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重点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2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strong><span>3</span></strong><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美术与书法”正式列为一级学科,2023年下半年启动招生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将按照新版学科专业执行。这个消息对于中国书法界无疑是一场及时雨,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书法也迎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书法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之一,它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润泽了无数代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兰亭集序》等历代书法精品,在一撇一捺、起承转合中展现书法家多方面的感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书法家通过一支毛笔纵横纸上,能将山河沉淀为多变的笔画,将或炽热或沉郁的情感镌刻进人心,昭示着审美高度与深厚底蕴。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书法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并可设置博士学位具有重要意义。将其从美术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出来,成为具有独立属性的学科门类,是对研究生阶段书法专业价值的重新认识,显示了教育部门在学科专业上更加重视书法,因而有利于专业学位类别的完善。同时,书法从艺术学、美术学门类中脱离出来,独立为一个专业,也与当下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保护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但如何使之落到实处值得思考。将书法列入研究生教育学位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是从顶层设计上重新布局书法专业,通过提高其学科地位,夯实后继人才支撑,从国家层面为书法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拓展发展空间,这显然比一些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名义举办的短期性活动更有深远意义。书法成为一级学科,为我们重新理解“如何弘扬中华文化、怎样培养传统文化接班人”的命题提供了新的启示。

    (摘编自龙其林《书法进入一级学科弘扬传统文化落地》)

    材料二: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因地制宜、宜设而设的特性。随着设计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在景观造型设计中倾向于通过自然风物的固有属性展现自然美感,结合景物风貌与人类活动,有效地处理环境景观设计的主题、细节,从而更符合公众的审美需求。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的融合方式,可以体现人情意识与群体观念,建立沟通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公众情感的桥梁,消除隔阂与陌生感。这种融合方式既尊重自然规律,又符合人文历史的发展脉络,能为公众打造更舒适、和谐的居住环境,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戏曲要素、文学要素,可以打造特定的现代环境艺术场景,凸显人文属性,引发情感共鸣,增添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魅力。

    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有效实现了“物我合一”。设计人员作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主导者,往往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观察设计要素的特色,梳理客观物体的特性,结合自我审美取向、情感认知创作作品,真实呈现景现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品质。在此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储备宗教、哲学等传统文化知识,立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形成独特的设计思维;在综合考量公众的审美偏好、环境艺术要素的基础上,通过融入传统文化,确保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独特的呈现方式,全面展现环境艺术景观的神韵。

    (摘编自衡苗欣《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

    材料三:

    数字藏品作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数字化凭证,强化了数据以及数据访问权的资产属性,能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数字藏品的发行,可以让人们了解藏品的艺术价值,重新回顾属于藏品的那段历史。数字藏品,正逐渐成为发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让传统非遗文化技艺与数字科技相结合,有效保护了珍贵、濒危和具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令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融入人们的生活中,让非遗技艺拥有更广阔的未来。

    “三孔”古建筑作品、骆驼“阿飞”唐三彩作品、《海外遗珠》明清书画扇面作品、《花开富贵》马尾绣作品、《剪纸里的艺术》海派剪纸系列作品等多件非遗和文博文物主题数字藏品陆续在各类数藏平台上发布。有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各个非遗类数字藏品发售数量约456万份,总发行价值超过1.5亿元。

    “数字技术在各种文化类型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是保护、传承、记载、交流、传播,也有助于新的知识生成、经验传递。非遗形态多样、综合繁杂,对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需求迫切程度更高,数字化、信息化对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长韩子勇表示。

    据了解,非遗保护与发展中的数字化应用,正是通过数字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作用,助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将现代科技融入传统艺术,碰撞出新的火花,让非遗焕发新生。

    (摘编自谭雪丽《数字藏品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我国,历代书法精品润泽了国人的心灵世界,而书法成了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B . 书法升级为一级学科,是相关部门首次认识到研究生阶段的书法专业价值的结果。 C . 为了更好地符合审美需求,设计人员都在景观造型设计中保留了原有的自然风物。 D . 非遗保护和发展中的数字化应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有益探索。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法成为一级学科,这使得书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启示。 B .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环境艺术的完美融合,需要对公众的审美偏好、环境艺术要素进行综合考量。 C . 2021年,我国各种数字藏品的发售数量和总发行价值巨大,充分展现了其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D . 韩子勇的话简要概括了非遗的特殊之处,接着强调了信息化、数字化对非遗传承等的重要作用。
    3.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 . 沈阳“万科新里程”,设计人员着眼于流水、地形等要素,有效布局居游庭院、抄手游廊等传统文化的元素,形成系列景观布局。 B . 康熙《避暑山庄记》:“朕数巡江干,深知南方之秀丽;两幸秦陇,益明西土之殚陈。山川之壮,皆吾之所不取。惟兹热河,道近神京。” C . 拙政园中“听雨轩”取意“雨打芭蕉”,“留听阁”,用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意,将水面、荷花、落雨之声凝聚起来。 D . 上海的“嘉御庭”对着迷于海派文化的高端业主极具吸引力,这里奢华,但不浮夸,也不失优雅,是一个汇集各种冲撞、交融的地方。
    4. (4) 这是“人民网智作平台”即将发行的一幅数字藏品,请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发行的原因。

    5. (5) 弘扬传统文化具体有哪些途径可供选择?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 芳

    汪曾祺

     小芳在我们家当过一段时期保姆,看我的孙女卉卉。

     她是安徽无为人。无为是个穷县,地少人多。年轻女孩子多出来当保姆。 北京人所说的“安徽小保姆”,多一半是无为人。她们大都沾点亲。

     小芳先在一家待了三个月,伺候一个瘫痪的老太太。老太太倒是很喜欢她。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小芳不愿意伺候病人,经过辗转介绍,就由她妹妹小华带到了我们家,一待就待了下来。 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关系一直很好。

     小芳很聪明,她的耳音特别的好,记性也好,不论什么歌、戏,她听两遍就能唱下来,而且唱得很准,不走调。这真是难得的天赋。她会唱庐剧。庐剧是无为一带流行的地方戏。我问过小华:“你姐姐是怎么学会庐剧的?”——“村里的广播喇叭每天总要放几段庐剧唱片,她听听,就会了。”无为木田镇有个庐剧团,小芳去考过。 团长看她身材、长相、嗓音都好,可惜没有文化———小芳一共只念过四天书,也不识谱,但想进了团可以补习,就录取了她。 小芳还在庐剧团唱过几出戏。她父亲知道了,坚决不同意,硬逼着小芳回了家。庐剧团后来改成了县剧团,小芳的父亲有点后悔,因为到了县剧团就可以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吃商品粮。小芳如果进了县剧团,她一生的命运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她是很可能唱红了的。庐剧的曲调曲折婉转,如泣如诉。她在老太太家时,有时一个人小声地唱,老太太家里人问她;“小芳,你哭啦?”————“我没哭,我在唱。”

     小芳在我们家干的活不算重。做饭,洗衣,这些都不要她管。她的任务就是看卉卉。小芳看卉卉很精心。城市育儿的一套,小芳都掌握了。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卉舟小时候长得很好玩。很结实,胖乎乎的,头发很浓,皮肤白嫩,两只大眼睛,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抱,小芳于是很骄傲,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再开最好。

     下午,卉卉睡一个很长的午觉,小芳就在一边整理冉冉的衣裳,一面轻轻地哼着庐剧。 到后来为自己的歌声所催眠,她也困了,就靠在枕头上睡着了。

     卉卉有很多衣裳----她小姑、我的二女儿,就爱给她买衣裳,买很多玩具。小芳有时给她收拾衣服、玩具,会发出感慨:“舟舟的命好,我的命不好。”

     小等教卉卉唱了很多歌: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小芳唱这些歌,都带有一点忧郁的味道。

     小芳送卉卉上幼儿园。她用脚顶着教室的门,不让老师关,她要看卉卉。卉卉全不理会,头也不回,蹭蹭蹭蹭,走近她自己的小板凳,坐下了。 小芳一个人回来。 她的心里空了一块。

     小芳的命是不好。她才六个月,就由她奶奶做主,许给了她的娘表哥李德树。她从小就不喜欢李德树,越大越不喜欢。李德树相貌猥琐,小芳看见他就讨厌。李德树的家境原来比小芳家要好些,但是他好睹,赌得只剩下三间土房。他不务正业,田里的草长得老高。这人是个二流子、常常做出丢脸的事。

     小芳一天也过不下去,就天天回家哭。 哭得父亲心也软了。 小华后来对我们说:“究竟是亲骨肉呀。”父亲说:“那你走吧。不要从家里走。李德树要来要人。”小芳趁李德树出去赌钱,坐火拿到了北京。地实际上是逃出来的。

     小芳为此自杀过一次,喝农药,被发现了,送到木田医院里救活了。

     小芳到底还是和李德树结婚了。领结婚证那天,小芳自己都没去,是她父亲代办的。表兄妹是不能结婚的,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这个道理,小芳的奶奶当然不知道,她认为这是亲上做亲。小芳的父亲也不知道。 小芳自己是到了我们家之后,我的老伴告诉她,她才知道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村干部应该知道,何况本人并未到场,怎么可以就把结婚证发给他们呢?

     过些日子,小芳的父亲来信,叫小芳快回来,李德树扬言,要烧他们家的房子。小芳于是下决心回去一趟。小芳这回有了主见了,她在北京就给木田法院写了一封信,请求离婚,并寄去离诉讼所需费用。

    小芳到了木旧,跑到法院去吵了一顿:“你们收了我的钱,为什么不给我办离婚?”法院不理她。 小芳就又回到北京来了。

     我们有个亲戚在安徽,和省妇联的一个负责干部很熟。我们把小芳的情况给那亲戚写了一封信、那位亲戚和妇联的同志反映了一下,恰好这位同志要到无为视察工作、向木田法院问及小芳的问题。法院只好受理小芳的案子,判离。

     小芳离开我们家后,到一家帐点厂去做糖果,在丰台。厂里有个小胡,是小芳的网乡,每天蹬平板三轮到市里给各家送货,小芳有一天去看妹妹,带了小胡一起去。 小华心里想:姐姐怎么把一个男的带到我这里来了?是不是他们好了?看姐姐的眼睛,就是的。小华悄悄地问:“你们是不是好了?”“姐姐笑了。小华拿眼看了看小胡,说,“太矮了!”小芳说:“矮一点有什么关系,要那么离干什么?”操小体现:“我姐喜欢他有文化。小胡读过树中。她自己没有文化,特别喜欢有文化的人。”

     小芳和小胡结了婚、一年后生了个女儿、取名也叫卉卉。

     我们的卉卉有很多穿过的衣裳,留着也没有用,卉卉的妈就给小芳寄去,寄了不止一次。小芳让她的卉卉穿了寄去的衣裳照了一张相寄了来。小芳的卉卉像小芳。

     小芳一直很想卉卉。她来信要卉卉的照片,卉卉的妈不断给她寄去,她要卉卉的录音,卉卉的妈给她录了一盘卉卉唱歌讲故事的磁带。卉卉的妈叫卉卉跟小芳说几句话。

     卉卉扭扭捏捏地说:“说什么呀?”————

     “随便! 随便说几句!”卉卉想了想,说:“小芳阿姨,你好吗? 我很想你,我记得你很多事。”

     听小华说.小芳现在生活很苦,有时连盐都没有。没盐了,小胡就拿了网,打一二斤鱼,到木田卖了,买点盐。

     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

     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第一个主顾家,尽管“有一次小芳把碱面当成白糖放进牛奶里,老太太也并未生气”,这说明小芳深受老太太的喜爱。 B . 小芳“按时给卉卉喝牛奶,吃水果,洗澡,换衣裳。每天上午,抱卉卉到楼下去玩”,可见她做事井然有序。 C . “小芳老是贬低别人家的孩子:‘难看死了!’好像天底下就是她的卉卉最好”,“我”对这种行为不认同,觉得小芳不懂人情世故。 D . 小芳与李德树是近亲结婚,是法律不允许的,在小芳不同意的情况下,她父亲代办了结婚证,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农村的落后愚昧。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先概括庐剧曲调如泣如诉的特点,再写小芳一个人小声地唱时,竟然让别人误认为她哭了,这侧面衬托了小芳唱戏的天赋,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 . 小芳在为卉卉收拾衣服时,感慨道“卉卉的命好,我的命不好”,将二人的命运构成对比,同时也为后文写小芳的贫寒家境做了铺垫。 C . 小说最后运用设问手法,“小芳现在还唱庐剧吗”“可能还会唱,在她哄孩子睡觉的时候”,既给人以想象空间,也与小芳在我们家照看卉卉睡午觉的情形遥相呼应。 D . 小说运用插叙手法交代了小芳的命运,叙述语言含蓄隽永,包含了作者对小芳命运的叹息和同情,而对小芳父亲则感到既可恨又可怜。
    3. (3) “豪华落尽见真淳”是汪曾祺笔下女性的特色,请结合“真淳”这一特点分析小芳的人物形象。
    4. (4) 纵观小说,作者多处使用了抑扬结合的笔法,让人感受到命运的变化无常,请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加以分析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泰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穆A之于晋B相与之C久也D相信之E深也F相结之G厚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B .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C . 鄙,指“把……当做边邑”,与《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的“鄙”意思不同。 D . 济,表示“渡过水流”,与《行路难(其一)》中“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济”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 B .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 C .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 D . 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5. (5) 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黄庭坚

    壮气南山若可排,今为野马与尘埃。

    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

    周鼎不酬康瓠价,豫章元是栋梁材。

    眷然挥涕方城路,冠盖当年向此来。

    【注】①七叔祖:黄注,黄庭坚的叔祖父。②康瓠:破瓦壶,多喻庸才。③豫章:大木,樟类乔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注力排南山的壮气豪情。 B . “野马”“尘埃”指游动的雾气,运用典故,叹息如今黄注的功业已烟消云散。 C . 五、六两句对仗工整,语句深沉蕴藉,表达诗人对黄注的怀才不遇感到愤懑。 D . 尾联描写了黄注因当年来方城的豪情壮志落空而只能挥泪离开的落寞悲伤。
    2. (2) 黄庭坚《登快阁》中的“青眼聊因美酒横”与本诗中的“白眼举觞三百杯”,都写到了“眼”,试简要分析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5. (2023高三下·广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自古忠孝难两全,李密在陈述自己的隐情后向晋武帝保证先尽孝后尽忠,并用衔环结草的典故表明心迹的句子是:“。”
    2. (2) 屈原《离骚》中以流水比喻光阴似箭后,“”一句表达出心中担忧,时不我待;而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扣舷高歌,“”表现出沉醉于月色流水的美景之中。
    3. (3) 在古典诗词中,但凡诗人独处异乡,每每在诗作中以“客”自称,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唐宋诗词里这样的句子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三上·武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茅台古镇建在弯曲的赤水河两岸。茅台因茅草祭台而得名。河谷滩涂茅草现在虽然少了,但仍然可见。左岸房屋密集,除了层层相叠的木楼民居,还有三百多家酒厂、一千多家小作坊。出产的名酒有茅台、钓鱼台、国台等。茅台美酒① 

    美酒具有神性。一些神秘的规矩,茅台镇的人们一直奉命惟谨,譬如在特定的日子要做特定的事,端阳节踩曲,重阳节下沙。古代酿酒要焚香祭神。踩曲以小麦制作酒曲,由女子赤足踩踏成型。下甑摊晾,则由男子赤脚把蒸过还发热的高粱踢散摊开。他们② 走在高粱上,一边走一边踢,嘻嘻哈哈,像在与高粱做一场游戏。

    这样酿出来的酒不只口感醇厚,还可如闻花香一样细嗅,用舌尖感觉那股热辣中的回甘,即便空杯,亦酒香弥漫。三五知己共饮,或是独酌,都有人生的万千况味。不管是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 或是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 或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或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样的人生感怀都离不了一壶老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改成“各种不同的人生感怀都离不开一壶老酒”,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它不仅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闪光品质,还富含膳食纤维,可以增强饱腹感、预防便秘。此外,绿豆中钙的含量在杂豆中也算优秀,分别是红豆和白扁豆的1.1倍和1.2倍;绿豆的铁含量是鹰嘴豆的近2倍,素食主义者②    

    绿豆如此受欢迎,还要归功于它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这导致它具有了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抑制淀粉酶活性,对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和预防糖尿病都有帮助。特别是在绿豆皮中存在的类黄酮物质,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还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

    绿豆常被人称作是“夏季解暑小能手”,闷热的三伏天儿,③     , 不仅能“带走”热气,还能补充水分和营养,简直美妙极了。绿豆中的钾和维生素B族营养都不错,正好可以弥补高温出汗导致的这部分营养流失。所以,绿豆汤“解署”的说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1. (1)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了经常提醒自己,鲁迅还在书签上写了一行字:“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三到。” B . 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应该在“怎么写”上多用些心思,努力尝试独特的表达。 C .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 D . 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持续上涨,叫“牛市”;股票价格持续下跌,叫“熊市”。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并加粗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木匠做得一手好门。他给自己家做了一扇门,他认为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过了一段时间,门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颗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不久又掉了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有一块板坏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再后来,门闩坏了,木匠又换了一个门闩……

    若干年后,这扇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扇扇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又老又破,满是补丁。

    木匠过于依赖自己的能力而忽视了转换一种思维可能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这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