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

更新时间:2023-12-22 浏览次数:9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文字应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 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车辙 岛屿 提炼 不落窠臼 B . 整饬 蝉联 吸吮 委曲求全 C . 尺牍 毗邻 绵密 苦口婆心 D . 刀俎 帷幕 筹划 通货膨涨
  • 2. 下列句中画横线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村里成立“农家乐合作社”,协调客源,规范标准。客人越来越多,需求也五花八门 B .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志愿者既要坚持身先士卒 , 也要抓机遇、重宣传,做好思想引导。 C . 二十多年的成长积淀,他们啃下一个个零部件“硬骨头”,开发新功能更加得心应手 D . 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向上向善、趋利避害 , 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沃土的中国共产党,更懂得中华民族之于复兴的意义。 B . 在沟通过程中,因对问题理解不相异,两人差点发生口角,只好找到村委会评理。 C . 辩证来看,越是行业需求不足的时候,越是企业可以凭借创新脱颖而出的时候。 D . 对于白内障,特别是老年性白内障,既然不可避免发生,但可以延缓进展速度。
  • 4.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不读书,固然是个人选择,但又不仅是个人的选择,____它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大问题。____,当前应该强化的是国民的阅读意识,而这也需要政府扶持。____这样,在国民经济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____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重要,因为它将为前者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

    A . 由于 因故 不仅 而且 B . 因此 然而 唯有 才 C . 所以 而且 只要 就能 D . 因为 因此 只有 才能
  •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某作家致信李编辑:“李生吾兄台鉴,近日囊中渐空,不知稿费何日能到,望速寄为盼。” B . 你们家现在有几口人?你的内人在哪里工作?家里收入怎么样?有需要我帮忙的吗? C . 您老今天不在府上也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此行就是想一睹贵府的风貌。 D . 这个月惠临贵公司实习,我确实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收获颇丰,在此,真心表示感谢。
  • 6. 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在古镇,前瞻是景,顾盼也是景。____,____,____,____。绿意十足的爬山虎贴墙疯长,紧紧密密、像一张张陈年的迷彩蛛网、又像一幅幅苍老得无从辨识的老地图,把古镇装扮成一个展览馆。

    ①再一眼便越过了对岸的庭院 ②望得到河里的水、水上的波

    ③你的目光从街心穿过厅堂 ④落在一窗的绚烂或者一墙的青葱上

    A . ①③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①④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 (1) 下列对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故:原因,缘故。 B . 以致天下怨谤也 谤:诽谤,指责。 C . 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顾念,忧虑。 D . 度义而后动 度:计划。
    2. (2) 下列对句中画横线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授之于有司 ②如君实责我在位久

      ③不侵官 ④天下理财

      A .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和致怨五事。 B . 作者文中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 . 本文作者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招致怨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 . 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4. (4)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②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 8.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问题。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1) 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写深秋景象,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B . 第二句写诗人眼前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C . 第三句写诗人的劝诫,希望人们记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 D . 第四句写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正是一年最美之时。
    2.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已无”与“犹有”两词形成强烈的烘托,以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B . 本诗不是简单写荷、菊花朵的凋零,而是将描写的笔触伸向荷叶和菊枝。 C . 本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D . 诗歌先描绘了荷败菊残的景色,目的是强调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
  • 9. 补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月极目远望,也“”。
    2. (2) 古代诗歌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感情,杜甫《登高》中也有这样的诗句,“”。
    3. (3) 《红楼梦》的护身符歌谣里有“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在《阿房宫赋》里表明阿房宫规模庞大的两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15 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海南杂忆

    茅盾

    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澎湃,前无去路。但是错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这哪里是“天涯”?

    出乎我的意料,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这些怪石头,叫我想起题名为《儋耳山》的苏东坡的一首五言绝句: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我翻阅过《道光琼州府志》,在“谪宦”目下,知谪宦始自唐代,凡十人,宋代亦十人;又在“流寓”目下,知道隋一人,唐十二人,宋亦十二人。明朝呢,谪宦及流寓共二十二人。这些人、不都是“补天遗”的“道旁石”么?其中有大名震宇宙的李纲、赵鼎和胡铨。这些名臣,当宋南渡之际,却无缘“补天”,而被放逐到这“地陷东南”的海岛作“道旁石”。千载以下,真叫人读了苏东坡这首诗同声一叹!

    经营海南岛,始于汉朝。大概从唐朝开始,这块地方被皇帝看中了,作为放逐罪人的地方。可是宋朝更甚于唐朝,宋太宗贬逐卢多逊至崖州的诏书,就有这样两句:“特宽尽室之诛,止用投荒之典。”原来宋朝皇帝把放逐海南岛视为仅比满门抄斩罪减一等,你看,他们把这个地方当作怎样的“险恶军州”!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我们的车子在公路上扬长而过。时令是农历岁底,北中国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屠苏酒,在暖屋里计算今年的收成、筹划着明年的夺粮大战吧?但是眼前,这里,海南,我们却看见一望平畴,新秧芊芊,嫩绿迎人。这真是奇观。

    还看见公路两旁,长着一丛丛的小草,绵延不绝。这些小草矮而丛生,开着绒球似的小白花。我忽然想起明朝正统年间王佐所写的一首五古《鸭脚粟》了。我问陪同我们的白光同志,“这些就是鸭脚粟吗?”

    “不是!”她回答:“这叫飞机草。刚才路旁就有鸭脚粟。”我问鸭脚粟今作何用,她说:“喂畜牲。可是,还有比它更好的饲料。”我说,明朝时候,老百姓把它当作粮食。

    然而,王佐还有一首五古《天南星》:

    君看天南星,处处入本草。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八月风飕飕,闾阎菜色忧。南星就根发,累累满筐收。

    这就是说,老百姓所得,尽被搜刮了去,不但靠鸭脚粟过活,也还靠天南星。怪不得王佐在诗的结尾用了这样“含泪微笑”式的两句:

    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

    1963 年 5月 13日

    1. (1) 怎样理解“道旁石”在文中的含义。
    2. (2) 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之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
    3. (3) 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四、写作(4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烟火,是锅碗瓢盆交响曲,是谁也离不开的本真之味;清欢,是不同于柴米油盐的一些诗意,是尘俗之外的一点灵明。生活,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