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名著导读:《西游记》...

更新时间:2023-11-15 浏览次数:9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名著导读
  • 1. (2016七上·宁河期中)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作者对“大闹天宫”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其象征意味是很浓的。“天宫”象征了,“玉帝”象征的是,“孙悟空”则是的化身和的代表。

  • 2. (2017七上·莆田期末) 下面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裙钗”指的是谁?其因何事“恨泼猴”?猴王又为何“有意说亲由(即缘由)”?

  • 3. (2017七上·海淀期末) 本学期名著《西游记》阅读活动中,初一年级开展了阶段性的主题阅读活动。下面是两周内所阅读的章节目录,请完成相关的阅读探究任务。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脱难江流来国土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邪魔侵正法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处诸缘伏劈破旁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鬼王夜谒唐三藏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婴儿问母知邪正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灾沉水宅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计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悟空大闹金兜洞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色邪淫戏唐三藏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1. (1) 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一是“感受曲折情节的力量”。要求精读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完成这个探究任务。通过精读“三打白骨精”这个情节,同学们发现“三打白骨精”中“变”的是(写出一点),“三打白骨精”中“不变”的是(写出一点)。由此得出结论,《西游记》中带“三”的故事,其情节曲折的作用是
    2. (2) 年级共同的阅读主题之二是“探究团队建设过程”。“取经团队”在“三打白骨精”时是不和谐的,而在后来的取经过程中渐渐和谐起来。在你看来,促进团队和谐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请结合上面目录中的某个情节作简要的陈述。
    3. (3) 除去以上两个探究主题,请你根据阅读范围,自主确定一个新的探究主题,并从以上所给章节目录中精选三个回目进行跳读。

      探究主题:

      跳读回目:①    ②    ③

  • 4. 名著阅读。 
    1. (1) 猪八戒也叫,原为天宫中的,被贬下界,在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2. (2) 孙悟空在取经途中有几次回花果山?分别是哪几次?结果如何?
  • 5. (2017七上·丹阳月考) 名著阅读。

        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一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子,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

    1. (1) 这段文字中的“罗刹”又叫,她因为与孙悟空结下深仇大恨。
    2. (2) 孙悟空此次借扇子的结果怎样?后续故事如何?
  • 6. (2017七上·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悟空和金星一齐架起祥云,直往南天门行去。哪知悟空的筋斗云与众不同,腾云驾雾,十分迅速,转眼间,把个太白金星远远地撇在后面。

           ②悟空独自先到南天门外,正要进去,却被守门的兵将挡住了,不肯放人。悟空发狠道:“这金星老儿怎敢骗人,既请老孙,如何叫人阻拦?”

           ③当下悟空着恼,反身要走,金星忙将他一把扯住,道:“大仙,既然来了,随我进去才是。”悟空这才跟他走进南天门。

           ④见了玉帝,悟空也不跪拜。玉帝道:“孙悟空乃下界妖仙,难怪不知朝礼,姑且恕罪。”随即传旨,封孙悟空“_________”。

    1. (1) 此次天庭招安的缘由是什么?
    2. (2) 孙悟空受封的官职是:
    3. (3) 从文段中看出孙悟空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
  • 7. (2017七上·盐都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题目。

           行者道:“你这个呆子!我临别之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八戒又思量道:“请将不如激将,等我激他一激。”道:“哥啊,不说你还好哩;只为说你,他一发无状!”行者道:“怎么说?……行者闻言,就气得抓耳挠腮,暴躁乱跳道:“是那个敢这等骂我!”八戒道:“哥哥息怒,是那黄袍怪这等骂来,我故学与你听也。”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

    1. (1) 选文中的“行者”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2. (2) 八戒为了让行者救唐僧采用了什么计策?从中能看出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 8. (2017七上·杭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西游记(节选)

    【明】吴承恩

        ①那大圣在柱根下爬蹉,忽惊动八戒。那呆子吊在梁上,哈哈的笑道:“哥哥啊,耳朵吃不成了!”行者道:“呆子,可吊得自在么?我如今就出去,管情救了你们。”八戒道:“不羞,不羞!本身难脱,还想救人,罢,罢,罢!师徒们都在一处死了,好到阴司里问路!”行者道:“不要胡说!你看我出去。”八戒道:“我看你怎么出去。”那大圣口里与八戒说话,眼里却抹着那些妖怪。见他在里边吃酒,有几个小妖拿盘拿盏 , 执壶酾酒 , 不住的两头乱跑,关防的略松了些儿。他见面前无人,就弄神通,顺出棒来,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个纯钢的锉儿,扳过那颈项的圈子,三五锉,锉做两段;扳开锉口,脱将出来,拔了一根毫毛,叫变做一个假身,拴在那里,真身却幌一幌 , 变做个小妖,立在旁边。八戒又在梁上喊道:“不好了,不好了!拴的是假货,吊的是正身!”老魔停杯便问:“那猪八戒吆喝的是什么?”行者已变做小妖,上前道:“猪八戒撺道孙行者教变化走了罢,他不肯走,在那里吆喝哩。”二魔道:“还说猪八戒老实,原来这等不老实!该打二十多嘴棍!”这行者就去拿条棍来打,八戒道:“你打轻些儿,若重了些儿,我又喊起,我认得你!”行者道:“老孙变化,也只为你们,你怎么倒走了风息?这一洞里妖精,都认不得,怎的偏你认得?”八戒道:“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行者随往后面,演到厨中,锅底上摸了一把,将两臀擦黑,行至前边。八戒看见又笑道:“那个猴子去那里混了这一会,弄做个黑屁股来了。”

        ②行者仍站在跟前,要偷他宝贝,真个甚有见识:走上厅,对那怪扯个腿子道:“大王,你看那孙行者拴在柱上,左右爬蹉,磨坏那根金绳,得一根粗壮些的绳子换将下来才好。”老魔道:“说得是。”即将腰间的狮蛮带解下,递与行者。行者接了带,把假妆的行者拴住,换下那条绳子,一窝儿窝儿笼在袖内,又拔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变作一根假幌金绳,双手送与那怪。那怪只因贪酒,那曾细看,就便收下。这个是大圣腾那弄本事,毫毛又换幌金绳。

        ③得了这件宝贝,急转身跳出门外,现了原身高叫:“妖怪!”那把门的小妖问道:“你是甚人,在此呼喝?”行者道:“你快早进去报与你那泼魔,说者行孙来了。”那小妖如言报告,老魔大惊道:“拿住孙行者,又怎么有个者行孙?”二魔道:“哥哥,怕他怎的?宝贝都在我手里,等我拿那葫芦出去,把他装将来。”老魔道:“兄弟仔细。”二魔拿了葫芦,走出山门,忽看见与孙行者模样一般,只是略矮些儿,问道:“你是那里来的”,行者道:“我是孙行者的兄弟,闻说你拿了我家兄,却来与你寻事的。”二魔道:“是我拿了,锁在洞中。你今既来,必要索战。我也不与你交兵,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行者道:“可怕你叫上千声,我就答应你万声!”那魔执了宝贝,跳在空中,把底儿朝天,口儿朝地,叫声:“者行孙。”行者却不敢答应,心中暗想道:“若是应了,就装进去哩。”那魔道:“你怎么不应我?”行者道:“我有些耳闭,不曾听见。你高叫。”那怪物又叫声“者行孙。”行者在底下掐着指头算了一算,道:“我真名字叫做孙行者,起的鬼名字叫做者行孙。真名字可以装得,鬼名字好道装不得。”却就忍不住,应了他一声,飕的被他吸进葫芦去,贴上帖儿。原来那宝贝,那管什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大圣到他葫芦里,浑然乌黑,把头往上一顶,那里顶得动,且是塞得甚紧,却才心中焦躁道:“当时我在山上,遇着那两个小妖,他曾告诵我说:不拘葫芦净瓶,把人装在里面,只消一时三刻,就化为脓了,敢莫化了我么?”一条心又想着道:“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那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且跟他进去,看他怎的!”

        ④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是。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备,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看。”那大圣闻言,就拔了一根毫毛。叫:“变!”变作个半截的身子,在葫芦底上,真身却变做个桀栝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只见那二魔揭起帖子看时,大圣早已飞出,打个滚,又变做个倚海龙。倚海龙却是原去请老奶奶的那个小妖,他变了,站在旁边。那老魔扳着葫芦口,张了一张,见是个半截身子动耽,他也不认真假,慌忙叫:“兄弟,盖上,盖上!还不曾化得了哩!”二魔依旧贴上。大圣在旁暗笑道:“不知老孙已在此矣!”

        ⑤那老魔拿了壶,满满的斟了一杯酒,近前双手递与二魔道:“贤弟,我与你递个钟儿。”二魔道:“兄长,我们已吃了这半会酒,又递甚钟?”老魔道:“你拿住唐僧、八戒、沙僧犹可,又索了孙行者,装了者行孙,如此功劳,该与你多递几钟。”二魔见哥哥恭敬,怎敢不接,但一只手托着葫芦,一只手不敢去接,却把葫芦递与倚海龙,双手去接杯,不知那倚海龙是孙行者变的。你看他端葫芦,殷勤奉侍。二魔接酒吃了,也要回奉一杯,老魔道:“不消回酒,我这里陪你一杯罢。”两人只管谦逊。行者顶着葫芦,眼不转睛,看他两个左右传杯,全无计较,他就把个葫芦缮入衣袖,拔根毫毛变个假葫芦,一样无二,捧在手中。那魔递了一会酒,也不看真假,一把接过宝贝,各上席,安然坐下,依然叙饮。孙大圣撤身走过,得了宝贝,心中暗喜道:“饶这魔头有手段,毕竟葫芦还姓孙!”

    【注释】①盏:是指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②酾(shī)酒:指滤酒或者斟酒。③幌一幌:摇一摇。④溺(niào):后来作“尿”。⑤孤拐:这里是指脚踝骨,脚腕两旁突起的部分。⑥钟:量词,古容量单位。

    1. (1) 补充概括故事情节。

      大圣被抓,拴在柱上,设法逃脱→→行者自称“者行孙”被装入净瓶→

    2. (2) 分析下列句子划线字所反映的人物的心理。

      【甲】那大圣口里与八戒说话,眼里却着那些妖怪。(“抹”为现代汉语中“扫”“瞥”“瞄”等意)

      【乙】兄弟,盖上盖上!还不曾化得了哩!

    3. (3) 文中孙悟空这个人物被塑造得十分饱满,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形象特点。
  • 9. 《西游记》中,师徒一行经过千难万险,终于终得正果,请问: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分别被如来佛封为什么称号?
  • 10. “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57回)

    ①文中的孙悟空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

    ②观音是怎样识别真假美猴王的?结果如何?玉帝、唐僧又是怎样识别真假美猴王的?

    ③本文故事波澜曲折,引人入胜。作者紧紧围绕着区分真假美猴王展开叙事,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使故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

  • 11. (2017七上·路南期末) 根据你对《西游记》的阅读,回答问题。
    1. (1) 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到花果山,两次分别是什么原因?
    2. (2) 取经归途,师徒四人在通天河又遇白罐,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
  • 12. 把下列《西游记》中的故事题目补全。
    ①八卦炉中逃大圣,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③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④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 13. 《西游记》中,成为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最大的障碍是哪一家族的刁难?这些刁难分别是什么?
  • 14.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如来佛的第二个徒弟谁投胎转世的?做了状元谁的儿子?因父亲遇难,自幼出家,法名是什么?
  • 15. 简要概括沙僧由“天将”成为取经人的过程;有人认为沙僧在取经途中是一位多余的人物,你不赞同这种看法,理由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