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巴川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11-07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strong><strong>0</strong><strong>分)</strong>
  •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泊烟(zhŭ) 小(qiū) 染(xuān) 勒(gōu) B . 古包(méng) 谧(jìng) 游(xiá) 寒(xuān) C . 温克(è)      斑(lán)     烘(kăo)     苏(shì) D . 鸟(jiū) 苍(qóng) 冠(miăn) 摇(yè)
  • 2. 下列加点的“朋”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
    A . 满座 B . 唤友 C . 酒友 D . 硕大无
  • 3. 下列关于路名、地名或人名的拼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浦宾路PU BINLU  李楠LI NAN B . 西湖XI Hu  王丽WANG li C . 穆家湖MU jiahu 瀛洲路YINGZHOU LU D . 西苑路XIYUAN LU张毅Zhang Yi
  • 4. 下列词语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
    A . 严重威胁    严批评    严肃处理    严格表情 B . 讨论充分    阳光充足     精力充沛    内心充实 C . 交流经验    欢迎来宾    打断思想    发起攻击 D . 改变现状    改善条件    改正错误     改进友谊
  • 5. 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描写的意境极为相似的一项是( )
    A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D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6. 下面对分号的使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有的会烤烟,自己做挺讲究的雪茄;有的会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酱能吃到冬天;有的会蔬菜腌渍、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这句话中分号使用是恰当的 B . “别看它个儿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这句话中前后两部分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所以必须用分号隔开 C . “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句话中的前后部分是选择的关系,中间用分号隔开 D . “‘迂’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曲折,绕远;②言行、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这句话中分号分隔的是分项列举的各项
  • 7. 与“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修辞手法一样的句子是(    )
    A .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给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C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D .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开展优秀教育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B . 家长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家庭教育报告。 C .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李志新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D . 詹天佑是杰出的我国爱国工程师。
  • 9.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____

    ①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            
    ②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③而那湖水的蓝,又蓝得多么醉人啊!        
    ④那油菜花的黄,黄得蓬勃。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②③④
  • 10. 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到的这场雨最大的特点是来去匆匆。 B . 《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三、四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了眼前景物,借物喻人。 C .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现了蒙汉两族之间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D . 《丁香结》一课中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二、积累与运用(共25分)</strong>
  • 11. 读拼音,写字词。
    1. (1)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yī shang,群马疾驰,jīn piāo dài wǔ,像一条cǎi hóng向我们飞过来。车声,mǎ tí声,响成一片。
    2. (2) 丁香开得格外茂盛,小花zhuì mǎn枝头,那样小,却不显得dān bó,yōu yǎ的甜香直透毫端。fú àn写作的我似乎也不那么bèn zhuō了。
  • 12. 查字典填空。

    “德”字用部首法查部首, 再查画;第七笔名称是。“德”的解释有: ①品行;②心意,志向;③恩惠,好处;④德国的简称。“感恩戴德”中的“德”应该选第种解释;“同心同德”中的”德”字应该选第种解释。

  • 13.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 老师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改为反问句)
    2. (2) 桑娜对丈夫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死的。”(改转述句)
    3. (3) 要是不吃,咱们走得出草地吗?(改为陈述句)
    4. (4)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5. (5) 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温暖而舒适。(用合适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 14. 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填空。
    1.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诗句“”写出了作者对丰收年的展望。《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描绘了乡村的秀丽景象。
    2. (2) “六月天,孩儿脸。”刚刚还是风和日丽,转眼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景象正如苏轼的诗句所描绘的那样:“。”
三、诗词曲鉴赏(共13分)</strong>
  • 15. 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 (1)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 (2) 照样子,补全诗中描写的红军长征途中的五件事

      红军:过五岭→→翻岷山

    3. (3) 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的精神。
  • 16. 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430余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红军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根据资料可知,本诗是写的这五件事,仅仅是长征中的五个“点”,“”(填诗句)的描述才是整个“面”。这种写法叫作:“。”

四、现代文阅读(共12分)</strong>
  • 17. 阅读

    虎门销烟

    ①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上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嘻嘻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②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里地,人们冒着六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销烟。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虎门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灯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挂挂鞭炮,放得噼里啪啦,震耳欲聋。

    ③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过去 , 那里的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 , 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④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条水沟,可以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⑤执行销烟的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每包烟土切成四块,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的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⑥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面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禁烟极严,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恭耳敬听,连声称是。

    ⑦将近两万箱鸦片,经过23天才全部销毁。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 (1) 默读第①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从加点的部分我们可以体会到
    2. (2) 第③自然段画横线的语句主要运用了的手法突出了英国人与以往不同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3. (3) 阅读第⑤自然段,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执行销烟的民夫销毁鸦片的过程。

      ——烟土切块,扔进水里————鸦片翻滚,烟雾蒸腾——

    4. (4) 第⑥自然段既写了林则徐,又写了外国商人们,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 (5) 关于“虎门销烟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让外国商人对林则徐恭耳敬听。 B .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 . 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不可欺侮。 D . 唤起中国广大人民的爱国意识。
五、书面表达(共30分)</strong>
  • 18. 习作。

    风景无处不在:巍峨的大山、潺潺的流水……这是自然界的风景。校园里,坚持不懈地拼搏,无私友好的关爱;社会上,爱岗敬业地工作,诚信友善的帮助……这是“另一番”的风景。哪个“另一番”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根据提示写一篇习作,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字数5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