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3-08 浏览次数:10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有删改)

    1.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 B . “躺平族”与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不一样的。 C . “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 D . 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
    2. (2) 有人把“躺平”等同于不思进取、浑浑噩噩;有人认为“躺平”是面对现实困难时采取的一种心理调适、休整和自我治疗,从而进行更清晰理性的人生规划。下列表现属于前者的一项是(   )
      A .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B . 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C . 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D . 不工不作,不婚不生,不消不费,世事能奈我何?
    3. (3) “躺平族”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躺平族”。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了诸多挑战。为了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近日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己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以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 . 德勤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 .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 . 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存在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 . 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 . 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 . 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3. (3) 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爱心超市

    侯发山

    在华龙电器店庆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领导安排我给叶岭村送一批捐赠物资,有米,有面,有油,当然,也有电器。其中的洗衣机,我决定送给王大爷。

    叶岭村是革命老区,不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抗战的胜利,还是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新中国的成立,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社会各界,包括我们华龙电器,没少往这里送温暖。而且,每次领导都安排我来。所以,我对叶岭村的情况比较熟悉。王大爷一家四代都是军人:他的爷爷是个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他的父亲是解放军,参加过解放战争;他自己也当过兵,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他儿子后来也当了兵,没想到在一次抗洪抢险牺牲了。后来,在家人的劝说下,儿媳妇撇下孙子改嫁了。王大爷老两口带着小孙子生活。如今,他的小孙子在读博,家里就剩下王大爷和老伴儿。上个月来他家时,发觉他家缺台洗衣机。

    我去之前给叶书记打了个电话。我一到村口,叶书记便早早候在那里。他已经知道我此行的目的,说:“牛科长,谢谢咱们华龙电器!把东西都卸到‘爱心超市’吧。”

    叶岭村的“爱心超市”我知道,社会上一些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还有一些村民把家里不用的东西,衣服被褥,锅碗瓢盆,啥都有,都送到这里来。若是哪位村民有需要,可以自己来挑选,不需要付钱,故而称“爱心超市”。超市的服务员是村里的老党员,也不要村里支付工资。

    我迟疑了一下,说其他东西都可以给超市,想把洗衣机直接捐给王大爷。

    叶书记笑了笑:“王大爷不会要的。”

    我怔了一下,说:“不会吧?”

    “王大爷去赶集了。不信你打电话问问。”

    我本想给王大爷一个惊喜,所以没提前联系,我摸出手机拨通了王大爷的电话,等我把意愿表述清楚,果然听到王大爷说:“小牛,我就是在家也不能要……你把东西放到‘爱心超市’吧。”

    我有些失望,又有些无奈,临走时,我对叶书记说:“叶书记,洗衣机给了别人或许用处不大,但对王大爷一家很有帮助。”

    “这就看王大爷的了。”叶书记狡黠一笑,说了一句我摸不着头脑的话。

    三个月后,我又去了叶岭村。叶书记去省里领奖了,没在村里,我直奔王大爷家。

    王大爷没在家。王大娘告诉我:“你大爷扫路还没有回来。

    “扫路?村里的道路?”我问道。

    王大娘“嗯”了一声。

    我知道,叶岭村是方圆左近有名的文明村,村中所有的道路都是村民义务打扫的。王大爷七十多了,却还义务扫路,实属难得。

    王大娘说:“‘爱心超市’里有台洗衣机,俺想要,所以他得赶紧挣。”

    老人一句话把我给说糊涂了。他们还没拿到洗衣机?怎么扫路也不义务了?我问道:“大娘,给村里扫路有报酬?”

    王大娘点了点头。

    我追问了一句:“‘爱心超市’的物品也不是想要就能要的?”

    王大娘重复一下刚才的动作,点了点头。

    叶书记啊叶书记,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弄虚作假吗?你不是千年的狐狸怎么玩起聊斋了?!若是外界那些爱心人士知道真相,热乎的心怕是会比冰棍还要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当即决定到“爱心超市”看一看。

    我进了“爱心超市”,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大娘笑脸相迎:“欢迎光临!请问您需要什么?”

    “我,我随便看看。”

    我瞅着货架,发现一个个商品上面都贴有标签,标的数字大小不等,有的标“50”,有的标“100”,有的标“300”……那台洗衣机还在,标明“460”!我问“红袖章”:“大娘,这台洗衣机能给我吗?”

    “红袖章”摇摇头,说:“这台洗衣机王明大叔已经订下了,他还没攒够。”王明就是王大爷的大名。

    我冷冷地说:“叶书记也真会赚钱,我们捐的东西,他倒在这里兜售起来了。”

    “红袖章”笑了,说:“对不起,我没给您说清楚。过去这里的东西可以随便拿,现在都得用积分兑换,不花钱。这都是叶书记的主意。”

    “积分?”

    “红袖章”解释道:“在俺们村做好事做善事可以得到积分,扫一次路得2分,婚事俭办得16分……看看这个。”说着话,她递给我一个“价目表”。

    我接过一看,上面写着:见义勇为一次20分,拾金不昧(物品价值100元以下,2分;100元至200元,3分。以此类推),帮助孤寡老人一次2分,获得县市级奖励一次60分,获得省级奖励一次80分,获得国家奖励一次120分等等。

    “红袖章”继续说道:“村委有人专门统计这些分值,你手里有了分值,才能来这里换东西,多少分换相应分值的物品。王明大叔为了得到这台洗衣机,起五更搭黄昏,听说挣三百多分了……”

    叶书记啊叶书记,真有你的!

    我感慨不已。感慨之余,我心里有了想法,打算回去了给领导提个建议,华龙电器以后的捐赠是不是可以效仿一下叶岭村的作法?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大爷拒绝了直接捐赠的洗衣机,选择做好事攒积分去“爱心超市”兑换,这表现了他的善良。 B . 小说中对话较多,多使用日常口语,“挂羊头卖狗肉”“起五更搭黄昏”等俗语的使用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C . 小说中的“红袖章”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红袖章代指戴着红袖章的大娘,突出了人物特征,语言幽默。 D .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我”的视角来刻画叶书记的形象,将“我”和叶书记的形象做了对比。
    2. (2) 小说两次写到“叶书记啊叶书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
    3. (3)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祭酒,逖居京口 , 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桓宣救之,虎解去。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大兴三年,逖镇雍丘,数遣兵邀击后赵兵,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秋七月,诏加逖镇西将军。逖在军,与将士同甘苦,约己务施,劝课农桑,抚纳附,虽疏贱者皆结以恩礼。逖练兵积谷,为取河北之计。后赵王勒患之,乃下幽州为逖修祖、父墓,置守冢二家,因与逖书,求通使及互市。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禁诸将不使侵暴后赵之民。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意甚怏怏,又闻王敦与刘刁构隙,将有内难。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豫州士女若丧父母,谯、梁间皆为立祠。祖逖既卒,后赵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B .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C .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D .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 . 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 . 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 . 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逖力请北伐,时任左丞相的司马睿虽无北伐之志,但仍然尽力支持,这坚定了祖逖的斗志,祖逖指江发誓:若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渡江返回江南。 B . 祖逖北伐,先在谯城遭石虎围攻,幸得桓宣救;后镇雍丘,屡次派兵邀击后赵军队,使后赵疆土日益缩小;又为攻取河北练兵积谷,与后赵相持。 C . 大兴三年秋,朝廷任命祖逖为镇西将军。祖逖与将士同甘共苦,严于律己,广施恩惠,勉励督促农桑,安抚接纳新来归附的人,不论贵贱都加以礼遇。 D . 祖逖死后,后赵频频侵犯河南地区,攻陷襄城、城父,包围谯城,豫州刺史祖约抵挡不住,退驻寿春,后赵攻取陈留,梁、郑之间又重新陷入了骚乱。
    4. (4) 课内翻译。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三、诗歌鉴赏(9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独 山 梅 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释】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以“何所似”发问,意在强调独山梅花的与众不同。 B . 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 . 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 . 这首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2. (2) 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四、默写题(6分)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 。
    2. (2) 《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
    3. (3) 《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五、语言表达(19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奥盛会遇见中国文化。从开幕式上惊艳全场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中华文化展示,到颁奖典礼上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从造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① 的“雪如意”“冰玉环”等场馆,到灵感来自古代同心圆玉璧的奖牌……一系列 ② 的中国元素讲述着“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讲述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彰显着美丽的中国风采,传递出强烈的中国自信。北京在为世界呈现了一届   ③ 的夏季奥运会之后,又为世人呈上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季奥运会。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本身就是百年沧桑巨变的缩影,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现了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

    透过北京冬奥会这扇窗口,世人能看到5000多年文明的深厚积淀,也能一览当代中国 ④ 

    ____的发展面貌。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冰丝带”首次采用碳排放趋近于零的制冰技术,国家游泳中心成为全球首个完成“水冰转换”的场馆,开幕式使用超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5G信号覆盖竞赛场馆……科技、智慧、绿色、节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鲜明特色,也是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呈现。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他们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节选自人民日报《当冬奥会遇见中国文化》,有删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美轮美奂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日新月异 B . 美妙绝伦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日新月异 C . 美轮美奂   别出心裁    难以言喻   标新立异 D . 美妙绝伦   匠心独运    无与伦比   标新立异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参赛选手不仅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B . 不仅参赛选手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C . 不仅参赛选手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更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 D . 参赛选手不仅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朝气蓬勃,更能体会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奥运、为世界注入的强劲动能。
    3. (3) 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第二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①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

      ②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③海浪轻柔地。有节奏地拍打着海岸,哗,哗……多美的旋律呀!

      ④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⑤他站在山顶听到小镇上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⑤ D . ③⑤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气象万千、扑朔迷离的大自然,看起来    ①     , 其实不然,大自然有着种种严密的规律,是井然有序的。比如对称——图形或物体等相对的部分,在大小、形状、距离和排列方面相等或相当。    ②    地球自转一周,日夜轮回;地球公转一年,寒暑易节;候鸟随季节迁徙,周而复始,便是时间对称的结果。大自然的空间对称更是无处不在,并且妙不可言。人的四肢,鸟的双翅,鱼的内鳍,植物的叶子、花瓣、果实等,    ③    。可见,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奇妙而有趣的现象,其实质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六、材料作文(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