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

更新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4个小题,共30分。1~1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 13~14 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 1. 小明对中考考场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监考老师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所在的考场气温约为10℃ C . 安静的考场声音等级约为90dB D . 考场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 2. (2022·安顺) 今年,我国多地小麦喜获丰收,大量采用联合收割机抢收小麦。在收割过程中(如图),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行驶;拖拉机装满麦穗后,驶离联合收割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静止的 B . 收割过程,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是运动的 C . 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D . 驶离过程,拖拉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 3. (2022·株洲) “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 . 60km/h B . 10km/h C . 10m/s D . 6m/s
  • 4.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路程s成正比 B . 物体运动的速度v与通过的时间t成反比 C . 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 D . 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时,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 5. 许多诗句及谚语中涉及了声现象,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 . ”响鼓 也应重锤敲”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C . ”闻其声而 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 .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的产生不需要振动
  • 6.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 . 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C . 丙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D . 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又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 7. 有两杯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在阳光下,一杯在阴凉处,则(  )
    A . 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 . 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 . 两杯水的温度相同 D . 两杯水的温度无法比较
  • 8. 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 9. (2018·赤峰) 下列各组固体中具有确定熔点的一组是(    )
    A . 蜡 玻璃 沥青 B . 蜡 铝 玻璃 C . 冰 铁 铝 D . 冰 铁 沥青
  • 10. 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 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 B . 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 C .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 . 将新鲜的黄瓜装人塑料袋
  • 11.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放热过程的是(  )
    A . 冰冻的衣服晾干 B . 春天冰雪消融 C .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 12.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了”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 .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珠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凝固成冰,后又融化成水形成的
  • 1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 . 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会变大 C .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D .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挡板可以防止噪声产生
  • 14. 下列古诗句中都对应着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的是(  )
    A . 胡天八月即飞雪 B . 天接云涛连哓雾 C . 露似真珠月似弓 D . 欲渡黄河冰塞川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28分)
  • 1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如图甲所示的刻度尺,所测量物体的长度为cm;
    2. (2) 图乙、图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和℃。
    3. (3) 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选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丙中的体温计示数是℃。
  • 16. (2023·怀化) 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选填“山”或“轻舟”)。
  • 17. 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
  • 18. 《曹刿论战》中曹刿善于利用鼓声。鼓声震耳欲聋形容鼓声的大;战场上常用”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作为命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9. 2023年6月4日 0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进入大气层时,返回舱外包寒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烧蚀材料发生上述变化的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使舱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保障了宇航员和设备的安全。
  • 20. (2023·恩施) 人穿着湿衣服易着凉,是因为水逐渐(填物态变化名),会身体的热。
  • 21.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酒向千峰秋叶丹”来赞誉我国科技工作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 22.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 (1) 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产生的;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
    2. (2) 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若在月球上进行该实验,则(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 (3) 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 23. 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冰在熔化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

    1. (1) 小明用图甲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该实验应选颗粒较(选填”大”或”小”)的冰块,并采取”水浴法”对试管中的冰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的好处是使试管中的冰 ;安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装有冰的试管

    2. (2) 由图乙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者”非晶体”),熔点为℃,冰熔化过程历时分钟;第5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3. (3) 重复实验,当试管中的冰开始熔化时,立即将试管浸入到另一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发现此时试管中的冰 (选填”能”或”不能”)继续熔化,该现象说明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热量。
四、计算题(共2小题,24题5分,25题7分,共12分)
  • 24. 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问:

    1. (1) 若一辆旅游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上海需要多少小时?
    2. (2) 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约为320 km,某驾驶员驾驶一辆轿车从上海到南京用了3h,设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那么该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计算回答)?
  • 25. 一辆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前而山崖445m的A处鸣笛,经过2.5s后在1处听到回声。若汽车长度忽略不计,已知空气中市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 (1) 鸣笛声从发出到反射传问驾驶员平中通过的路程;
    2. (2) 汽车行驶的速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