续探索美的真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