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

更新时间:2023-12-11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
  • 1.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 . 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200dB C . 正常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5s D . 教室门的高度约为10m
  • 2. (2021八上·郓城期中)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 行星转动 B . 鲜花怒放 C . 骏马奔腾 D . 枯叶飘落
  • 3.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12时10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组合体包括梦天实验舱、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等)成功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时间仅用2小时,对接成功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相对于下列哪个参照物是运动的 ( )
    A . 梦天实验舱 B . 天和核心舱 C . 问天实验舱 D . 地球
  • 4.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43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 . 14.37cm B . 14.34cm  C . 14.35cm  D . 14.36cm
  • 5. 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方法,在本学期课程有关内容中,下列研究实例对应的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看到水花四溅,证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转换法 B . 逐渐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知真空不可以传声。——理想实验法 C . 为了描述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人们引入了“光线”。一一类比法 D . 琴弦的音调与很多因素有关,探究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一一控制变量法
  • 6. 风力发电是一种可再生、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一直是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的能源项目,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下列风力发电的过程中涉步及到的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风车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 风车把电能转化为风能 C . 风车把风能转化为电能 D . 风车把水能转化为电能
  • 7. 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  )
    A . B . C . D . 空气
  • 8. 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甲:能从不同的乐器演奏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声音的响度不同 B . 图乙:车间的工人佩戴耳罩,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 . 图丙: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 图丁: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 9. (2019八上·诸城期中) 如图是四种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示波器形成的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甲、乙的音色不同 B . 丁的响度最小 C . 甲、丁的音调相同 D . 丙的音调最高
  • 10. 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 . 古筝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 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音调高 D . 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 11. (2023九上·海门期中) 下列现象中与“海市蜃楼”原理相同的是( )
    A . 日晷上针的影子 B . 皮影戏中的皮影 C . 鸟巢在水中的倒影 D . 筷子水面处弯折
  • 12. (2023九上·子洲开学考) 如图所示,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 B . C . D .
  • 13.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 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 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 . 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 14.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 乙丁 B . 乙丙 C . 甲丁 D . 甲丙
  • 15. 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 16. 坚持锻炼可以让人健康快乐。保持匀速直线步行的小明和爸爸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时,所用时间之比是1:2,则小明和爸爸步行的速度之比是(  )
    A . 1:3 B . 3:1 C . 3:4 D . 4: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 17.     

    1. (1) 如图1所示,硬币的直径是cm。
    2. (2) 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是s。
  • 18. 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记录了甲、乙两球分别从a处竖直下落到b处的过程中每隔1s所处的位置。该照片显示乙球做运动,甲、乙两球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较快的是

  • 19. 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北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 (选填“北”或“南”)运动;经过4s后,甲、乙两车相距m。

  • 20. 如图是2022年元宵晚会王亚平在空间站弹奏《茉莉花》的情景,她听到的琴声是由琴弦的产生的,同驻空间站的翟志刚(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琴声。

  • 21. 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面上,如图所示。这群鸿雁的倒影是由于光的(选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2. 如图1是同学们检查视力时平面镜、人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的距离为3m,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观察,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m远处;该同学在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间如图2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 23. 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线、反射线和折射线三条光线,则折射角为度,界面的边是玻璃。

  • 24.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是cm,当u=15cm时成(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把蜡烛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 25. 在某次雷雨中,小明在看到闪电后5s才听到雷声,小明距雷电产生处约为m,为了减弱雷声对自己学习的影响,小明将房门紧闭(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噪声。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
  • 26. (2023八上·渭滨期末) 如图是某戏曲演员在平面镜前化妆的情景。请画出演员通过平面镜看见头饰上A点的光路图。

  • 27. 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 28. 如图所示,王芳同学在今年中考体育必测项目800m的测试中,在前600m用了2min30s,接着保持4m/s的速度跑完全程,求 :

    1. (1) 他800m测试的成绩是多少秒;
    2. (2) 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 29. 我国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铁线路总长度居世界第一。G6704在京广线上匀速行驶,G6704行驶时刻表如表,已知石家庄站到北京西站全程为288km。求:

    站序

    站名

    到站时间

    出发时间

    01

    石家庄

    06:02

    02

    涿州东

    06:55

    06:57

    03

    北京西

    07:22

    1. (1) G6704行驶的速度大小为多少千米每小时;
    2. (2) 目前已开通的北京西至广州南的直达列车原设计时速220公里,拟采用时速300公里的提速方案,提速后可节约3小时左右,约为7小时15分钟。求该高铁从北京西至广州南的运行距离约为多少公里?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 30. 在探究降落伞滞空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

    次数

    伞绳长(m)

    伞的形状

    伞面积(m2

    伞质量(g)

    释放高度(m)

    滞空时间(s)

    1

    1.5

    正方形

    1

    20

    6

    9.25

    2

    1.5

    正方形

    1

    20

    3

    5.85

    3

    1

    正方形

    1

    20

    3

    5.85

    4

    1

    圆形

    0.5

    20

    3

    3.65

    5

    1

    圆形

    1

    20

    3

    5.85

    6

    1

    圆形

    1

    30

    3

    4.90

    竞赛通知

    定于9月31日举办降落伞飞行赛,请自制降落伞,悬挂物是10g钩码,在空中滞留时间最长着胜。

    1. (1) 活动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天平、
    2. (2) 分析两次实验证据可知:降落伞的滞空时间与降落伞形状无关;
    3. (3) 在(2)的基础上,继续分析4和5两次实验证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4. (4) 结合上述探究,你该如何设计你的降落伞来赢得比赛?
  • 31. 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
    2. (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且大小 ,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 (3) 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4. (4) 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5. (5) 如图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关于镜面对称。
  • 32.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小明通过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物距u(cm)

    60

    50

    35

    30

    20

    19

    18

    17

    16

    15

    14

    12

    像距v(cm)

    12

    12.5

    14

    15

    20

    21.1

    22.5

    24.3

    26.7

    30

    35

    60

    1. (1) 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和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 (2)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凸透镜的焦距f=cm。
    3. (3) 当u=60cm时,光屏上成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4. (4) 如上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位置不变,仅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光屏上(能/不能)成清晰的像。
    5. (5) 此时,若在凸透镜前“戴”上近视镜,光屏需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6. (6) 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此时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像在光屏的(上方/下方)。
    7. (7) 用遮光板将凸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会(选填“变小”、“变暗”、“不完整”)。
五、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 33. 十一佳节,在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小明将红色滤色镜(即红色玻璃)挡在照相机镜头前给一株红花绿叶的玫瑰拍照,照片上该花卉的颜色是 (  )
    A . 红花绿叶 B . 红花黑叶 C . 黑花黑叶 D . 红花红叶
  • 34. 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 丙车向东运动 B . 乙车向东运动 C . 乙车向西运动 D . 丙车向西运动
  • 35. (2020八上·三台期末) 2017年1月14日,泸州市民乐团在江阳艺术宫举行了“2017年迎春音乐会”,音乐会着重以民乐、民歌的表现形式来突出这场音乐会的特点。有琵琶、二胡、古筝等民乐器参加演奏,也有著名音乐家的独唱、合唱等。以下关于音乐会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听众能听到声音,主要是通过大厅的墙壁传过来的 B . 二胡演奏中,演奏者通过拉动弓的力度来改变声音的音调 C . 男高音和女低音合唱中,男高音的声带振动得更快 D . 我们很容易区分二胡和琵琶的演奏,主要是通过声音的响度
  • 36. 图示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有关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B . 在图乙情景中,仅向左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C . 在图乙情景中,仅将蜡烛移至30cm处,光屏上可得到清晰等大的实像 D . 在图乙情景中,将蜡烛移至45cm处,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
  • 37. 甲、乙两位同学在一段平直的道路上骑自行车,他们从同一地点O同向出发,两位同学的s﹣t图象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 20s~6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乙比甲晚20s开始运动,且v=3m/s C . 0~60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6m/s D . 当t=40s时,甲、乙第一次相遇,相遇时距离O点120m
六、综合题(共10分)
  • 38. (2016八·夏津月考) 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

    1. (1) 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

    2. (2)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9.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等。测距是测速的基础,超声波测速仪向静止的汽车发射超声波信号(简称信号),同时开计时,信号传播过程中遇到汽车会被反射,测速仪接收到返回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记录的时间及其与路程、速度的关系,可计算出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1. (1) 科考船对某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等间距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选填字母)。
    2. (2) 海豚(能/不能)听到猫发出的声音?请阐述理由 
    3. (3) 一只蝙蝠正在飞向峭壁,在距峭壁532.5m处发出超声波,经过3s后蝙蝠接收到信号,则蝙蝠飞行的速度为多少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