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

更新时间:2024-03-14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之一便是其特重饮食的传统,把饮食问题奉于至上的位置,而不仅仅停留在感 官享受的表层上。历史上,铜鼎这种食器曾被作为政治与权力的象征。古之兵器、车器、农器、工器 众多,而唯有食器被频繁作为礼器,这些都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的是重饮食的文化习惯。饮食 行为与中国古“礼 ”的形成存在着密切关系。古人的观念认为:人要生存就需脱离竞争抢夺资源的状 况,以“货力辞让 ”来安排分配,此即礼的缘起之一。觅食求生是古时最基本的问题,故礼亦起于会 餐分食。有饮食乃有生命;有生命乃能长大成人,而遂有冠有婚有丧;有个人而后亦有群体,群体间乃需有祭、射、御、朝、聘等礼以“协于分艺 ”,才能形成一个彬彬有礼的社会。

    其实,围绕饮食与餐桌,每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宴饮礼仪。一般 认为,筵席的出现与古代的祭祀、礼俗和宫室、起居密切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中国便已出现宴饮礼 仪,其时制定有“设宴之法 ”。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时代的祭祀十分频繁,需要安排很精致的礼器, 盛放丰盛的祭品,奏乐唱歌,顶礼膜拜。祭祀之后,必得将祭品分给大家吃掉,这便是宴饮的雏形。 到了周代,周公加以变革,把一部分宴饮从祭祀中剥离出来,设宴饮之法,成为人们在一起宴饮所需 要遵循的礼仪规范。随着历史的绵延,筵席得到长足发展,食礼也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但中国饮食文化的精蕴却基本未变,体现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风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宴饮古礼的内容与细节令人惊叹。通过阅读古籍文献可以发现,作为汉族传统 的宴饮礼仪,便有如下纷繁复杂的程序:首先主人折束相邀,到期迎客于门外;宾至,互致问候,延 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导客入席,循就座次;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宴毕, 导客入客厅小坐,上茶,直至辞别。至于席间之斟酒上菜的规程,《礼记·曲礼》 中记载:“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 ”座次方位同样大有讲究,一般以座北面南为尊,是餐桌的上首;座东面西次之;座西面东再次;面北为下首。 下首通常为主人座位,最次。在饮食过程中,应依个人的身份地位行事,敬重尊者与他人,对食的选择、食用的量度均应体现出个人的高贵品德,做一个有涵养的人,所谓“于饮食中见人品 ”。

    (摘编自陈洪东、任婷《传统宴饮礼仪的社会文化意蕴解读》)

    材料二:

    宴饮作为一种仪式象征,同时也是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因此宴饮活动不仅是贵族家庭的一项基本生活内容,而且是出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功利目的。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的座次方位、场所位置等空间因素无处不在彰显着伦理化、仪式化的礼制 要求。《左传·庄公十八年》云:“名位不同,礼亦异数。”礼制要求人们的行为表现必须亦步亦趋, 循礼遵节,合乎规范,如此一来,“辨方正位 ”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各种传统礼仪都是按男左女右, 辈份亲疏,依次排列。平时吃饭坐席,左上方为上席,一般妇女是不能坐的。通过辨别方向,使各种身份的人适得其所, 以正其位。

    在贾府举行的正式豪宴中,在宴请具有尊贵身份的客人的情况下,通常遵循的是尊爵原则。尊爵 是依据政治关系而形成的礼制秩序,爵位的高低成为隆重宴会场合中安排空间座次的依据和原则。在 有男性家长在场的宴饮场合中,座次安排会依照性别因素,最主要是依照男尊女卑的原则进行相应的 调整。而在没有男性家长参与的宴饮场合中,辈份成为安排座次及方位的总体指导原则,而在有些宴饮场合的座次安排较明显地又体现出以客为尊的原则。

    《红楼梦》中宴饮活动入席就坐的一般是贾府的主子阶层,但并不是只要隶属主子层就有入席的 资格。根据不同性质的宴会场合,媳妇辈的女主们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入席就坐的,而只能在地下站立 伺候,个别场合中,若有座位也会独立一桌。宴饮场合中礼制的支配力量几乎占据着主导性作用,可 以说礼制的约束无处不在,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宴饮场合,偶尔也允许暂时挣脱礼制的束缚而出现人情 流动与越位现象。如某学者所言:“礼制的语法原则是一种僵化森严的空间政治表现,而人情的流动 原则却提供平等主义的温暖与弹性。 ”贾母因其自身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母权,从而成为贾府中最高权 力的代表和最尊地位的象征,凡贾母在场的宴饮场合中,贾母的喜好或宠爱便成为超越礼法之上的最 高人情力量,使得在非礼筵盛典的宴饮空间里可以不那么严格地讲究尊卑原则,甚至偶尔可暂时泯除 主仆的阶级之分。而在贾母缺席的宴饮场合中,人情也往往力图挣脱礼制的约束,旨在表现宝玉与众青春女儿的诗意人生价值,张扬一种活泼的自由的平等的浪漫精神。

    (摘编自上官文坤《<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关系探析》)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作为食器的铜鼎在历史上曾被看做是政治与权力的象征,这源于食器的独特地位,反映出古人重饮食的文化习惯。 B . 中华民族的宴饮礼仪从祭祀礼仪中剥离出来,几经变化而趋于丰富完善,成为人们在宴饮时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 C . 殷商时期,便已出现了宴饮的雏形;周代,设置了宴饮之法。此后历经几千年,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几乎没有改变。 D . 宴饮作为家族伦理的存在方式,具有维护和谐稳定的家族伦理结构和等级秩序的作用,座次安排通常有一定讲究。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人认为彬彬有礼的社会的形成依靠的是饮食,因此把饮食奉于至上的位置,而这也造就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 B . 材料一第三段写宴饮礼仪中,座北面南为尊,座南面北最下,置菜要“脍炙处外,醯酱处内 ”等等, 目的是反映儒家礼制的等级思想。 C . 礼的产生一方面源于古人财货和人力应谦逊推让分配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源于古时的“会餐分食 ”问题。 D . 古代宴饮活动的礼制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红楼梦》中,无论主仆,在宴饮场合都要亦步亦趋,循礼遵节。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三段引用《礼记 · 曲礼》中的记载,论证了宴饮中斟酒上菜的规程和座次方位都大有讲究。 B . 材料一主要对中国传统宴饮古礼的源起、发展过程、具体内容等情况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C . 材料二采用总一分—总结构,主要就《红楼梦》所展现的宴饮礼制与人情关系进行探析,条理清楚。 D . 两则材料都谈到了我国宴饮古礼中的座次方位问题,虽侧重点不同,但都表明了“辨方正位 ”的重要性。
    4. (4) 请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族传统宴饮古礼的两个显著特点。
    5. (5)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中,贾母、薛姨妈、宝钗、黛玉、宝玉等众人在藕香榭游园、吃螃蟹,座次安排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材料二,分析这样的座次安排反映的宴饮礼仪遵守的原则。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 中国 ”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坂的海拔 5800 多米,几乎与云朵挨在一起。边防连就在一号达坂下面,抬头能看见,但上去一趟却很难,大雪封山后就更上不去了,只有等到开春后积雪融化,在巡逻时才上去一趟。①空气稀薄、缺氧、高原反应等,会在迈出第一步时,像石头一样压在战士们身上,像针扎一样让脑袋生疼,像被抽去筋骨一样让双腿发软。边防线在一号达坂上,必须上去巡逻。那里,除了边防军人几乎没有人上去。

    战士们每次上去都议论,咱们如此艰难地爬上一号达坂,是为了什么?有的说,是为了到达,咱们到达就证明是坚守;有的说,是为了看一眼界碑上的“ 中国 ”二字,那两个字红灿灿的,好看。

    田一禾很想去一趟一号达坂,作为职业军人,只有上了一号达坂,对界碑敬一个军礼,才算是真 正到了边关。虽然在喀喇昆仑山上苦,但并不能苦熬,必须在苦中见精神,苦中有作为,这就是喀喇 昆仑山精神——一天天忍,一月月熬,一年年扛。有一个说法,在喀喇昆仑山上的无人区,但凡出现人,那一定是军人。

    “连长,还是我去一号达坂吧!这么多人,这么多车,需要你带队…… ”“你一个排长,操的是连长的心 …… ” 肖凡有点不耐烦了。

    是啊,他是排长, 肖凡是连长,道理就这么简单。除非连长生病,否则他没有机会。

    ②天很快就黑了下来。

    多尔玛因为孤零零地处在一号达坂下面,加之四周没有村庄和走动的人,所以夜好像更厚重,像铁板一样紧紧夹着边防连,就连窗户上的灯光,也好像被压得发不出光芒,一副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其实,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都是夜色将万物遮蔽,所有生灵都屏息歇息,以挨时间到天亮。

    起风了,田一禾走到窗前,看见外面的树枝掠起一团幻影,过了一会儿风小了,树枝还在不停地 摆动。因为风总是从一个方向吹,树枝便向另一个方向弯去,看上去像是整棵树都弯着腰,再也不会 直起来。喀喇昆仑山上的人很苦,树也不例外,人苦了还可以倾诉,树却无言无语,把磨难熬成了无言。

    在喀喇昆仑山上,很难让一棵树活下来,往往栽十棵也就活一两棵,而且一个冬天过后,第二年 只剩下一根秃干。窗外的这棵树,不知费了多少工夫才活到现在,一天天被风吹打,一年年经历风雪,在春天生出绿色,让战士们欣喜。

    风不停,树亦无法停止摆动。③人不能久看,看久了心里会难受。

    在一号达坂上每走一步都缺氧、气喘、胸闷、头疼,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田一禾听说有 一次,战士们走到离界碑 100 多米的地方,气喘吁吁一步一停,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界碑跟前,到了界碑旁要说话,得慢慢转过身,一字一顿才能说一两句话。

    外面的风又刮了起来,好像一个挣扎的人,在向着幽暗的地方挪动。

    因为奔波了一天,战士们早早地睡了。田一禾也躺下睡觉,他与肖凡同屋。

    半夜,田一禾梦见自己在阿里的狮泉河边,他本来想去看看河中有没有鱼,却离狮泉河越走越远,直至走到一片荒地上,才发现自己走反了方向。

    他转身往回走,一场风刮了起来,而且越刮越大,而且还夹杂着沙子,打在脸上一阵生疼。刮在阿里高原上的都是冷风,不一会儿就将田一禾冻得瑟瑟发抖。

    狮泉河就在不远处,他看得清清楚楚,好像还看见了水里的鱼,但是他却在大风中迈不开步子。他想,不怕慢就怕停,慢慢走吧,哪怕狮泉河再远,迟早也能走到它跟前。

    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只好停下来喘息。虽然在梦里,人仍然高原反应,做梦的人不知详情,只是难受。

    过了一会儿,喘息渐缓,又往前走。

    有一个人在前面健步如飞,大风奈何不了他,高原更不能让他慢下来。

    田一禾对那人喊叫,风太大了,不能走这么快。喊完了自己笑自己,你想快还快不了呢,倒替别人操心。

    很快,田一禾发现因为风太大,他喊出的话,像是被风中的大嘴一口吞了,那人没有听见。

    那人会不会是肖凡?好像是。又好像不是。

    那人走得轻快如飞,田一禾心里的答案也随之起起伏伏。最后,好像风中的石头落了地,他断定 那人是肖凡。他又想喊叫一声,却看见那人被风刮得飞起,像树叶一样漂过狮泉河,落到了对面的山洼里。“连长…… ”这次他喊出了声, 肖凡却已经不见了。不见了……是生还是死,他不敢往下想。

    大风停了。一下子就停了,好像没有刮过一样。

    田一禾急急往前走,他要赶回多尔玛边防连,告诉大家肖凡出事了。多尔玛离狮泉河很远,但梦是无序的世界,田一禾说到就到了。

    奇怪的是, 肖凡却在多尔玛,完好无损。梦中人半醒着,田一禾没有惊讶,他对肖凡说话,却听 不清自己对肖凡说着什么。而肖凡一会儿点头,一会儿又摇头,好像对他的话有肯定,也有反对。田 一禾纳闷,肖凡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唯一清楚的是,肖凡要一个人去一号达坂。④他于是大声对肖凡说话,声音很大,但还是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钻入自己耳朵,刺出一阵疼痛,把自己折磨得醒了过来。一醒来,疼痛消失了。

    肖凡真的病了。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命令下来了 ” 自成一段,小说以此开头,既能突出军令如山,又能自然引出边防官兵执行命令的具体过程。 B . 界碑上的“ 中国 ”,“红灿灿的,好看 ”,这样的评价虽然朴素但感情丰富,可见官兵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C . “多尔玛的夜晚,与别处的夜晚并无二致 ”,意在强调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珍惜,绝不允许其他势力染指。 D . “ 肖凡真的病了 ”意味深长,田一禾能否去一号达坂执行任务也不十分明确,这给读者留下多维的思考空间。
    2. (2) 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①中的三个“像 ”,都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述高原反应的各种痛苦。 B . 句子②既与前文的“早上出发 ”呼应,又引出了下文对多尔玛黑夜的具体描写。 C . 句子③表达的心理,是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反应,是忍受折磨看不到希望的难受。 D . 句子④“听不清自己在说什么 ”的内心感受,亦真亦幻,将战友情延伸到梦里。
    3. (3) 小说中有关梦境的情节,写出了边防战士的多重人生追求。请加以梳理概括。
    4. (4)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田一禾这一人物形象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讳光,字君实。年十五,书无所不通。年二十,举进士甲科。改奉礼郎。以天章公在杭,辞所 迁官,求签书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未上,丁太夫人忧。未除,丁天章公忧。执丧累年,毁瘠

    礼。

    故相庞籍见公而奇之,荐公召试馆阁校勘。天圣中,始禁田河西者,虏乃得稍食其地,俯窥麟 州,为河东忧。籍请公按视,公为之画五策。籍移麟州,如公言。而兵官郭恩勇且狂,夜开城门,引 千余人渡河,载酒食,不战备,遇敌死之。议者归罪于籍,罢节度使知青州。公守阙前,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王安石始为政,行其法于天下,谓之新法。迩英进读① , 至萧何、曹参事,公曰:“参不变何法,得守成之道。故孝惠、高后时,天下晏然,衣食滋殖。 ”后数日, 吕惠卿进讲, 因言: “先王之法,有五年一变者,巡狩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法世轻世重 ’是也。有百年不变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也。前日光言非 , 其意以讽朝廷。 ”上问公:“惠卿言何如? ”公曰:“诸侯有变礼易乐者,王巡狩则诛之,王不自变也。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平国用中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大坏而更造,非得良匠美材不成。今二者皆无有, 臣恐风雨之不庇也。 ”惠卿不能对。

    公又以书喻安石,且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彼忠信之士,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对宾客,辄指言之曰:“覆王氏者,必惠卿也。 ”其后六年,而惠卿叛安石,上书告其罪。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由是天下咸服公先知

    (选自苏轼《司马温公行状②》,有删改)

    【注】①迩英进读:指臣子定期在迩英阁向皇帝讲读诗文。②司马温公:指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去世后被追赠为温国公。文本第一段中“天章公 ”指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太夫人 ”是尊称司马光的母亲。行状:也称“行述 ”或“事略 ”,为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进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B . 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C . 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D . 于公当路/时虽龃龉可憎/后必徐得其力/谄谀之人/于今诚有顺适之快/一旦失势/必有卖公/以自售者/
    2.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毁瘠如礼 ”中的“如 ”指依从、按照,与《子路、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中的“如 ”词义不同。 B . “虏乃得稍蚕食其地 ”中的“蚕 ”与《登泰山记》 “ 明烛天南 ”中的“烛 ”的用法不同。 C . “不为战备 ”中的“为 ”与《烛之武退秦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中的“为 ”词义不同。 D . “前日光言非是 ”中的“是 ”与《赤壁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中的“是 ”词义相同。
    3.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父亲在杭州任职,为了就近侍奉,司马光辞去所任的官职,请求调任苏州,终因双亲先后离世,他连续守孝服丧而未能成行。 B . 司马光的才干,得到宰相庞籍的赏识和举荐。面对河东的忧患,庞籍请司马光前往巡视查看,司马光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C . 庞籍在麟州任职时,采纳了司马光的建议进行防卫,但因手下军官狂妄,夜晚遇敌战死,庞籍受到牵连,被朝廷降职调离麟州。 D . 王安石利用臣子定期在迩英阁为皇帝讲读的机会,向朝廷提出变法主张,之后又在天下具体推行了新法。他的变革遭到司马光的反对。
    4.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守阙前,三上书,乞独坐其事,不报。

      ②苟可以覆王氏者,靡不为也, 由是天下咸服公先知。

    5. (5) 司马光为何会反对王安石变法?请根据第三段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三条理由。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陆游

    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枰。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明。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破题,提示本首诗立足于评述古代浩如烟海的成败之事。 B . 颔联以对比写困境和机巧对功名、祸患的意义。 C . 颈联用比喻写王霸事业难以预料,回应颔联。 D . 尾联卒章显志,其躬耕田园的想法让人不胜嘘唏。
    2. (2) 诗人读史,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唐人写诗喜欢造境,诗中场景往往雄浑阔大,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又如杜甫《登高》中的“ , ”。
    2. (2) 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 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3. (3)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分析秦王朝灭亡的原因之后,又用两句话对后世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这两句话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 19 届亚运会于 2023 年 9 月 23 日在浙江杭州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次重大的体育赛事,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形象的重要窗 口。

    无论是“ 大莲花 ”“ 小莲花 ”“ 大玉琮 ”“杭州伞 ”等场馆造型,还是取材自钱江潮的“潮涌 ” 会徽、融入 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 ”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 ”奖牌和“青花瓷 ”礼服,在 杭州亚运会已经释出的诸多设计理念中,____ ① 。尚未开幕时,杭州亚运会就已经展现出文化盛会的风采。

    杭州亚运会将“智能    ”首次纳入办赛理念,亚组委以数字化改革作为牵引,将科技创新融入到亚 运的全流程、各环节。不论是向全球首创推出的“亚运数字火炬手 ”,还是打造了亚运会史上首个一 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 ”,或是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建设的亚运统一网管系统,通过 多维度全方位打造“智能亚运 ”服务体系,能够擦亮“智能亚运 ”金名片,向世界充分展现“数字中国 ”建设的最新成效和最佳实践。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____ ② 。亚组委秉持“还馆于民 ”的理念,例如杭州亚运会 56 个竞赛场馆、31 个训练场馆陆续向社会惠民开放,目前,海报、会徽和吉祥物等各类亚运元素早已“铺满 ”浙江各地,处处涌动着全民运动热潮。我们相信,在“亚运惠 ”的加持下,“全民健身 ”运动定将跃上新台阶,掀起新高潮!

    1. (1)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3. (3) 假如你是杭州亚运会的志愿者,请你根据文段的内容为杭州亚运会拟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使用整句,语言简明生动,不超过 30 个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鸿蒙!仅这个名字已让不少网友热血沸腾!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发布的《商标公告》显示, 华为公司已经申请通过了“华为鸿蒙 ”商标。古人认为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种自然的 元气叫做鸿蒙。后来,世人用“鸿蒙 ”指远古时期。北宋张伯端的诗集里有一句是“鸿蒙初辟本无性,打破顽冥须悟空 ”,只看这句诗就能感受到华为的决心。

    鸿蒙重要的文化含义在于“开辟 ”二字,这也正是华为自主研发操作系统的目的: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也许不那么笔直,但却开辟了一种可能,向空白区域延伸,寄托美好向往。

    华为手机芯片命名为“麒麟 ”。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因此华为以此命名自主研发的芯片,也是取其“祥瑞 ”“杰出 ”之意吧?

    此外,华为还注册了不少新商标,如昆仑、金刚、玄武、乾坤、鲲鹏、巴龙、泰山、凌霄、饕餮……, 可谓“华为修仙系统 ”啊!这些商标不仅仅是被注册而已,而且还真的被用在了自己研发的产品上。 华为基带芯片取名“ 巴龙 ”,华为服务器芯片取名“鲲鹏 ”,华为服务器平台取名“泰山 ”,华为路 由器芯片取名“凌霄 ”……这些富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名字,彰显着科研创新给我们的底气,也昭示了中国人用行动光大传统文化的自信。此鸿蒙 , 即从“鸿蒙    ”始!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两个“鸿蒙 ”,一个没有加引号,一个加了引号,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

    2. (2) 除了华为的工程师,中国航天人也很浪漫。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登陆器是“嫦娥 ”,为其提供信号中继服务的是“鹊桥 ”,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 ”基地,全球定位卫星系统叫作“北斗 ”,你能说说这些名称中体现的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吗?请参考以上文字任选一个作答。
四、作文(共&nbsp;60&nbsp;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作文。

    材料一:

    如何坐公交车、如何坐地铁、如何吃麦当劳……“打工仔小张 ”把看似大部分人熟知的生活常识拍成科普视频,火爆出圈,被网友戏称为“社会生存学顶流 ”。这样的生活科普不带滤镜,触及很多人在当下面临的真实问题,呈现了一种普通人能够感受到的生活,也让人们挣脱以“大城市 ”“现代化 ”为视角的生活观察惯性,发现生活的另一种真实。

    材料二:

    江西南昌一位大一学生多次在人民网向南昌市委留言,建议南昌建设“ 网红城市 ”。他认为,网红的含义很简单——有趣而生动。他的城市发展建议很“肤浅 ”,但很能代表年轻人的心态:年轻人喜欢有温度的城市——舒展、活力与从容,这不可小觑。生活中,很多年轻人就是通过“ 网红 ”的指标去判断一座城市,并决定自己的归宿。这值得城市建设与管理者尊重与重视。

    材料三:

    弯弯和超超是 211 名校出身,讲述了毕业五年后“ 高开低走 ”的经历:弯弯 5 年内换了12 份工作,考研失败,现在存款 5000 多;超超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梦想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上一份工作是火锅店的服务员。在很多人更乐于述说成功的时候,她们坦然分享着失败,向人们透露出难得的勇气——承认自己的优秀,但接受自己的平庸;人生的无限可能就在其中。这倒逼社会建立更为完善的机制,为年轻人的奋斗兜底。

    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着“青年行动、青年力量 ”与“社会、时代价值 ”这一话题,谈谈你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