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万州区黄柏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

更新时间:2023-11-09 浏览次数:3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说法错误的是(  )
    A . 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B .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C . 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 D . 第一个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 2. 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 物理课本长约28dm B . 某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 . 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 D . 升国旗奏国歌的时间约为2min6s
  • 3. 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李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李明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 提出问题 B . 猜想与假设 C .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 交流合作、评估
  • 4. (2018·南通) 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    )
    A . 垂直起飞 B . 垂直降落 C . 定速巡航 D . 空中悬停
  • 5.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速度越大,路程s越大 B .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路程 s和时间t无关 C . 速度越大,时间t越少 D . 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s越大,时间t越多
  • 6. 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 物体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的选择无关 B . 所说的参照物就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C . 人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  D . 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地球(面)为参照物
  • 7. 小明在百米赛跑中第 1s 内通过的路程是 2m,第2s内通过的路程是 6m,第3s内通过的路程是7m,则在这3s内( )
    A . 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 3m/s B . 后2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C . 3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 D . 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 8. 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9:8,所用时间之比是 4:3,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
    A . 2: 3 B . 3: 2 C . 2:9 D . 9:2
  • 9. 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 . 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 C .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 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 10. 某物体从水平地面上的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 物体在7 s内运动的路程为6 m B . 物体在2~5 s内是静止的 C . 物体前2 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 s内的速度 D . 物体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4 m/s
  • 11. 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AB , 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 只有①④正确 B . 只有③④正确 C . 只有①③正确 D . 只有②③正确
  • 12. 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上,有甲、乙、丙三辆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丙车都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的树向北运动。对此有以下几种说法:①甲车一定向南行驶;②乙车一定向北行驶;③乙车可能静止;④丙车向北行驶.其中正确的(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每图2分,共计20分)
  • 13.  小明静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他看到两旁的树木往后退,是以参照物的;以汽车里的座位为参照物,小明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14.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2cm=m; 15m/s=km/h;

  • 15. 在图中,木块的长度d为cm,秒表的读数为s。

  • 16.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作业本的长度,五次测量记录分别是:L1=18.82cm、L2=18.83cm、L3=18.81cm、L4=18.805cm、L5=18.80c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这本作业本长度是
  • 17. 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km;若行驶速度为300km/h的高速动车组跑该距离,需要h。
  • 18. 用皮尺和秒表测量一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时,4 位计时员记录了这个人跑步通过 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表中,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在各段路程上,这个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s/m

    10

    20

    30

    40

    时间t/s

    3.2

    5.3

    6.8

    9.2

    从10m处到30m处是m/s 从起跑点到40m处是m/s。

  • 19.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丙车(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经过8s后,乙和丙相距m。

  • 20.  田径跑道的周长是200m,小明匀速跑一圈用时40s,则小明的速度为m/s,小明以原速与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反向匀速跑步,当小丽的速度为3 m/s时,小明与小丽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需要的时间是s。
  • 21. 图甲是某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v-t图像。请你在图乙中大致画出对应的s-t图像。

     

    甲 乙

  • 22. (2021八上·安顺期中) 用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可以测量一个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甲中画出测量的方法;用两块带刻度的三角板也可以测量圆锥体的高度。请在图乙中画出测量的方法。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计22分)
  • 23.
    1. (1) 如图所示,测物体的长度:

      ①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长度,就分度值而言,刻度尺更精确些,选用正确放置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结果应该是cm。

      ②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结果如下:3.13cm、3.16cm、3.23cm、3.15cm、3.1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cm,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2. (2) 某同学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2

      C.将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①排除多余的步骤和改正错误的步骤后,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

      ②铜丝的直径d=。(用以上题干中的字母表示)

  • 24. 在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秒表、木块等器材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记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B、tC

    1. (1) 根据实验的原理,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 (2) 实验中应使斜面坡度保持较缓,便于减小(选填“时间”或“路程”)的测量产生的误差。
    3. (3) 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C点所需时间t,则上述测量中,的测量有误。(选填“时间”或“路程”)
    4. (4) 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 (5) 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选填“A”或“B”)处由静止释放;若tA、tB、tC所对应的时间依次如图,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6. (6) 如图,小组的成员分别画了小车从A运动到C的几个图像,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25.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图中的两个实验。

    1. (1) 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是物理实验探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称它为法。
    2. (2) 如图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 26. 小娟用一个小降落伞探究物体竖直下落的快慢时,通过仪器测量出下落的时间和下落的距离如表格所示:

    时间t/s

    0.5

    1

    1.5

    2

    2.5

    3

    下落距离s/cm

    7.5

    30

    67.5

    120

    187.5

    270

    1. (1) 小降落伞下落时(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你的理由是.
    2. (2) 由表格数据可以得知下落距离与时间的数量关系为
    3. (3) 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是m/s,其物理意义是
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第27题8分,第28题6分,第29题8分,共计22分。解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步骤和公式,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
  • 27. 国庆节期间,爸爸开车带着小安从万州到重庆旅游,在高速路上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的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丙所示。

    甲 乙 丙

    1. (1) 图甲中“100”的单位是什么?
    2. (2)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重庆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3. (3) 在高速路上一段路程中若以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30min,则30min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4. (4) 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
  • 28. 狗和兔子从同一地点O出发,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到B点,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如图所示,求: 

    1. (1)  兔子在前50s的平均速度?
    2. (2)  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3. (3)  狗从O点运动到A点,共需多长时间?
  • 29. 如表是万州至重庆北C6409 次列车时刻表.请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站次

    车站

    里程/km

    到达时间

    发车时刻

    停车时间

    运行时间

    1

    万州北

    0

    始发

    10:50

    -

    -

    2

    梁平南

    65

    11:11

    11:13

    2分钟

    21分钟

    3

    垫江

    118

    11:31

    11:33

    2分钟

    41分钟

    4

    重庆北

    245

    12:13

    终点

    -

    1小时23分

    1. (1)  列车从垫江到重庆北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2. (2) 列车从梁平南到垫江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列车在11:32时的速度是多少?
    3. (3) 这列动车以252km/h的速度,穿过长度为9.167km分水镇隧洞,用时2min17s,求这列动车的长度?
    4. (4)  在进入分水镇隧洞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v=340m/s)。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