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

更新时间:2023-11-13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每个选择题3分,共21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书写“先秦哲学史”,不啻于一趟中国哲学的寻根之旅。为了更顺利地完成这趟旅程,我们不妨找两块“他山之石”。

    第一块“石头”是“轴心时代”理论。二战结束不久,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其所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雅思贝尔斯注意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巧合: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主轴,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历史事件:中国、印度、西方等这些互不知晓的地区,却不约而同地爆发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引领着不同文明的突飞猛进。在“轴心时代”理论中,中国文明对应的正是“先秦时期”。具体来说,“轴心时代”的中国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稍感遗憾,我们无法通过“轴心时代”理论这块“石头”找到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第二块“他山之石”。

    第二块“石头”是“脱序”理论。这一理论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的。涂尔干发现,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物质财富出现明显萎缩时,自杀率固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当社会获得重大进步,物质财富增涨显著时,自杀率竟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涂尔干敏锐地发现“社会危机”与“社会繁荣”这两种看似相反的现象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社会的剧烈变化”。涂尔干把它描述为“脱序”现象。

    按照这一理论,在一定的秩序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大家对既有的价值和原则表示出必要的尊重。因此,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里,一些历经时间而沉淀下来的经验教训作为传统得到足够的尊重,即便是为了改变现状、出人头地所做的种种努力,也通常以遵循既有原则和规范作为前提。然而,在脱序状态下,人们的欲望、情感、行为、心态等等,一切都失控了。旧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未被普遍接受或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形成社会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

    “脱序”理论正好可以被用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礼崩乐坏,原有的宗法秩序与社会规范遭遇挑战,频现危机,而新的社会秩序和规范尚未形成,整个社会呈现出脱序状态。时代危机刺痛了人们,同时也刺激思想家们反思本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社会失范危机作出相应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其实起源于礼崩乐坏之后的社会失范危机。作为时代的发言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逐渐形成众多思想派别,演绎为精彩绝伦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叫”的思想史诗。顺便说一句,中国思想史上还有两个时期,同样适用于“脱序”理论,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民国时期。

    (摘编自秦平《中国哲学的故乡之旅》)

    材料二:

    雅斯贝尔斯将人类文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在这四个文明发展的阶段之中,轴心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因为此,雅斯贝尔斯称之为“突破期”,而将这之前的“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及其之后的“科技时代”统称为“间歇期”。前一个间歇期为轴心时代的突破集聚了必要的能量,轴心时代则为人类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树立了标准。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人类文明具有同步性,几乎是在同时,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在思想上出现了辉煌的成就。

    尽管“轴心时代”并非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经历的阶段,但“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突破所奠定的人类精神根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体系框架,至今仍然是人类几个主要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和行为准则。雅斯贝尔斯强调:时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雅斯贝尔斯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方的文化,呼吁“我们再也不能置伟大的亚洲世界于不顾,将其看作是处于永久停滞状态下的非历史性民族”,要将中国和印度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实现了突破,在精神上达到了跟西方一样的深度”。

    雅斯贝尔斯对儒家学说非常感兴趣。在他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以“仁”作为其核心观念的哲学家,他希望“仁”不仅能够再次决定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可以在一种真正的世界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人类交往”的特征。雅斯贝尔斯对中国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技术时代产生它自己的新的自由形式。”

    (摘编自何立波《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的历史构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书写先秦哲学史并非易事,“轴心时代”理论和“脱序”理论可以为其提供帮助。 B . 涂尔干发现,社会危机和社会繁荣致使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脱序”现象。 C . 轴心时代之外,人类都处于间歇期,轴心时代既突破了之前的文明,又影响深远。 D . 雅斯贝尔斯认为,“仁”曾决定中国文化的方向,也希望其对世界哲学发展做出贡献。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尽管雅斯贝尔斯关注到先秦的思想盛况,但我们仍然无法借助他的“轴心时代”理论去探寻中国哲学的根源。 B . 既然“脱序”理论可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那么可推测,同处于“轴心时代”的地区都是动荡不安的。 C . 在秩序井然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不会轻易自杀。社会脱序时,人们的“失控”也可能带来创造力。 D . 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实现了突破,因而世界文明的中心不应该在欧洲,而应该在亚洲。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用于涂尔干“脱序”理论的一项是( )
      A . 魏晋时期的名士刘伶乖张放诞,大醉之后喜欢赤裸身体,随时带着一名扛着锹的仆人,说:“死便埋我。” B .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开展“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运动,社会风气迅速好转。 C . 《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饱经科场打击,受尽了冷嘲热讽,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 D . 2021年1月6日,在清点总统大选选举人票期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
    4. (4) 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大潮汹涌澎湃,各种学说蜂拥而至,各式“主义”被竞相宣传。请用“脱序”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5. (5) 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轴心时代”中的“轴心”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每个选择题3分,共18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棉衣

    孙博闻

    隆冬已至,惹得人频频打颤。

    这片老城区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些年头儿了。顺子一家就住在这儿,据街坊邻居讲,顺子一家四口,除了顺子还有一位体弱多病的老母亲,她患了耳疾,听不清人讲话;有一位骨瘦如柴的老父亲,他常年都抽着散花牌的烟;还有一个已经远嫁他乡的姐姐,好几年都没联系了。这一家的生活过得清苦贫寒,顺子在家附近给人打零工,卖过报纸、洗过鞋、修过自行车,最近又换了份差事——在巷子口给过路的人发单子。老父亲愈加年迈,身体不吃力了,帮街坊邻居收收废塑料瓶,也赚不了几个钱。老母亲更不中用了,半聋的她整天呆滞地望着窗外,盼着儿子回来,偶尔蹬蹬那个一碰就“吱扭”响的老缝纫机,做几个简单的手工。

    冬天的早晨,天色亮得特别晚。顺子还没等天亮就摸索着出门了,留了几个昨夜的馒头在小方桌上,好让父母起床后垫垫肚子。顺子一如往日地来到巷口发单子,他琢磨着等干完今天这份工,就去集市里给父母添件棉衣。今年的冬,实在是冷得让人受不住。寒冷好似把老城区的人们紧紧地锁在了屋里,一上午过去了,顺子也没发出去几单。顺子有些着急了,不断搓着那双紧握着单子的被冻得通红的手,跺着穿了好几个年头儿都有些开胶了的鞋子,神情无助又局促。冬日里的一整天实在是溜得飞快,眼看夜色将至,顺子一咬牙,急急忙忙收起没发完的单子,骑着那辆旧得不能再旧的自行车向集市驶去。看着五花八门的开襟棉衣,顺子露出了辛苦一天后久违的笑容,而后紧接着脸色就黯淡下来了。他与卖衣服的女人不断交谈着,问来问去要几个钱,声音有点儿颤抖,语气里夹杂着哀求。那个女人似乎可怜他,按比平时低很多的价钱卖给了他。顺子把选好的棉衣挂在车把上,随即将口袋里被捏得皱皱巴巴的钱递给了那个女人。夜色越来越暗了,看不清顺子的表情,无法辨别是难堪还是满足。随后,他一转身,骑上车子,飞快地向家的方向驶去了。

    昏黄的路灯在漆黑的夜晚显得格外温暖澄亮,树上本已没剩多少的叶子还在不断被风吹散,最后被行走在寒冬里的人们踩在脚下。顺子一如既往地将自行车倚靠在楼道,然后进了屋。屋中的父母早已准备好几碟咸菜和一碗粥,静默着等儿子归来。“爹,娘,我回来了。”顺子的语气故作轻松。“快坐下吃吧,在外受冻了吧。”父亲一边拾掇着塑料瓶子一边说着,声音有些哑。顺子摇头道:“不冷!今儿生意特别好!”边说边将买来的棉衣递给老母亲,比划着让母亲套上。父亲缓缓抬起佝偻着的背,嘬了口烟,皱了皱眉头,然后问:“几个钱?”顺子咬了口馍,笑着说:“不值钱。”父亲低下头继续拾掇起塑料瓶,没再吭声。母亲坐在床边反复端详着新衣服,神情有些欣喜,又似乎溢着心疼。

    再过半个月就是新年了,近些日子又飘起了雪。顺子熟练地操起火炉生起了火,木柴在火焰里噼里啪啦地响,泛起点点火星。母亲躺在床上一阵一阵咳喘,父亲叹道:“一入冬啊,你就受不住,年年都这样,拗着不去看病,谁劝都不肯呐。”顺子挠了挠头,有些用力,而后透着燃燃的火光痴痴地望着母亲,一句话也说不出。

    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除夕前夜,她走了,静悄悄的。外面还飘着雪,父亲神情哀伤,在一旁默默地整理着母亲的遗物,安静的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顺儿。”父亲叫道,“这是你娘留给你的,她让我撇下的。”顺子接过父亲递过来的棉衣,再也忍不住了,突然悲恸起来。听父亲讲,母亲早一个年头就开始为顺子做棉衣了,她身体不好,老了眼也花,一天做不了多少,但她每天都会坚持做点儿,一来二去,就做成了。顺子紧紧地抱着怀里的棉衣,似有难言之隐,站在门槛边久久不能回神。

    新年的炮声放得响亮,黑白电视机里的春晚节目热闹非凡。父子俩待在空荡的房间里,感受置身于时间里的沉寂,若有所思。父亲无神地看向电视,嘬着烟,发出浅浅的哀叹。一旁的顺子静静地望向窗外,漫天飘散的雪花与散落在地面的红色炮纸碰撞,静谧与热闹在此刻相交。恍惚间,顺子似乎看到了孱弱的母亲坐在昏暗的灯下一针一线缝制棉衣的模样,她佝偻着背,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指套上了顶针,脚踩得那缝纫机吱吱作响。那一刻,她安静无声,却又好似热情恣肆。

    这个大雪夜晚即将过去,似乎将失去一切与它连接的线索,只有记忆,将会以一种深刻的不可触及的形式,存留在顺子的心里。

    往后的每一年春节,顺子都会照旧穿起母亲为他亲手缝制的棉衣,这件满溢着无声母爱与火热温度的棉衣,成了他今生最珍视的礼物。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顺子坐在窗前静静地写下:冬去春来,爱无声,却常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多处可以感受到顺子一家的清苦贫寒,如没有多少收入、年老体弱的父母,顺子开胶了的鞋子。 B . 母亲“偶尔蹬蹬那个一碰就‘吱扭’响的老缝纫机”,为后文母亲过世留给顺子棉衣埋下伏笔,令人感动。 C . 顺子去买棉衣时露出笑容,他为能孝顺母亲而感到满足,“紧接着脸色就黯淡下来了”是怕带的钱不够。 D . 最后写“顺子坐在窗前静静地写下:冬去春来,爱无声,却常在”,说明顺子很有文化,具有诗人气质。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寒冷好似把老城区的人们紧紧地锁在了屋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体现冬季的寒冷。 B . “搓着……冻得通红的手”“跺着……”等细节描写,表现出顺子出工不利的着急和无助。 C . “黑白电视机里的春晚节目热闹非凡”与“空荡的房间”形成对比,突显顺子的绝望。 D . “顺子似乎看到了孱弱的母亲……缝制棉衣的模样”运用想象,写出顺子对母亲的思念。
    3. (3) 简要分析画横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4. (4) 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B .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C .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D .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记录他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文集《论语》是“五经”之一。 B . 世家,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王作的传,有封地、有爵位、能够世代继承这一类的家族就是世家。 C .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其代表作为《道德经》,又名《老子》。 D . 侏儒,一般指身材异常矮小的人,文中特指表演杂技或以滑稽动作引人笑乐的艺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畜牧的小官,都做得很不错,因此得以升任司空;后来他离开鲁国,但在齐、宋、卫等国并没有得到善待。 B . 鲁君接受南宫敬叔的建议,与孔子同乘一辆车,带着马匹和童仆去周王室请教礼仪,又拜会了老子,并在离别时得到了老子的赠言。 C . 齐景公害怕鲁国任用孔子,将来危及齐国,便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孔子却认为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军事准备。 D . 在孔子驳斥了四方之乐和宫中之乐后,齐景公受到触动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鲁国,最终主动归还了郓、汶阳等以前侵夺的土地。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②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5. (5) 在齐鲁会盟中,孔子针对齐国的无礼表现,是如何维护鲁国的尊严的?
  •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

    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出了诗人焦灼而凄惶的心理,把“日已暮”带来的悲凉向更深处推进了一步。 B . 颈联用“迸”字形容树叶凋落之态,仿佛叶离母体是强力所致,不是自然落下,表现了诗人离愁的深重。 C . 颈联中,诗人把无形的“离心”“乡梦”与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交织在一起,突出了乡愁之浓。 D . 尾联以景结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想借酒消愁而不得的苦闷之情。
    2. (2) 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你宽容一点,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这句话让我们联想起《<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在阐释“恕”这种儒家思想时所说的“。”
    2. (2) 《大学之道》中,用“”两句,强调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为人处世的根本。
    3. (3) 《<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
四、语言运用(共16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__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

    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__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__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素旧拙朴,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

    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 B . 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 C . 我竟发现一株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的。 D . 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
    3. (3)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群人,被称为“深夜手机党”。他们习惯在睡前躺在床上玩手机,刷微博、上微信、玩游戏……迟迟不肯睡觉。虽然玩手机能带来很多乐趣,但躺着玩手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在夜间使用手机、平板或者其他能发出光线的电子产品,其发出的蓝光都会。而一旦褪黑素生成受到抑制,人的生理周期也将受到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人始终处于浅睡眠,大大减少深睡眠的时间。扰乱身体代谢,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造成肥胖。

    脖子耷拉过度、身体不自然弯曲、颈部越来越向前倾……这种姿势会使人体颈部胸锁乳头肌不断向前拉伸。久而久之,椎动脉容易因受到压迫而,造成慢性劳损,导致颈椎曲线前凸减少、变直甚至“颈椎反弓”。

    人躺在床上时很难保证手机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适当,尤其专注于手机游戏时,眼睛会不知不觉地离手机屏越来越近,,这样就容易诱发近视。而且,左、右侧躺对左、右眼睛的压迫力非常大,一个月内就可能造成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五、作文(共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本第二单元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兼爱》)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

    人皆有不忍之心。(《孟子·公孙丑上》)

    学习了上面的语句,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你从上面语句中任选两三句,写一篇发言稿,在 “‘典’亮成长,与时共进”经典名句品鉴活动中作主题发言,阐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