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 1. 在加勒比海红树林中,科学家发现最大的细菌-华丽硫珠菌,形如一根细绳,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如图所示,其长度为(  )

    A . 2cm B . 2.0cm C . 2.00cm D . 2.000cm
  • 2. 如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 ①和④ B . ②和⑤ C . ③和⑥ D . 都正确
  • 3. 以下各场景中关于“高”的描述属于音调的是(  )
    A . 曲高和寡 B . 引吭高歌 C . 振臂高呼 D . 高谈阔论
  • 4.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描述的是太阳升起后,露珠会消失。这是因为露珠(  )
    A . 吸热熔化 B . 放热凝华 C . 放热液化 D . 吸热汽化
  • 5. 一束光线射向平静的水面,若反射角为30°,则人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A . 60° B . 90° C . 70° D . 30°
  • 6. 如图,在地球上和月球上同时做甲、乙两个实验,都能看到塑料球被弹起的实验是(  )

    A . 甲、乙实验都能 B . 乙实验 C . 甲实验 D . 甲,乙实验都不能线
  • 7. 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小红头部的后上方,如图甲所示,则小红看到视力表上如图乙所示的字母E在平面镜中的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8. 甲、乙同学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10-20s,甲相对于乙是静止的 B . 0-15s,甲和乙平均速度相等 C . 0,甲的速度一直小于乙 D . 15~20s,甲距离乙越来越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7</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9. 李白的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中,笛声是空气产生的,他是根据判断声音是竹笛发出的。
  • 10. “绿柳成荫”是光的现象;“水中倒影”是光的现象。
  • 11. 蝙蝠利用波来感知障碍物,这种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叫做,同时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2. 如图所示,为了能让小芳更好地学习舞蹈,妈妈在家给她安装了一面竖直的全身镜,当小芳站在平面镜前1.5m的位置时,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的距离为m;当她匀速靠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3. 生活中有“油炸”和“水煮”两种烹饪方式,是因为油和水的不同;铁锅能够炼金,是因为铁的比金高。
  • 14. 如图所示是站在地上的人相隔2a拍摄的两张照片,由此可以判断汽车是的,飞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 15. 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用相同的小烧杯甲、乙盛等量的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10min后,测得甲杯外的水温为100℃,乙杯外的油温为300℃,则此时甲、乙两杯中的水能沸腾的是(选填“甲”或“乙”),两杯水的温度(选填“>”、“<”或“=”)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题</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8</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6. 根据相关科学测算,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光大约是8min 20s前由太阳发出的,试计算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已知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17. 行人过马路时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小明每天上学都要经过红绿灯,若该马路的宽度为15m,人行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为20s,求:
    1. (1) 小明的速度至少多大才能安全通过;
    2. (2) 若老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0.5m/s,则绿灯倒计时的总时间至少要设置为多少,老人才能安全通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题</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五、作图与实验题(本大题共<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其中</span></strong><strong><span>21</span></strong><strong><span>题</span></strong><strong><span>6</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strong><span>22-26</span></strong><strong><span>题每空</span></strong><strong><span>1</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32</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21. 作图题
    1. (1) 如图,光线AO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请做出其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 (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

    3. (3) 一物体以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在图中做出该物体运动的v-1图象。

  • 22.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图中AB段的距离cm,测得时间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m/s
    3. (3) 物体的运动常常可以用图象来描述,图能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选填“A”或“B”)。
  • 23. 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Imin记录一次温度。

    1. (1) 在组装器材时,应该按照(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
    2. (2) 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第2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3. (3) 图丙是A、B两个实验小组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两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4. (4) 图甲中硬纸板四周逸散的“白气”(选填“是”或“不是”)水蒸气。
  • 24.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 (1) 白色硬纸板应与镜面放置,硬纸板的作用是
    2. (2) 小明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然后将纸板绕ON向后折,如图乙所示,此时在NOF面上甲(选填“能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3. (3) 为了进一步确定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选填“上部”或“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
    4. (4) 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的。
  • 25. 如图,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 (1) 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 (2) 为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温度值,小明应选用(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
    3. (3) 如图丙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冰的熔点是℃,BC段该物质处于态;
    4. (4) 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但要继续热。
  • 2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 (1)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M应是一块____(选填“A、B或C”);
      A . 2mm的平面镜 B . 2mm的平板玻璃 C . 1mm的有色平板玻璃
    2. (2) 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 (3) 实验时应在蜡烛(选填“A”或“B”)一侧观察蜡烛A的像;如果将竖立的M沿图中虚线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蜡烛A的像相对于桌面(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发生”)移动:
    4. (4) 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5. (5) 正确进行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并准确测出蜡烛A和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其目的是为了(选填“减小误差”或“寻求普遍规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