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一模(期中)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题目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消费社会不仅仅意味着财富和服务的丰富,更重要的还意味着一切都是服务,被用来消费的东西绝不是作为单纯的产品,而是作为个性服务,作为额外赠品被提供的。从“吉尼斯对你很好”到空姐的微笑及有些自动售货机的道谢声,我们每个人都被一种美妙的热心服务包围着,被奉献和善意的组合包围着。即使小到一块香皂,那也是一群专家为使您皮肤光滑而进行了几个月的研究思索后的成果。

    今天没有任何东西是单纯地被消费的,即被购买、被拥有,而后就这样被耗尽。要特别指出的是它们是为“您”服务的,如果没有个性化的“您”这一直接宾语,没有这套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那么消费只会是消费而已。正是这种额外赠品、这种个性效忠的热情为它赋予了完整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满足。当代消费者们沐浴在关切的阳光中。

    这种额外赠品和关切的机制,在当代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中,都有其官方支持,即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退休金保管、多种津贴、补助、保险、证券交易),就像F·佩鲁所说:“当局发放社会津贴,目的不在于酬劳生产服务,而是满足需求,来纠正权力的过分垄断。”我们不去讨论这种再分配的真实效率及其经济机理,我们感兴趣的是它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由于其财产的提取和拨付,已建立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宽厚慷慨的心理利益,表现出乐于助人的愿望。指称这些制度的完全是一套母性的、充满保护色彩的词汇;社会保障、保险、

    保护儿童、保护老人、失业津贴。领薪者非常高兴能收到以赠予或“无偿供给”形式出现的、他以前被剥夺的财富中的一部分。简要地说,这便是J.M.克拉克所指的“伪市场社会”。除了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外,令我们更感兴趣的是社会关系中一种完全不同的系统,一种更加非官方、非制度化的系统。那就是一整套“个性化”交流网络侵入了消费的日常性。因为它意味的确实是消费——对人际关系、对团结、相互性、热情以及对以服务形式标准化了的社会参与的消费——这是一种对关切、真诚和热情的持续性消费。这种符号化的关系对于身处一个社会距离和社会关系紧张已成为客观规律的体系中的个体来说,比起生理上的进食来,更是他维持生活所需要的。

    自发的、相互的、象征的人际关系的丧失是西方社会的基本事实。正是在此基础上,人们参加了使人际关系重新回归到社会循环轨道上去的系统过程,并参加了对这种符号化关系、人际热情的消费。迎宾小姐、社会福利员、公共关系工程师、广告女郎,这些职员都把额外赠品、把通过制度化微笑来为社会关系上点润滑油当作现世使命。到处都可以看到广告在摹拟那些近似的、亲密的、个人的交流方式。它试图用家庭主妇们面对面交谈的口气对家庭主妇讲话,试图用老板或同事的口吻对干部或秘书讲话,试图像朋友,或内心声音一样,以一种反省的方式对我们每个人讲话。它就这样通过一种真实模拟过程,在没有亲近的地方,在人们之间或者人们与产品之间,轻松便捷地营造出了亲近的氛围,而这是属于广告中被消费的东西(可能是首先被消费的)。如果要请公认的社会心理学家来使黑暗的人际关系重新回到团结、交流的轨道上来就需要支付很昂贵的费用。

    整个服务行业都是如此:商人、银行职员、商店售货员、商务代表、咨询服务、促销服务,所有这些调节、销售和推销人际关系的职业,以及社会学家、采访记者、经纪人和推销员,这些人的职业规律要求他们与他人“接触”“参与”,对他人的“心理感兴趣”——在所有这些职业和角色当中,相互、“热情”的内涵都被包括在规划程序及职能实施里了。

    这一巨大关切机制的存在是一种全面的矛盾。它不能掩盖的不仅是商品社会铁的规律、社会关系的客观真相——竞争,随着城郊和工业集中而增长的社会距离感,更是日常性及最私人的关系之中交换价值抽象化的普遍趋势。这一机制,不管其表象如何,本身就是一种生产机制,它生产交流、服务的人际关系,它生产社交性。然而,作为生产机制,它只能和物质财富生产方式服从同样的规律,它只能在其运转中再生产出它原想要超越的社会关系。它的目的是生产关系,却必定要同时生产和再生产出距离感、交流障碍、昏暗和严峻。

    (摘编自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没有完整的个性供给的意识形态带来的额外赠品、个性效忠的热情,物品就只是被购买,被拥有,被耗尽。 B . 所有的社会再分配制度造成的那种集体心理机制,决定了对关切、真诚和热情的持续性消费,侵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C . 比起生理上的进食,对符号化人际关系的消费,是处于社会距离和社会关系紧张体系中的个体维持生活更需要的。 D . 作者认为关切机制作为生产机制,它要生产交流、服务的人际关系,但在运转中又不能避免距离感、交流障碍、昏暗和严峻。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第一、二段可以看出,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者获得极大的满足往往不仅在于物品本身,还在于感觉自己被热情地服务着。 B . 用充满保护色彩和母性的词汇来描述社会保障、失业津贴等社会制度,可以传递出国家、社会宽厚慷慨、乐于助人的信息。 C . 迎宾小姐制度化的微笑是商家对符号化关系、人际热情的消费的灵活运用,这有利于人际关系重新回归社会循环轨道。 D . 广告只要摹拟近似的、亲密的、个人的交流方式,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顺利卖出商品。
    3. (3)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文中“额外赠品和关切机制”的一项是( )
      A . 某著名品牌火锅连锁店在顾客等位的时候,会送上小零食,还提供美甲、美发等服务,让人感受到商家的热情周到。 B . 为了体现对民众的关怀,不少国家出台了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规定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纳税人享受优惠。 C . 近年来,海外留学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咨询服务趋向精细化,咨询师会根据咨询者的个性化要求提供相应的指导。 D . 春节来临之际,商家纷纷推出促销活动,“买三送—”“满一千减二百”等优惠措施让消费者能以同样的钱购买更多的商品。
    4. (4) 请简要说明“伪市场社会”的特征。
    5. (5)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消费社会”存在的合理性?请根据文本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那天,为了避免暴露扒车者身份,他只是查对着一本薄薄的《革命串联地图》,猜测着卡车前进的方向。他只猜对了一点:这车从绥德东关一钻出来,就根本没有去什么军渡或宋家川,而是一头向东南扎下去,顺着无定河的大深沟,顺着“曲流宽谷”。

    ②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买了些白荞麦面皮的、包着粉条、莱和一点清油的馅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

    ③接着这卡车将要开到黄河边去,顺着无定河最后的一段河谷一直开到黄河西岸。这辆解放牌卡车马上就要登上那段路程。那段路他曾经饿着肚子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换了挡,发出一种均匀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

    ④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十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路的。他把最后一块白养麦粉条馅饼塞进嘴里,用两只手握牢车厢板,开始专注地望着渐渐向前方倾斜下去的高原。

    ⑤“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唤着他。他转过身来。“喂,你是去河底村么?”那女的轻轻问他。他觉得她满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

    ⑥他和她互相谈了一会儿。她告诉他自己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绍说,他是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⑦“我想拍几张新鲜点的黄河照片,”她解释说,“就上了这趟车。河底村那儿的黄河和无定河相汇,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新鲜点。”

    ⑧“放心。用得着的时候,我会帮你忙。”他结束了谈话。

    ⑨他又转身抓住车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岁月真能消蚀一切哪,饿着肚子走了半天的路,居然也会被忘掉。那时你才二十岁,衬衣口袋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展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黄河还有多么远?”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三十里到四十里,从二十里又到四十里。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共四十里,因为你走了半天整。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后来你在一个山梁上看见一个老汉在毛棚下卖西瓜,你咬咬牙掏出五毛钱买了一个。你和那老汉聊天,说你从延安来,还到过延川和延长的油矿。老汉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三延的女子没人看。”你觉得蔫了半截。不过那瓜真甜。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所以叫河畔枣。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饿了。你快活得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般轻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野兔子,那青灰色的兔子在这黄土世界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稣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噪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

    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时刻,你看见了黄河。

    ⑩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

    ⑪“快看!黄——河!”

    ⑫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静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⑬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的王国。

    (节选自张承志《北方的河》,有改动)

    【注释】嗑:方言,意思是“去”。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是因为眩目的阳光,还有来自内心的迷茫,对这个小镇他竟然一点都回忆不起来。 B . 来到自己珍存了十几年的回忆之地,苍老的、慨叹般的情绪堵着他的胸腔,这表现了他重回旧地时无法言说的激动。 C . 面对黄河磅礴壮观的景象,年轻时的他目瞪口呆,惊惶失措,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力和个体生命的渺小。 D . 黄河是主人公梦想萌发的地方,他一步步走向地理学王国的过程交织着对理想的追寻和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双线交织,明线是“他”坐车去看黄河,暗线是途中“他”回忆自己过往的人生。 B . 小说夹杂着方言俚语,还多次描写当地的风味食品,具有浓郁的西北文化特色。 C . 小说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写出了黄河辽阔浩莽的景象。 D . 小说以时间、空间交错的方式叙述,生动地塑造了主人公坚定执著、顽强不息的形象。
    3. (3) 文中第⑨段为什么如此详细描写“他”寻找黄河的经过?请联系全文阐述。
    4. (4) 小说叙述故事穿插运用了“我”“你”“他”三种人称,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絮,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弄。上分别文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常毁儒。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弘为丞相,乃言上曰:“右内史界部中多贵人宗室,难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请徙黯为右内史。”为右内史数岁,官事不废。

    天子既数征匈奴有功,黯之言益不用。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已而弘至丞相,封为侯;汤至御史大夫;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有间黯罢,上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

    (司马迁《史记·汲黯传》)

    材料二:

    汲黯进积薪之言,武帝为之默然,是必有所中矣。已而曰:“人果不可以无学。观黯之言也日益甚。”太史氏推其故,谓黯褊心,不能无少 , 果足以知黯之心乎?

    天子招文学儒者,告廷臣以所欲为,则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谓公孙弘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 , 谓张汤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谁实为知黯者?必信褊心之言,此与儿童之见何异?淮南谋反,独惮黯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卒以不敢。若黯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帝自为太子时固已惮其严矣。即位既久,大将军青侍中,帝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或时不冠。至黯见,不冠不见也。尝坐或帐不冠黯奏事避而使人可之。为中大夫,固以切谏不得久留,出守东海,大治。帝闻而召之,列于九卿。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杂著》)

    1. (1) 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尝坐A武B帐C不D冠E黯F奏G事H避I而J使K人L可之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附,指亲附、结交,与“齐人勿附于秦”的“附”意思相同。 B . 原,指原因,与“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同。 C . 望,指怨恨、责怪,与“源不深而望流之远”的“望”意思不同。 D . 取容,指曲从、迎合他人,与“宁令从谀承意”的“从谀”意思相近。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汲黯不太讲究礼数,常当面顶撞人,朝堂之上也直言进谏,招来其他臣子忌恨,其实他对自身修养不懈怠,品行正直高洁。 B . 对汲黯的积薪之喻引发汉武帝不满一事,司马迁认为汲黯心胸狭窄语含抱怨,陆九渊则认为汲黯仗义执言,说中武帝短处。 C . 在汉武帝大怒罢朝,群臣指责汲黯的情况下,汲黯始终坚守臣子的辅弼之责并慷慨陈词,陆九渊为他不被人理解感到遗憾。 D . 因为汲黯总是耿直上言,坚守气节大义,并且难以被不正当手段诱惑,淮南王谋反时最忌恨汲黯,但最终也不敢杀他。
    4. (4) 汉武帝认为汲黯“无学”,陆九渊则说“吾必谓之学矣”。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说法?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注释】①程颢:北宋理学的奠基者。②游衍:指放任地游玩。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扣诗题,“恣行”写出了诗人随性轻松的心境;“碧”字用词精当,可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媲美。 B . 颔联描绘了诗人在美景中尽兴畅游的情形,“临流水”“坐苔矶”真实写出游玩之后的疲惫,也自然过渡到诗人的思考。 C . 同样是写落花,颈联和颔联的情致却有所不同:颔联写面对良辰美景而兴致勃勃,颈联写担心花落而游兴阑珊。 D . 前两联侧重写景,后两联侧重抒情议论,在写景叙事中巧妙地融入诗人的哲思,体现了宋诗富有理趣的特点。
    2. (2) 程颢崇尚“中庸”,中正平和,不走极端。这首诗有没有体现这种追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 5.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静女》中“”两句,描摹了恋爱中女子躲藏起来,男子挠着头、徘徊不安的细节,十分生动。
    2. (2) 《石钟山记》中,苏轼批评士大夫不亲身考察,仅凭主观推测就下结论的句子是“”。
    3. (3) 我国古代多个朝代建都长安,因此,“长安”这一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甜味剂的代谢过程,与蔗糖等糖类先经过酶分解消化成单糖,再由血液运输到各组织细胞,最后释放出大量能量的代谢过程完全不同。甜味剂可以通过小肠渗透进入血液循环,经肾脏通过尿液排出;或通过肠道,不进行任何吸收或发酵分解,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因此,甜味剂的特征之一为低热量或无热量。那么,甜味剂究竟是否安全?

    ①据相关研究表明,很多甜味剂都存在对身体健康不利的风险。②随着研究的深入,即便眼下看起来安全的甜味剂,未来也可能被发现有负面作用。③专家认为,只有长期服用,甜味剂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偶尔服用不必太过担心。④但甜味剂绝非健康良方,以阿斯巴甜为例,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无益于控制体重。⑤如果持续摄入甜味剂,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Ⅱ型糖尿病甚至死亡风险。⑥因此,以天然食品代替甜味剂等各类食品添加剂,才是真正的健康选择。

    1. (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江南多梅雨。

    “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 ①_ , 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睛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 , ②_ , 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

    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  ③  , 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下列四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霉”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 B . 我今天想跟大家淡淡“合作”的问题。 C .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D .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的呢,岂不冤枉!
    3. (3)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前面只用量词“片”“座”“条”,后面用数量词“一把”“一座”“一段”等,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上述经典名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和阐述。你可从上述语句中选择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