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

更新时间:2023-12-19 浏览次数: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诗文阅读(共39分)
  • 1.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廷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冬:“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会有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族仿观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屈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的独立性相结合。写作失去了独立性,也就丧失了现实主义精神。

    (摘编自令狐兆鸥《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尖主义精神》)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B . 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C . 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 D . 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2. (2)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 . 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 C . 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D . 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
    3.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耍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 B . “诗歌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 C . “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 D .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力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
    4. (4)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 (5) 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现代文阅读Ⅱ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坐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领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扭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者,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放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放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放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拔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地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1. (1)  结合以下句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 

      ①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

      ②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2. (2) 伏笔是文章中前文对后文的提示或暗示。关于新媳妇的身份,文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两处。
    3. (3)  善于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点,在文中找出一例细节描写,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结合节选部分内容,分析《百合花》所采用叙述人称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3. 现代文阅读Ⅲ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春

    1. (1)  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满怀怨愤,痛恨不公。

      B. 诗中的“我”在历经沧桑后曾长久地沉默过,但是并没有在沉默中沉沦下去。

      C. 诗中的“我”有若炽烈情感和昂扬斗志,想要冲破黑暗,在烈火中迎来光明。

      D.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热量,憧憬着光明前景的到来。

    2. (2)  下列有关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采用了对话的方式,一问一答,极其平易构成了本诗的外部形态。 B . 诗中发问者问话冷静,回答者回答炽热,两者强烈反差,激起本诗的情感波澜。 C . 诗歌语言有着独特的感染力,通过细致地雕琢和修饰,把煤的形象细致化。 D . 诗人用拟人的写法把主人公煤写得形象生动,不仅有着苦难,更有着企盼。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 4.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 文言文阅读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贱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 , 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释】①伪:人为的。

    1. (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故不积步 跬:半步 B . 金石可 镂:雕刻 C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寄托:托付 D . 合于文理 文理:礼义仪节
    2. (2) 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蟹六跪二螯

      A . 冰,水为之,寒于水 B . 吾尝终日思矣 C . 故淫乱生礼义文理亡焉 D . 神明自得
    3. (3)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B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C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D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
    4. (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一中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同时在语言上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说理透彻,生动有味。 B . 选文一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必须“不舍”,即有恒心。 C . 选文一中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先天条件差,如果能用心专一,也可以成就事业;先天条件好,如果心浮气躁,则将一事无成。 D . 选文二中荀子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5. (5)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 5. (2023高一上·路桥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①此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②〔南冠〕楚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

    1. (1)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的范畴。律诗在形式上有严格要求,尤其讲究对仗。每首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一、四联可对可不对。 B . 首联点出了时间,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唐代的宫观楼阁都在眼前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烘托了诗人心境的凄凉。 C . 颈联拟物作人,移情于物,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以“静”赋菊,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表达容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 D . 这首诗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诗中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并寄寓着诗人思乡深远情怀,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
    2. (2)  颔联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差异?请结合诗歌比较分析。
  • 6. 名句名篇默写
    1. (1) 《沁园春 ·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大自然中的生物生机勃勃的句子:“ 。”
    2. (2) 《劝学》中,借“木受绳”与“金就砺”比喻,说明君子如果能做到“ ”,则“ ”。
    3. (3)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择师的标准,无关地位和年龄,而是:
三、语言文化积累与运用(共16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雪想快点跑过去,但脚为什么变得异常沉重?她站在枕木上,回头望着笔直的铁轨,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香雪的路程。她忽然觉得心头一紧,不知怎么的就哭了起来,那是欢乐的泪水、满足的泪水。面对严( )而又____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她用手背抹净眼泪,拿下插在辫子里的那根草 , 然后举起铅笔盒,迎着对面的人群跑去。

    山谷里突然____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她们叫着香雪的名字,声音是那样奔放,热烈;她们笑着,笑得那样不加____,无所____。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 )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呼唤着。

    1.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括号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严 草 战 .

      A . zǎi 峻 jīng 栗 B . zài 峻 jīng 栗 C . zài 竣 jīn 粟 D . zǎi 竣 jīn 粟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温柔 爆发 掩盖 顾忌 B . 温厚 爆发 掩饰 顾忌 C . 温柔 暴发 掩盖 顾及 D . 温厚 暴发 掩饰 顾及
    3.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创新发展新领域、公共服务新平台和信息分享新渠道,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得以发展。 B . 北极冰层一直在不断缩减,人们即使实现了全球近200个国家共同制定的气候控制目标,北极夏季无海冰的情况仍可能在本世纪出现。 C . 虚拟展览让人增广见闻,在线直播让人看遍名山大川,网络文学培养阅读习惯,而为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多的娱乐形式也将在“云”上不断出现。 D .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50%以上的人有“手机依赖症”,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 8.  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题( )
    A .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歌《天狗》《凤凰涅槃》《女神》,历史剧《屈原》《虎符》《棠棣之华》。 B . 雪莱是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抒情诗人之一。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C . 茹志娟,当代著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茅盾曾评价《百合花》:“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D . 荀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反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之说,提出了“性恶”的思想,强调教育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 9.  根据前后句,自选对象,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一颗沙粒,是一种痛苦;历尽了痛苦,你孕育了圆润与晶莹。。一朵飞絮,是一丝希望;放飞了希望,你换来了和风与细雨。

四、写作(60分)
  • 10. (2021高一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的理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我们就此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也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作为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正值芳华的青年,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应该如何扣好青春这件“华服”的“扣子”。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