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 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

    材料一 :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最初的“ 鼎” 是一种陶制的烹任器具,在一些地方是用来煮肉以及贮藏肉类的。

    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青铜鼎出现了。青铜鼎被用于重大场合上作为旌功记绩的礼器。商周时期,等级制度严格,人们崇尚神明,祭祀成为了沟通人神的重要环节,因此统治者推出“ 鼎” 这一礼器,青铜鼎就这样成为了礼器之首。除了祭祀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或者大臣在重要的 典礼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造青铜鼎,用来记载盛况 。这种仪式直到现在仍然流传。

    那么为什么青铜鼎又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呢?《史记· 封神书》记载:“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又记载: “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传说黄帝一统天下后,曾铸鼎荆山;而大禹曾经收九牧之金铸造九鼎,用来象征着九州,成为传国重器。从“ 大禹造九鼎” 开始,青铜鼎被视为国家以及权力的象征,“ 鼎” 字也 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的意义 。在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 定鼎” 。

    在商周时期,工匠在青铜器上雕纹;在春秋战国时期,则改用印纹。印纹通过一种花纹模具,能够多次连续使用,节省工作时间又能够创造出精美统一的艺术图案,是古代工艺的一大进步。在装饰的纹样当中最主要的是蟠螭纹,此外还有目羽纹、绳索纹,这些纹路都是由前朝各种野兽纹路的变形演变而成。随着各地区之间的不断交流,各种铸造方式如失蜡法、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 进步,让青铜鼎的铸造技术更加成熟;从青铜鼎表面花纹的精良,能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提高。而在战国后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出现,铁制工具逐渐产生,这给了青铜器的装饰一个十分 便利的条件,铁制工具可以在青铜器上刻画精致的纹路,从印纹到划纹的发展,使此时的青铜鼎更加精妙华美。青铜鼎上的纹路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

    鼎,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青铜鼎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历史,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也凝聚了民族的力量与精神。它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明,是举世无 双的瑰宝。

    (摘编自一更历史《细说青铜鼎的功能及艺术特色》) 

    材料二 :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往往用“ 杖” 象征权力,而中国上古却把权力寄寓在普普通通的炊器或食器上。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它是用普通人不易得到的珍贵的材料制作的。青铜是当时产量不多的、极珍贵的原材料。第二,这些食器和炊器是祭祀用的礼器。古代中国人事死如事生,鬼神祭祀,不仅食品讲究,器皿也是十分华贵,多用青铜制作。古人特别重视祭祀,春秋时人言“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这样祭祀用的礼器,价值也会倍增。第三,鼎鼐等食器等于现代的饭锅,谁占有了用天下九州贡献的青铜制造的饭锅,自然也就象征性地掌握了天下人的饭碗,古代治国,“ 食” 有极重要的地位。《尚书· 洪范》中谈到治国“ 八政” 第一个就是“ 食” 。孔子说为政三要,为兵、食、信。食物在中国的确也成为实现社会有效控制的手段。西方的权杖象征着武器,君王要领兵和外邦作战;中国权力象征的鼎是大家长实现统治和控制的工具。

    流传至今的能够大体上确定为夏代的铜器极少,鼎就更少。商代的青铜炊器、食器、饮具流传后世和出土的极多,许多著名的大鼎都出自商代。商代铜器的精美,后世也罕有其匹 。商代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的风格与出土的原始时代陶器的器形和纹饰迥然不同。原始陶器虽然制作粗糙,但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一概是轻盈活泼、开朗欢快,充满稚气。而商代的铜器造型凝重、肃穆,纹饰 图案狰狞恐怖,令人感到神秘莫测,这就是当时权力本质的体现。这些图案不少是被夸张了的动物或怪物的头像,多为双目凸出,血脉贲张,锯齿撩牙,血盆大口,这种虽然是处在静态但却充满了动感的图案似乎蕴涵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时时准备暴发出凶猛的怒吼和迅疾的腾跃搏击。恐怖的形象对被统治者、被压迫者的精神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重压、一种威慑力量;而食具的拥有者,便和器物所体现的力量和威严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见,食具逐渐变成祭祖的器具,祭器又变成重器,还与它们的造型、图案有关。正因为它们要起象征权力重器的作用,才有如此的 造型。

    (摘编自王学泰《鼎的文化演进》)

    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最早的鼎是陶制的,是一种实用工具。当青铜鼎在重大场合被当作礼器使用后,它就被赋予了更 多象征意义,也具有了更多功能。 B . 我国最早的鼎是黄帝采集首山的铜铸造而成的。从此“ 鼎” 字也被赋予了尊贵的内涵,鼎也成了 权力的象征。 C . 我国的青铜鼎承载了我国的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研究青铜鼎的功能与艺术,其实也是在传承我 国的民族文化。 D . 商代是我国青铜器比较盛行的时代 ,一是体现在流传后世和出土的商代青铜器很多,二是体现在 其工艺的精美。
    2. (2)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历史上冶铁技术的出现要晚于青铜铸造技术 ,但冶铁技术的出现可以有助于青铜器变得更加精 美。 B . 西方用“ 杖” 来象征权力 ,而中国上古用鼎这种食器来象征权力 ,可见古代西方和中国的文化背 景不同。 C . 材料二引用“ 国之大事 ,唯祀与戎” ,意在强调祭祀是国家重大事务,从而体现青铜鼎的重要意 义。 D . 青铜鼎有作为祭祀礼器的功能 ,也有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两则材料都认为这两种功能是相互作 用的。
    3. (3) 下列选项中的四个成语 ,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是( )
      A . 拔山扛鼎 B . 钟鸣鼎食 C . 革故鼎新 D . 问鼎中原
    4. (4) 1995年10月21日,为庆贺联合国成立50周年,我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名为“ 世纪宝鼎” 的青铜巨 鼎 。此举意义深远,请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写到了青铜鼎的纹饰,但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幸 福

    陈忠实

         从外面回来,门上贴着一张小纸条儿:“ 叔,我爷叫你星期日到我家来。 一定要来。” 署名是“ 幸福” 。

         幸福,是房东家的孩子,我前后两次在小杨村驻队,都住在他家。

         周日,我去了小杨村。那幢熟识的砖腿门楼下,搭着席棚,喜庆的气氛洋溢在小院的空气里——是给幸福订媳妇吧?

    房东杨大叔跑出来,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说:“ 咱幸福考上大学①咧!”

    “ 叔!” 幸福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悄声抱怨说:“ 你看我爷张罗……” 瞧着爷孙俩快活 的神色,我却追寻起记忆中幸福的影子。

         四年前,我来到小杨村,队长宝全把我安顿在幸福家。前年,我又来到这里。那天,幸福奶走出来,拍打着衣襟,慈祥地笑着。

    “ 幸福呢?” 我问。

    “ 吆车送菜去了。” 大婶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

    “ 他怎么会吆车?” 我不由一愣。

    记得我头一次住进这个家,十五六岁的幸福正读中学,长得细条条个儿,见了我,羞怯地低着 头,跑到他住的厦房里去。

    我住在厦房南间,和幸福是隔墙邻居,住过半个多月,幸福从来没有跷过我的门槛。一天,他却破例走进我的房子。顺炕站着,问我:“ 你过去念过的中学课本还在不在?” “ 唔,说不定。” 我毫无准备,又怕他失望,“ 大约还在,不会全的…… ”

    “ 你礼拜天回去,给我捎来。” 他说,“ 听说老课本深,我想试试。”

    期间,我常常听见村里人说到幸福的聪明,我半信半疑,直到看见一个景象。

    那是个星期天,队里要分当月的粮食,会计把幸福叫走了。仓库,中年会计坐在桌子旁,一手提着笔,一手打算盘。幸福坐在会计旁边,袖着的双手搭在桌沿上。会计念过一户的人数(按五级定量,人数折合后有整有零),就急忙拨拉算盘珠儿。幸福薄薄的嘴嚅嗫一下,侧过脸报出一个数字。 会计和他算盘珠儿的数字对照,没错,就给过磅的社员大声呼报。

    他怎么会赶大车呢?他那细条条个头儿,比姑娘还腼腆、还柔静的样子,说话像蚊子一样细声, 怎样呵斥、驾驶那些活蹦乱跳的骡马二骡子呢?

    “ 这娃野了!谁也管不下!” 大婶烦怨地说。

    这天晚上开完会,我和宝全队长搭伴走。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朦朦月光洒在街巷里,一股淡淡的香味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宝全蹙蹙鼻子,哈哈笑着转过头,说:“ 这几个崽娃子,又煮狗肉哩!你闻,多香!走!”

    我未必想吃狗肉,却被一种好奇心驱使着,跟着宝全走进一个独庄孤园门。瞧见靠墙的一张方桌上,摆着一只大瓷盆,几个青年围着桌子,撕嚼着狗肉,大声笑着,看见宝全,并不畏怯,嘻嘻

    笑着:“ 队长,算你运气好,还有一条腿……” 我却一眼瞅见靠墙坐着的幸福,心里一震。

    幸福侧身对着我,低着头。我叫了一声,他“ 嗯 ” 了一下,并不看我。短暂的难堪之后,幸福又伸手撕下一块狗肉,轻狂地笑着。他的眼里:腼腆、羞怯、甚至有点像女孩子般妩媚的神色早 已褪净,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头发蓬乱,衣裤邋遢。这哪是我记忆中的幸福!

    我和幸福一路回来。一进门,他懒散地靠在被卷上,很疲惫,很烦厌,似乎希望我快点走开。 我偏做出一副下榻的姿势,用时间和忍耐,终于打开了幸福的嘴巴……

    幸福,出生在筹办农业社的热火年月里,受了半辈子苦的爷爷,给新生的孙子起了个带着时代 色彩的名字———幸福。

    幸福在农业社的菜园里长大。及至坐到高中班的教室时,他对数理课发生了难以遏止的兴趣。

    毕业回到村里,他干活踏实,宝全队长常常指定他负责某一项少数人做的单线活路;更不用说,会 计拉他去清理工分账和现金账。电工点名叫他去打下手,幸福简直成了个小能人。不久,幸福进了科研站,他的心全被蔬菜栽培上严格的技术措施和有趣的生态现象迷住了!

    眨眼到了春天,试验站采取新式育苗法取得成功,县里在小杨村召开现场会,却批评说科研站 只搞业务,是修正主义的科研路线……

    一年一度的大学招生开始,经过繁杂的形式,定下了幸福。但是第二天又传出确凿的消息:不 是幸福。

    幸福在科研站小小的土围墙里面呆不住了,赶大车去了。三挂马车,六个青年,进城送菜拉稀 粪,夜晚杀狗聚餐,打拳练武……

    杨大叔和大婶只怕孙孙变瞎了,自己劝,把亲戚友人请来劝,全没有效果。

    一阵胡弦响,我回头,和幸福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走进院子,提着板胡,拿着鞭鼓、梆 子。他们看见我,嘻嘻哈哈说:“ 啊呀,你鼻子真灵! 从城里也闻见这儿的香味咧?”

    “ 我闻见狗肉咧!”

    “ 你闻不见了,‘ 狗肉铺子’ 关门啰!”

    一庭院的男女老少哄笑起来。

    鞭鼓急雨般敲打起来,梆子砸出清脆的响声,二胡手在调弦……

    好!听小杨村自乐班的弹奏吧!

    1979年4月 (有删改)

    【注】①1977 年冬,中断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恢复。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章以主人公的名字作为小说题目,又插叙了名字的由来,既有助于刻画主人公的形象,也暗示 了小说的主题。 B . 借助“ 我 ” 的观察视角,展现分粮食时会计和幸福一个着急一个潇洒的计算姿态,对比鲜明,突 出幸福的聪明。 C . “ 半圆的月亮贴在南塬上空灰蓝的天上 ” 是对南塬自然环境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小杨村人艰难的生存状况。 D . 小说结尾聚焦于和幸福一起赶大车、嚼狗肉的几个青年的群像,预示着更多的青年将如幸福一样 迎来新的希望。
    2. (2) 对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神态的描写,下列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 “ 瘦长条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流动着欢悦的浪花 ” ,运用通感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杨大叔发自 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 B . “ 脸上泛着红晕,腼腆地笑着 ” 是“ 我 ” 眼前和记忆中的幸福的神态,而“ 悄声抱怨” 则隐晦 地表现了他的一丝不安。 C . “ 喜悦的眼光里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难受神色 ” ,看似矛盾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反映了杨大婶复杂 的内心活动,引出下文。 D . “ 一股野气在那长长的黑睫毛上浮游 ” ,与“ 头发蓬乱,衣裤邋遢 ” 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展现幸 福不为人知的恶劣一面。
    3. (3) 回忆是本文最大的叙述特色,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 (4) 陈忠实曾就自己的创作谈到:“ 这个或欢乐或痛苦的一次又一次过程,铸成不同人物不同的心灵轨迹,自然就会呈现出各个人物的个性来。” 请结合幸福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各 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 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时仁宗更用大臣,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 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 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 对曰:“ 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帝曰:“ 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于是邪党益忌修,谮之。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有删减)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 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 遂已。故事,修 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知郑州,在文忠下。文忠曰:“ 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加句读,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按顺序写在答题卡上。

      臣谓 A 小人 B 无朋 C惟君子 D 则有之 E 小人 F 所好 G利禄 H 所贪者 J财货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 辟” ,由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征” “ 辟” 不同,“ 征” ,由君王下诏征聘。 B . 朋党,现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与《朋党论》中的小人伪朋所指不相同。 C . “ 第言之” 的“ 第” 的意思是只、只管,此处可以看出皇帝对欧阳修的信任与看中。 D . 谥号,一般指古时帝王或文臣武将死后朝廷给予的评价性称号。“ 文忠” 是欧阳修的谥号,是朝廷对他在文学和为臣方面的肯定与赞美。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为人正直。在范仲淹被贬后,欧阳修上疏皇帝谴责高若讷,被贬为夷陵令。范仲淹出任陕 西,请他作掌书记,他辞而不受。 B . 欧阳修深受器重。仁宗之时进行人事变动,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是首选之人。保州有战事, 皇帝告知欧阳修可以越职进言。 C . 欧阳修见解独到。他在《朋党论》中认为,君子因同道结为朋党,小人因利益结为朋党。国君应 当斥伪朋用真朋,天下就可以治理得很好。 D . 欧阳修很有才能。为官论事切直;所写《朋党论》观点直截了当,论述精辟;参与《新唐书》编 纂,精通纪、表、志多种文体写作。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邪党益忌修,谮之。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②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

    5. (5) 杨士奇在《书<新唐书>后》中评价欧阳修“ 存心至公,无欲上人” ,这些品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秋 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骨,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①络纬:虫名,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②鲍家:指南朝宋诗人鲍照。

    ③恨血句:东周时苌弘忠而蒙冤被杀,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篇选取了梧桐叶、衰灯、秋虫等特点鲜明的意象,蕴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B . 诗人看着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被蠹虫蛀蚀成粉末,内心悲抑,与首句的“ 苦” 字相呼应。 C . 诗歌用词精当,富有表现力,由“ 惊” 转“ 苦” 准确地体现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定下基调。 D . 诗歌借典型景物渲染秋天气氛,由景入情,虚实相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独特的境界。
    2. (2) 李贺素有“ 诗鬼” 之称,文坛上也有“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的赞誉。请结合诗歌后四句,对李 贺“ 奇诡” 这一诗风简要分析。
  • 5. 名篇名句默写
    1. (1)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孙膑等圣贤的著书经历,是为了证明“” 的观点;“” 则交代了《史记》的素材来源。
    2. (2) 《古文观止》对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做了这样的点评:“ 知终无可奈何也,故借此意于悲风之中。” 据此推断,《古文观止》点评的句子是“。”
    3. (3) 人们常说的“ 请缨” ,其典故来源于《后汉书· 终军传》。我们学过的诗文中“” 这两句就借用了这一典故。
三、语言文字运用(18&nbsp;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I

    在宋代,科举考试是文人们光宗耀祖、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一旦科举落第之后,诗人便借助诗歌表达痛苦,这便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一首首落第诗。从落第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不同诗人对待落第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抑或是乐观进取、迎难而上。这也给宋代以“ 文 字、议论、才学” 为诗的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而富有感染力的活水,绵延不绝,各展姿态。宋人大多心态平和、视野开阔,不会对失败①____,即便落第时情绪低落,也总能很快振作起来,于逆境中找到新希望。譬如魏野的《送萧咨下第西归》:“ 驴瘦懒加鞭,迟迟念独还。听鸡行晓月, 叹雉过春山。渭入黄河浊,云归紫阁闲。明年公道在,莫便掩松关。” 前三联刻画出落第者落寞的心境,他懒得归去、羞于归去,却又不得不归去,无奈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尾两句境界②____,劝慰落第者不要因丧气而归隐,以“ 明年公道在” 相鼓励,相信萧咨终会在 公平的科考中③____。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失去光彩的沿途的景色,变得黯淡凄凉起来 B . 变得黯淡凄凉起来的沿途的景色,也失去了光彩 C . 沿途的景色也因此而失去光彩,变得黯淡凄凉起来 D . 沿途的景色也变得黯淡凄凉起来,因此失去了光彩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昆明的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菌,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枞菌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 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做干巴菌。①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②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做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有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突出了鸡油菌的“ 中看” ,读来生动形象,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2. (2)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符号的叠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①②两句画横线部分均有标点符号的叠用,请分析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60&nbsp;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是一条质朴哲理;“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是俄罗斯的一句谚语。我们常说,巧干胜于蛮干,智慧胜于力量;可也有人说,现在的青年人就是缺少“ 蛮干”的精神。生活中,一些人脚踏实地选择实干,最终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一些人左顾右盼寻找捷径, 反而兜兜转转、屡尝败绩;一些人莽莽撞撞一味蛮干,往往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