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

更新时间:2023-11-06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熏艾柱是中医调理身体常用的手段,下列制作艾柱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清洗艾叶 B . 晒干艾叶 C . 卷成艾柱 D . 燃烧艾柱
  • 2. 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 KNO3 B . KCl C . Ca3(PO4)2 D . CO(NH2)2
  • 3. 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如图。下列与黑枸杞没泡会呈现蓝绿色的液体是( )

    A . 食盐水 B . 纯碱溶液 C . 稀盐酸 D . 糖水
  • 4. 以下是“氢气还原氯化铜实验”的操作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 . 制取氢气 B . 加入氧化铜 C . 点燃酒精灯 D . 还原氧化铜
  • 5. 古箱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 . 磁性 B . 导热性 C . 导电性 D . 延展性
  • 6. 向一定量 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其pH与所加水的质 量m的关系图征确的是( )
    A . B . C . D .
  • 7. 我国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弱温室效应液氨可用作未来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NH3+3O26H2O+2N2较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
    A . 复分解反应 B . 置换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分解反应
  • 8. 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O4NNa)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下列关于谷氨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一种无机物 B . 由五种元素组成 C . 加热会产生含硫物质 D . 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
  • 9. 向盛有硫酸亚铁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0. 常温下,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 MgO→MgSO4 B . Fe2O3→Fc(OH)3 C . CO2→Na2CO3 D . HNO3→KNO3
  • 11. 某食盐样品中含有氯化钙,若要除氯化钙杂质,下列所加试剂可行的是( )
    A . 适量的稀盐酸溶液 B . 适量的硝酸银溶液 C . 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D . 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 12. 铝镁镍合金在航空航天中有广泛的应用。小科为了探究铝、镁、镍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进行了三组实验,只有③中金属表面有固体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 镁>铝>镍 B . 镁>镍>铝 C . 镍>镁>铝 D . 镍>铝>镁
  • 13. 归纳和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归纳或演绎合理的是( )
    A .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所以纯净的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 .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 . 镁和稀硫酸反应能产生氢气,所以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D . 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 14. 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介绍了“火法炼锌"的方法,把炉甘石(ZnCO3)和煤炭饼装入炼锌罐,泥封、“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定毁缔取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炉甘石( ZnCO3)加入锌罐之前,将共粉碎的月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 . 反应区中发生的反应之一:C+2ZnO2Zn+CO2↑,该反应中C的化合价升高了 C . “冷定毁罐取出”的目的是防止锌在较高温度下再次被氧化 D . “火法炼锌”符合低碳发展理念
  • 15. 在以下探究氢氯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筛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 )
    A . B . C . D .
  • 16. (2020九上·西湖期末)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B

    氢氧化钠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除铁锈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一氧化碳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钻(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表。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难溶,溶液呈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 . 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 . 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 . 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 . 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 18.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直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右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

    稀硝酸

    Ag-Zn合金

    稀硫酸

    久置空气中的铝片

    稀盐酸

    HCl和H2SO4的混合酸

    BaCl2溶液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 19. 如图所示,烧怀中盛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等的足量的稀盐酸。天平调平后,同时向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片,则反应开始到反应结束的过程中天平指针指向的变化是( )

    A . 先向右偏后向左偏 B . 先向左偏后向右偏 C . 先向右偏后平衡 D . 先向左偏后平衡
  • 20. 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反应过程中溶液质冠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气泡生成 B . 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有沉淀生成 C . 从a点到c点,溶液中NaCl的质量逐渐增大 D . 从b点到c点,溶液的pH逐渐附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6分,每空2分)
  • 21. 实验室里几种物质在向同学们依“自我介绍”,特把内容补充完整。
    1. (1) 浓硫酸,因为我有,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增加了.
    2. (2) 烧碱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        变质了。
    3. (3) 浓盐酸,因为我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我的质量分数
  • 22.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时常见化合物的分类整理。

    1. (1) 甲处应填写的物质类型是
    2. (2) 实验室现购进一批药品:KClO3、H2O、P、CuSO4 , 其中应归为盐类的是 。
    3. (3) 找出图中能与CaCO3发生反应的物质
  • 23. 人类对敬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主要理论发展如下:

    ①朴素理论:与酸作用时失去它原来的性质,而且能使商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②电离理论: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

    ③经验理论:有涩味的物质就是碱。

    1. (1) 朴素理论是错误的,请举出一种物质加以反驳:
    2. (2) 根据电离理论,酸和碱反应的本质是
    3. (3) 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经历游从宏观到微观,从现次到本质的过程,上述对碱的认识发展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填序号)
  • 24. 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1. (1) 古代文献中记较了金、银、铜、锌等金属,其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有
    2. (2) 古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请你对相关化学方程式配平: 4Ag+2H2S+O2=2Ag2S+2 .
    3. (3) 我国足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用铁与“胆水" (含CuSO4的溶液)反应获得铜,其原理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5. 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小科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2. (2) 结合上图小科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
    3.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
      A .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 . 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 .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 .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26. 某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碳酸坝、氯化钡中的几种物质,为了初步鉴定该白色固体的组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操作①的名称是
    2. (2) 根据滤液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可以得出滤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3. (3) 白色固体的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财共36分,每空2分)
  • 27. 小明设计实验探究“锌与硫酸反应快馒的影响因素",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质量分数

    硫酸的体积/mL

    锌的质量/g

    3分钟收集的氢气体积/mL

    20%

    20

    锌块

    1

    31.7

    20%

    20

    锌箔

    1

    50.9

    30%

    20

    锌箔

    1

    61.7

    30%

    x

    锌箔

    1

    79.9

    1. (1) x的数值应为
    2. (2) 小明用如图装置收集并测量氢气的体积,导管c应与相连 (填“a”或“b")
    3. (3) 要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序号是 
  • 28. 电导率和pH传感器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某兴趣小组运用电导率和pH传感器探究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注: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微西门子年厘米(μS/cm)表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开始时,溶液电导率较高的原因是溶液含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离子(写离子符号)。
    2. (2) 如图乙,C点电导率最低的原因是
    3. (3) 将恒压滴液漏斗中液体换成以下哪种溶液,测得电导率图像与图乙相似____;(可多选)
      A . HCl B . CuSO4 C . MgSO4 D . NaNO3
  • 29. 某项目化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进行了探究。利图甲所示装置开展以下实验.

    ①分别在注射器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在相同的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已知: 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两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注入各自试管,并始终用手将活塞按压在底部不动。

    ③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试管内的气压变化,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气压变化曲线。(忽略温度变化对试管内气压的影响)

    1. (1) 步骤②中始终用手将活塞压在底部不动的目的是
    2. (2) 根据图乙,得出结论
    3. (3) 在图乙气压变化曲线图中,说出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与盐酸充分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
  • 30.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火,又能促进深度学习。小明在研究了气体检验专题内容后,认为气体检验的关键是干扰气体的界定,判断标准是对后续实验是否会产生干扰。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列解决气体检验"类问题建构了如下思维模型:

    气体检验→气体净化→机体转化→气体检验→尾气处理

    [模型应用]同学们为检验天然气燃烧后的气体产物成分,应用思维模型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固定装置末画出),将天然气在氧气中燃烧后得到的混合气体通过A→G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装置的无水硫酸铜变蓝,B、F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1. (1) 实验方案中,装置F归属上述思维模型中的环节。
    2. (2) [改进创新]小科同学认为原气体产物中的CO2对CO的检验不会产生干扰,于是对装置进行改进,去掉B、C、D装置,用H.I替换F、G装置,先通一段时间气体再进行加热,如右边所示的装置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在E装置中,能确定气体产物中含有CO的实验现象是
    3. (3) G装置中尾气处理的具体操作是
    4. (4) 实验中,装置H的作用有____(可多选 )
      A . 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有CO B . 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有CO2 C . 吸收一定量的CO2 D . 收集CO,防止CO污染空气
  • 31. 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是否放出热量?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按如图进行了实验:
    1. (1) 甲同学按图甲实验:在烧杯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氢氯化钠固体,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变大,于是得到“反应放出热量”的结论。你认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 (2) 乙同学用乙图实验(气密性良好),可以根据现象证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 32. 某兴趣小组为了解铁生锈耗氧量的情况,做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采用活性炭可使铁粉疏松、透气;饱和食盐水可促进铁生锈耗氧反应。

    ①连接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称取一定量铁粉和2.0克活性炭,在研钵内混合均匀待用。将浸有饱和食盐水的棉花平铺在锥形瓶底部。

    ③用纸槽取铁粉和活性炭粉快速均匀平铺在棉花上,迅速把带有氧气、气压传感器的橡皮塞旋紧,如图甲所示。

    ④持续采点。绘制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气压测量仪上出示的数据,发现瓶内气压先升后降。5}外手触锥形瓶外壁。有明显的发热现象。

    ⑤将铁粉换成是等量的相铁丝,重复上述实验,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几天后相铁丝长面红色物质明显增名,氧气浓度不断下降。

    请结合上述过程,完成下列回答:

    1. (1) 实验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用 来反映耗氧量的多少。
    2. (2) 铁粉比等风的相铁丝耗氧量快的原因是增大了铁与氧气的接触面面积,该实验中增大了铁与氧气的接蝕面积的途径有哪些?(举一例)
    3. (3) 铁粉生锈耗氧量情况的实验中,气压先上升后下降。请解释气压上升的原因:
四、解答题(本大题4小题,33题6分,34题7分,35题6分, 36题9分,共28分)
  • 33. 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 CH4O)是减碳的一个研究方向,其中一条转化路径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 (1) 甲醇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 (2) 甲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
    3. (3) 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属于单质的有种。
  • 34. 科学处理工业污水,呵护绿水背山。含盐酸的废水不能直接排放,可用于制备氯化钙,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 (1) 请写出化灰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工作时,“反应锅"内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3. (3) 现有100吨含盐酸质量分数为1.46%的废水,理论上最多可生产氯化钙多少吨?
  • 35. 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0g赤铁矿样品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装置

    反应前

    反应后

    A

    10克

    7.6克

    B

    50克

    56.6克

    已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 , 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1. (1) 图中酒精力的作用是
    2. (2) 充分反应后,A、B装置前后质量如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该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
    3. (3) 如果利用B装置的数据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____(可多选) 。
      A . 实验前装置中有空气 B . 装置B中部分水被尾气带出 C . 反应后未继续通入一会儿CO
  • 36. 黄铜(由铜和锌形成的合金)有较强的耐磨性能,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小科同学为了鉴定黄铜屑样品组成,分四组取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样品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取样品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取稀硫酸质量(g)

    40.0

    80.0

    120.0

    160.0

    产生气体质量(g)

    0.2

    0.4

    0.5

    m

    试计算:

    1. (1) 上表中m的改值是
    2. (2)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当黄铜样品和稀硫酸的重量比为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3. (3) 求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