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3-11-23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 1. 《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高空抛物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是因为高处的物体具有较大的( )
    A . 重力 B . 内能 C . 动能 D . 重力势能
  • 2. (2022八下·萝北期末) 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 羊角锤 B . 筷子 C . 起瓶器 D . 独轮车
  • 3. (2022八下·峄城期末) 如图所示用剪刀将一张纸片缓慢地一刀剪断的过程中,阻力臂L和动力F的变化情况是(  )

    A . L不变,F变大 B . L不变,F不变 C . L变大,F变大 D . L变大,F不变
  • 4. 如图所示为等刻度的轻质杠杆,在A处挂一个重为4N的物体,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在B处施加的力( )

    A . 可能是6.5N B . 可能是1.8N C . 一定是2N D . 一定是4N
  • 5. 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

    A . 20N B . 25N C . 30N D . 35N
  • 6. 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F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粗糙水平面和粗糙斜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如图所示),该力在这三个过程中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 , 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W1<W2<W3 B . W1<W2=W3 C . W1=W2=W3 D . W1=W2<W3
  • 7. 如图是根据相机拍摄的照片按比例描绘的初三学生小明投篮的图片,已知篮球重6N。则篮球从A处离手后在空中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约为( )

    A . 5J B . 10J C . 20J D . 30J
  • 8. 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球,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均相等。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三球的发球速度大小关系是( )

    A . v>v>v B . v>v>v C . v=v=v D . v>v=v
  • 9. 如图是物体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运动的物体可能是(   )

    A . 由静止下落的乒乓球 B . 竖直向上垫起的排球 C . 从地面斜向上踢出的足球 D . 从肩上斜向上投掷出去的铅球
  • 10. 如图所示,是小明玩蹦床时的情景,当他从高处落下后又被弹起的过程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小明落下并接触蹦床瞬间,蹦床刚要开始形变时,他的动能最大 B . 小明弹起并离开蹦床瞬间,蹦床刚好恢复形变时,他的动能最大 C . 蹦床形变增大的过程中,他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D . 蹦床形变减小的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 11. 将规格完全相同的滑轮,用绳子绕成图中的甲、乙滑轮组。使用甲、乙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重力为G1、G2的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绳自由端施加的拉力大小分别为F1和F2 , 物重G1>G2 ,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拉力F1一定小于F2 B .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高 C . F1和F2做的功相同 D . 甲的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比值较小
  • 12. 如图所示,在长为L的轻质均匀杠杆OA的中点处悬挂一重物,在杠杆的最右端施加一个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此时杠杆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如图实线部分所示)。若不考虑杠杆的自重和阻力,则杠杆从图示位置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 )

    A . 拉力F逐渐变大,拉力不做功 B . 拉力F逐渐变小,拉力做功为GL C . 拉力F逐渐变大,拉力做功为GL D . 拉力F保持不变,拉力做功为GL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 13. (2022九上·句容月考) “文明城市”的创建让城市更美更洁净,如图所示,园林工人使用的剪刀可以省;环卫工人使用的扫帚可以省;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公路,是因为盘山公路相当于简单机械中的,可以省力。

  • 14. 如图所示一轻质硬棒,AB=BC=CD,在A点悬挂一个60N的重物G1作用下处于水平平衡,则硬棒的支点可能在杠杆上 (选填“A”、“B”、“C”或“D”)点,F1的大小为 N。若将重物拿走,在A点施加一个与F1平行且大小等于100N的力F2(图中虚线所示),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则F1大小为 N。

  • 15. 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长度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从它们的底端以相同的速度拉到顶端1、功率P1;沿AC斜面拉力F2、做功W2、功率P2。则有F1F2 , W1W2 , P1P2(均选填“>”、“=”或“<”)。

  • 16. 荡秋千是中小学生喜欢的游戏,如图为荡秋千的简化模型。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D点后返回,B、C两点等高。球在B、C两点的动能大小EkBEkC(选填“>”、“=”或“<”),小球从B点摆动到D点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球 (选填“有”或“没有”)做功。

  • 17. 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

    1. (1)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如图甲所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沿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运行 ,不受空气阻力, 当它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势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 (2)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乙所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返回时会打开降落伞使返回舱减速,这个过程中返回舱的动能(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18. 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约为全身质量的60%,她在1min时间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 ,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 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 J,功率为 W。

  • 19. 如图甲,用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起,在5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图乙是拉力F与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的关系图象,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功率是 W,动滑轮的重是 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0. 如图甲所示,小林用水平推力F推动水平地面上的一木块,此过程中,推力F和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则3s~5s推力F对木块所做的功为J,5~6s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若已知在1s~3s内,木块水平移动的距离为1m,则在1s~3s内,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J。

  • 21. 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

    1. (1) 重为5N的钩码挂在A点时,人的拉力F为2.5N,钩码上升0.15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械效率η1为 
    2. (2) 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拉力变为4N,钩码上升0.3m。实验测得,此时的机械效率η(选填“>”“<”或“=”)η1。请你进一步分析,简述此过程中杠杆效率变化的原因
三、解答题:(22~24每题2分,25、26、29、30题各6分,27、28题各8分,31题4分,
  • 22. 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动力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动力F1的示意图和F2的力臂。

  • 23. 利用图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绕制滑轮组,要求能够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 24. 如图所示,轻质衣架搭着一条毛巾,要使其持水平平衡,请在A点画出应施加的最小力F与力臂l。

  • 25. 质量为8t的某载重汽车,额定功率为240kW,车上装有12t的砂石。汽车先以36km/h的速度,200kW的功率,在平直的路面上匀速行驶了5min,然后又以额定功率用了2min的时间,把砂石从山坡脚下送到了60m高的坡顶施工场地。(g取10N/kg)求:
    1. (1) 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所做的功
    2. (2) 汽车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过程中,汽车受到的阻力
    3. (3) 汽车从坡底向坡顶运送砂石的机械效率。
  • 26.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吊起重960N的物体,小明站在地面上用力F匀速往下拉绳,拉力F=400N时,使物体在10s内匀速上升2m(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求

    1. (1) 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多大?
    2. (2)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大?
    3. (3) 若小明的重力为500N,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600N,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所能达到的最大机械效率为多少?
  • 27. 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在其它条件一定时,获取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

    斜面倾斜程度

    斜面的物重G/N

    斜面高度h/m

    拉力F/N

    斜面长度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1

    5.5

    0.5

    36.4%

    2

    较陡

    10

    0.2

    7.0

    0.5

    3

    最陡

    10

    0.3

    8.5

    0.5

    70.6%

    1. (1) 实验时,沿斜面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尽量使木块 运动;
    2. (2) 通过比较表格中 和 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在第1次实验时,如果忽略斜面的摩擦,则拉力F沿着斜面拉木块移动s距离所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把重为G的木块提升h高度所做的功,这样算出的拉力F大小为 N。对比表格中的拉力,发现实际拉力大于计算值,是因为使用机械,
    3. (3) 在第2次实验时表格中①的数据为 ;依据完整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 ,机械效率越高;
    4. (4) 第3次实验中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忽略空气阻力)
  • 28. 疯狂物理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

    1

    2

    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1.8

    1.6

    2.4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4

     

    机械效率η

    74.1%

    62.5%

     
    1.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缓慢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 (2) 小组同学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3. (3) 如采用图丙装置,改变动滑轮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像,分析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时,动滑轮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忽略绳重和摩擦)。
    4. (4) 若每个滑轮的质量为100g,则第二次实验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为 J。(不计绳重)
    5. (5) 物理学中把机械对重物施加的力与人对机械施加的力的比值叫作机械效益MA,用于比较不同机械的省力程度。现用图甲所示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描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机械效益MA、机械效益MA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图线(图戊)中,可能正确的是

  • 29. 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小明同学让同一钢球分别从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木块。

    1. (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 (选填“钢球”或“木块”)动能的大小;
    2. (2) 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 (3) 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关系时,当换用另一个钢球实验时,发现它将木块撞出了木板,要继续完成此实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选填序号)。

      ①换质量更大的木块:

      ②降低第二次钢球的高度;

      ③换质量更大的钢球;

      ④换质量更小的钢球;

    4. (4) 小明由此实验还联想到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让同一个小车沿同一斜面的同一个高度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到达毛巾、棉布、玻璃三种不同水平面上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停止,在水平面运动的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小车在玻璃、毛巾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P1、P2 , 则P1P2。(选填“>”或“=”或“<”)
    5. (5) 小明同学尝试改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过思考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一: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用同一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至不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实验方案二: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比较木块被撞击的距离。

      关于小明的实验方案,____。(填序号)

      A . 只有实验方案一可行 B . 只有实验方案二可行 C . 两个实验方案均可行 D . 两个实验方案均不可行
  • 30. 压缩的弹簧可以将小球向上弹起,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小萌同学利用甲图探究“物体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的关系”。将弹簧和金属球(球上有一直小孔)套在铁架台的金属杆AB(足够长)上面,每次将小球压缩弹簧后松手。

    实验次数

    弹簧压缩量x(cm)

    上升的高度h(cm)

    1

    1.00

    1.50

    2

    2.00

    6.00

    3

    3.00

    13.50

    4

    4.00

    24.00

    5

    5.00

     

    1. (1) 实验时每次将弹簧压缩 (填“相同”或“不同”)的长度,分析比较 (“小球第一次弹起的高度”、“小球最终静止时的高度”或“任意某一次的弹起高度”),从而比较弹簧的弹性势能大小;
    2. (2) 当压缩的弹簧x=5.00cm时,小球离开弹簧后继续向上运动,达到最高点H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能。小萌记录小球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小球在“t1”、“t2”、“t3”时刻的动能最大的是 时刻;
    3. (3) 上表中的数据是小萌同学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后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E与压缩量x 正比(选“成”或“不成”),表格中第5次实验小球上升的高度应为 cm。
  • 3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斜面可以省力的原理,人们在生活中发明了螺旋状的机械工具,如螺栓、螺钉、螺旋千斤顶等(如图所示)螺旋千斤顶又称机械式千斤顶,是通过人力旋转手柄,使螺杆上升,从而达到将重物举起的目的。
    普通螺旋千斤顶靠螺纹自锁作用支持重物,最大起重量能达10吨,且构造简单,但传动效率低,返程慢。自降螺旋千斤顶的螺纹无自锁作用,装有制动器,放松制动器,重物即可自行快速下降,缩短返程时间,但这种千斤顶构造较复杂。

    1. (1) 盘山公路也可以看成一种螺旋,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省 ,但不能省 
    2. (2) 使用螺旋千斤顶时,如果人始终垂直于手柄用力为F且作用点离螺杆中心的距离为L,每旋转两圈,螺杆将质量为m的重物上举的高度为h,则螺旋千斤顶的机械效率用字母表示为η=。当升起同一重物时,能提高螺旋千斤顶效率的主要办法是 。(选填“加润滑油”或“加长手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