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jiān) 立(yì) 单(bó) 奄一息(yān) B . (zhuō) 然(tuí) 花(léi) 沧海一(sù) C . (qióng) 满(zhuì) 衣(jīn) 咋呼呼(zhā) D . 媚(wǔ) 望(tiào) 拳(lún) 技高一(cóu)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 3. 下面词语中的“尽”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 )
    A . 前功尽弃 B . 取之不尽 C . 山穷水尽 D . 尽心尽力
  • 4.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晚风轻拂,杨柳在月色中婆娑起舞。 B . 我军居高临下 , 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C . 我们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不骄不躁,不能硕大无朋 D . 他在画好的画卷上又改了几笔,反而失了神韵,真是弄巧成拙
  • 5. 写人物说话时,下列用了与“说”有关的词语的一项是( )
    A . 妈妈冲我竖起大拇指:“你可真厉害呀!” B . “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C . 小明羞愧地低下头:“对不起,这件事是我做错了。” D .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七律•长征》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B . 人人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C . 即使你真诚地为大家着想,也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D . 我们认真听取并讨论了校长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小学生”的发言,收获满满。
  •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B .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C . 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D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8. 请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时,需要注意什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貌诚恳地说明意图,交流时设想被请求人可能的担心,想办法打消他们的疑虑。 B . 说出自己的设想后,如果对方不支持你的想法,就应该知难而退。 C . 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尤其是所做事情的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 D . 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采用恰当的方式应对。
  • 9. 下列关于地名和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浦宾路 PU BINlU 李楠 LǐNán B . 西湖 Xi Hu 王丽 Wáng lì C . 洪山桥 HONGSHAN QIAO 邱少云 Qiū Shàoyún D . 峨眉山 EMei Shan 司马光 Sīmǎ Guāng
  •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 B . 课文《草原》是一篇说明文,向读者介绍了内蒙古呼伦大草原的位置,那里的民族风俗。 C . 《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样抒发了作者的孤寂之情。 D . 课文《桥》,文中环境的描写只是为了交代故事的起因,对情节的推进、人物品格的烘托是没有关系的。
  • 11. 下面这段话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螃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菜肴。你也许想不到,这些餐桌上的“横行将军”也会“闹事”。1980年,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了一次蟹灾,不计其数的螃蟹咬稻秆,啃稻根,破坏了大片庄稼,造成了重大的损失。蟹灾不光外国发生,我国历史上也曾有发生一千多年前,在今天的浙江省绍兴一带,就发生过螃蟹大吃水稻的灾害,水稻被螃蟹咬个精光。

    A . 螃蟹味道鲜美。 B . 螃蟹也会“闹事”。 C . 我国绍兴一带水稻被咬个精光。 D . 西班牙著名产稻区发生过一次蟹灾。
  • 12. 下列关于课外阅读《小英雄雨来》,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李大叔被鬼子追的时候躲在了雨来家的床底下。 B . 雨来为掩护交通员李大叔被抓后,与鬼子斗智斗勇,机智地潜水逃脱了。 C . 《小英雄雨来》赞颂了抗战时期的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小英雄形象。 D . 《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和小伙伴制造假地雷迷惑敌人等故事。
二、按要求填空。
  • 13.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学语文会让我心潮péng pài:我们跟着老舍先生在草原上sǎ tuō地骑马;在细雨中欣赏yōu yǎ的丁香花;在páo xiào的山洪中感受老汉的沉稳果断;在大渡桥的tiě suǒ中感受长征的艰辛。

  • 14. 根据语境填空。
    1. (1) 中国的领土决不允许他国侵犯,正如李纲所说“。”
    2. (2) 眼前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景象让我想起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里楼醉书》中的:“。”
    3. (3) 《回乡偶书》中表明诗人离家久的诗句是:“。”
三、阅读积累。
  • 15. 阅读文言文《狮熊争食》,完成下列各题。

    狮熊争

    狮子与人熊,同争一小羊。二物皆猛兽,各逞其雄,劲敌终日 , 卒之彼此皆受重伤,甚至各不能起。适来一饿狐,见二兽皆惫 , 顺手而得之,曰:“多费二公之力!”扬扬而去。二兽眼睁睁无以为法,任其取去。

    【注释】①争:争夺。②终日:整日。③卒:最后。④惫:疲惫,劳累。

    1. (1) 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二物猛兽(都) B . 来一饿狐(恰巧,正好) C . 顺手而得(指代狮子和人熊) D . 多费二公之力(指代狮子和人熊)
    2. (2) 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表格补充完整(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引用短文中的句子),并回答问题。

      起因:狮子和人熊共同争夺一只小羊。

      经过:

      结果:

    3. (3) 面对最后的结局,狮子和人熊可能会怎么想呢?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6.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去理解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我”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先是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行走的文化》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睛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孙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 (1) 我会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填一填,选一选。的

      ①如果要了解“我”暑假期间文化之旅的路线,那么就应该要关注材料。读着这则材料,了解了“我”的文化之旅的路线是:从沈阳出发→再赴杭州西湖→

      ②如果要选择其中一两个景点给家人讲解,那么就应该要关注阅读材料;阅读材料一,让我明白

    2. (2) 我会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给“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对出下联,下列最恰当的是( )。
      A . 登黄鹤楼觅崔颢身影 B . 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C . 临洛阳城赏牡丹白马 D . 长江绵延入浩瀚大海
  • 17. 阅读短文《我的家乡》,完成下列各题。

    我的家乡

    汪曾祺

    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

    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

    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船工,使劲把篙子梢头顶在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向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歘(chuā)”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人;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篱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一条小鱼,它就高高兴兴,心甘情愿地转身又跳进水里去了。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激动,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坐小船,两篙子就到了,西堤外就是高邮湖,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这样一片大水,浩浩淼淼,湖上常常没有一只船,让人觉得有些荒凉,有些寂寞,有些神秘。

    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成紫色,很深很浓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节选自《汪曾祺散文》,有删改)

    1.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

      ①形容完全出于自愿、没有一点勉强。

      ②形容水面广阔。

    2. (2) 作者说“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对这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说明运河里船工撑篙的辛苦。 B . 表达了作者对船工的敬佩之情。 C . 虽然船走的是水程,但有时候船工也得下水走路。 D . 船的前进是靠船夫撑着篙从船头到船尾一步步顶上去的。
    3. (3) 画横线句子,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描写方法?( )
      A . 神态描写 B . 外貌描写 C . 动作描写 D . 心理描写
    4. (4) 选文结尾写“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成紫色,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

      ①看到“这样的紫色的长天”美景的亢奋之情。

      ②黄昏静坐,看湖上天空颜色变幻的悠然之情。

      ③深深地陶醉于家乡黄昏时紫色长天的美景。

      ④饱含着作者对家乡特有风情的欣赏与怀念。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5. (5) 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用小标题的方式补充完整。

      运河堤上看撑篙——————黄昏看西湖长天

    6. (6) 文章中的“鱼鹰捕鱼”部分,作者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四、习作表达。
  • 18. 习作•表达。

    泪水,是感情的流露,或喜悦、感动或悲伤、痛苦……每一次流泪都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都会在你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每一个人都会有这种经历,泪水会让我们一步一步成长。

    请你以“泪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①把事情写清楚,写出真情实感;②最好有环境描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