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邱园是英国的一座皇家植物园,致力于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你也许听说过邱园,甚至可能去过。如果是这样,那么前面那句话可能会使你吃惊。邱园不就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吗?

    这也是许多人的想法。重要的是,这也是许多英国政客的想法。这很重要,因为邱园部分依赖于政府资助:它每年接受英国政府大约2000万英镑的拨款。对于一座花园,尤其是吸引不少游客参观的花园来说,这听上去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但是,如果邱园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护全球食物供给,减少流行病风险,那么每年2000万英镑是一笔少得可怜的费用。

    从2015年开始,邱园出现了每年超过500万英镑的资金短缺。在实行紧缩政策的英国,政府预算似乎准备进一步削减邱园的公共资助。邱园实施了裁员,并且搁置了一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园长理查德·德弗雷尔认为需要强调邱园的重要国际角色,说服政府继续提供资助。

    作为前英国广播公司财务主管,德弗雷尔理解故事的力量,他请我为邱园设计一个新的故事。于是,我们坐下来谈论邱园。德弗雷尔开始讲述花园的早期岁月。作为历史爱好者,他热情地说起了乔治三世的母亲奥古斯塔王妃在邱宫附近建造皇家花园的故事。后来,乔治三世将里士满花园和邱园这两个皇家花园合并。1841年,花园被捐赠给了国家。我们的会面持续了一个小时,这段历史叙述占据了前15分钟。

    我在2015年就曾指出:邱园应试图将自身定位为21世纪顶尖研究机构的组织,不应该将泛黄的历史作为自我介绍的支点。德弗雷尔的历史叙述都是真实的,但这不是一个合适的故事。对于皇家财产和慈善捐赠的回忆,只会强化邱园希望摆脱的“传统花园”形象。当然,德弗雷尔在谈话中也谈到了植物保护、独特的植物收藏以及与顶级机构的科研合作,但他的听众此时可能已经在心里为邱园贴上了“明日黄花”的标签。

    我们对邱园的全新介绍始于距离伦敦西南花园区很远的地方。

    第一部分根本没有提及邱园。它描述了植物对于世界上许多严峻挑战的重要意义。这些挑战包括气候变化,可持续能源供给,食品安全以及许多对于新型食品、材料、燃料和医药非常重要的物种正在消失的悲哀现实。简而言之,植物极为重要,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我们需要在植物消失之前更多地了解它们。

    此时,故事才转向邱园。我们描述的邱园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布满灰尘的宝藏,而是县有独特重要性的全球科学资源,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数据库:花园中的活体收藏、干燥标本收藏、脱氧核糖核酸收藏以及著名的千年种子库中的种子收藏。在这个崇拜大数据的世界上,这些资源是英国和国际科学的宝贵资产。除了数据库,邱园还拥有植物科学领域最优秀的技能组合,包括植物识别和培养领域的顶级专家。最后,邱园与全球研究机构建立的关系不亚于英国政府可以吹嘘的任何外交关系。

    换句话说,邱园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做出贡献。

    接下来的故事讲述了邱园满足这种需求的方案:将收藏数字化,供全世界访问,指导国际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项目的相关资源应用到人类福祉和发展上。这最终将有助于新的食物、材料、燃料和药物的发现,并且可以使基因多样性得到更好的理解和保护。

    故事始于物种消失这一触发事件。它描述了邱园的变化过程和全球生物多样性。它展示了邱园的工作与人类美好未来的因果关系。它很连贯。最重要的是,它具有选择性,只描述了将邱园定位为现代科学资产的内容。

    它面向未来。这个故事始于现在,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食品安全的挑战,并且延伸到了未来,描绘出邱园帮助我们解决其中一些挑战的路径。人们认为故事发生在过去,但是我所编写的大多数公司故事描绘了企业的未来轨迹。这种关于企业前进方向和路径的意识可以为股东提供巨大的鼓励,但它也引入了更多竞争性真相的可能性。展望未来,我们可以讲述关于前进方向的许多具有同样可能性的故事。

    关于邱园,你可以讲述的事情有很多,问题是你应该讲述什么。面对已将邱园视作历史遗产的议员和公仆,你显然不应该更多地谈论历史。你的故事应该着眼于科学和数据,应该展望未来,而不是回顾过去。在一个将邱园描绘成顶尖大学科学院系而不是灌木丛、优雅建筑和百年古树的故事里,花园本身只起着很小的作用。

    第二年,在财政紧缩的大环境下,邱园获得了新的财政拨款。政府保证未来4年每年提供2000万英镑拨款,并为重要项目另行拨款5000万英镑。

    (摘编自【英】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多人可能听说过甚至去过邱园,但在他们心目中,邱园只是位于伦敦西南的一座漂亮传统花园,而不是植物和菌类的研究与保护组织。 B . 普通民众不知道邱园也是科研组织并不重要,因为这影响不到邱园的未来,许多英国政客不知道这一点,则会对邱园发展造成致命影响。 C . 在自身出现资金短缺、政府预算可能进一步削减资助的双重压力下,邱园一方面实施了裁员,另一方面搁置了部分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 D . 邱园通过将收藏数字化、向全世界开放和指导国际保护工作等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了解和保护植物的需求,为人类生存做出应有贡献。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邱园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食物供给等方面做出贡献,那么英国政府理应提供更多的公共资助。 B . 园长德弗雷尔对邱园的早期岁月比较了解,在讲述这段历史时充满热情,这与他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应有关联。 C . 邱园的工作非常重要,若削减公共资助致使其搁置某些重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美好未来。 D . 从文末英国政府保证的拨款数目来看,本文作者设计的故事打动了议员和政府官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横线段落观点的一项是(   )
      A . 邱园是18世纪至20世纪园林艺术的完美体现,其中的植物大都按科属种植,并适当根据生态条件配置宿根草本或球根花卉。 B . 植物具有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借助光能及动物体内所不具备的叶绿素,利用水、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生产食物。 C . 邱园是一座精美的花园,还拥有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如维多利亚棕榈屋、乔治佛塔和邱宫,每年为100多万游客带来快乐。 D . 经过几百年发展,邱园已从单一从事植物收集和展示的植物园成功转型为集教育、展览、科研、应用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4. (4) 园长德弗雷尔和“我”谈论邱园,“我”认为他讲述的内容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
    5. (5) “故事的力量”是巨大的,“我”是如何把“故事”讲成功的?请结合文本中的“新的故事”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孩子与老人

    【南斯拉夫】伊凡·参卡尔

    孩子们有个习惯,喜欢在睡觉前聊一会儿天。他们坐在宽阔的炉顶上,彼此谈着心里想到的一切。暮色从污黑的窗口往里窥视,眼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梦;沉默的暗影从各个角落里袅袅上升,随身带着奇怪的童话。

    孩子们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可是他们所想到的,都是些美丽的故事,故事里不是谈太阳和它的温暖,就是讲爱情和梦想交织成的希望。①他们的将来仅仅是个又长又愉快的假日;在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之间,是没有灰色的星期三。在幕帘后面的某个地方,生命正在泛滥奔放,默默地闪烁着,在一簇簇光华之间闪来闪去。他们说的话,是似懂非懂的悄言低语;他们的故事既没有开头,也没有鲜明的形象;他们的童话从来没有结尾。有时候四个孩子同时说话,可是谁也不会打扰谁;他们全都神魂颠倒地凝视着天上那簇神异的、可爱的光华;在这样的背景下,每一句话就是音乐,每一个故事自有美丽的结局。

    孩子们长得那么相像,在朦胧的暮色中,谁也分辨不出哪个是汤塞克——四个里面最小的一个,或者哪个是他们的姐姐——十岁的路丝卡。他们都有同样纤小的脸庞,有同样睁得大大的、富于幻想的大眼睛。

    可是那一天晚上,忽然从国外飞来了某种神秘的东西,它举起粗暴的手,伸到天上的光华之中,又无情地击打下来,在假日、故事和童话中间一阵乱打:②绿衣人带来了信息,说爸爸已经在意大利“倒下了”。是的,爸爸已经战死了,一种新的、奇怪的、毫无办法控制的神秘东西已经踏入了他们的道路:它耸立在那里,又高又大,可是却没有脸,没有眼睛,没有嘴唇。它在什么地方都不合适,不管在教堂门口或者在街上的热闹生活中也好,在炉子上朦胧的暮色中也好,或者甚至在他们的童话中也好。它既不显得有丝毫快乐,却也不显得有什么悲哀,因为它是死的;它既没有眼睛可以显露表情,也没有嘴可以用言语说出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来。在这个巨大的幻像前面,思想也怯生生地停住了脚步,没有一点办法,就好像前面拦着一堵黑色的高墙,不能前进一步。

    “呃,那么现在他到底几时回来呢?”汤塞克迷迷糊糊地问

    路丝卡生气地看了他一眼。

    “爸爸已经倒下了,怎么还能回来?”

    大家都不作声。四个都在黑色的高墙前站着,没法越过它看到前面。

    “我也要去打仗!”七岁大的马佳突然嚷了起来。他好像灵机一动,已经抓住了正确的想法,知道应该说什么话。

    “你还太小。”还穿着裙子的四岁大的汤塞克用他那种特有的响亮噪门劝告说。维尔卡是他们中间个子最小、身体最弱的一个,身上裹着一条她母亲的大肩巾,看上去就好像是一个旅客的行李似的,这时她用一种平静柔和的声音提出一个请求,她的声音就好像从暗影底下冒出来似的:

    “马佳,告诉我们战争是什么样子的……讲一个故事给我们听!”

    于是马佳解释说:“咳,战争就是人们互相残杀,用刀斩,用剑砍,用枪打。你杀死的人越多越好;谁也不会责怪你,因为这是应该的。这就是战争。”

    “可是他们为什么要拼命杀人呢?”纤弱的小维尔卡问。

    “为了皇帝!”马佳嚷道,接着四个孩子全都默不作声了。远处,出现了一样令人害怕的东西,是耀眼的光圈下一道光芒四射的毫光。他们睁着迷糊的眼睛看着。他们一动也不动,几乎连气也不敢喘;他们好像在教堂里望弥撒。

    马佳举起一只颤巍巍的手,又指手画脚地说起话来,再一次表达他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为了要赶走那已经笼罩在他们头上的抑郁的沉静。

    “我也要去打仗。”他嚷道,“打倒敌人!”

    “敌人是什么样儿的?……他头上长角不?”维尔卡出人意料地问,声音很低弱。“他头上当然长角……要是头上不长角,怎么会是敌人呢?”汤塞克严肃地几乎是生气地肯定说。连马佳听了他的话也不知道怎样说才好。

    “我不相信他头上有角。”最后他慢吞吞地说,接着又顿了顿,不知该怎么说。“他怎么能长角呢?”他说,“他也是人,跟我们一样的人啊!”路丝卡大声嚷了一下,提出忿怒的抗议,随即沉吟不语了,可是过了一会儿又加了一句:④“只是他没有灵魂

    汤塞克想了很久,又说:

    “一个人在战争里倒下是什么样子的?他是不是往后倒?”“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伤害了他……把他杀死了。”马佳镇静地解释说。“爸爸答应我回来的时候要把枪带来!”

    “他要是倒下了,怎么还能带枪回来呢?”路丝卡忿忿地反驳说。“那么他们已经把爸爸杀死了?”“是的,杀死了!”

    八只美丽的、睁得大大的眼睛含着满眶热泪,恐怖地往黑暗里瞪着——瞪着某个神秘的东西,这东西不管是心也好,脑也好,都是没法理解的。

    同一个时候,他们的祖父和祖母都在屋前的长凳上坐着。夕阳发出最后的茶色的光芒,穿过黑暗的叶丛,照射到花园里。黄昏很静。只有他们年轻的母亲在照料牛羊,从牲畜棚里传来一阵阵伤心的、哽咽的、断断续续的饮泣声。

    两个老人紧挨着坐在一起,伛偻着身子,彼此握着手,就像好多年前那样。他们瞪着无泪的眼睛,默默无言地凝视着即将消逝的夕阳。

    (施咸荣译,有删改)

    【注释】①本文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②灰色的星期三:基督教的一个忏悔日。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文中“污黑的窗口”“牲畜棚”等处来看,孩子们的家庭并不富裕,爸爸的牺牲对这一家人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B . 马佳突然说“我也要去打仗”,其用意也许是想要打破压抑的气氛,也可能是想要去消灭敌人,为被杀的爸爸报仇。 C . 在小孩子们看来,士兵拼命杀人是为了皇帝,因此皇帝是“令人害怕的东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作者的观点。 D . 两个老人“紧挨着坐在一起”“彼此握着手”,年轻的妈妈目睹此情此景,更加感到自身的孤独、悲苦,于是饮泣不止。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从孩子的角度描述他们想象中的未来生活,十分符合孩子们的年龄和思维特点。 B . 句子②解释了上文的“某种神秘的东西”是什么,这种叙述方式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 C . 句子③中汤塞克的问话说明他对“倒下”并不理解,“迷迷糊糊”则是因为他瞌睡来了。 D . 句子④对“敌人”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由年龄最大的路丝卡说出较为恰当。
    3. (3) 文本前三自然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4. (4) 读书小组要为本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故事·希望·战争;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夕阳。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者。靖郭君谓谒者曰:“毋为客通。”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三言而已。过三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进曰:“海,大,鱼。”因反走。靖郭君曰:“请闻其”。客曰:“君闻大鱼乎?网不能止,缴不能絓也,荡而失水,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海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靖郭君曰:“善。”乃辍,不城薛。

    (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材料二:靖郭君客齐貌辨。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士尉辞而去。孟尝君又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刬而 , 破吾家,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而行,请见宣王。靖郭君曰:“王之不说婴甚,公往,必得死焉。”齐貌辨曰:“固不求生也,请必行。”靖郭君不能止。齐貌辨行至齐,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辨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王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请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舞其剑。

    宣王自迎靖郭君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靖郭君即田婴,齐威王少子,齐宣王异母弟,孟尝君田文之父。“靖郭”是封邑,指古薛城;“君”是封号。②昭阳,楚国令尹。

    1. (1)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靖郭君之A交B大不善C于D宣王E辞而F之薛G与齐貌辨H俱留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指说的话。“说”与《氓》“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中的“说”含义不同。 B . “善”指对人友好。“善”与《劝学》“善假于物也”中的“善”含义不同。 C . “类”指这些人。“类”与《屈原贾生列传》“举类迩而见义远”中“类”含义相同。 D . “辞”指辞别。“辞”与《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中的“辞”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齐人敢于冒死进谏,阻止靖郭君高筑薛邑城墙,是因为抓住了他的心理。 B . 齐貌辨为人毛病不少,门客们因此都讨厌他,可靖郭君对他却非常友好。 C . 靖郭君让齐貌辨住上等的客舍,并且派他去给长子驾车,朝夕侍候不懈。 D . 靖郭君劝齐貌辨不要去见齐王,是怕因为齐王不喜欢自己而连累齐貌辨。
    4. (4) 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失齐,虽隆薛城至于天,犹无益也。

      ②苟可慊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

    5. (5) 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靖郭君与门客之间的关系。
  • 4.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仲蒙夜坐

    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注释】①题中“和”,读hè,指唱和,和答。仲蒙是诗人的友人。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断雁”“尘劳”等词写出孤雁哀号、尘世烦劳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孤寂困苦的沉重心情。 B . 颔联对仗工整,视听结合,描写了窗外北风呼啸,霜气肃杀,阴云密布,大雪将至的景象。 C . “灯花”指灯芯燃烬所结成的花状物,“砚冰已合灯花老”说明诗人夜深难眠,读书时间之长。 D . 这首酬和诗结构严谨,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前后内容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 (2) 当代作家黎靖在《人生之贵》中提到“人以正为贵,心以静为贵,欲以寡为贵,学以精为贵,情以挚为贵”,你在这首诗中,能看到哪些可贵之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音乐有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在《赤壁赋》中写出了音乐这种作用的句子是“”。
    2. (2) 苏洵在《六国论》中用“”来形容诸侯的祖辈父辈拥有“尺寸之地”的艰辛。
    3. (3) 在古典诗词当中,诗人常常直接用眼泪来表达内心的悲情,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在做低强度运动时,耗能较小,氧气有时间被输送到组织细胞中,身体内的“燃料”(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得到了充分的氧化“燃烧”,满足运动的能量需要,        ①        。低强度、能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慢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瑜伽等。而当人们在做剧烈的运动时,有时氧气还没有起作用,运动就已经结束了。人在利用氧气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当大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决定了剧烈的、短时间的运动成为了无氧运动。无氧运动要适度。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有可能因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过多造成酸中毒,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等,需要立即就诊

    当然,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分界没有那么绝对,很多时候它们会交替在运动过程中,比如长跑,我们常称之为有氧运动,但到最后冲刺阶段,它又变成了无氧运动。我们通常说有氧还是无氧运动,        ②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我只把养花当做一种乐趣 , 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在我的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满是花草,小猫只好上房去玩,地上没有它们的运动场。花虽然多,但是没有    ①     。珍贵的花草不易养活,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草。尽管花草自己会奋斗,我若是    ②     ,任其自生自灭,大半还是会死的。我得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花草养活了,而且三年五载老活着、开花,多么有意思啊!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不利于行,也不利于久坐。我不知道花草们受我的照顾,是否会感谢我;我可得感谢它们。在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写几十个字,就到院中去看看,浇浇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中再写一点,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环。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赶到昙花一现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味道——昙花总在夜里开放。花分根了,一棵分为几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欢喜。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围绕第一段中“我只把养花当做一种乐趣”,分别用一个偏正短语概括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每逢夏日,小院则繁花似锦,芳草蔓延,小猫则远离地面,悠游屋上”,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二下·黄石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平庸与卓越之间,有时只隔了一个立即开始。没有行动,理想再美也只是远方的风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