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12-13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19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中医药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医药在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抗击流行病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医药的价值。我们应进一步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

    建议充分利用中医药跨国企业的文化传播优势,借助各类载体讲好中医药故事,将中医药文化与企业产品相结合,提高中医药产品认同感。同时依托中医药技术,可在当地建立中西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义诊活动,运用中医药治病理论、方法增进当地民众健康,提高中医药疗效认同感。通过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融合方式,增进中医药文化的民心认同感。

    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迭代升级,新媒体技术逐渐打破传统局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变革力量。建议中医药文化传播更多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打造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包括通过各种网站和社交平台,开展实时互动性交流;制作短视频、动漫、纪录片、电影等,以图像消除因文化背景、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阻碍,进行多模式阐释;推出远程医疗、科研互动等,让更多人直观生动地感受中医药在健康养生、疾病防治领域的丰富经验与价值。

    (摘编自李惠森《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材料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印发《“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中医医院智慧化建设,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是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规划》的出台,旨在抢抓信息革命机遇,加快信息化建设,激发中医药行业新发展活力,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互联网中医院、中医云诊间、智慧中药房……近年来,坚持“融入、整合、跨越”发展思路,信息化支撑中医药为群众带来便捷医疗服务。截至2020年,81.9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中医电子病历系统,94.08%的中医医院建立了门(急)诊医生工作站,95.36%的中医医院建立了住院医生工作站,门诊患者平均预约诊疗率达46.53%。在信息化的引领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治未病、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医辅助诊疗、中医临床研究分析等系统得到应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步入数字化新征途。

    这是中医传承的梦想,这是中医创新的远征。信息化成为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当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应用,为中医药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强大势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互联网+中医药”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来了更大可能。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发展面临着“数据壁垒”和“兼容梗阻”的困境,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仍较突出,与数字中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民健康信息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古老的中医药如何乘上信息化的快车,在现代化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规划》提出“融合发展,协同共享”的基本原则。“一抓一大把,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的传统印象,反映了中医药学立足整体、把握宏观,有点像绘画中的“大写意”。而信息化手段就是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帮助导出清晰数字的“工笔画”。比如习医者常把脉诊作为难以攻克的大山,他们时常发出感叹:“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如果人体脉象能以数字化方式呈现、记录、分析,不同的数字代表不同的脉象,“指下难明”将不再是道难解的方程式。为此,推进中医药与信息技术全面融合,探索构建中医药与数字化融合的多元场景,统筹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的治理、共享及创新应用,将让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的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也离不开一批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发挥信息化的先导作用,把信息化贯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域,发展和推广普惠便捷的数字中医药服务,增进人民福祉,古老的中医药将在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中历久弥新。

    (摘编自丁玲《信息化,引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要尊重多元文化,积极探索中医药文化与各国本土文化的融合方式,争取民心认同。 B . 信息化手段将打破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规律,成为中医药融入现代生活的转换“接口”,让传统中医与现代生活相融。 C . 目前中医药的发展,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应用存在短板,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深入等问题。 D . 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应大力培养熟知中医药、掌握数字技能的卓越工程师和“数字工匠”及数字化转型领军人才。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传承,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不同,各有侧重。 B . 材料二通过举习医者难以攻克脉诊的例子,说明传统中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C . 在信息化的引领下,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得到了极大发展,即将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化目标。 D . 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将更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产品的认同感。
    3. (3) 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医药智慧化建设举措的一项是 ____
      A . 推进中医药数据资源创新应用,提升中药质量控制水平,让中医药在治病时能像西医一样快速见效,改变人们对中医药“慢郎中”的刻板认识。 B . 深化数字便民惠民服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推进中医药信息标准应用。 C .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优化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做优智慧中医医联体。 D . 强化中医药政务服务和管理、实施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建设中医药综合统计信息平台、推动中医药统计数据开放共享。
    4. (4) “循流而下,易以至;倍风而驰,易以远”出自《说苑•谈丛》,是说顺流而下行船,容易到达目的地;借助风力奔跑,容易跑得远。请据此分析该如何“促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
    5. (5) 如何使中医药得到更好的传承创新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娘•粮

    徐嘉馨

    娘是被一阵炒面黄灿灿的香气给搅醒的。

    娘溜着耳朵,四下谛听。那声响有尺寸,有形状,八尺宽长,直角四方,是一种光溜溜滑晶晶的手感。不由分说,娘竖着一双耳,顺着那又大又圆的香气走去,迈过了田埂,绕过村中央那棵安静的百年老槐,再往前,穿越李嫂油汪汪的咸鱼架,到了马哥家积满厚厚桂花的井,从桶里掬一口水,接着走,走到村西头,那里有人、马,红军一个营驻扎在那里。

    硕大的香气,就从那营地飘来,那里架起一口大铁锅,“唰啦啦”翻炒着的米面,腾起一气圆鼓鼓的芬芳。他们一边炒,一边扯开一张大布,把炒面倒在上面,堆起座小山,然后一个排一个班,分列两侧,把炒面装进自己的随身布兜,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同样的升落姿势重复了百遍千遍,仿佛无声的仪式。午后的阳光铺下来,晒得娘的睫毛软软的,娘注视着黄金海洋一般无际的打麦场。

    数年以后,娘在雪山的雨棚下给我讲她的从军之路就始于那片汪洋的麦场。娘向她最熟悉的东西——米面和锅灶——走去,想说你们别这样炒,火小了不香,要双面颠着翻动。娘想说,让我来,你们这么好,让一村的人吃饱,我来帮你们颠勺。

    春光洒在了娘的身上。第二天,娘就和那打麦场上的女子一样,换了新鞋新袜,一跃一跃唱起了歌。娘从未笑得这样开怀。娘六岁就下了地,听着婆家的吩咐,用小竹筐盛了窝窝头和半碟萝卜,一碗撒了葱花的粗面,乖乖到田间。田间的汉子们走过来,他们惊异一个六岁女娃煮的汤怎么会如此可口,拿油抹了底,又滑又细,进了胃里舒舒坦坦的。从此,做饭和送饭成了我娘唯一的营生,她也因此学会了如何揉面、切菜、炒辣子、摇出白花花的水豆腐。

    一晃儿,娘长大了。

    娘一来,那些田里的汉子们脸上就堆满了笑,讨好似的看娘手里的瓷盆儿,说贾家的来啦?这次又是啥饭?娘别过脸,不吭声,只是手极乖顺地伸进筐里,取出一沓盘盘碗碗,有烧黄豆,炒茭白瓜丝,干干净净、不沾一丝儿煤渣的烤馍片,还有胡辣汤、面疙瘩和用酱油腌过的捣碎了的葱蒜拌笋丝。

    现在,娘不再是娘了。三年前,她是厨房里琢磨放肉蔻还是刀豆的小媳妇。三年后,我十七岁的娘进了营,头发“唰”地一剪,露出光滑的额头。娘欢喜地跟乡亲们作别——其实不用,因为十个乡邻有七个加入了红军——远离了小村炊烟,被拉进了叫作“革命”的阵营。

    刚到下一个村,娘就嚷着要加入宣传队,为啥,她要让下个村的姑娘们看看她,用自己亲身的事例感化她们,娘说我活生生个人儿,比小战士刷白漆的口号管用!娘成功了,娘往那一站,就有人过来这摸摸那瞧瞧,还捏娘的耳朵,看看娘有没有耳朵眼儿。娘由着她们又摸又看,说我就是上个村的,我们房里的炊烟能飘过这座山头,我们淘米的水能流过这道坎沟,说到底,咱都是吃一锅饭的人,没有啥不同。

    人群里有妇女被说动了,她的丈夫已经要加入红军。她说公婆交给小姑子,我们两口子全跟着红军走,干革命也是个伴儿。娘说好哇,是个伴儿嘛!说着,她主动去帮那个妇女登记,说别挤别挤,慢慢来,只要是一头心思干革命的,红军都欢迎!

    娘十七岁的手指提起笔,蘸足了墨汁,却不会写字儿,只得让身边的人帮忙写,在小米汤那么黄的纸上写下这对夫妻的名字。娘一脸欣羡地看人家运笔,一划一划,写下六个如芝麻方糕的汉字。整整齐齐,上下两排,那一瞬间,娘怔了一秒,一秒的时辰让娘恍惚,她想到,自己在名册上只有三个字呢,只占了一行,没有个做伴的姓名。这一去,自己就是个兵了,就永远不能像以前那样,坐在窗棂前绣花择菜、搓玉蜀黍粒子,在小磨盘边转呀转,跟后栏那头的小驴子说话,贴着它的耳朵哈气。再也不能给鸡备食,挎一个小盆,唧唧啾啾就从院子这头追到那头,用竹蜻蜓逗着玩儿,给它们起各种各样的名字:大花、二鹂、小野猫儿……

    夫妻二人的名字记下了。娘看着那六个字儿,再想想自己的三个字儿,没一个照应,在陌生的墨海里漂浮。娘突然有些恐惧,想到这支部队里可都是自己不认识的人,不沾亲不带故,竟就跟着走了。娘十六年的前半生,心愿很简单,只想要个一生一世、陪自己夹两口菜啖一口汤的人。生活是平静的湖,而饭食是源头的活水,不一饮一啄,两口子就没法过活。但娘不知道,她即将举步的路上,没有吃食,没有饭菜,连一口熟米都没有。他们咽草根吃皮带,嚼“咔哧咔哧”的冰块,却把仅有的米粮让给娘,把最后的一口汤留给彼此。粮是命,而战友已垂死,用最后的力气把粮让给你,盼着你活,活着就能继续走,继续走,走到绿洲去,走到他没有白死的新地界去。

    娘猛然明白,粮是好,粮让人活着,但滚热的血让人像人一样活,世上的粮也可以是血做的,是爱你的人给了你命,而你此后只为他们而活。

    娘上路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小说开头一段的描写,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 . 娘在香气的引导下,来到军营,目睹了炒面、分面的场景,受到震撼,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C . 娘自告奋勇拿笔去替参军的夫妻登记,但事情太忙又怕写不好,只好请身边的同志写。 D . 娘在参军前希望找一个爱人相伴终生,参军后心愿发生变化,她要为革命的胜利而活。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开头对香气的描写,运用通感手法,使本该是嗅觉的香气,转移融合到视觉、触觉、听觉中,形象生动可感。 B . 写娘目睹营地里炒面的场景,表现了战士们的日常状态,“没有人争抢,盛两瓢就放下”赞扬了红军战士们的高度自觉。 C . “贾家的来啦?”写出了田间干活的汉子们对送饭的女子的由衷尊敬,“这次又是啥饭?”写出了他们对食物的渴望。 D . 文中插叙了娘六岁做饭、送饭的情节,既补充说明了娘童养媳的身份,也说明了她与粮食之间的关系,照应标题。
    3. (3) 小说在叙述娘第一次被吸引到营地的过程时,除运用通感外,还有哪些写作特点?请简要分析。
    4. (4) 小说在标题中将娘和粮并列,请简要分析“粮”对娘的重大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子昂上言

    陛下方兴大化,而太学久废,堂皇埃芜,《》《书》不闻,明诏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太学者,政教之地也,君臣上下之取则也,俎豆揖让之所兴也,天子于此得贤臣焉。今而不论,虽欲人伦兴治纲失之本而求之末不可得也。“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奈何为天下而轻礼乐哉?愿引胄子使归太学,国家之大务不可废已。

    (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

    文本二:

    庚子秋,同被诏校《唐书》新本,见史策伯玉与傅弈、吕才同传,谓伯玉以王者之术说武瞾,故《赞》贬之曰:“子昂之于言,其聋瞽欤!”呜呼,甚哉!其不探伯玉之为《政理书》之深意也。明堂大学 , 在昔帝王所以恢大教化之地,自非右文好治之主,为之犹愧无以称其举,岂淫艳荒惑、险刻残设妇人之所宜与乎?缘事警奸,立文矫僭,伯玉之言有味乎其中矣。彼傅、吕者,本好历数才技之书,但能领略大体,颛务记览,以其末学,讵可引伯玉而为之等夷耶?杜子美、韩退之,唐之伟人也。杜云:“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韩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其推尚伯玉之功也如此。后人或以己见而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同当时尝欲具疏于朝廷,以辨伯玉之不然,会除外官,不果。

    癸卯春,伯玉县人、金华道士喻拱之过门,言其邑令庞君子明于本观陈公读书台旧基,构大屋四楹,题之曰“拾遗亭”。栋宇宏豁,轩楹虚显,步倚眺听,依然风尚,将记其实,愿烦执事。同曰:“伯玉,同之郡人也。昔不幸而死于贼简之手,心常悼之矣。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记此何敢妄!”遂述前事,使揭于亭上,聊以阐独坐之幽。其山川之胜,登临之美,今古不易,有子美之诗在焉。

    (选自文同《拾遗亭记》,有删改)

    【注】①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曾任右拾遗。这里陈子昂向武后(武则天,武瞾)上书进言。②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大学,古称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A欲B睦C人D伦E兴F治G纲H失I之J本K而L求M之N末O不P可Q得R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诗》,《诗经》,也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评《诗经》“思无邪”。 B . “委而不论”与“俯首系颈,委命下吏”(《过秦论》)两句中的“委”字含义相同。 C . “济”意为“补益”,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济”字含义不同。 D . 癸卯,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这里是纪年,其后一年是甲辰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陈子昂认为太学是实行政治教化的地方,治理国家要重视礼乐,他希望武后让学子回到太学读书,并认为这是国家的大事。 B . 文同对《新唐书》把陈子昂和傅弈、吕才放在同一传记心有不平,他认为陈子昂用儒家行王道的方略劝说武后,功绩更大。 C . 杜甫认为陈子昂的忠心和义气能流传千古,韩愈认为唐朝诗文的繁荣兴旺是从陈子昂开始的,他们都推崇陈子昂的功绩。 D . 文同曾打算向朝廷上奏来为陈子昂辩解,正逢改任新的地方官职而作罢。射洪县令庞子明建“拾遗亭”,文同追述了往事。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后人或以己见而遽抑之,人之才识,信夫有相绝者矣。

      ②今不幸而不得列于佳传,是故恳恳欲为之伸地下之枉耳。

    5. (5) 文同写《拾遗亭记》有何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宋时郡守陈天麟所建,是寺内风景最佳处。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行经镇江,登临多景楼。②钟呗:撞钟和唱诵经文声。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首联提挈全篇,先写诗人有“登楼观景”之念,继而写登楼后倚阑四望,视野开阔。 B . 颔联用“乱”“含”“浮”“入”生动写出了云气、水光、晚霞、山色的交相辉映。 C . 置身多景楼上,听月光下传来的钟呗声,诗人内心油然而起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情。 D . “万里帆樯海外风”虚实结合,诗人由眼前的航船想象到它们即将入海乘风破浪。
    2. (2) 宋朝范晞文在《对床夜语》中谈到诗歌的情景关系时曾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这一理论在本诗的情景描写中也有体现,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6分)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离骚》中,屈原表达时光消逝、四季更迭的诗句是“”。

    ②李白《蜀道难》中,“”两句与“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水浒传》)在表情达意上有着相似的效果。

    ③“登高”在历代诗人的笔下是一个不老的话题,由一种日常习俗转变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出多样的情感意蕴与深层的文化心理,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例如“”。

六、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民日报评论——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中讲述: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从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再到“国和一号”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取得新突破……一个个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告诉我们,只有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A , 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成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各种外部冲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B。①我们不能在这场科技创新的大赛场上,②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③争取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④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⑤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⑥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和信心。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七、语言文字运用II(1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二月里一个平淡宁静的早晨,春寒料峭,街巷里又响起卖罐罐儿馍的梆子声。马驹和骡驹听见梆子声就欢叫起来,拽着奶奶的衣襟从上房里屋走出来。白赵氏被两个孙子拽得趔趔趄趄,脸上却洋溢着慈祥温厚的笑容。两只手在衣襟下掏着铜子和麻钱。嘉轩跷出厦屋门槛,在院庭里挡住了婆孙三人的去路:“妈,从今日往后,给他俩的偏食断了去。”白赵氏慈和的脸顿时沉阴下来,瞅着儿子,显然是意料不及而愣住了。嘉轩解释说:“不该再吃偏食了,他俩大了。人说‘财东家惯骡马,穷汉家惯娃娃’。咱们家是骡马、娃娃都不兴娇惯。”白赵氏似有所悟,脸上泛出活色来,低头看看偎贴在腰上的两颗可爱的脑袋,扬起脸对儿子说:“今儿个算是尾巴一回。”嘉轩仍然不改口:“当断就断。算了,就从今儿个断起。”白赵氏把已经码到手心的铜子和麻钱又塞进大襟底下的口袋,愠怒地转过身去:“①你的心!”马驹和骡驹窝火委屈得哭丧着脸,被奶奶拽着手怏怏地往上房里屋走去。

    街巷里的梆子声更加频繁地敲响,干散清脆的吆喝声也愈加洪亮:“罐罐儿——兔儿——石榴儿馍——卖咧——”仙草从织布机上转过头说:“你去把那个卖馍客撵走,甭叫他对着门楼子吆喝了,引逗得娃们尽哭。”嘉轩反而笑说:“人家在街巷里吆喝,又没有钻到咱们院子里来吆喝,凭啥撵人家?吆喝着好,吆喝得马驹骡驹听见卖馍卖糖的梆子铃鼓响,就跟听见卖辣子的吆喝一样就好了。”仙草咬着嘴唇重复一遍婆婆的话:“②心硬!”

    (节选自陈忠实《白鹿原》)

    1. (1) “今儿个算是尾巴巴一回”的意思与“今儿个算是最后一回”的意思相同,文中的说法好在哪里?试作分析。
    2. (2) 请结合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效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意思类似而又有细微的差别,请结合其中加点的“真”字分析两个句子表意的不同。
八、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段时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成为爆火的网络热词。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奇迹即刻降临,默默无闻的过往进入倒计时,声明赫赫的人生新篇章即将揭晓。那么,命运齿轮转动的人,是我的榜样吗?

    有人认为只有坚持奋斗与耕耘,才能在机遇来临时顺利把握,迎来命运的转折点;也有人认为信息时代瞬息万变,是“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因素使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极少数群体的励志故事对绝大多数人缺乏借鉴意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