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适应性联考(...

更新时间:2023-12-14 浏览次数: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顾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史,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等一直是创作的灵感来源。写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就是支撑这一共识的底气所在。

    当前,在出版、市场、科技等多方助力下,儿童文学作家更加踊跃地投向传统文化资源库,以多种方式表现中国式童年,为少年儿童建强精神高地。

    以中华文化瑰宝戏曲为例,如何将蕴藏其中的丰厚美学思想和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传达给少年儿童,吸引不少作家深入探索。周锐“梨园少年三部曲”讲述几位少年跟随京剧表演艺术家勤奋学艺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呈现京剧的艺术面貌、文化特质和京剧艺术家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王璐琪结合昆曲艺术创作的《锦裳少年》、伍剑围绕汉剧创作的《九岁红》等少儿小说,也都以主人公爱戏、学戏、演戏展开故事,情节曲折、情感动人,让少儿读者得到文化的熏陶和成长的启迪。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技艺凝聚着中国人的传统智慧和生活情致,也融汇着工匠精神和品行人格。彭学军《建座瓷窑送给你》以瓷都的发展变迁为背景,少年主人公在经历成长淬炼后,逐渐理解了祖辈们何以将瓷窑珍若生命的缘由。作品将生活、民俗、手工艺和人生追求融于一体,传达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意、守护之情。文物、古迹同样是激发创作者想象的一座富矿。仅以敦煌石窟为书写对象的,就有《敦煌灵犬》《千窟同歌》《敦煌小画师》等诸多原创作品。这类作品将考古知识、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等内容跟故事情节相糅合,为孩子展现文史魅力。从民族地区或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区提炼故事素材,也是儿童文学开掘文化资源的途径之一。

    如果没有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和审美趣味,没有精巧的艺术构思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即便作品题材再好,也难以打动读者。为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被少儿读者喜爱,收到良好传播效果,儿童文学作家在艺术创新上进行积极探索。

    将优秀传统文化题材与幻想文学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以可感可亲的方式贯注在作品中。将教育意义、认识作用和儿童心性紧密地结合起来,以丰富的形式、生动的气韵让孩子亲近传统。与此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叙事文类优长,实现形式创新和技艺突破。用中华文化的丰厚养分滋养心灵,以优秀作品培根铸魂、引领成长,儿童文学创作大有可为。

    (冯臻《创作更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删改)

    材料二

    社会发展给舞台艺术带来了巨大变化,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艺术创意的背后是文化表达,文化才是内核,是灵魂。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创作舞乐《中国故事·十二生肖》,希望通过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十二生肖,展现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十二生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演员要塑造的不仅仅是“十二动物”,更是富有传统文化意蕴的生肖形象。主创成员翻阅大量史书和资料,期望把中国人对时间、生命的理解呈现出来。在“卯免邀月”“午马奔云”“辰龙归元”等篇章中,我们草蛇灰线地暗伏多条时间线索——晨钟暮鼓的一天、春夏秋冬的一年、子丑寅卯的十二年、一甲子的六十年,再将日月星辰、江河湖海等元素融入舞蹈和音乐中。很多外国朋友对中国的十二生肖很感兴趣,因此节目运用不同国家的打击乐器,用拟音的方法展现人们所熟悉的四季更迭。春天会有流水鸟鸣声,夏天会听到从小雨到暴雨的声音变化,秋天丰收的锣鼓敲起来,冬天万物寂静又隐约听到沙沙响,那是白雪飘零的时刻。演出得到很多好评,有的外国朋友看完之后,会带着朋友再看一遍,一起分享中华文化之美。

    (沈晨《用艺术创意丰富文化表达》,有删改)

    材料三

    常有人问我,今天的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我会骄傲地说,因为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是炎黄子孙独有的文化浪漫,是每一个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我希望通过优质文化产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儿童不缺乏理解力,我们要重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学习场景,有效引导孩子继续深入并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诵读中华经典诗词,到深研琴棋书画,从博物馆打卡成为新风尚,到青年身穿国风服饰行走在热闹街市,亲近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涵养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与旺盛生命力。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既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受益者,也是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表达的生力军。期待儿童文艺工作者继续以精品意识用心打造优质儿童文化产品,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王凯《优质文化产品滋养青少年成长》,有删改)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多作家深入探索研究,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呈现戏曲艺术的全貌,让少儿读者得到文化的熏陶和成长的启迪。 B . 儿童文学可开掘的文化资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其中的传统技艺、文物、古迹或有地区特色的素材等。 C . 能打动读者的作品,往往是尊重少年儿童的天性和审美趣味,有艺术构思精巧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的作品。 D . 重新梳理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符合少儿认知特点的学习场景,能引导孩子们继续深入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多种方式表现中国式童年,为少年儿童建强精神高地,仅靠儿童文学作家的踊跃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助力,共同努力。 B . 儿童有自己的理解力,如何让青少年充分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是儿童文艺工作者必须积极面对、努力探索的课题。 C . 要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需要作家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互学互鉴中保持文化定力,在守正创新中激发文化活力。 D . 文化铸魂,润物无声。儿童文学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养了青少年的成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澎湃活力。
    3. (3) 不能作为材料一第四段论据的一项是( )
      A . 小说《麦冬》塑造了喜欢擀面、做鸽哨的杜衡和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麦冬两个人物形象,让读者被文中美好的童年感动。 B . 《仓颉造字》讲述了汉字起源的故事,为孩子们揭示了汉字与世间万物间的奥秘,带孩子们品味汉字中蕴藏的文化之美。 C . 今天的生活从不会在儿童小说的写作中缺席,董宏猷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是作家的又一次体量宏大的创作尝试。 D . 长篇儿童小说《桦皮船》写鄂伦春人在新时代对于古老的传统技艺的保护与坚守,是创新的儿童文学史诗式的书写。
    4. (4) 指出《中国故事·十二生肖》中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表现并分析其特点。
    5. (5) 假如你是一名儿童剧编导,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排演一部儿童剧,你有什么构思?请结合材料,列出提纲。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站 岗

    赵长春

    那时候,抗日战争到了相持阶段。

    那时候,根据地缺衣少食,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那时候,大家都参加大生产运动,从上到下,好多人都会纺棉花、种菜、耕田。

    那时候,“烂泥湾”刚更名为“南泥湾”。这里土地肥沃,水林丰茂,军民团结如一人,正在努力打造陕北的好江南。

    这年5月的一天,老总通知小李,带上几名警卫员,抽空去看看南泥湾。正值春耕大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时误不得。因为处理了其他一些事儿,耽误了些时间,老总要求努力往前赶路。就骑马,从总部出发,能多赶一点儿路就多赶一点儿,争取第二天就返回,因为还有很多工作。

    嗒嗒嗒!黄土高原的沟壑中,几匹快马、几身灰军装,腾跃在淡绿浅青的春色中。中午简单打尖后,傍晚,到了南泥湾地界。

    “报告!前方已经是南泥湾。再有三十来里地,就到驻地了。建议先让区公所接应一下,赶到南泥湾。请首长指示!”小李从前面折返回来,挺立马背上,向老总致礼。

    陕北春短。看看天色将晚,老总决定先找个避风的地方住一宿,不去打扰部队了,更不能打扰地方。老总的意思是,天晚到驻地的话,还得临时做饭、找房子,影响驻地人员的正常作息。

    “是!”小李心有不甘,但坚决执行了命令。作为一名警卫员,小李深知老总太累。望着比实际年龄苍老的老总,特别是他憨厚的笑容,小李到底也没有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就马上和其他同志顺沟找地方。这里窑洞好建,人们随挖随住,加上前两年不安定,废弃的窑洞多。很快,大家找到了两个废弃的窑洞,清扫后,铺垫了简便的床铺,一起吃了点儿炒小米,喝水,就休息了。老总说:“这多好!简单朴素,心安理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按照工作要求,留下岗哨后,小李陪老总住一个窑洞里,其他人睡在另外一孔窑洞里。小李给大家分配好任务,特意交代值岗的:“老总年纪大,又骑马跑了快一天。晚上,他睡窑洞里面,我在外边挨洞口的床铺上睡。这样,半夜换岗也方便。”

    大家就都睡下了。

    小李进窑洞,看看还在看书的老总,就悄然坐在一边。老总身子一欠,说:“好好躺下,晚上你还得换岗。”

    “得令!”小李很听话,很快就入了梦乡……

    小李再醒来,是被另一位警卫员叫醒的。一个激灵,小李就摸床头的枪:“该我了!”可是没有摸到枪。

    警卫员说:“天明了!你看看是谁在站岗?!”

    小李跑出来一看,晨风中,老总执枪,站在哨位上!(甲)

    原来,夜里换岗的时候,警卫战士来到总司令住的那个窑洞口,按照原来的约定,怕惊动老总,就悄悄地推了一下靠洞口睡觉的“小李”:“起来吧,换岗了!”说完,便回到自己窑洞里睡觉了。可他不知道,老总看完书,睡觉前,悄悄地睡在了外铺,将小李让在了里面

    所以,第二天一大早,最早醒来的警卫员出了窑洞,看到老总在站岗,就跑步过来:“首长,您起这么早来站岗,没有睡?”

    老总一笑,枪往背上一紧:“哈哈,你们站岗放哨,还睡觉呀?”

    警卫员脸一红,赶忙朝老总睡的那孔窑洞跑去,而小李正睡得香……原来,老总给大家站了下半夜的岗。

    为这事儿,赶往南泥湾的路上,大家马上开展了自我批评。老总说:“没有规定我不能站岗!这才是官兵一致。”最终的决议是,小李回去后给老总的那片菜地浇水两次。

    这个站岗的故事,知道的人不多,因为老总不让讲,“这本就是正常的事儿”。

    还有个原因,也是老总要求的。在小李离开老总时,老总说:“感谢你为我服务这么多年。到新的岗位了,继续安心工作,不许提在我身边工作的事。”

    小李就记住了。关于与老总一起的日子,他从不提。他觉得,老总这样要求,那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不过,小李把这件事记下来了,记在心里,成为一种深刻的记忆。等小李成了老李,春节时一家人吃饭,孙子、孙女让他讲讲自己的革命故事,老李就讲了这个站岗的故事。

    老李说:“我们得记住,共产党就是这样干出来的。”于是,春节聚会,老李的这个革命故事,成为必讲的保留节目。

    再后来,老李走了。家人们整理他的遗物,发现一本老旧的日记中,原汁原味地记载着这个故事。有些细节很深刻,比如那个晚春的风,比如窑畔的一株野桃摇曳着明媚的花。以此为背景,老总背枪,站得笔直。(乙)

    故事以书信的形式,说给了自己的家人:“好好记住,传下去!”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骄傲,很自豪!老总替我站岗……”

    这个故事,发生在1941年5月。

    老总名朱德。当年井冈山时期,他和大家一起挑粮,留下了《朱德的扁担》这一故事。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排比段的形式展现当时根据地的生活状况和军民的奋斗精神。 B .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交待老总和警卫员们行程,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C . 小李不能坚持己见,而且贪睡,但知错能改,主动自我批评并接受惩罚。 D . 小李变老李,但站岗的故事却成了他心中深刻的记忆,传承给后代子孙。
    2.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将淡绿浅青的春色与黄土高原的苍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春天的景色更加生动。也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B . “这多好!简单朴素,心安理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朱德老总严谨的作风和自力更生精神。 C . 作者通过小李的视角,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生动地塑造了朱德这一伟大人物的形象,突出了朱德的高尚品质。 D . 小说情节紧凑。从一开始的骑马前往南泥湾,到夜宿窑洞的误会,再到朱德替小李站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3. (3) 有人认为应该把文中(乙)处有关春风、桃花的描写放在(甲)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4. (4) 谈谈你对文章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晋熙王昶字休道,文帝第九子也。元嘉二十二年,年十岁,封义阳王。废帝即位,为徐州刺史,加都督。昶轻钞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责,人间常言昶当有异志

    江夏王义恭后,昶表求入朝,遣典签蘧法生衔使。帝谓法生:“义阳与太宰谋反,我政欲讨之,今知求还,甚善。”又问法生:“义阳谋反,何不啓?”法生惧,走还彭城,帝因此北讨。法生至,昶即起兵,统内诸郡并不受命。昶知事不捷,乃夜开门奔魏,弃母妻,唯携妾一人,作丈夫服骑马自随。在道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因把姬手南望恸哭,左右莫不哀哽。每节悲恸,遥拜其母。

    昶家还都,二妾各生一子,明帝即位,名长者曰思远,小者曰怀远,寻并卒。帝以金千两赎昶于魏不获,乃以第六皇子燮字仲绥继昶,封为晋熙王。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

    材料二

    义不可袭者也,君子验之于心,小人验之于天。心所弗信,君子弗为。天所弗顺,小人无成。徒曰义而遂执言以加人则义在外也故辟外义之邪说而乱以不生。刘昶以宋室懿亲,拥拓拔氏之众三十万以向寿阳,流涕纵横,遍拜将士,求泄其大雠,于义无不克者也,而困于垣崇祖之孤军,狼狈而退;再举以向甬城,周盘龙父子两骑驰骋万众之中,胸缩旋师。盖昶者,非可以义服人者也。其奔也不仁,其仕于拓拔氏也不正;而其假于报雠以南侵也,又豫为称藩于魏之约,以蔑中夏之余绪;则其挟强夷以逞也,乘国之亡而遂其私也。

    呜呼!昶诚拊心而自问,果阅宗国之亡、祖考之不血食、合族之歼死邪?否也?昶方流涕之时,不能自喻,而天下又恶从而喻之?然而天鉴之矣。故愤盈以出,而疲劫以归,天夺之也。若夫昶之耽荣宠于索虏,则千载以下,可按迹以知心者也。义不义,决于心而即征于外,验之天而益信,岂可掩哉?

    (选自《读通鉴论·卷十六》)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徒曰A义而遂执B言C以加D人E则义在外也F故辟外G义H之邪I说J而乱K以不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嘉,南朝宋文帝的年号,与“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意义相同。 B . 诛,被杀害。与《屈原列传》中“兵挫地削”的“挫”用法不同。 C . 典签,刘宋中叶后地方长官之下典掌机要的官员,代替诸王批阅公事。 D . 丈夫,可以指成年男子,也可以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文中指前者。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昶起兵造反,但是统辖的各郡都不接受命令,于是刘昶连夜打开城门逃到了北魏。 B . 明帝用黄金千两赎买刘昶没有成功,就让第六皇子刘燮继任刘昶的职位,封为晋熙王。 C . 刘昶统率着拓拔氏的军队,泪流满面地巡视各军营,拜见各位将士,很快攻下了寿阳。 D . 刘昶率军攻打甬城,周盘龙父子两人骑马冲入敌军阵地往来驰骋,使敌军胆怯而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昶轻沙褊急,不能事孝武,大明中常被嫌责,人间常言昶当有异志。

      ②义不义,决于心而即征于外,验之天而益信,岂可掩哉?

    5. (5) 刘昶不是一个讲信义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登河中鹳雀楼 段克己

    古蝶凭空,烟霏外、危楼高矗。人道是、宇文遗址,至今相续。梦断繁华无觅处,朱薨碧梵空陈迹。问长河、都不管兴亡,东流急。

    依本是,乘槎客。因一念,仙凡隔。向人间俯仰,已成今昔。条华横陈供望眼,水天上下涵空碧。对西风、舞袖障飞尘,沧溟窄。

    注:①段克己(1196~1254),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即负才名,金哀宗时中进士,未入仕,在乡闲居。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著作有《遁斋乐府》。②“乘槎客”是一个典故,源自于《博物志》,指的是传说中到天河(银河)访问牵牛、织女的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一片茫茫烟霏之中,古城墙拔地而起,巍峨耸立;高高的城楼上,云雾缭绕,仿佛与天相接,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 B . “宇文遗址”暗示了这里曾经是一个繁荣昌盛的地方,但现在已经荒废了。“相续”一词,既表示了历史的延续,也暗示了繁华已逝。 C . “问长河”句将追忆和怀念引向了现实。作者对长河提出的质问,实际上是在反思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 D . 下阙借用“乘槎客”的典故暗示了自己曾经是一时繁华的见证者,“因一念,仙凡隔”则表达了作者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热爱。
    2. (2) 前人称段克己的这首词“值故都倾覆之余,怅怀今昔,流露于不自知”,请结合作品赏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柳永《望海潮》中,“”展现出了不同季节西湖的美景。
    2. (2) 《蜀相》中表达作者强烈痛惜之情的句子是“”.
    3. (3) 《赤壁赋》中侧面表现箫声悲哀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的早晨,深红色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天空被渲染成一片玫瑰色,并紧贴着江岸线形成一道红里泛着金光的热烈水面。初升的阳光一旦将水面布满,瞬间就变得辉煌起来。光线到水面,水面强烈地抵抗,光线就爆炸般往四面散开,朝江的一面因了江面的宽阔,光线逐渐减弱,但其它方向的光线则随水流一起涌向江岸,仿佛它们能随着水流进江岸的泥土。

    我喜欢那些洒脱的柳树,喜欢那些挺拔的杨树,喜欢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芦苇,喜欢那些铺天盖地的狗尾巴草,喜欢那些不知名的紧贴江滩沙地的野草,喜欢那些认真寻找虫子的绿色、红色和黑色的蜻蜓,喜欢飞鸟发出斗嗓般的鸣叫……早秋的江滩是一条浓荫密布的绿色长廊,一切都是那么又明亮又滋润,一切都是那么又清凉又热情……我想这一切都和汲满阳光的江水的哺育相关,美,且辽阔。

    1. (1) 赏析第一段中加点的两个词的表达效果。
    2. (2) 把划横线句子改成“我喜欢柳树、杨树、芦苇、狗尾巴草、不知名的野草、蜻蜓、飞鸟的鸣叫”,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____?要靠深层清洁、涂抹护肤品、医疗美容等一系列的现代皮肤护理手段。对漆画来说,这也同样适用。

    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考古出土文物保护实验室,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的内官监太监赵谅的棺椁上,有一幅亟须修复的漆画。

    修复第一步,消灭霉菌。表面的霉菌可以靠擦拭防霉药剂来消除,但想深入内部,就要通过打针了。将针扎进椁板里,除霉剂会顺着输液管进入“机体”,将木头的每根“血管”里的霉菌通通清除。

    修复第二步,修复破损的漆皮。漆皮很薄,5层加起来只有0.1毫米,而且十分干燥,一触即碎。要修复,就要先把它变软。科学家们选择了聚乙二醇,这是护肤品中一种常见的保湿剂。不过,②  。首先得泡,其次是清洗,然后泡到回软剂里,捞出之后用有机玻璃板夹住并封起来,最后将掉落的300多块漆皮逐一贴回去。

    ③____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 (2) 指出文中两处引号的用法并解释。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文字学,是一门识读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并利用古文字材料研究语言、文献、历史等问题的学科。由于门槛高、培养周期长、难出成果等原因,被视为“冷门绝学”。有学者估计,国内研究古文字学的核心力量有200多人。

    2020年,“强基计划”将古文字学纳入高校本科招生计划,国内十余所高校每年各招收数名至20多名学生不等,要为国家选拔、培养未来的古文字学家。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