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4-02-29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3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

    月食(节选)

    李国文

    伊汝有点后悔他这次鲁莽的旅行了,应该事先写封信或者拍封电报。可是,给谁呢?

    现在,当他乘坐的这辆长途汽车,愈来愈接近他要去的目的地,他的后悔也越来越强烈。不该来的,胡闹、任性、冒失,即使是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丢失了,能够找回来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何况伊汝回到这块老根据地,来寻找那种纯属精神世界的东西呢?甚至当长途汽车到达S县城的时候,他也说不好,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除了那失去的爱情犹可捉摸之外,其他还有些混沌的东西,他能感觉到,但说不出来。

    他站在汽车站门前的广场上,峭厉的山风,带着一股寒意,朝他脖领和袖口里钻进来,山区就是要冷一点,车把式都把老羊皮背心反穿上了。他朝他们走去,想问问,有没有顺路去莲花池的,把他捎上。然而,伊汝没曾想得到的是一阵哄堂大笑。这里的山民有他们独特的幽默感,和一种对于苦日子的柔韧的耐力:“挣不上你的钱了,老哥,去打上一张八角钱的票,坐那四个轱辘的铁牲口去吧,不误你吃晌午饭。”

    伊汝也笑了,最后一次离开S县城的时候,连这汽车站还没有,敢情公路都通到莲花池了,没准还通到羊角垴吧?那个小小的山村,才是他旅行的终点。

    不过,当他在售票窗口付那八角钱的时候,心里还是像斗争着的,去呢,还是不去?最后,终于接过车票,打定主意,不再改悔了。尽管他说不清回羊角垴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会有个什么样的局面等待着他,能不能寻找到那未免玄虚的东西,但这是一桩宿愿,要不作这一次旅行,大概心里永远要感到欠缺似的。他把汽车票掖好,看看时间尚早,就沿着原来叫做西关,现在叫做四新路的一条狭窄的街道,朝城里走去。不要小瞧这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现在的那些将军们、部长们,当年他们的坐骑蹄铁,或者那老布洒鞋,都曾经在这条路上急匆匆地走过的。S县城的小米捞饭——说实在的,并不十分容易吞咽;当年,他们也是香喷喷地嚼过的。伊汝现在也想吃点东西,虽然肚皮并不饿,但考虑到还要坐几个钟头汽车,到莲花池万一赶不上饭,翻那座主峰到羊角垴,可是得费点力气的。

    他蓦地里生出一个念头,西关这一带,有个回族馆,羊汤是挺出名的。一九四七年,他跟弼马温部长(想到这里笑了)头回来到S县城时,毕竟同志拍拍他的肩膀:“伊汝,我做东,请你喝西关的羊汤!”他记得这位部长把一卷羊毛纸印的边区票,拍在饭桌上,震得酱醋瓶子叮当直响:“来,大碗的,多加佐料!”那恐怕是伊汝在记忆里,吃的一顿最味美的佳餐了。羊汤是那样的鲜美滋润,那样喷香开胃,那些煮得酥烂的羊杂碎,简直来不及品味,自己抡着爬进喉咙里去。

    毕部长有胃病,不敢多吃,而他,吃完了还在舔嘴唇。“小鬼,再给你来一碗!”那对眼睛乐得眯成一条缝,笑得伊汝不好意思。跑堂的一阵风似的端来了,还喊了一声:“小八路同志,请——”他低着头,像风卷残云一样,吃得满脑门子冒热汗。

    因此,他决定再去尝试一下这种美味。伊汝从四新路走到改成兴无路的东关,两个来回,也没找到那家回族馆。他向一个卖烤白薯的打听,那位脸上密密皱纹里,有着永远洗不掉的煤渣的山民。

    “回族馆?俺是国营买卖,是农工商,是队里的试什么点。”

    伊汝明白他误会了,以为拿过去的私营饭馆来嘲笑他,连忙掏出买票找的两毛小票,买了两块烤白薯,这才使他相信外乡人的诚意,叹了一口气说:“回族馆早合并了,这不是搞农工商给队里挣钱么!”对于“农工商”这个新名词,竟然能在S县城一位烤白薯的老乡嘴里吐出来,使他感到兴奋。新鲜的事物仿佛初秋早晨和煦的阳光,并不因为这个偏僻的、自惭形秽的小县城而躲到云层里去,不,照样明亮温暖地投射过来。他思忖着,休要小看这座烤炉,焉知不会是若干年后联合企业的前身呢?他捧着滚烫的烤白薯离开了。身后,这位山民用沙哑苍劲的声音叫卖着:“热的,糖瓤赛蜜!”

    他上了汽车,听那汽车引擎在力竭声嘶地哼哧着。

    这辆老道奇改装的长途汽车,伊汝一眼就看出来了。这部老爷车像得了气管炎似的,时不时干咳两声。不过,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司机,倒是有股生龙活虎的劲头,那短扑扑的头发,那裹在脖子上的羊肚手巾,那被太阳晒和汗水渍的褪色花布褂子,使他想起什么,又睁开眼定睛看她的背影。她没有那种职业女司机戴着墨镜洒脱高傲的神态,更多的像一个农村姑娘;也许刚拿到一张拖拉机的驾驶执照,看她那架势,也好像开“东方红”或者“铁牛55”似的。但是她那密实的,一剪子铰不透的黑发,她那宽阔的骨架,那圆润丰满的肩膀,使他想起了一个在脑海里从未淡薄过的影子,那是他记忆里最美的一页,也是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是多么有意义的羊角垴的妞妞啊!

    伊汝是为她来的么?也许是,但不完全是,那确实是他心头一笔沉重的负担。那莲花池的主峰在朝他招手,他认为自己回来对了。长途汽车哼哼唧唧地、催人欲睡地朝莲花池公社爬上去。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伊汝回到曾经战斗过的老根据地,可能是为了寻找曾经失去的爱情,同时也是为了找寻内心深处念念不忘而又言说不清的某种精神世界的东西。 B . 在伊汝的回忆中,他们曾香喷喷地嚼过那S县城不易吞咽的小米捞饭,这段回忆旨在突出那一时期物质生活的匮乏。 C . “来,大碗的,多加佐料!”“小鬼,再给你来一碗!”简短的语言可看出毕部长豪爽的性格和对伊汝的关爱。 D . 长途汽车上女司机“生龙活虎”而又质朴自然的模样,让伊汝不由想到了“羊角垴的妞妞”,突出了当时的爱情在他内心留下浓重的一笔。
    2. (2) 文中是如何展现伊汝的内心世界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确定了一组关键词:重温·变迁·坚守。请你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二、古代诗文阅读(57分)
  • 2. 文言文阅读

    师说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学于师。是故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兔园蒙师 , 摇笔即毁朱陆。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侍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有删改)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学于师 耻:以……为耻 B . 古人姓氏,道听未 审:仔细。 C . 是故益圣 圣:圣人 D . 作《续师说》以之 谢:道歉,谢罪。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B .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C .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D .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3.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巫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巫”在古代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兼有“医”的功能。“巫医乐师百工”在当时都是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者。 B . 士大夫是对中国古代官僚人文知识分子的统称。这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中国的官员的世袭制是其形成的制度保证。 C . 北面,古代君主坐北朝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向北方朝拜,故以“北面”代替臣子的地位,以示臣服。文中以此指弟子行敬师之礼。 D . 昌黎,本为地名,文中指韩愈。因韩愈曾在昌黎任职,故以昌黎来称呼他。
    4.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师说》节选部分以几组对比批判了当时社会上存在的耻学于师的风气。其中“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反复强调。 B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这一句,用一个叹词表明作者对当时不从师学习的风气的感叹;“师道……难矣!”意在揭示当时士大夫阶层对师道的错误态度。 C . 代笔门客、兔园蒙师等浅陋之人知识匮乏却自以为高,黄宗羲批判了这种轻浮的学风。 D . 关于“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则反其意,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5. (5) 翻译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②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 3. 古代诗歌阅读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 , 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五言律诗的主要内容写的是蜀僧弹琴,首联说明琴师来自四川峨眉山,简短的十个字,把弹琴者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之情。 B . 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为我”二字表明弹琴者与听琴者的友情。“挥手”是抚琴的动作,描写出了蜀僧抚琴姿态的潇洒。 C . 颈联中“客心洗流水”一句借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李白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率真直白,毫不艰涩。 D . 尾联两句写音乐结束后,作者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 4. 古代诗歌阅读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古文人有登高怀远之俗,作者于超然台上登临远眺,抒发胸中情怀,词题由此而来。 B . 上片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已春暮而未老。 C . 下片写情,“休对”二句说明作者不再思念故乡,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 . “诗酒趁年华”一句,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态度:忘却世俗,珍惜年华,借诗酒以自娱。
  • 5. 古代诗歌阅读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②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③匡衡:西汉人,元帝时因上疏议论政事提升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④刘向:西汉宣帝时受命传授《五经》,后任命为典校内府五经秘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朝晖、翠微可谓人间美景,诗人日日观赏,沉醉在大自然中忘却了忧愁。 B . 颔联紧承首联继续写景,描绘渔人泛舟水上、燕子空中翻飞的动态美景。 C . 颈联运用典故,诗人借用历史上匡衡和刘向之事,表达自己出身于世代儒家却不能实现理想的失落情感。 D . 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将眼前之景和心中所思、所感结合一起。
    2. (2) 请比较诗歌尾联中塑造的“同学少年”形象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有何不同?
  • 6.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套用汉乐府《鸡鸣》中的诗句,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极为平常又最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场景,一下子让这幅美好的田园画活起来了。
    2. (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色暗下来后,天姥山洞外面阴森恐怖景象的诗句是“”。
    3. (3) 《琵琶行》善于用侧面描写,第一次听到琵琶曲演奏时用以表现乐曲有着强大吸引力的一句是“”,第二次演奏后借自然景物表现音乐魅力的一句是“”。
    4. (4)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5. (5)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将刘裕和刘义隆北伐的功过、胜败做对比,其中“”赞叹了刘裕横扫敌军的气势如猛虎一般,“”则写出刘义隆战败后慌忙南逃的狼狈景象。
    6. (6)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两句,写出了天气变化无常,人很难调养身体。
    7. (7) 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
    8. (8) 《荀子·劝学》中“”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9. (9) 韩愈的《师说》中“”两句,表明向他人学习重要的是学习道理,不必在意对方年龄。
    10. (10) 《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的《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11. (11) 曹操《短歌行》中“”两句,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语言文字运用Ⅰ

    青砖黛瓦马头墙,雕楼画栋花格窗。这是浙江衢州廿八都给人的最初印象。

    一条青石小街,依村蜿蜒曲折而过。两排几十幢明清建筑,古香古色。周边关隘林立,大山重围,遗世独立,这是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 ),整条街上,都充满着煮豆腐和蒸铜锣糕的香气。

    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挑浦城担”的中转驿站,民国时期经仙霞古道的浙闽物流,在清湖和浦城之间流动。挑夫们筚路蓝缕,靠着一副强壮有力的臂膀,餐风露宿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从一个村寨到另一个村寨 , 这条古道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挑夫们的肩上不仅挑去了物资,还从福建带来了“燕皮”,留下了“桂花糖”。食物因交流而获得最大的传播,或许不只是这些食物,还有人们对家最深沉的牵挂。

    人们的脚步,一直在远行,但食物让我们内心安宁,让我们的牵挂变得别样的暖。

    1.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蜿蜒曲折 B . 古香古色 C . 筚路蓝缕 D . 餐风露宿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B . 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 C . 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风炉仔炖豆腐”和“铜锣糕”,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由古朴造就。 D . 古朴造就了小街两旁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最知名的小吃莫过于“铜锣糕”和“风炉仔炖豆腐”。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从一个山头、村寨到另一个山头、村寨。”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 8. 语言文字运用Ⅱ

    关于俄乌冲突问题,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日在答记者问时表明:乌克兰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经纬,演变到今天这种局面,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国安全应该是共同、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各方的合理安全关切应该得到尊重和解决,这是中方的一贯立场。中方始终本着客观公正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一直为劝和促谈发挥建设性作用。有关国家不断拱火浇油,挥舞制裁大棒的行为非但无助于解决乌克兰问题,还会制造出新的问题,干扰政治解决的进程。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对话谈判,而不是以自己为标准单方面定义“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更不是逼迫各国选边站队、制造非友即敌的“寒蝉效应”。世界上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 (1)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我国的立场、态度、做法分别是什么?请结合上述语段提取关键信息,每点不超过15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处主要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9. (2023高三上·内江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叶嘉莹先生说:“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什么是弱德之美?叶嘉莹这样诠释:“即使我处在艰难困苦之下,即使我处在重大不幸之下,即使我处在强大压力之下,我成了一个‘弱者’,但我依然持守良知、正直、感恩, 依然持守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这就是弱德之美。”

    读完以上内容,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