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地区重点中学及周边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

更新时间:2023-12-17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自方勇先生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发《六论新子学》以来, 学界围绕“孔老先后”问题多有讨论。 “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 简单地讲, 就是一个孔老或儒道的地位问题。这的确是中国古代学术界和哲学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个问题只是中国古代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争夺思想“正统”地位的结果。所以严格地讲, 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并不存在一个“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 的问题, 甚至也没有什么 “孔老平置” 的问题, 当今只有一个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问题。

    首先,客观地讲, “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 不是中国学术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只是一个历史问题。

    孔子、老子作为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年代和他们的学术著作与活动当然有先有后,有一定的历史时空,但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所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其关注的焦点其实只是孔老二者或儒道两家的社会地位、学术文化影响和重要性问题,反映的是持论者不同的思想立场和态度。持儒家立场和观点者, 不仅认为孔子的思想文化地位优于老子和道家,而且认为老子其人的真实人格和《老子》(《道德经》)其书的真实成书年代都应在孔子之后;持道家立场和观点者则认为,道家(“史官”)为诸子之所从出,“鬻(子)惟文友, 李(老)实孔师”(《文心雕龙·诸子》),老子的地位和重要性无疑优于孔子。当然,也有少数人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调和的看法,认为儒道或孔老二者皆既“有所长”, 亦“有所短”, 是互绌互补的关系, 应该平等对待, “平置”二者。

    但客观地讲, 无论是“孔老先后” “孔老优劣”, 还是“平置”的问题, 都只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历史问题。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这的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真实问题。但当中国社会随着世界史进入到现代史以后, 学术界对包括孔、老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 “历史研究”, 都已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围。 因此, 所谓“孔老先后” “孔老优劣”或“平置”问题,就不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它已成为一个并没有实在意义的问题,再在历史学科之外讨论所谓“孔老先后” “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还会有抱残守缺、违背学术史发展历史趋势之嫌。

    我们之所以说所谓“孔老先后” “孔老优劣”或“平置” 的问题只是个历史问题, 从现实性上来说它不再是一个真问题,是因为在中国学术史上,这个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变从来都是随着具体的历史语境而发展变化的。 当中国的历史进入春秋战国以后, 中国的学术界出现了百家学说蜂起争鸣的局面, 儒、 墨互 “显”, 孔、 老并称。 但当时的学术界尚只有 “百家”之称, 而无 “诸子”概念, 更不用说就儒道、孔老争先后和优劣了。 到西汉初期, 汉文帝、 汉景帝及大批朝臣则皆“读《黄帝》《老子》, 尊其术” (《史记·外戚列传》), 似已有“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 问题, 但却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策后的形势正好相反。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由于儒家的“独尊”地位, “儒先道后” “孔优老劣”遂成为中国古代学术中的官方基调。魏晋之际, 玄学盛行, 虽或名之曰 “新道家”,但“老不及圣”之说仍为学界共识。 隋唐时期国家强盛, 思想上较为开放兼容, 学术得佛、道二教助力不少, 但儒学及孔子的思想地位反而更加稳固,儒家和孔子学说遂最终凝成为宋代的理学,延续至明清, 一直都是牢固的官方意识形态。但到近代西学东渐之后,尽管有持现代新儒家立场的学者仍“尊孔儒”而贬道法诸家,但中国学术整体上已进入现代学术行列,单纯的 “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 已不再是学者关注的学术焦点, 实际已失去其市场。可见, 中国学术史上从来都不存在固定的“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 的固定阵营, 甚至也没有某个朝代是固定不变的“孔优于老”或“老优于孔”的时段, “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完全是随着具体的历史语境而发展变化的。

    其次, 随着中国学术的现代化,对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的研究已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范围, 儒家、 道家或孔子、 老子已成为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纯客观研究对象, 而研究对象本无所谓优劣先后之分。从事这一研究的学者虽不免因“了解之同情”而对研究对象产生某种偏好,但更需要以一种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当今的先秦诸子研究中, 所谓“孔老先后” “孔老优劣” “平置” 的问题已经被消解, 不再是一个真问题, 重提这个问题本身有违现代科学研究精神。

    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既然只是现代中国历史研究的纯客观的研究对象,那么研究对象本身是无所谓优劣高下之分的,研究者更要秉持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对待所有研究对象。正如你要研究太阳系金、木、水、 火、土五大行星, 不能说其中的金星比木星或水、 火、土星重要, 或土星比金星或木、火、土星重要一样,你也不能在研究对象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之间分判出一个主次优劣或先后出来,甚至也没有必要提出平等对待或“平置”的问题。 因为提出平等对待或“平置”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你是认同在对儒家、道家或孔子、老子研究时研究者应具有自己的主观态度这一做法的。

    当今我们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儒道或孔老的思想文化价值,讨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扬弃中国的传统文化,但不应该、也不必要再花太多的精力去争论“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这样的问题了。

    (摘编自光明日报《关于“孔老优劣”或“孔老先后” 问题的思考》,作者: 高华平)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并不存在“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学者们只讨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问题。 B . “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 关注的不是孔子、 老子的出生年代及学术著作的先后,而是孔老二者或儒道两家的社会地位、学术文化影响等。 C . 学术界已将对孔、老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历史研究”等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围, 因为“孔老先后”这类问题已成为一个没有实在意义的问题。 D . 中国学术史上不存在“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的固定阵营,随着具体的历史语境的发展变化,“孔、老并称”“儒先道后”等不同立场随之出现。
    2. (2)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古代学术界和哲学思想史存在“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者“平置”的问题, 是由于古代不同学术流派长期争夺思想“正统”地位。 B . 汉文帝、汉景帝“读《黄帝》《老子》, 尊其术”,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前后形势正好相反,可见帝王的偏好与政策决定了古代学术的基调。 C . 提出儒道或孔老二者皆既“有所长”, 亦“有所短”,应该平等对待, 这意味着认同在研究时研究者具有自己的主观态度这一做法。 D . 在当今的诸子究中 , 部分学者重提“孔老先后”“孔老优劣”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研究对象存在主观偏好,不能以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对象。
    3. (3) 下列选项, 最符合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借助《中国诸子学通史》撰写的契机重现老子在历史上的影响力,说明孔、老在中华文化中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将孔老的内涵由“孔主老辅”变为“孔老齐等”。 B . 从先秦出土文献的儒道比例来看,儒家的思想文化影响力大于道家,儒家文献远远多于道家文献,孔子之言远远多于老子之言。 C . 每一个中国人身上都有老子或孔子的影子, 假如没有孔子或老子, 中国文化失去的不只是一半的光彩,而将是几乎全部的光彩。 D . 老子所传《道德经》是最早的“私家著述”,这种思想性的“私家著述”正是子学的核心特质,相比于“述而不作”的孔子, 老子更能标志子学的开端。
    4. (4)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5. (5) 下面是《史记》的部分目录。请结合目录和材料, 简要分析司马迁对孔老排序的看法。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流光似水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①圣诞节一到, 孩子们又提出了买一条手划艇的要求。

          ② “行,” 爸爸说, “等咱们回到卡塔吉娜就买。”

          ③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比父母想象的执拗得多。

          ④ “不,”他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现在就要,在这儿就要。”

          ⑤“可是,”妈妈开口了, “要想在这儿航海, 你们只能打开浴室喷头放水了。”

    ⑥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西印度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两艘大游艇的棚舍。而在马德里,他们全家挤在卡斯特拉纳街47号的五楼公寓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 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 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 孩子们做到了。 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
         ⑦“小艇在车库里。”午饭时爸爸说, “问题是车库也没多大地方了, 而且没法拿上来, 走电梯或者楼梯都不行。

         ⑧可是第二个礼拜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

         ⑨爸爸说: “恭喜! 现在呢? ”

         ⑩男孩子们说: “没怎么样啊, 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 现在已经放进来啦。” 
         又一个礼拜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个亮着的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 接着关掉电门,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

    ⑫这次神奇的冒险是我参加一期家用品诗歌研讨会, 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关灯就会亮, 我没有多思考, “光就像水, 你一扭开龙头, 它就出来了。”我说。

    ⑬于是他们每礼拜三晚上继续行船, 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陆地睡得像天使。 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得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裝备, 包括面具、鳍状肢、 氧气瓶和压缩空气枪。

    ⑭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 岂不更糟糕。”
         ⑮“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
         ⑯母亲惶然说: “不,已经够了。”
         ⑰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

    ⑱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

    ⑲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 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 于是下一个礼拜三, 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探戈》的时候, 他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两寻(约十二尺)的金光,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

    ⑳在年终颁奖大会上, 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 获颁杰出奖状。 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 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 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

    ㉑下一个礼拜三, 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 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旧楼流泻下来, 溢出阳台, 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注而下, 呈金色洪流急奔下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 直亮到瓜达拉巴。

    ㉒救火队为应付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 发现公寓满是金光, 一直淹到天花板。 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载浮载沉,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用品诗意盎然, 自己长了翅膀在厨房的天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 那些鱼是浩瀚的金光沼泽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

    ㉓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 坐在船尾, 随浪潮摆动, 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 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从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里泛滥成灾, 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遂淹死在卡斯特拉街47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 内陆根性的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

    (节选自 《异乡客》, 宋碧云译,有删改)

    【注释】①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作家、 记者和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百年孤独》。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中的父母有教养, 讲道理,有一定审美情趣, 也很理解孩子, 不生硬否定孩子的愿望但对孩子们的表现并不满意。 B . 第⑥段交代了在马德里不能买手划艇的原因, 其实是想告诉读者一个道理: 制约着愿望达成的,往往不只金钱和人的主观意志,还有外部环境。 C . 小说中多次提到每星期三晚上父母都要去看电影的事,说明父母愿意给孩子一定自由空间,为孩子们在光海中自由探索提供机会,也为孩子们的结局做了铺垫。 D . ㉓段连用几个“正在”,写出了孩子们沉醉在梦想中的快乐。“淹死在光里”象征迷失在自己天马行空的梦里。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开头用“孩子们”“他们”“她和丈夫”等称谓, 确定了全文的叙事角度, 即第三人称旁观者的叙事视角。 B . 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如对兄弟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们的内在特征。 C . 第⑫段属于补叙,补充交代了孩子们神奇的冒险是“我”几句玩笑话的结果, 正是“我”“流光似水”的话启发了孩子们的想象,使情节发展更具有逻辑性。 D . 文中划线句运用比喻和拟物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孩子们在光中潜行的情形,使小说蒙上一层魔幻的色彩。
    3. (3) 马尔克斯说过:“魔幻现实主义与其说是超现实的东西,不如说是一双更锐利的眼睛看到的日常世界。”魔幻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流光似水》和《红楼梦》中均有体现, 请分别从这两部作品中各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
    4. (4) 孤独是马尔克斯小说的常见主题,请你结合《流光似水》这篇小说,谈谈走出孤独的办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子问于曾子曰: “问丧①于夫子乎?” 曰: “闻之矣: ‘丧欲速贫, 死欲速朽’。”有子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 “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 “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 “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 “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 夫子居于宋, 见桓司马自为石椁, 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 ‘若是其靡也 ,  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 ‘若是其货也, 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 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 “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 “子何以知之?”有子曰: “夫子制于中都: 四寸之棺, 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 将之荆, 盖先之以子夏, 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选自 《古文观止·有子之言似夫子》)

    材料二:

    颜渊问仁。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曰: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雍也》)

    材料三:

    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②哉?人焉廋哉?”

    (选自 《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①丧, 失去官位。 ②廋, 隐藏。

    1. (1)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死之A欲速朽B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夫子, 指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学生对老师的尊称; 这里特指孔子。 B . 棺椁, 套棺和棺材, 泛指棺材;棺, 套在椁外的外棺, 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 C . 敏, 聪明, 机智; 与《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意思不同。 D . 所以,所做的事;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的“所以”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曾子认定孔子说过“丧欲速贫,死欲速朽”的话, 因为他曾在孔子说话的现场, 可见, 曾子是一个实事求是、了解孔子的人。 B . 子游由衷赞叹“有子之言似夫子”,是因为有子像孔子一样坚持己见、 勇于求真。 C . 儒家认为, 克制自我, 战胜自我, 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礼仪, 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D . 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习惯兴趣,从表到里,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藏得了的。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②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5. (5) 综合三则材料说明有子怀疑“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是孔子本意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问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 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①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②。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③。

    【注释】①员外: 定额以外的官员。 ②水曹郎: 隶属水部的郎官。 诗人何逊、 张籍、 孟宾于都曾做过水部郎。 ③压酒囊: 压酒滤糟的布袋,代指官俸。 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 个人拿到实物后再折价变卖, 因此实际所得与名义薪俸常相去甚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头回顾了自己只为口腹生计奔忙的人生之路,“自笑”“荒唐”表达一种对平生遭遇的自嘲与伤感之情。 B . 颔联紧扣诗题, 描绘初到黄州见“长江绕郭”“好竹连山”, 顿生“知鱼美”和“觉笋香”的遐想, 与上文的“为口忙”形成呼应。 C . 颈联用典自况, 面对不幸的遭遇, 只得安于“员外置”, “例作水曹郎”, 不免心含愤怼, 产生了与白居易为九江郡司马时相似的迁谪之叹。 D . 诗歌用平实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初到黄州时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 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2) 苏轼评价陶渊明的诗“质而实绮”,陶诗的这种特点在苏诗中也有体现, 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 5.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大学之道》中, 用“”两句强调家庭经营有序和国家治理上轨道的重要性。
    2. (2) 《将进酒》中,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遭人排挤、有志难展的愤懑之情的句子是:

       “。 ”

    3. (3) 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意象和与之相关的“砧声”来表现家妇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或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 比如唐人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这是一场意蕴悠长的文化盛宴。采集于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历经一路传递,最终点燃主火炬,恰似中华五千年文明 ① 、生生不息; 文艺演出《国风雅韵》尽展钱塘繁华、 江南风韵,又巧妙地与“亚运”谐音,透出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播放的短片《相约杭州》诗情画意纵贯古今,勾勒出古都杭州的隽美、活力与现代。

    这是一次 ② 的文明之约。 亚运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 团结、 包容的共同向往。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国全部报名,参赛运动员超过12000余名,成为史上规模最广、项目最多的一亚运。 “美丽亚细亚, 光荣亚细亚, 手拉手, 我们是一家”, 伴随着悠扬的乐音, 各代表团依次入场,他们或热情招手, 或欢呼雀跃, 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 在《携手同行》的演出篇章中, 亚洲各国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显现于网幕之上,构成各美其美、 ③ 的亚洲画卷。以体育促和平, 以体育促团结, 以体育促包容,杭州亚运会必将成为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无论是演员还是普通人, 给自己设定一个形象或标签,都会让自己在人群中更加突出。但是如果“人设”与本人不搭, ① 。 在娱乐圈, 许多明星都喜欢给自己贴一个“学霸” 的标签,毕竟学习又好、长得又帅的人谁不爱呢?可说出 “诺贝尔数学奖”的靳东和学术造假的翟天临就成了反面典型。 俗话说得好,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 只是为了营销才塑造的 “瓷娃娃” , 永远不会变成明星本身的血肉。

     ②     ?事实上, 即使不崩坏, 它也会限制住一个人的发展。 人人都戴着社交面具, 但若不学会“变脸” , 明星永远只能是某一个“生旦净丑”。 这对于艺人更是致命的, 为了站在风口浪尖而打造的 “人设”一定会面临 “长江后浪推前浪” 的结局。 “人设” 过时, 而演员却拘泥于这 份人设,难免就会成为娱乐大潮中的一艘沉船。

    再精心打造的 “人设” , 也不过是他人一针一线缝制的布偶。 艺人只有沉下心来返璞归真、 找到自我, 打磨技艺、 沉淀修养, 走出一条更为纯粹的演艺道路, 将德艺双馨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 才能永葆“人气” , 使“人设” 长远地维持下去。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 (2) 说明“瓷娃娃”“变脸”的双引号用法并解释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 (3) 下面这段文字中管理员的回答有明显的逻辑错误, 请写一段话对其进行反驳。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 其新式公交车站设施齐备, 实施实时信息监控, 建有具景观特色的建筑,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与快速、方便的上下车服务。在公交 BRT 某学院站内, 有学生向管理员投诉: “你们的公交车总是晚点!那电子班次显示表有什么用!”管理员反驳道: “要是公车总是准时, 那建BRT有什么用!”

四、 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宋朝经济文化高度繁荣,却引来异族铁蹄的践踏; 大清帝国1840年前白银储备占世界的60%, 却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东地区遍地石油, 却战火不断。

    材料二: 民富国强, 众安道泰。——《吴越春秋》东汉·赵晔

    材料三: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 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习近平

    关于“富”和“强”的关系,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