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1月...

更新时间:2024-03-29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顾”字的本义是“回头看”来说,与“望”字相比,它们的视线方向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向后。同时,“回头看”有时候也包含着一种留恋的感觉。

    “望”字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望”眼前的事物;“顾”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顾”身后的场景。

    曹植的《白马篇》中有:“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其中“左顾凌鲜卑”译为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正因为“顾”有一个回头的含义,才能翻译成回师。李延年的《李延年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顾”字写出了见到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忍不住一顾再顾,不住回头看的情态。“顾”字单用时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但“望”字往往需要借助与“回”连用才可以达到这种感觉,如在寇准的《春日登楼怀旧》“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一句中,我们绝不会认为诗人是在高楼上回头望川;但在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中,我们便知道诗中所表是站在长安回首远望锦绣骊山。

    “望”字多表示向远处看,或是站在高处遥望远方;“顾”字多表示视线落在近处。

    “望”字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极目远望,直望到路与地平线的交界消失在天际。王昌龄《九江口作》中的“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中的“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韦庄《绥州作》中的“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等这些诗句都给人望向远方之感。

    而在北宋韦骧《多景楼》中的“江山远顾穷千里,风月平分入两州”,明人李攀龙《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的“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其中“顾”字只有依附于“远”字这类形容词或与“望”连用才能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单单一个“顾”字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望”字多给人平视远方或是抬头仰望的视角;“顾”字多是一种平视或略微低头俯视的视角,而极少表示仰视的视角。

    “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诗人抬起头来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又如,岳飞《满江红》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仿佛看到了岳飞心痛山河破碎,仰头望天发出悲愤长啸的画面。却少有“抬顾”“举顾”之类用“顾”表仰望的用法。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中的“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中的“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等表示诗人看自己的影子往往使用“顾影”二字,表示一个低头的俯视视角,同时有一丝因愁情而垂头的郁郁之感,却没有“望影”一说,因为影子就在自己脚下。

    清人沈德潜的《说诗晬语笺注》有载:“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归根到底是“意”的传达,是一种让人咀嚼诗词时品味到的氛围感,是我们中华文学美学观念中那种传神的感觉。通过比较“望”与“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感和空间感,我们可以认识到,哪怕是意思极为相近的两个字,在诗词中也传递着细微不同的神韵。在鉴赏中华古典诗词时,我们要善于发现是什么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细细体味诗词中的事外远致,言外之意。

    (摘编自张文璐《浅论“望”与“顾”在古典诗词中的视角与空间感》)

    材料二: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作炼字。古人创作诗歌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或者说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因为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能够写活画面,让意境特点更加鲜明,传递感情。它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

    二要关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它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侧重对象的静态。

    三、要关注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

    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

    (摘编自林能监《一字一词总关情》)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望”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看眼前的事物;“顾”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看身后的场景。 B . 单用“顾”字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望”可以借助与“回”连用达到这种感觉。 C . 《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登台远顾望”一句,“顾”字依附“远”字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D . 古诗词中的字句都具有美的价值,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准确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寇准的“高楼聊引望”一句中“望”,与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一句中“望”的含义有所不同。 B . 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望尽天涯路”的“望”,带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 C . “望”与“顾”的视角完全不同,“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 D . 因为动词具有动态性、形象性,能够写活画面、传递感情等,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地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 B . 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中“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一句,“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 C . 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中“软红光里涌银山”一句,“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D . 范成大《早发竹下》中“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两句,用“轻轻薄薄”“重重叠叠”这八个叠音字来形容薄雾、迭山,具有音乐美。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
    5.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列两首诗中的重点字词。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毒蛇

    石评梅

    谁也不相信我能这样扮演:在兴高采烈时,我的心忽然颤抖起来,觉着这样游戏人间的态度,一定源自于一颗冷酷漠然的心。想到这里遍体感觉凄凉如水,刚才那种热烈的兴趣都被寒风吹去了。回忆三个月来,我沉醉在晶莹的冰场上,有时真能忘掉这世界和自己;目前一切都充满了快乐和幸福。那灯光人影、眼波笑涡,处处含蓄着神妙的美和爱,这真是值得赞美的一幕扮演呢!

    如今完了,一切的梦随着冰消融了。最后一次来告别冰场时,我是咽着泪的。这无情无知的柱竿席棚都令我万分留恋。这时凄绝的心情,伴着悲婉的乐声,我的腿忽然麻木酸痛,无论怎样也振作不起往日的豪兴了。正在沉思时,有人告诉我说:“琪如来了,你还不去接她,正在找你呢!”我半喜半怨地说:“在家里坐不住,心想还是和冰场叙叙别好,你若不欢迎,我这就走。”笑着提了冰鞋进了更衣室。

    琪如是我新近在冰场上认识的朋友,她那种活泼天真、玲珑美丽的精神,真是能令千万人沉醉。当她第一次走进冰场时,我就很注意她,她穿了一件杏黄色的绳衣,法兰绒的米色方格裙子,一套很鲜艳的衣服因为配合得调和,更觉十分的称体。不仅我呵,记得当时许多人都曾经停步凝注着这黄衣女郎呢。这个印象一直到现在还能很清楚地忆念到。

    星期二有音乐的一天,我和溶从东华门背着冰鞋走向冰场。途中她才告诉我黄衣女郎是谁。知道后,陡然增加了我无限的哀愁。原来这位女郎便是三年前逼凌心投海、子青离婚的那个很厉害的女人,想不到她又来到这里了。我和溶很有意地相向一笑!

    在更衣室换鞋时,音乐慷慨激昂、幽抑宛转的声音,令我的手抖颤得连鞋带都系不紧了。溶也如此,她回头向我说:“我心跳呢!这音乐为什么这样动人?”

    我转脸正要答她的话,琪如揭帘进来,穿着一件淡碧色的外衣,四周白兔皮,襟头上插着一朵白玫瑰,清雅中的鲜丽,更服她浓淡总相宜了。我轻轻推了溶一下,她望我笑了笑,我们彼此都会意。第二次音乐奏起时,我和溶已翩翩然踏上冰场上,不知怎样我总是望着更衣室的门帘。不多一会,琪如出来了,像一只白鸽子,浑身都是雪白,更衬得她那苹果般的面庞淡红可爱。这时人正多,那入场的地方又是来往人必经的小路,她一进冰场便被人绊了一跤,走了没有几步又摔了一跤,我在距离她很近的柱子前,无意义地走过去很自然地扶她起来。她低了头,腮上微微涌起两朵红云,一只手拍着她的衣裙,一只手紧握着我手说:“谢谢你!”

    我没有说什么,微笑着溜走了,远远看去,她潜在那圈绳内的柱子旁笑我呢!这时候,连我自己也莫明其妙,忽然由厌恨转为爱慕了,她真是具有伟大的魔术呢!也许她就是故事里所说的那些魔女吧!音乐第三次奏起,很自然的大家都一对一对缘着外圈走,溶和一个女看护去溜了,我独自在中间练我新习的步伐,忽然有一种轻碎的语声由背后传来,回头看,原来又是她,她说:“能允许我和你溜一圈吗?”她不好意思地把双手递过来。

    我笑着道:“我不很会,小心把你拉摔了!”

    这一夜是很令我忆念着的:当我伴她经过那灿烂、光亮如昼的电灯下时,我仔细看着她这一套编素衣裳和那一只温柔的玉腕时,猛然想到沉没海底的凌心和流落天涯的子青,说不出那时我心中的惨痛!栗然使我心惊,我觉她仿佛是一条五彩斑斓的毒蛇,柔软如丝带似地缠绕着我!我走到柱子前托言腿酸就悄悄溜开了,回首时还看见她那含有毒意的流波微笑!

    溶已看出来了,她在那天归路上,正式地劝告我不要多接近她,这种善于玩弄人、颠倒人的魔女,还是不必向她表示什么好感,也不必接受她的好感。我自然也很明白,而且子青前几天还来信说他这一生的失败,都是她的罪恶。她拿上别人的生命、前程,供自己玩弄挥霍,我是不能再去蹈这险途了。

    不过她仍具有绝大的魔力,此后我遇见她时,真令我近又不是,避又不是,恨又不忍,爱又不能了。就是冷落漠然的溶也有时会迷恋着她。我推想冰场上也许不少人有这同感吧!

    如今我们不称呼她的名字了,直接唤她魔女。闲暇时围炉无事,常常提到她,常常研究她,到底是种什么人?什么样的心情?我总是原谅她,替她分辩。我有时恨她们常说女子的不好。一切罪恶来了,都是让女子负担,这是无理的。不过良心唤醒我时,我又替凌心、子青表同情了。对于她这花锦团圆、美满快乐的环境,不由要怨恨她的无情狠心了,她只是一条任意喜悦、随心吮吸人的毒蛇,盘绕在这辉煌的灯光下、晶莹的冰场上,昂首伸舌地狞笑着,她哪能想到为她摒弃生命幸福的凌心和子青呢!

    毒蛇的杀人,你不能责她无情。

    今天去苏州胡同归来,经过冰场的铁门,真是不堪回首呵!往日此中的灯光倩影,如今只剩模糊梦痕,我心中惆怅之余,偶然还能想起魔女的微笑和她的一切。这也是一个不能驱逐的印象。

    我从那天别后还未再见她,我希望此后永远不要再见她。

    (有删改)

    【注释】①石评梅(1902-1928),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的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先写“我”内心矛盾心境,一方面是沉醉冰场,充满快乐幸福,另一方面又觉得这是游戏人间。 B . “我心跳呢!这音乐为什么这样动人?”表现了溶内心情绪的激动,只是受到了冰场音乐的影响。 C . “连我自己也莫明其妙,忽然由厌恨转为爱慕了”从侧面表现了琪如的美丽出众、气质高雅诱人。 D . 小说通过子青、凌心和琪如的感情纠葛故事,探讨了民国时期男女追寻婚姻爱情时遇到困境的问题。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采用插叙的方式展开故事,在写“我”三个月以来内心的矛盾时,插叙“我”与琪如的相遇、相处。 B . 小说运用服饰和神态描写刻画琪如,如“我”与她相识时,她衣服搭配调和,人活泼天真、玲珑美丽。 C . 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便于通过“我”的内心剖析揭示主旨。 D . 小说多处情节引人深思,如溶劝告“我”不要接近琪如,实际上冷漠的溶有时也会迷恋上琪如。
    3. (3) 小说中,“我”对琪如的情感态度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变化,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4. (4) 小说以“毒蛇”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严武,中书侍郎挺之子也。弱冠以门荫策名,迁侍御史。至德初,肃宗兴师靖难,大收才杰,武杖节赴行在。宰相房琯以武名臣之子,素重之,及是,首荐才略可称,累给事中。既收长安,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出为绵州刺史,迁剑南东川节度使。入为太子宾客、兼御史中丞。与宰臣元载深相结托,冀其引在同列。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广德二年,破吐蕃七万余众,拔当狗城。十月,取盐川城,加检校吏部尚书,封郑国公。

    前后在蜀累年,肆志逞欲,恣行猛政。梓州刺史章彝初为武判官,及是小不副意,赴成都杖杀之,由是威震一方。蜀土颇饶珍产,武穷极奢靡,赏赐无度,由一言赏至百万。蜀方闾里以征敛殆至匮竭,然蕃虏亦不敢犯境。而性本狂荡,视事多率胸臆,虽慈母言不之顾。初为剑南节度使,旧相房琯出为巡内刺史,琯于武有荐导之恩,武骄倨,见琯略无朝礼,甚为时议所贬。永泰元年四月,以疾终,时年四十。

    (节选自《旧唐书·严武传》,有删改)

    材料二:

    武幼豪爽。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武读书不甚究其义,以荫调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以其名臣之子,荐为给事中。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

    武在蜀颇放肆,一言之悦,赏至百万。蜀虽号富饶,而峻掊亟敛,闾里为空,然虏亦不敢近境。梓州刺史章彝始为武判官,因小忿杀之。琯以故宰相为巡内刺史,武慢倨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永泰初卒,母哭,曰:“而今而后,吾知免为官婢矣。”

    (节选自《新唐书·严武传》,有删改)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事未行求为方面复拜成都尹充剑南节度等使。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荫,在唐朝亦称恩荫,由于祖辈、父辈的地位而使得所有子女在入学任官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B . 迁,指官职的变动。迁除,指官吏的升调委派;迁乔,指官吏由低职位升到高职位;迁封,指加封爵位。 C . 材料一“或由一言赏至百万”与材料二“或一言之悦”两句中“或”的含义相同。 D . “且曰”与“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且”的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至德初年,肃宗兴兵平难,广收人才,严武赶赴肃宗的驻跸之所,后任给事中。 B . 房琯认为严武是名臣之子,并且有才能和谋略,一向器重他,还推荐严武做官。 C . 严武读书不大推究深意,因门荫调任太原府参军事,多次迁任后,为殿中侍御史。 D . 严武对待身为宰相兼任巡内刺史的房琯态度傲慢,不以礼相待,受到当时舆论的贬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史思明阻兵不之官,优游京师,颇自矜大。

      ②父奇之,曰:“真严挺之子!”然数禁敕。

    5. (5) 材料二的第二段相比材料一的第二段,增加了哪些内容?有何用意?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苏轼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余龄。

    【注释】①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谪黄州。次年,苏轼在东坡建造房屋,并认为东坡雪堂之景宛如陶渊明在斜川游览所见之景,因有此作。②了了:明白,清楚。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词人即使在梦中也依然保持清醒,并认为只有陶渊明,是自己跨越时空的知音。 B . “依旧却躬耕”一句写出词人与陶渊明相似的经历:回归田园,躬身耕耘。 C . “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东坡春日充满生机的景象。 D . 词的下片详写鸣泉、小溪、山亭、远峰等东坡雪堂周围的景观,美丽而幽静。
    2. (2) 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作于黄州,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2. (2) 杜甫《登高》中“”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易悲秋的复杂感情融入诗中。
    3. (3) “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常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酬“月”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月亮对诗人情深意长。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中国古代,画家一直将绘画称为“绘事”“丹青”。到了唐代,王维提出“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由此有了水墨画的概念。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一条分流,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

    ①在中国特有的绘画发展过程中,笔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②它既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载体,也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③如果将笔墨仅看作形式,就把笔墨浅薄化了。④中国历代画家的艺术实践为笔墨积累了丰富的技艺与理论体系,⑤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⑥当下的笔墨经典都是传统与时代不断融合的成果,⑦并依此制造出新的语言形态和审美价值。⑧处于动态性发展的笔墨,突破原有的边界是有其必然性的,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一点。

    1. (1)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 (2) 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的岩溶找水技术,为重庆岩溶山区百姓解决了缺水难题。

        ①    ?“重庆虽有大江大河流经,但却是典型‘人在高处走,水在低处流’的地方。”重庆市地矿局208地质队原党委书记杜春兰说。重庆市岩溶面积接近3万平方公里,岩层中有大量的管道、大型溶蚀裂隙和溶蚀孔隙,降水很快就会转化成地下水。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    ②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找水就像在躲猫猫 , 以前打水成功率只有30%左右。”吕玉香说,渝东南岩溶区曾是国家连片贫困山区,缺水问题是该区域发展的桎梏

    水找到了,    ③    成为地质队员们要解决的又一难题。对此,项目组紧急攻关,研发了“潜孔冲击锥” , 通过改进钻探工艺,提高了钻井效率、钻孔成井率,降低了安全风险。“水找到了,钻出来了,送到老乡家,工作才算圆满。”吕玉香表示。如今,208地质队的三项发明专利与三种供水模式已在重庆酉阳、巫山、秀山等20多个区县推广与应用。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2. (2) 请结合文本,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 (3)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的用法,和文中画波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在大学校园,有各种“宝藏”等你挖掘,如看不完的各种图书。 B . “水找到了,钻出来了,送到老乡家,工作才算圆满。”吕玉香表示。 C . 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 . 开学第一课,“太空出差三人组”向中学生们分享了他们的航天故事。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继“村BA”(乡村篮球大赛)之后,贵州的足球比赛“村超”也在网络爆火!“村超”是由榕江县老百姓自发组织开展的乡村社区体育赛事,榕江人民用足球将乡村、民族、美食以及夏日狂欢联结起来,同时将民族文化、美食文化和农业产业更好地推广出去。

    烟火气里的“村超”“村味”为何这么香?因为它们承载的是乡情与乡愁,引发的是人们情感的共鸣和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村超”如何能走得更远?也是值得当下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