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17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6 分)
  • 1. 实用性文本阅读

    在现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社会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取向。但其实我们也有 高度一致的地方:谈到钱这个话题,我们的取向好像就很一致。我们都承认,不论追求什么,金钱 都是有所帮助的。

    难道我们都是拜金主义者吗?我觉得未必。科学家、诗人、或者沉浸在恋爱中的年轻人,他们 最看重的东西可能是科学、是艺术、是爱情,但他们也都会承认,钱是很有用的。

    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叫工具理性,一种叫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是做什么的?它的作用是找到做事的手段,就是一件事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比如, 我在外地开会,家人打电话来说要我赶紧回家。我一计算,飞机最快,机票的价格也能接受,于是 就订了航班。这里运用的就是工具理性。工具理性的关键就在于“计算 ”:针对确定的目标,计算 成本和收益,找到最优化的手段。工具理性不关心 目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的。

    价值理性又是什么呢?还是同一个例子,在外地开会,家里人让我赶紧回家。但这一次,订机 票之前我突然想:不对,还是得先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事,看看值不值得为这事回一趟家。这时,我 考虑的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是决定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运用工具理性是做事实判断:飞机和火车哪个更快,这是客观事实,可以计算。而价值理性是 要做价值判断,复杂得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找工作。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还要考虑很多因素:你擅长这份工作吗? 你喜欢这份工作吗?这些问题,是算不出来的。价值理性,就是用理性来判断目标本身是不是有价 值。这时我们也会用理性去权衡,但是要考虑许多主观因素,所以就很难有标准的答案。

    于是,工具理性问题有客观标准,我们容易达成一致;价值理性问题标准不一,很难找到确定 的答案。在社会层面,这一点就更加突出了:价值观念问题我们有许多分歧;但在具体方法上,我 们都认同工具理性计算出来的方案。

    那么结果是什么呢?工具理性的计算有客观公认的标准,所以可以普遍化,成为一种通用逻辑。 而价值理性的权衡没有公认的标准,是多元化的,所以在现代社会难以普遍化。结果就是,在现代 化的过程中,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压倒了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的不断扩张,造就了现代社会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观念。我们高度重视理性计算,永 无止境地追求高效率。韦伯认为,这就导致了一个显著的后果:社会制度的官僚化:不仅是在政府, 而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官僚制这种组织形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官僚制最典型的体现是行政管理系统,不仅用在政府公务员体制,只要有管理需求的地方,成 熟的管理体制都是官僚制。它的特点就是有一个等级严密的上下级结构关系,整个系统有明确的分 工,每个职位都有一套严格的任务清单,每个人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规则行事。

    官僚制对个人来说,可能僵硬、机械的,但个人体验和全局效益不同,有时个人体验不佳恰恰 是系统追求高效的结果。

    一个理想的官僚系统规则合理,人尽其责,照章办事; 系统运转精确、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预 测性,效率高,执行力极强。

    这种强大能力源自官僚制的基本特征:“非个人化 ”,也就是 “对事不对人 ”。为了追求效率, 人被简化成一些指标,和任务无关的个人因素则忽略不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此一来,无法被计 算的复杂个人,就变成了可以计算的数据。

    官僚制的普及扩展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办事效率,成为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一个动力。

    这样看来,工具理性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明显的好处。不过,我们说过,韦伯的深刻之处在于 他既能够看到现代性的强大力量,又能敏锐地指出其中的深层问题。

    工具理性的问题是什么呢?它发展得太强大了,压倒、淹没了价值理性。社会的理性化发展,变 成了工具理性的单方面扩张,理性化变成了不平衡的“片面的理性化 ”。在实践中,对手段的追求 压倒了对目的的追求。

    就像现在流行说:先实现“财务自由 ”,再去追求“诗和远方 ”。但在实现财务自由的漫长过程 中,我们关心的都是成本收益计算、效率最大化这些问题。结果是,这个漫长的过程会反过来塑造 我们自身,最后我们变得只会赚钱。赚钱这件事,本来是手段,但我们为了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手 段花费了太多的时间精力,陷入太深, 以至于忽视了,甚至放弃了最初的目标。这就是为什么现代 人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但是对金钱的态度又很一致。

    (摘自《刘擎现代西方思想讲义》有删节)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科学家、诗人、或者沉浸在恋爱中的年轻人,他们未必是拜金主义者,但也会承认钱是有用的, 这是符合工具理性逻辑的。 B . 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都是理性的一部分,价值理性通过理性思考来确定目标,工具理性通过理性 计算,找到达成目标的最优手段。 C . 工具理性计算的成本和收益基本上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价值理性的权衡其中有许多主观因素,很 难有标准答案。 D . 现代社会,我们高度重视理性计算,不停地去追求高效率,造就了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观念,使 工具理性不断扩张,压倒了价值理性。
    2. (2) 下列对材料中“官僚制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官僚制是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一个后果,它最典型的体现是行政管理系统,只要有管理需求的地 方,它的管理体制都是官僚制。 B . 官僚制的特点是有等级严密的上下级结构关系,有明确的分工,个人行为方式被规定,人被简化 为一些指标,变成了可以计算的数据。 C . 官僚制关注全局效益,对与任务无关的个人化的因素漠不关心,对个人而言可能体验不佳,但对 整个系统而言可以实现效率最优化。 D . “银行处理贷款业务时不考虑客户贷款的具体原因,把个人情况变成数据通过计算处理大量业务 ” 这体现了官僚制“非个人化 ”的特点。
    3. (3) “特种兵式旅游 ”是 2023 年网上出现的热词,顾名思义,就是强度像特种兵拉练一样的旅行,一 天打卡 8 个景点,只睡 3 个小时,以时间短、游览景点多、花费少、效率高为特点。请结合材料中 的理论或观点分析这一现象。
  • 2. 文学性文本阅读

    五 九

    老舍

    张丙,瘦得像剥了皮的小树,差不多每天晚上都来喝茶。他的脸上似乎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 对深而很黑的眼睛,显出他并不是因为瘦弱而完全没有精力。 当喝下第三碗茶之后,这对黑眼开始 发光;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开始颤动:他要发议论了。

    他的议论,不是有系统的。他遇到什么事便谈什么事,加以批评。但无论谈什么事,他的批评 总结束在“ 中国人是无望的,我刚说的这件事又是个好证据 ”。说完,他自动地斟上一碗茶,一气 喝完;闭上眼,不再说了,显出“不必辩论,中国是无望的。无论怎说! ”

    这一晚,张丙来了,第三碗茶喝过,我笑着说: “老张,有什么新闻? ”

    出我意料,他笑了笑——他向来是不轻易笑的。“打架来着。 ”他说。

    “谁?你? ”我问。

    “我! ”他看着茶碗,不再说了。

    等了足有五分钟,他自动地开始:“假如你看见一个壮小伙子,利用他身体气力的优越,打一 个七八岁的小孩,你怎办? ”

    “过去劝解,是第一步。 ”

    “假若你一看见他打那个小孩子,你便想到:设若过去劝,他自然是停止住打,而嘟囔着骂话 走开;那小孩子是白挨一顿打!你想,过去劝解有意义吗? ”他的眼睛发光了,看看我的脸。

    “我自然说他一顿,叫他明白他不应当欺侮小孩子,那不体面。 ”

    “假如他懂得什么体面,他还不那样做呢!你真要过去说他几句,他一定问你:‘你管得着吗? 你是干什么的,管这个事? ’你跟他辩驳,还不如和石头说几句好话呢。假如你和他嚷嚷起来, 自 然是招来一群人,来看热闹;结果是他走他的,你走你的:可是他白打了小孩一顿,没受一点惩罚; 下回他遇到机会还这样作! ”

    “那么,你以为应当立刻叫他受惩罚,路见不平……那一套? ”我知道他最厌恶武侠小说,而 故意逗他。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说:“别说《七侠五义》!我不要做什么武侠,我只是不能瞪着眼 看一个小孩挨打;那让我的灵魂全发了火!更不能叫打人的占了全胜去!我过去,一声没出,打了 他个嘴巴! ”“他呢? ”

    “他?反正我是计划好了的:假如我不打他,而过去劝,他一定得意扬扬而去。设若我跟他讲 理,结果也还是得打架;不过,我未必打得着他,因为他必先下手,不给我先发制人的机会。”他 又笑了。我知道他笑的意思。

     “但是,”我问,“你打了他,他一定还手,你岂是他的对手? ”我很关心这一点。因为张丙 是那样瘦弱的人。“那自然我也想到了。这种人,向来利用筋肉的优越欺人,及至他自己挨了打, 他必定想想那个打他的,一定是有些来历; 因为他自己是看清了有无操必胜之券而后开打的。 ”

    他不言语了,我看得出,他心中正在难受——难受,他打了人家一下,不用提他的理由充足 与否。

    “他打人,人也打他,对这等人正是妥当的办法;人类是无望的,你常这么说。”我打算招他 笑一下。

    他没笑,只轻轻摇了摇头,说:“这是今天早晨的事。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又遇见他了。” “他要动手了? ”我问,很不放心地。

    “动手打我一顿,倒没有什么!叫我,叫我——我应当怎样说——伤心的是:今天下午我遇见他 的时候,他正拉着两个十来岁的外国小孩儿:他分明是给一家外国人做仆人的。他拉着那两个外国 小孩,赶过来,低声下气地央告他们:踢他!踢他!然后向我说:你!你敢打我?洋人也不打我呀!

    然后又向那两个小孩说:踢!踢他!

    “看他敢惹洋人不敢! ”……

    他停顿了一会儿,忽然问我: “今天是什么日子? ”

    “五九!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的泪流下来了。“噢! ”张丙立起来说,“怪不得街上那么多 的‘打倒帝国主义 ’的标语呢! ”

    他好像忘了说那句“ 中国人没希望 ”,也没喝那碗茶,便走了。

    【注】这篇小说是老舍为“五九 ”国耻日而写的,发表于 1931 年 10 月《齐大月刊》。“五九 ”即 1915 年 5 月 9 日,就是在这一天,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 ”卖国条约。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九》是一篇思想深邃的文章,作者通过塑造张丙这个底层人物形象,揭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 黑暗,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的担心。 B . 小说中的“我 ”是一个线索人物,与张丙十分熟悉,起到了组织情节的作用,同时也表达了“我 ” 对张丙深深的同情和失望。 C . 张丙“只有一对深而很黑的眼睛 ”表明他对国人国事并未失去热情。“嘴唇,像小孩要哭的时候, 开始颤动 ”表明他内心的愤恨、不平和痛苦。 D . 小说结尾借人物之口暗示“五九 ”的深刻含义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表达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的主题。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线索清晰,情节紧凑,主要通过“我 ”的反复发问和张丙的回答来展开,不枝不蔓。 B . 小说以“五九 ”为题,标题的陌生化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C . 小说主要运用了动作、肖像、心理等描写手法,并借助环境烘托塑造了勇敢、善良、爱国的张丙。 D . 小说取材于市民的日常生活,表现了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并将笔触延伸到对民族精神的挖掘。
    3. (3) 文中多次出现“ 中国人没希望 ”对塑造张丙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 (4) “我 ”说完“五九 ”,为什么会流下泪来?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 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 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 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材料二 :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 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 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 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 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 , 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 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 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 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 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 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 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 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 之,又下石焉者, 皆是也。此宜禽兽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1. (1)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写出序号,每写对一处给 1分。

      此宜 A 禽兽 B 夷狄所不忍为 C 而其人自视 D 以为得计 E 闻子厚之风 F 亦可以 G 少愧矣。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称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称为读。 B .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 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C . 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最高功名,前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D . 司马,官名,唐朝州设司马,作为刺史的佐官,实际并无职权,多用于处置贬官或安置闲散官员。
    3. (3) 下列对原文内容概况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以议论为主,阐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并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风气。 B . 材料二夹叙夹议,高度赞扬了柳宗元文章与品德,也表现了韩愈与柳宗元之间深厚的情谊。 C . 柳宗元不忍刘禹锡被派到播州,上疏讲述具体情况,愿和他替换,因此刘禹锡得以到连州做司马。 D . 柳宗元才华横溢,精通经史典籍,在出仕被贬后,他也并未消沉,而是刻苦为学,写诗作文。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5. (5) 材料二多方面赞颂了柳宗元的为人品格 ,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 。
  • 4. 古代诗歌阅读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 , 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 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 , 碧云 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史留守致道:史正志,字致道,任建康行宫留守,与辛弃疾志同道合。②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 ③喷霜竹:喷,喷发,指吹奏。霜竹,竹笛。④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⑤宝镜难寻:据唐李睿《松窗杂录》,有渔人于秦淮河得一古铜镜,能照人肺腑。后不慎坠水中,遍寻不得。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两句自问自答,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悲痛欲绝的形象。 B . 下片“宝镜难寻 ”三句将笔锋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寻觅不到“宝镜 ”,夜幕降临,无人劝酒。 C . 本词采用吊古伤今的手法表现主题。写景时寓情于景,感情浓郁;抒情时吊古伤今,笔调深沉。 D . “却忆安石风流 ”五句借用东晋谢安受馋被疏的典故,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志不得伸的情怀。
    2. (2) “ 闲愁 ”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表达了深深的忧愁,请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劝学》中通过“木 ”与“金 ”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 状况的两句是“  ,  ”。
    2. (2) 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 的诗句分别是“ ”和“ ”。
    3. (3) 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9 题,28 分)
  •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 闻一多是新月派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的新格律理论。代表作有《红烛》 等。 B . 人物通讯主要通过叙写人物的先进事迹,揭示其精神境界,如《喜看稻菽千重浪》《 “探届者 ”钟扬》。 C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六义 ”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 D . 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根据诗歌句数大致可以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 7.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户庭无尘杂 世俗的繁杂琐事 B . 六艺经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C . 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迷惑
  • 8.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解忧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 不拘于 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 輮以为轮
  • 9. 下列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 )
    A . 不必贤于弟子 B .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 . 从而师之 D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10. 下列加点词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学而大遗

    A . 中规 B . 非能 C . 商人利轻别离 D . 食埃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信中,袁隆平用平和的语气、____ 的事实说,最近社会上流传杂交稻米质太差,有人贬杂交 稻为“三不稻 ”,说什么“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果真是这样吗?我想用事实来回答。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杂交稻比一般水稻每亩增产 100 千克左右。 1976 年──1991 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 19 亿多亩,增产粮食近 2000 亿千克。由此可见,杂交水稻 的推广,对解决我国 11 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 最高的一个水稻良种优    63    是杂交稻。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一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 500 千克左右,____ 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的确,在我国南方生产的稻谷中, 有相当一部分米质较差,这主要是双季早稻。 目前积压的稻谷以及历年来粮店出售的大米,大多数 为这种早籼稻。他写道,一般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 长队争购。而杂交稻则占双季晚稻和中稻面积的 80%左右,产量占 90%以上。因此,说杂交稻属劣质 米与事实不符。

    袁隆平 ____ 写道,其实,杂交稻、常规稻与任何其他农作物一样,品种不同,产量和品质是 有差别的,有的甚至相差很大。一般地说,大多数杂交稻品种的米质属于中等,其中也有个别杂交 稻品种的米质较差,但绝不能以个别品种的优劣来概括一般。

    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 ____ 了真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振振有词 不仅 进而 保卫 B . 无可辩驳 不但 从而 保卫 C . 无可辩驳 不仅 进而 捍卫 D . 振振有词 不但 从而 捍卫
    2. (2) 下列语句中的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的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天的“匠 ”,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B . 袁隆平在 1961 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 ”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C .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 民以食为天 ”的说法自古流传。 D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卢老师分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目睹了钟扬在收学生时的不少“奇葩 ” 事儿。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般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B . 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的现象。 C . 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一般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 D . 一般双季晚稻和一季中稻品质较好,粮店偶尔出售这种稻米时,则出现排长队争购。
    4. (4) 请简要分析“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这一句的表达效果。
四、作文(60 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3 岁的街式滑板冠军崔宸曦、17 岁的射击冠军黄雨婷、19 岁的男子 100 米自由泳冠 军潘展乐、22 岁的乒乓球冠军孙颖莎……在杭州亚运会上,一批年轻运动员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和敢 打敢拼的锐气,勇创佳绩,展现了亮丽的青春风采,迸发出豪迈的青春激情。

    材料二:青春有我,强国有我,在美好青春中选择踏实奋斗,在日后回忆时才不会有后悔与遗 憾。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