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G5联动调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3-11-28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题目
  • 1. 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数据中估测最合理的是(  )
    A .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5℃ B .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cm C . 成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D . 健康的中学生脉搏跳动1次的时间约为4s
  • 2.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 图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 . 图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 . 图丁中扬声器播放声音时,它面前的蜡烛的火焰会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3.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形成的原因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B .
    水中倒影
    C .
    日食
    D .
    一叶障目
  • 4. 如图选项中能正确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图是(  )
    A . B . C . D .
  • 5. 百米竞赛时,关于终点计时员计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B . 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C . 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D . 听到发令枪响开始计时,会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 6. 在一个水深为2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正从高40m的空中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关于他在水中成像的情况,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 . 运动员在水中的像始终只能在水面下20m处 B . 运动员下降到20m高度时才能在水中形成像 C . 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水面靠拢 D . 运动员在水中始终能成像,像以10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且像的大小不变
  • 7.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 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等 B . 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东行驶 C .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向西行驶 D . 乙车保持图中速度运动下去,t=10s时,通过的路程为40m
  • 8. 如图所示,相同的8个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  )

    A . 瓶子和水振动,水的高度 B . 瓶子和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C . 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 D .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
  • 9. 图中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车的速度和路程成正比 B . 乙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 前30s运动较快的是乙车 D . 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 10. 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 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 从第3s开始,vA>vB , 5s末A、B相遇;

     ④ 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⑤ t=3s时,A、B相距8m。

    A . 只有 ② ④ 正确 B . 只有 ② ③ ⑤ 正确 C . 只有 ① ③ ⑤ 正确 D . 只有 ② ③ 正确
  • 11. 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停表显示的是一位同学某次跑步所用的时间,其读数为 s。如图(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1. (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的月亮相对于寒山寺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月亮和渔火中 是光源;诗人根据 (填声音的特性)辨别乌啼和钟声;自然界中霜的形成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2) 某乘客坐在笔直行驶、快速向前的客车上保持不动,若以客车为参照物该乘客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他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在向自己“倒退”而来,由此现象可判断出 的速度较慢(选填“卡车”或“客车”)。
  • 13. 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丙三小车同时同地向同方向做匀速运动,甲、乙的s-t图像,如图所示。行驶中,以甲为参照物,乙是  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的速度为  米/秒;在运动  秒时刻,丙与甲、丙与乙的距离均为0.2米。

  • 14. 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输入同一示波器的同一设置中显示的波形图,由如图可知,甲和丙的  相同,甲和丁的  相同(以上两空选填“音调”、“响度”)。

  • 15.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产生的。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  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为了不影响小红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的很低,这是在  减弱噪声。(均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 16. 如图所示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 ① 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 ② 处水蒸气有的  形成小冰晶,有的  形成小水滴,形成干姿百态的云,同时伴随着  (选填“吸”或“放”)热; ③ 处温度较高时冰晶会  变成水滴,与空中下落的水滴一起形成雨。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 17. 如图,是探究水蒸气液化放热的装置,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 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1 . 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 ,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t2 . 比较t1、t2 , 若t1 t2(选填“>”、“<”或“=”),则说明水蒸气液化放热。

  • 18. 如图所示是今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进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女兵方阵。我们能看到女兵们的飒爽英姿是光的 现象;队列行进时,不论是左右还是前后方向上看,整个队列都像一条直线,她们能对齐成一条直线的秘诀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 19. (2018八上·泰州期中) 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

    1. (1) 若视力表全长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2. (2) 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
    3. (3) 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上方/下方/左方/右方)指才正确;
    4. (4) 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是
  • 20. 为监控车辆是否超过规定的最高车速,交通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测速原理如图所示,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超声波信号,再相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的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6s,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s,两次信号发出时间间隔是1.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和且超声波和汽车的速度都保持不变),汽年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是  m,汽车行驶的速度  m/s.

  • 21. 小明从路灯下走过,经过A、B、C三个位置,根据A、B两位置的影长,通过完整的光路作图画出他在C位置时的影长(用CD表示)。

  • 22. 在图中,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 23. (2021八上·广州期中) 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小”或“大”),目的是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一定要注意在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碰到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选填“大”或“小”);
    4. (4) 若AB段的路程s2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BC的平均速度v3m/s;
    5. (5) 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 24. 课上老师带领同学探究“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 (1) 老师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多次弹开,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2. (2) 乒乓球在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这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 。
      A . 控制变量法 B . 转换法 C . 理想推理法
    3. (3) 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听到和看到的现象分别是什么?____ 。
      A . 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B . 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C . 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D . 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 25. 小明和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 (1) 图1实验操作中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
    2. (2) 实验中每隔1min记录一次数据,记录的数据如表。其中第2min时的温度如图2所示,为 ℃。此时对应的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图5中的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温度/℃

      84

      88

       

      96

      98

      98

      98

      98

    3. (3) 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3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 (4) 根据表中数据,水的沸点是 ℃。实验时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5. (5) 小明和小华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4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 。
    6. (6) 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此时水的温度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 26. (2019八上·麻城期中) 下面是几个探究光现象的实验。

    1. (1) 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其中硬纸板ABCD可沿ON对折。硬纸板的作用是;若将纸板NOCB部分向后折,可探究
    2. (2) 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A完全相同),发现它与玻璃板前面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移开蜡烛B,在该处放一个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A的像,这表明
    3. (3) 图丙所示的实验中,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若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
  • 27. (2021八上·深圳期中) 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行驶了14m。求:

    1. (1) 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 (2) 新交通法规定严禁酒驾,醉酒后司机反应时间增加一倍,若汽车还是以20m/s的速度行驶,假如前方25m处有行人,行人有危险吗?(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 28. 高铁横贯东西、纵横南北,给我国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当CRH3A型动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时,在进入某一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首次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假设声沿直线传到山崖),问:

    1. (1) 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距离是多少m?
    2. (2)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多少m?
    3. (3) 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4. (4) 动车车长为300m,通过该隧道耗时80s,请问该隧道长为多少米?
二、科普阅读题。(每一小问2分,共计8分)
  • 29. 请阅读《湿度》回答问题。

    湿度

    湿度表示空气干燥的程度,是对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一种度量。湿度又可以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绝对温度是指一定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内含有的水蒸气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蒸气越多,则空气越潮湿。但绝对湿度只有与温度一起才有意义,因为空气中能够含有的水蒸气的量随温度而变化,也就是最大含量与温度有关。相对湿度是绝对湿度与一定体积空气中水蒸气的最大含量的百分比。例如,10℃时,1m3的空气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8g,那么它的相对湿度就是100%;如果空气中实际水蒸气只有4g,那么相对湿度就是50%。

    相对湿度可以用“干湿温度计”测得。“干湿温度计”上有两支温度计:湿球温度计和干球温度计,如图所示,其中湿球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由一块浸满水的纱布覆盖。当两支温度计放在相同的空气中时湿球温度计因蒸发作用而降温,所以它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要低。

    如果相对湿度大,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蒸发得比较慢,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与干球温度计的差异不大;如果相对湿度小,那么湿球温度计上的水就蒸发得比较快,湿球温度计的温度就低得多。相对湿度可以比较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再通过下侧的相对湿度表格而查找出来。首先,分别读出湿球温度计和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然后在表格的左栏中找到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在表格的右上方找到两者的温差,表格中两个读数相交处的数字就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

    干球温度计读数/℃

    湿球温度计与干球温度计之间的温差/℃

    1

    2

    3

    4

    5

    10

    88

    76

    65

    54

    43

    12

    88

    78

    67

    57

    48

    14

    89

    79

    69

    60

    50

    16

    90

    80

    71

    62

    54

    18

    91

    81

    72

    64

    56

    20

    91

    82

    74

    66

    58

    22

    92

    83

    75

    68

    60

    24

    92

    84

    76

    69

    62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湿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 (2) 依据文中所说“10℃时,1m3的空气能够容纳8g水蒸气”,如果空气中实际的水蒸气含量为6g,则相对湿度是  %。
    3. (3) “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大,表明空气的相对湿度  (选填“大”或“小”)。
    4. (4) 请在上文的表中查出温度为20℃,“干湿温度计”中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值为4℃时,空气的相对湿度是  %。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