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I

    材料一:

    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

    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

    材料二:

    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

    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

    (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在文艺上是不可能出现人的觉醒思潮的。 B . 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的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是因为这些作品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C . 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D . 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 B . 魏晋时期之所以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是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的结果。 C .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 . 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就可以写得有血有肉”。
    3. (3)  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 )
      A .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B . 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C .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D .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4. (4)  材料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5. (5) 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写 家

    刘建超

    老街把手艺活做得精湛的人称之为“家”。在老街,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

    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体皆能,年方二十就已在老街成名。

    时年,老街人众筹资金,重修千年古寺清凉寺。耗时两年,清凉寺修葺一新。寺庙征集“清凉寺”题字,便在寺门口处,立有巨型空白石碑,备足笔墨。

    但凡写家皆可来题字,只要题写的寺名,满月无人擦去重写,即可入选。

    每日,文人墨客乡绅贤达都会聚于寺庙碑前,对碑上的题字评头论足。碑上写家所题之字,大都过不了两天就被替换。

    有人请出“李半街”。

    “李半街”在老街可是大名鼎鼎,老街有半条街的商铺牌匾,都出自他的手。

    “李半街”提笔写下“清凉寺”后,便无人再来抹碑题字,转眼半月过去。

    五月十五,高德位陪母亲来寺庙烧香拜佛。高德位看到石碑前围了许多人,问清缘由,也凑近看字。他边看边自语,字是磅礴,少些隽永。

    毛头小子竟然敢对“李半街”的字评头论足,有人揶揄地说,别光说不练啊,有本事也来两笔。

    高德位年轻气盛,挽起袖子,说,也不是不可啊。

    他拿起抹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擦净石碑,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略微思索,笔走龙蛇,写下“清凉寺”三个字,扶着母亲离去。

    有人把高德位胡闹清凉寺的事传给“李半街”。他也很是诧异,来到寺庙石碑前,端详着石碑上的字,足足有半个时辰,留下四个字:后生可畏。

    高德位题写的“清凉寺”被寺庙制成金匾,悬挂在山门殿上。

    老街人把写家戏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没有人要也给写,刚琢磨出些门道,迫不及待要显摆,见到熟人就主动给人家写字,先混个脸熟也很重要啊;中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有人要了才给,好歹混得小有名声,写了不能白写,可以有润格贴补家用;高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要了也不给写,书法作品金贵了,不会轻易出手,也颇为爱惜名声。

    高德位的书法在老街是哪个阶段还真不好定性。

    他家境并不富裕,幼年练习书法,纸墨笔砚是供给不及的,只能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上了中学,他将木炭磨碎,过细箩,兑水调制墨汁。他去搜集包装纸、香烟盒、旧报纸装订成练习册。即便如今他在老街已经成名,依然拮据节俭。

    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

    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从不间断。

    老街不少的写家就是靠过节写对联,赚俩钱贴补家用。

    高德位的行为,自然遭到不少写家议论:你高德位也是老街名家,支摊儿写对联与你身份不符,还不收费,这不是摆治惹同行吗?

    高德位笑笑说,老街人待我厚道,逢年过节给街坊写个对联,添点福气增加点喜气。我也就写写字这点能耐,计较啥啊?

    你说高德位不计较?他还真是计较。

    毕伍是洛城一军政要员的儿子。他有几位富家子弟的朋友,听说高德位是老街出名的写家,便携礼来到老街,上门求字。毕伍见到高家破落,高德位衣衫褴褛,面色饥黄,他的言行渐骄横轻慢。

    高德位也不言语,将要员儿子所送礼品掷至门外,转身进里屋,不再搭理。

    毕伍没求到字,灰溜溜返回洛城,向他父亲告状。

    他父亲说,早就听说高德位为人耿直,他给乡邻所书,历来分文不取,必是你造次骄横。

    毕伍低头不再言语。

    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

    那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年三十,还是摆出桌子,拿出笔墨为街坊四邻写对联,他从白天写到黄昏。

    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

    老街把空白对联叫贴“甜对子”,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写了字的对联叫“咸对子”,意思是有了滋味。

    暮色四合,天空飘下片片雪花。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

    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

    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老街大雪皑皑。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段画线句有作用,既肯定了高德位的技艺和人品,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B . “李半街”大名鼎鼎,被擦去题字后却称赞“后生可畏”,这一行为符合他作为老街“写家”的身份。 C . 高德位在毕伍求字时的“计较”,与上文的“不计较”形成反差,突出其宽容豁达。 D . 小说插叙高德位的生活经历,意在解释他的书法在老街三个阶段不好定性的原因。
    2. (2) 关于高德位逢年过节义务为乡邻写对联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高德位破坏行业规则,引起同行不满,但他不以为意,坚持用自己的方式回馈乡里。 B . “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引出他带病为乡邻写对子的情节,表现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C . 百姓把没有写字的空白对联叫做“咸对联”,暗含了他们对甜蜜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D . “搀扶”“打伞”“一手掌灯,一手挥毫”等动作描写,细腻感人,将小说推向高潮。
    3. (3)  文章结尾被很多读者称道,请结合文本分析被称道的原因。
    4. (4) 小小说往往注重表现“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请简要分析本文中“老街”这一环境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儇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之。

    (选自黄宗羲《续师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B .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C .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D .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张口辄骂欧曾/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句末的停顿为“句”。 B . 童子,指未成年的男子;童生,特指古代未考中秀才的年轻人。 C . 谢,有感谢、辞别、推辞等义项,此处的“谢”与“敬谢不敏”的“谢”含义相同。 D . “昌黎”,韩愈的别称,因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其为“韩昌黎”“昌黎先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愈认为童子之师只是教习句读不算是真正的老师;黄宗羲却认为他们比并无水平却自称老师的人更有真才实学。 B . 《师说》中认为择师应不唯身份与地位,只要有“道”即可为师;而《续师说》中却认为只有学识渊博、兼备师德之人才有资格为师。 C . 《续师说》中孙明复以石守道为弟子,而何北山却避师名而不为师。作者将二人进行对比,强调拜师一定要尊重老师。 D . 黄宗羲“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不是反对韩愈提倡的“师道”,而是劝勉世人少浮躁,也促进了“师道”的传承。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②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5. (5) 两文对“师道之不传”的原因见解不同,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功名薄,刘向③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诗人日日独坐江楼,触景生情,感发秋兴,表现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B . 颔联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并且用渔人和燕子的悠闲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 C . 颈联运用典故,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之情。 D . 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登高》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 (2) 尾联直抒胸臆,借“同学少年”表达诗人独到的思想感情,请联系所学过的《沁园春·长沙》,从形象和情感上简要分析“同学少年”的不同。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劝学》中,荀子辨析了“学”与“思”的关系,突出学习重要性的两句是“”。
    2. (2)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
    3. (3)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先写“”,以美人衬托周瑜的英姿勃发;再写“”,以曹操军队的惨败衬托周瑜的军事才能。
    4. (4) 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随着“酱香拿铁”销售火爆,让不少网友解锁了咖啡的新喝法。②有人甚至直接将白酒倒入咖啡,调制属于自己的“白酒拿铁”饮用。③不过,专家提醒,____。④咖啡因和酒精都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引发心律失常或血压增高,导致心跳过速、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并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⑤二者还会刺激胃肠道,使胃酸分泌增加,过量刺激还可能导致胃酸反流到食管,引发胃食管反流病,出现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

    ⑥同时,____。⑦咖啡的兴奋作用会降低人体对酒精的敏感度,让喝酒的人呈现出一种“清醒醉酒”的状态,在不知不觉中喝下更多的酒,从而导致酒精摄入过量,并可能引发酒精中毒、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绝非____,而是有着翔实的数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中国学生近视高发亟待干预》提到的一组数据也令人____: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一年级,中国学生的近视比例上升了50%以上。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原因诸多,电子产品的伤害,学习负担过重,缺少户外运动……防控孩子近视,已____,不容丝毫延宕。其中,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据调查,孩子近视,一些家长____,认为只要成绩好即可,显然,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混淆视听  触目惊心  刻不容缓  不以为然 B . 危言耸听  触目惊心  迫在眉睫  不以为意 C . 危言耸听  惊心动魄  迫在眉睫  不以为然 D . 混淆视听  惊心动魄  刻不容缓  不以为意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北方人好吃,但吃得不像南方人那么讲究和精致,菜品味重色暗,所以真正能上得了席面的很少。不过寻常百姓家也是不需要什么席面的,所以那些家常菜一直是我们的最爱。如果不年不节的,平素大家吃得都很简单。由于故乡地处苦寒之地,冬季漫长,寸草不生,所以吃不到新鲜的绿色蔬菜。我们食用的,都是晚秋时储藏在地窖里的菜:土豆、萝卜、白菜、胡萝卜、大头菜、倭瓜。当然还有腌制的酸菜和夏季时晒的干菜,有豆角干、西葫芦干、茄子干等等。人们喜欢吃炖菜,冬天的菜尤其适合炖。将一大盆连汤带菜的热气腾腾的炖菜捧上桌,寒冷都被赶走了。人们喜欢把主食泡在炖菜中,比如玉米饼和高粱米饭,一经炖菜的浸润,有如酒经过了岁月的洗礼,滋味格外醇厚。而到了夏季,炖菜就被蘸酱菜和炒菜代替了。园田中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黄瓜呀,青葱呀,生菜呀,等等,都适宜生着蘸酱吃;而芹菜、辣椒等则可爆炒。这个季节的主食就不像冬天似的以干的为主了,这时候人们喜欢喝粥,芸豆大碴子粥、高粱米粥以及小米绿豆粥是此时餐桌的主宰。

    1. (1) 下列对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判定,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比 比喻 比拟 B . 比喻 借代 对偶 C . 借代 对比 排比 D . 比拟 对偶 排比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园田中黄瓜、青葱、生菜等各种碧绿的新鲜蔬菜,都适宜生着蘸酱吃”,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句表达效果更好,请联系语段说明原因。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主题为“潮起亚细亚”,“潮”的灵感来源于钱塘江潮涌,其实,潮不仅存在于自然现象,在个人、社会、国家等层面皆有。潮,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