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 1. (2022七上·大同竞赛)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要想获取他们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 . 史书记载 B . 神话传说 C . 考古发掘 D . 科学推测
  • 2.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判断“北京人”应在的位置(    )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0七上·汉川月考)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A . 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 . 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 . 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 . 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 4. 中国历史上最初的首领更迭方式是禅让制。禅让制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    )
    A . 经济实力 B . 个人才德 C . 社会地位 D . 前任推荐
  • 5.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A . 黄帝 B . C . D .
  • 6.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7. (2023七上·滕州开学考)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A . 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 . 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C .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 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 8. (2020七上·惠城期末)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 . 甲骨文 B . 大篆 C . 小篆 D . 隶书
  • 9.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B . 个体小农的出现 C . 百家争鸣的影响 D .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10. (2016七上·灵璧期中)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 .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 诸侯争霸局面 C .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 商业繁荣局面
  • 11. 根据史记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 弱肉强食 B .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 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 . 适者生存
  • 12.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 . 因材施教 B . 温故知新 C . 有教无类 D . 仁者爱人
  • 13. 战国时期,在岷江流域修筑的某一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入、不知饥懂”,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郑国渠
  • 14.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 .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C .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D .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 15. (2022七下·定远开学考)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段空隙,上面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
    A . 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 . 夏桀和商汤之间 C . 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 . 项羽和刘邦之间
  • 16.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 . 对外征战 B . 增加徭役 C . 焚书坑儒 D . 休养生息
  • 17.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继位之初,“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 西汉的赋税十分沉重 B . 汉初奢靡之风盛行 C . 平抑物价 D . “文景之治”的出现
  • 18. 考古专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的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C . 尊孔复古 D . 颁布“推恩令”
  • 19. (2022七上·衡阳期末)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此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此政令是(    )
    A . 抚慰异姓功臣 B . 加强思想控制 C . 推恩令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20. 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是(    )
    A . 盐铁官营 B . 行推恩令 C . 尊崇儒术 D . 反击匈奴
  • 21.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参考的《秦朝行政系统简表),请按图意给空白处找出正确的选项(    )

    A . 诸侯 B . 丞相 C . 刺史 D . 司隶校尉
  • 22. (2018七上·南山期末)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②
  • 23. 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这件事说明(  )
    A . 楚庄王很好奇,想知道鼎的大小轻重 B . 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想取代周天子 C . 楚庄王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 D . 楚庄王想帮助周天子抵抗少数民族的进攻
  • 24. 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三家分晋 B . 楚汉之争 C . “文景之治” D . “光武中兴”
  • 25.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 .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B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 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二、综合题
  • 26. 材料一:距今约七千年的长江流域,出现了耕地用的耒耜。

    材料二: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7000件。

    ——摘编自《文明起源》

    材料三:在村里,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多为半地穴式。他们已经种植栗、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并在居住区内建起围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捕鱼,以补充食物。还制作大量彩陶盛放食物。

    ——据网络资料整理

    1. (1) 材料一中耒耜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3. (3) 据材料三说明该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表现。
  • 27.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各陈其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总,若此则天下治。

    材料二  贯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材料三  民为责,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四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等

    1. (1) 上述材料中的主张分别属于哪一学派?
    2. (2)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
    3. (3) 这些学派辩论的焦点说明了什么?
  • 28. 材料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地方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实施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他们走到大泽乡,两位头领号召大家说,我们因雨误期,即使去戍边,大多数人也会去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上下五千年》

    材料三:秦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秦朝的刑法残酷,人民动不动要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1. (1) 结合材料一,指出秦朝实施了怎样的地方行政制度?
    2. (2) 材料二所述是哪一事件的直接原因?这一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秦帝国的兴亡史里,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 (1) 根据材料,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2. (2) 请从政治上、经济上列举商联变法中各一项内容。
    3. (3) 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适的途径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