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丰都县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学业质...

更新时间:2023-12-12 浏览次数:5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dī)岸 开(zháo) B . (sèn)重 青(tái) C . (ǒu) (jiē)晓 D . (mò)江吟 投(xiáng)
  • 2. 读拼音,将词语规范地写在田字格。

    事实(zhèng míng),病毒(wēi hài)大。(jù shuō),很多人都在(gǎi biàn)不良习惯,(xuǎn zé)健康的生活方式。

  • 3. 识字加油站。

    我第一次见“顾”但不认识,就用查字法先查,再查。组个名词:.组个动词:,写个四字词:。找了几个形近字:

    ——————————

  • 4. 先补充四字词,再联系前后,选择最合适的番号填空。
    1. (1)

      A.通情

      B.面如

      C.无声息

      D.无无故

      E.挽弓

      F.摇头

    2. (2) 读着词语,我就想起课外读物《》中的大力士。
    3. (3) 你地乱发什么脾气,好好说,人家也是的,不会乱提要求。
    4. (4) 西敏得知自己核检“阳”了,吓得直说:“不可能,不可能。”
    5. (5) 会儿荷枪实弹,一会儿,争吵无果,双方退去,又,归于寂静。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读过《大头儿子》《拇指姑娘》等安徒生童话故事。 B . 我读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丑小鸭》等安徒生童话故事。 C . 我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蟋蟀的住宅》等安徒生童话故事。 D . 我读过《大头儿子》《丑小鸭》等安徒生童话故事。
  • 6. 默诵课文,联系前后的提示填空,或选择。
    1. (1)  默写《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 (2) 默写《题西林壁》[宋]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 (3) 尺有所短,。一个人不论多默默无闻,只要

      扬长避短,也能(敲边鼓 挑大梁 碰钉子)。 

    4. (4) 早上,我诵读“一场秋雨一场寒,”。

      晚上,我的床头(居然 果然)真就多了一套秋衣秋裤!

    5. (5) 我将戴口罩当成生活常态。“一言既出,。”

      这就避免“,祸从口出”吧?

  • 7. 对比学习新句子,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什么变化。
    1. (1) 用波纹线划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

      ①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稻田亮。

      ②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头,稻田就像一块月光饭亮的银毯。

    2. (2) 我发现句②和句①意思是(相同 不同),只是在表达上有所不同。句②采用了(夸张 比喻 对比 拟人)修辞手法,让稻穗有了的动作,让稻田的“亮”更具体,这样的句子,让读者头脑有了画面感。
    3. (3) 我以为“老麻雀尖叫”就可以这样写:
  • 8. 研读词句段,发现新写法,尝试运用。
    1. (1) 读例句,用波纹线勾画出你发现的新写法。

      是在洱海里沟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

    2. (2) 用你发现的写法,写“道旁李树多子折枝……”的语境。
  • 9. 补充“MING 家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讨论笔记。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俊明:我查阅资料,知道爬山虎(不是 是)指具体的一种植物呢。

    成铭:我先问写法,?

    力鸣:作者用“”、“”“”等词语,表明写的是连续观察。抓住这些词语,就理清了叙述顺序。

    玟茗:我来问内容,长大了的叶子有哪几个特点?

    成铭:我认为三个特点,是、一顺朝下、。作者先描写了和样子,再动态描写的样子,就把爬山虎的特点写明白了。

    玟茗:向、向、问启示,是提问的三个基本角度。

二、阅读理解(24分)
  • 10. 协助4.1班开展“神话故事读书节”活动。

    炎帝之少女 , 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 (1) 补充注释。②[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③[少女]。④〔溺]溺水,淹没。⑤[故]因此。⑥[堙]填塞。
    2. (2) 我想用的学习法来学习这篇古文。
    3. (3) 为了讲好这个人物故事,先了解故事情节(文中选):

      --(衔)-

    4. (4) 成铭同学展示了他收集的神话故事,我发现( )是错误的。
      A . 愚公移山 B . 夸父追日 C . 刻舟求剑 D . 后羿射日
    5. (5) 在“我与环境”演讲中,我在以上神话故事中选择序号的故事作为开场,来讲新农田改造。但有人点评说我讲得不生动,小组同学安慰我,说:“你是围绕话题发表看法的,做到了。”
    6. (6) 课外,我阅读的整本书《古代神话故事》,读了《》《》两个故事,弄明白了“宇宙是怎么形成的”这个问题,还结识了一个年轻英俊的神箭手,叫(A.蚩尤B.后羿C.盘古D.炎帝),还知道这个神箭手有个漂亮的妻子叫(A.女娲B.神农C.嫦娥D.龙女),还知道沉香为了解救母亲,用神斧开了(A.华山B.泰山C.嵩山 D.黄山)。我记住这个地名,还动了前往游览一番的心思。
  • 11. 力鸣同学推荐课外阅读校园故事。

    ①今天,阳阳闯了个大祸-一班长小莉正埋头整理大伙儿交的作业,阳阳趁机把小莉的船梢系在椅背上。小莉一起身,拖翻了椅子,撞倒了桌子,把值日生放着的一桶水洒了一地。小莉滑了一跤,刚穿上的新衣服也弄脏了。正好走进教室收作业的老师也踩了两脚水。

    ②小莉哭得抽抽噎噎的,老师气得眼睛冒火,阳阳知道这玩笑开大了,只好乖乖地认错。老师马上叫全班同学坐好,布宜了一个特别的作业:每个人拿一张纸,把所知道的阳阳干的捣蛋的事儿全写上,写完后当场宣读,批评阳阳。

    ③看着阳阳惊慌失措的样子,同学们又好气又好笑,小莉狠狠瞪了阳阳一眼,低头写了起来,阳阳知道这下完了,小莉是班里的作文尖子,她写的肯定尖锐猛烈,上去一朗读,还不把自己羞死?阳阳虽然是个调皮大王,但要叫他当众坍台也是受不了的。

    ④大家都写完了,老师让小莉第一个读,小莉慢慢地站起身,地身上还湿漉漉的。小莉抹了抹还挂着泪痕的脸,清清嗓子读起来:“阳阳同学今天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但是他也有许多优点,他爱劳动,干活不怕苦不怕脏;他体育好,在校运动会上,百米赛跑荣获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他助人为乐,经常帮助女同学,有一次我做手工不会钉钉子,他就主动帮我敲,结果不小心把手指敲肿了,可他一声也不叫疼,还安慰我说‘没事’……”

    ⑤全班同学都听得愣住了。老师也有点吃惊。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小莉那清脆的声音在回响。

    ⑥突然,阳阳放声大哭。有几个同学也流泪了。老师的眼里亮闪闪的,泪花晶莹。

    ⑦后来,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刚才的作业,小莉做得最好,我们要向她学习。我们现在要做一个新的特别作业,每个人把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写在纸上,再在后面写出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从今天起,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找自己的闪光点,越来越亮,努力使我们班级的团结之火越来越旺。最后,我想对大家说,老师也要做一份同样的特别的作业。每天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

    ⑧“哗一一”全班同学热烈地鼓起掌来。

    1. (1) 在文中寻找最合适的四字词,补充搭配。

      哭得 气得 的样子 的老师 

    2. (2) 给短文选一个最合适的题目( )。(选填番号)
      A . 阳阳闯祸后 B . 特别作业 C . 找闪光点 D . 我的好班长
    3. (3) 因为阳阳,所以老师出乎意料的发言,又让老师
    4. (4) 联系上下文理解“惊慌失措”:阳阳“惊”的是,“慌”的是,怕的是
    5. (5) 阳阳为什么会有“惊慌失措”到“放声大哭”的变化?
    6. (6) 本文作者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答:可用“//”按“大祸惹来特别作业--怕当众坍台却得赞美--感动大家又来特别作业”划分三段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由此看出作者是按“起因”--“”--“

      把“”这件事写得清清楚楚的。 

    7. (7) 文中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请用“如果……(谁)不……那么……那么……”句式回答)
    8. (8) 假若你是阳阳,这件事后,你会发生哪些变化?
三、习作(30分)。
  • 12. 郝娇珍:听你爸说,你表叔是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学霸,春节

    有事不能回家,但又很担心你的学习。请你写信告诉他,说你在上网课期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描绘你努力学习的样子。

    程俊明:这个简单,我会自拟题目,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会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节描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