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初中部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

更新时间:2023-12-04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2 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不选不给分)
  • 1.  关于测量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 误差就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 .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D . 选择的测量工具足够精确,可以减小误差
  • 2.  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刻度尺的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图为试卷示意图,你正在使用的物理试卷宽约为(    )

    A . 27m B . 270cm C . 270mm D . 27nm
  • 4.  下列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讲话时声音的响度约为50dB B .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37℃ C . 人走路的平均速度大概为10m/s D . 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所用时间为5s
  • 5.  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 1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3 米,第 2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5 米,第 3 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
    A . 前 2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 B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 C . 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7m/s D . 最后 1 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5m/s
  • 6.  如图所示,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 C . 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D . 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
  • 7.  用图像可以描述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明的速度越来越大 B . 小华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小明在第8s追上小华 D . 小明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 8.  关于回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从空气中传回的回声声速为340m/s B . 回声总是与原声加强 C . 当声源与障碍物距离小于 17m时不存在回声 D . 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 9.  小明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该音叉发出声音的(    )

    A . 音调逐渐变低 B . 响度逐渐变弱 C . 音色逐渐变差 D . 声速逐渐变慢
  • 10.  上课时,小明发言的声音有点小,老师让他大一点声,这里的“大一点声”指的是声音的(    )
    A . 超声波 B . 音调高 C . 响度大 D . 声速大
  • 11.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简称SenseID)已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手机解锁,放大手指指纹局部,其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是超声指纹识别系统,在A、B、C、D、E五个位置发射超声波,遇到手指指纹超声波被反射,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分别为7.2μs、7.18μs、7.2μs、7.16μs、7.2μs(1μs=10-6s),根据时间,可绘出该区域手指表面大致形状可能是图中的
    A . B . C . D .
  • 12.  如图为我校民乐团在教师节文艺汇演上演奏的场景。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B . 现场观众听到的音乐声是由空气传播而来 C . 观众能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响度不同 D . 二胡演奏者通过改变手指按压的位置来改变声音的音色
  • 13.  根据如图所给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 400Hz的声音 B . 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 . 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 . 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 14. (2023·临邑模拟) 《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如图所示,下列节气名与其有关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 图1谷雨中“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 . 图2白露中“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 . 图3大雪中“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D . 图4霜降中“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 15.  冬季常吃的火锅中经常加入“冻豆腐”,原本光滑细嫩的鲜豆腐,经过冷冻和解冻,豆腐中形成了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是因为豆腐中的水发生了以下物态变化(    )
    A . 先汽化,后液化 B . 先凝固,后汽化 C . 先凝固,后熔化 D . 先凝固,后液化
  • 16.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 在 BC 段,该物质由固态慢慢变软、变稠、变稀 C . 该物质的凝固点为 40℃ D . 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 17.   如图所示,大烧杯甲和小试管乙中均盛有适量的液体,用酒精灯给大烧杯加热(通常情况下几种液体的沸点见下表),下列哪种情形能使液体均沸腾(    )

    液体酒精煤油花生油
    沸点/℃6078180335
    A . 甲烧杯中装煤油,乙试管中装醋 B . 甲烧杯中装煤油,乙试管中装花生油 C . 甲烧杯中装酒精,乙试管中也装酒精 D . 甲烧杯中装醋,乙试管中装酒精
  • 18.  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中,属于减慢液体蒸发的措施是(    )
    A .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B .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进冰箱储存 C .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 19. 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

    A . 洒水后减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 B . 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 C . 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 D . 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
  • 20. 将某固态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物质从 c点到 d点温度不变,是因为没有继续加热 B . 0℃时该物质可能处于固态 C . 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80℃ D . 该物质是非晶体
  • 21. 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是 4℃;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 96℃.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热水的温度,当它的读数是 50℃时,这杯热水的真实温度是( )
    A . 高于50℃ B . 低于 50℃ C . 等于 50℃ D . 无法确定
  • 22.  以下物质全部属于晶体的是(    )
    A . 食盐、冰、铜、沥青、玻璃 B . 冰、食盐、海波、水晶、铜 C . 冰、食盐、海波、水晶、橡胶 D . 食盐、冰、铜、玻璃、橡胶
  • 23.  从物理角度来看,下列属于噪声的是(    )
    A . 音乐厅里演奏的“命运”交响曲 B . 手机设置的和旋铃声 C . 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 D . 邻居装修房屋时的电锯声
  • 24.  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 . 将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 .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 . 在图中位置读数,测得温度值偏大
  • 25.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如图甲),由此她联想到了热水周围冒“热气”的情景(图乙)。由我们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冷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B . “热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 . “冷气”是由雪糕自身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D . “冷气”和“热气”都是水蒸气
  • 26.  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水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出现在内表面 B .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出现在外表面 C . 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 D . 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
二、实验填空题(<strong><span>共 </span></strong><strong><span>29</span></strong><strong><span>分,请把答案认真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span></strong>
  • 27.        

    1. (1) 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中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测量值更精确的是    刻度尺(选填“甲”或“乙”)。
    2. (2) 测量时间需要使用到停表,该停表读数为s。
  • 28. 如图,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音乐水杯”,向瓶子吹气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此时发声体是;水位越高,音调越。用胶锤敲击瓶子时也能发出声音,此时发声体是,水位越高,音调越

  • 29.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康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 A、B、C 三点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 (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对斜面坡度的要求是(选填” 较陡”或“较缓”);
    2. (2)  AC段的路程:sACcm,C段的平均速度:vACcm/s
    3. (3)  若小车从A点释放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偏大”或“偏小”);
    4. (4)  AC段平均速度vAC(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BC段平均速度vBC
  • 30.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

    1. (1)  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或“B”);调整好器材,用酒精灯加热,此时图乙显示初始水温为    ℃。
    2. (2)  在水温升高到 90℃后,小明每隔 1min观察 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如此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09294969898989898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丁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用铅笔先做图,然后用黑笔描好)

    3. (3)  小明观察到沸腾时水中产生的气泡现象为图丙中的图(选填“A”或“B”)气泡内含有大量的(选填“空气”、“水蒸气”或“二氧化碳”)
    4. (4)  当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水的温度(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此时水的沸点为℃,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不等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 (5) 在水沸腾后,小明发现烧杯内的水比较少,于是他又往烧杯里迅速加了一杯水( 水量比烧杯里少)用同样大的火加热直至水再次沸腾。下面能正确反映小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
      A . B . C . D .
三、计算题(<strong><span>12 </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1. 为了中考体育能得高分,小明周末的时候去爬梧桐山锻锻炼身体,他从山底上山爬了 800m 后原路返回到山底,已知他上山所用的时间为 200s,下山的平均速度为5m/s。求:
    1. (1) 他上山的平均速度;
    2. (2) 他下山所用的时间
    3. (3)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32. 小王在公路上开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小王开车到 A 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了 60m 到达 B 处时,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求;

    1. (1)  汽车从 A点到达 B点经过的时间;
    2. (2) 汽笛声走过的路程;(v=340m/s)
    3. (3)  求汽车在 A点时与山崖的距离?
四、综合开放题(<strong><span>7 </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3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 2022 年 6 月 5 日 10 时 44 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四

    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577 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 23 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 3 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 6 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1. (1)  发射过程中,神舟十四号飞船里的航天员说自己是静止的,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
      A . 飞船 B . 地球 C . 月亮 D . 太阳
    2. (2)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采用(填“压缩体枳”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们成为液态的。
    3. (3)  飞船在穿过大气层时,由于船体与气体剧烈摩擦,船体温度迅速升高。为保证飞船返回时的安全,船体上涂有一层特殊固体物质,在高温下,这种物质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这两个物态变化过程都要热(选填“吸热” 或“放热”),以防船体温度过高。
    4. (4)  “神舟十六号”的宇航员(填“能”或“不能”)在太空中利用声呐装置测量飞船与地面间的距离,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