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1-03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看拼音写词语。                                         

    xuán yá

    ɡē dɑ

    páo xiào

    bào lù wú yí

    kāng kǎi

    qín jiàn

    shòu xuē

    xiōng yǒnɡ  pénɡ pài

二、选择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 2.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轰鸣 幽雅 肃静 威风凛凛 热血沸腾
    B . 澄碧 喜悦 妩媚 技高一筹 忘乎所以
    C . 埋怨 陵乱 马厩 斩钉截铁 排山倒海
    D . 恍然 抵御 倘若 张冠李戴 字正腔圆
  • 3. 下列成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高山流水 余音绕粱 B . 唯妙唯肖 栩栩如生 C . 黄钟大吕 笔走龙蛇 D . 天赖之音 轻歌漫舞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女”(nǚ)和“举”(jǔ)的韵母不相同。 B . “yuan ji ying ye xi”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C . “西安(xī’ān)、花儿(huār)、钥匙(yào shi)”的注音是正确的。 D . “戈、糙、歼、凸、凹”在字典正文页码的先后顺序是“凹、戈、歼、凸、糙”。
  • 5.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开国大典》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描写了阅兵式的盛况。 B . 《草原》是现代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C . 《穷人》一文运用了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渔夫和桑娜美好的品质。 D . 《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都是写人的文章。
  • 6. 这段话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无论塘边、河岸还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A . 柳树喜欢潮湿的环境 B . 柳树生长快 C . 柳树对人的报答很多 D .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
  •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故事新编》。 B .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C . 地名宝应湖用拼音表示为BAOYINGHU,欧阳修的名字用拼音表示为Ouyang Xiu。 D . 五彩缤纷指的是黄、青、蓝、白、黑五种颜色。
  • 8. 按课文内容填空。
    1. (1) 经典古诗文是瑰宝。刘禹锡的“,浪淘风簸自天涯”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之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描绘了江南春光的声色之美;辛弃疾用“”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之美。
    2. (2) 本册课文中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渔夫和桑娜,的老汉,的少年闰土,的鲁迅。“钟子期死,,终身不复鼓琴,。”是伯牙子期的深情厚谊。
    3. (3) 文字中有美好的画面。老舍笔下的草原,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鲁迅笔下的海边沙地,都种着,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皮鞋匠心目中的月光曲,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
  • 9. 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 )

    A . 白云一片去悠悠 B . 可怜楼上月徘徊 C . 不知江月待何人 D . 此时相望不相闻。
  • 10. 晨兴理荒秽,____。( )
    A . 夕露沾我衣 B . 带月荷锄归 C . 归卧南山陲 D . 草盛豆苗稀
  • 11. 《月下独酌》中“对影成三人”,你认为是哪些人?( )
    A . 月亮、李白、影子 B . 朋友、李白、影子 C . 亲近的人、李白、影子 D . 月亮、李白、朋友
  • 12. 《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与外祖父家中的谁最亲密?( )
    A . 外祖父 B . 两个舅舅 C . 外祖母 D . 茨冈
  • 13. 《小英雄雨来》中小雨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
    A . 机智勇敢 B . 自私淘气 C . 喜爱撒谎 D . 野蛮粗暴
  • 14. 下列说法,与《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内容不符的是( )
    A . 管仲利用老马识途的本领,领着大队人马走出了迷谷。 B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C . “负荆请罪”讲的是蔺相如向廉颇请罪的故事。 D . 楚汉之争,项羽输给刘邦的主要原因是他勇而无谋,气量狭小。
三、阅读短文,完成习题。(25分)
  • 15. 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安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 (1) 选文中“____”这个词语最能概括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心情。(    )
      A . 脸色苍白 B . 忐忑不安
    2. (2) 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内心充满矛盾,她内心的情感主要有:①;②
    3. (3) 选文中画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的描写方法,表达效果是
  • 16. 课外阅读。

    航空母舰的“家”

    ①我国首艘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辽宁舰在大海上航行的雄姿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激动万分,看着它在海上劈波斩浪,也有人担心起来:航母要是“累”了,能回“家”休息一下吗?航母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呢?

    ②航母的“家”叫“航母军港”,它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军港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水深超过25米,航道宽度在400米以上。军港的防波堤很长,如同母亲的手臂,航母在这巨大的军港里,如同一个婴儿,安静地停泊在母亲的臂弯里。尽管军港外台风怒号,波涛汹涌,军港内依旧平静,波澜未起。巨大的航母军港有着良好的抗风避浪性能,可以为航母提供风平浪静的驻泊条件,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

    ③航母军港的功能也很完善。它是个能容纳各种军舰的“大肚汉”。航母在执行任务时,其他类型的各种军舰“跟随”其左右。航母军港不仅能接纳航母这位“大哥”前来“休息”,还能接纳其他各类军舰“小弟”前来停泊。航母军港也是个“吃不垮”的“大财主”。进港的航母,还有其他各类型的军舰可都是“大胃口”,燃料要喝饱,弹药要装足,谁“饿”了都发挥不出战斗力。航母军港以其充足的“粮草”,让各类军舰“吃饱喝足”。航母军港还是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航母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出现了“病情”,就要回“家”“治疗”。航母军港以其高超的“医术”保障航母随时处于健康状态。

    1. (1) 文章从两方面介绍航母军港。
    2. (2) 第2自然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 (3) “据说它能抵御百年一遇的台风”中,可以去掉“据说”二字吗?为什么?
  • 17.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饯: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1. (1)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未青之技 ( )

      A.贫穷 B.学完 C.彻底 D.极为

      ②薛谭乃求反 ( )

      A.感谢 B.道歉 C.拒绝 D.凋谢

    2. (2) 这个故事的启示可用下面的成语来表达( )
      A . 学无止境 B . 专心致志 C . 不耻下问 D . 勤学苦练
  • 18. 阅读理解。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领土落到了沙皇俄国的手里。波兰人民从此陷入了被欺凌、被压迫的深渊。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维斯瓦河上弥漫着薄薄的雾霭。20岁的肖邦告别了自己的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在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们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埃斯内尔特地为肖邦谱写的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说:“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肖邦感动地点了点头。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他郑重地从老师手里接过了盛满泥土的银杯,回首望了望远处的华沙城,然后登上马车,疾驰而去。

    就在他离开祖国的那几天,华沙爆发了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可是,没过多久,起义失败了。肖邦得知这一消息,悲愤欲绝。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进行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与抗争。

    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他勉励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时间在消逝,可是他已根本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原来的肺结核病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1. (1) 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故事情节

      被迫离开——————临终请求

    2.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弥留之际:

      悲愤欲绝:

    3. (3) 短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描写,作用
    4. (4) 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5. (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是双重否定句,表达了肖邦迫不及待离开祖国的心情。 B . 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吟唱送别曲,表达老师和同学们对肖邦的依依不舍之情。 C . 肖邦临死嘱托姐姐把心脏带回祖国,表现了他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爱国情。 D . 音乐是肖邦的武器,他把亡国的痛苦和祖国前途的担忧,通过音乐表现。
四、习作。(内容30分,写字3分,计33分)
  • 19. “一对好朋友,快乐父子俩……大手牵小手,走路不怕滑…”《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歌词让人感到温馨、幸福。请以“温馨的一幕”为题,把你和家人之间最感人的画面描述出来。

    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②有真情实感③4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