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

更新时间:2023-12-06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 1. 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拍摄到的甲型流感病毒,该病毒直径在100nm左右( )

    A . 甲型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说明分子总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 . 医用外科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因此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 C . 空气容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 . 微粒按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甲型流感病毒—原子—原子核—质子
  • 2. 在某学校举办的“以体育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主题活动中,学生进行了蹲踞式跳远专项训练。如图所示,起跳腿屈膝前摆在空中形成蹲踞式,然后小腿自然前伸落地。关于该跳远训练( )

    A . 起跳前助跑可以增大学生的惯性 B . 学生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力对他做功 C . 跳到最高点时若力全部消失,学生将静止在空中 D . 学生从最高点到落地的过程中,处于非平衡状态
  • 3. 黄龙溪古镇有一种出名的美食“一根面”,制作“一根面”的表演很精彩,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看。如图,而后师傅将面条挥舞出优美的曲线抛入锅中,中途保持着“一根面”不断。以下关于“一根面”制作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揉搓面团时,手对面团的力大于面团对手的力 B . 面团被揉搓成面条,其含有的面粉变少了 C . 面条在空中拉出“弧线圈”,力对面条做了功 D . 师傅利用惯性的作用把面条抛入大锅中
  • 4. 《天工开物》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全书,蕴含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下列是《天工开物》中的场景,错误的是( )
    A . 拉弓:拉弓拉满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 . 独轮推车:独轮推车,匀速推动,此时推力大于摩擦力 C . 制糖:往桶里加水,水对桶底压强逐渐变大 D . 抽水机:活塞式抽水机能抽水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
  • 5. 下列实例中,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A . 热气球升空 B . 飞机升空 C . 吸盘式挂钩 D . 抗压潜水服
  • 6. 如图所示,当人手握铅球向上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力使前臂骨骼绕肘关节转动。下列所示的杠杆中,与人的前臂属于同种杠杆的是 ( )

    A . 钓鱼竿钓鱼 B . 开瓶器开瓶盖 C . 核桃夹夹核桃 D . 天平测质量
  • 7. 随着高层住宅越来越多,预防高空坠物很有必要。有实验数据表明,一枚鸡蛋从4楼落下,会使人头部起肿包;从16楼落下,足以砸碎成年人的头骨。针对这一现象,下列四个问题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 )
    A . 鸡蛋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有什么关系? B . 鸡蛋重力势能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 C .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高度有什么关系? D . 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 8. 微雨四五点,春风九十里。2023年4月27日某校初三学子奔赴韶山开展以“追寻伟人足迹,追光砥砺前行”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在伟人铜像前庄重宣誓“砥砺前行,不负韶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基座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基座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 基座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基座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铜像受到的重力和基座对铜像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 基座对地面的压力和基座对铜像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9. 如图所示,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 . 该安全带膨胀后可以使人承受的压力减小 C . 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 . 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 10. 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紧固锤头,这是利用锤柄的惯性 B . 乙图中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惯性 C . 丙图中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因为他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 . 丁图中汽车的安全气囊可以减小乘客的惯性
二、多选题(每小题4分,选全的得4分,选不全,只选一个的得2分,选不全,选两个的得3分,有错误选项的得0分)
  • 11. 复习到浮力时,老师给同学们留了一个实践性作业,取两个相同的杯子盛等质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剥皮前和剥皮后的同一个橘子分别放入其中,并拍图提交作业。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提交的作业,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剥皮后的橘子受到的浮力大 B . 剥皮前的橘子排开水的重力大 C . 剥皮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剥皮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D . 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相等
  • 12. 理解物理概念也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下列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功率越大,做功就越快 B . 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 C . 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 . 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表明它做的功越多
  • 13. 关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汽车加速上坡的过程中,动能增大 B . 小孩在滑梯上匀速下滑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C . 竖直上抛的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 . 跳伞运动员在匀速下降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 14. 所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科学知识和规律,都是经过众多科学家长期,艰苦地科学探究得来的,符合物理学发展历史的( )
    A . 托里拆利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成为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第一人 B . 阿基米德受澡盆的水溢出启发,解开了王冠并非由纯金制成之谜 C . 伽利略提出了“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 .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5. 如图所示的滑轮或滑轮组,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将重为G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已知滑轮的重力相等,且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装置的机械效率等于丙图装置的机械效率 B . 乙图和丙图中的装置自由端的拉力相等 C . 乙图和丁图中的装置的机械效率相等 D . 丁图中的装置最省力
三、填空题(共3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4分)
  • 16. (2023·历下模拟) 周日小亮到“天下第一泉”景区游玩。趵突泉通往大明湖航线上的“船闸”运用了(选填“连通器原理”或“帕斯卡定律”)。有新的游客上船后,游船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7. 为了纪念科学家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人们往往用他们的名字作为物理量的单位。比如用科学家牛顿的名字作为 的单位,用物理学家帕斯卡的名字作为 的单位。
  • 18. “擦窗机器人”的“腹部”有吸盘,当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机器人吸尘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转动时内部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部压强,从而使杂物进入吸尘器。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共2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3分)
五、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5分)
  • 21. 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机器人的质量约为500kg,装有四条履带,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某次它在南极内陆冰盖完成了30km的自主行走,耗时0.5h。求:

    1. (1) 长航程极地漫游机器人的平均速度;
    2. (2) 该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强。
  • 22. 如图所示为我军在一次军事演习中,在满载排水量为2万吨的“昆仑山”号船坞登陆舰上,用直升机将一名重为600N的解放军战士匀速提升50m的过程,取g=10N/kg。通过计算回答:

    1. (1) 该舰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2. (2) 此过程中,该直升机对这名解放军战士做的功是多少?
    3. (3) 该直升机对解放军战士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六、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7分)
  • 23. 某物理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浮力的大小。

    1. (1) 铜块浸没在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 (2) 由①③④⑤四个步骤可知,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又与深度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3. (3) 比较①④⑦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4. (4) 要探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应选取图中(选填图中数字代号)步骤进行对比分析。
    5. (5) 探究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后,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用abcd表示),通过分析数据并进行比较发现:(用图中符号G1、G2、G3、G4表示),从而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 24. 小林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钩码若干个。

    1. (1) 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 (“平衡”或“非平衡”)状态。为方便实验,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林需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或“右”)调节。
    2. (2) 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再次平衡,应该在B位置挂上 个同样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着远离支点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端(选填“左”或“右”)会下沉。
    3. (3) 为改变力的方向,小林在杠杆右侧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如图丙所示,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测力计的示数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
    4. (4) 该实验中,要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