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27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 1. 根据读音写词语。                                                                             
     

     ①sǎ tuō  

     
     

     ②chóu yuàn  

     
     

     ③qí zhì  

     
     

     ④zuǐ chún  

     
     

     ⑤jǔ sàng  

     
     

     ⑥huǐ miè  

     
  • 2.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余音绕粱 悬崖绝壁 琼浆玉液 振天动地 B . 惟妙惟肖 山青水秀 死而后己 心驰神往 C . 天工巧夺 青山绿水 别出心裁 硕大无朋
  • 3.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1) 一而散(  ) 
      A . hǒng B . hòng
    2. (2) 冕(  ) 
      A . guān B . guàn
    3. (3) 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什么时候?”(  ) 
      A . ó B . ò
    4. (4)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是个问题!”(  ) 
      A . én B . èn
  • 4.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我们的体育老师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体育课却上得有板有眼 B . 老师这个行当 , 很辛苦,但是每当他们看到学生的成长就很快乐。 C . 艺术节开幕式上,我们班的节目粉墨登场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D . 班会课上,大家感谢班长为班级做了很多事。班长却打趣地说:“没啥,我只是乐意为大家跑跑龙套罢了。”
  • 5. 给下列括号里选择一个更加合适的字。 
    1. (1) 丁香花缀满枝头,从墙上(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A . B .
    2. (2) 广场上,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  )一阵热烈的欢呼。 
      A . 变成 B . 融成
    3. (3) 一个老头狠狠地(  )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A . B .
    4. (4)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A . 恬静 B . 安静
  • 6. 朗读文言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 . 善哉乎/鼓琴,魏巍乎/若泰山。 C .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 7. 下面句子中分号用法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B . 五位战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C .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 8. 作者抒情的方法有别于其他其它三句话的一项是(  ) 
    A .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B . 忽然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C .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 D .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涂“A”,错的则涂“B”。 

  • 9. 判断对错 
    1. (1) 高尔基的《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在成长中遇到了很多好人,如外祖母、两个舅舅,还有小茨冈、“好事儿”等,他们都让阿廖沙感受到了世界的温暖和美好。 
    2. (2) 《七律•长征》写到的地名依次为:五岭、乌蒙、大渡、金沙和岷山。 
    3. (3) 所谓“五彩”,一般指“赤”“橙”“黄”“绿”和“青”五种颜色。 
    4. (4) 《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景相似,情却不同。 
  • 10. 按原文填空。 
    1. (1) 捐躯赴国难,。 
    2. (2) 南朝四百八十寺,。 
    3. (3) 等闲识得东风面,。 
    4. (4) ,听取蛙声一片。 
    5. (5) 在天底下,。 
二、阅读理解。(34分)
  • 11. 关于中国承办的奥运会(冬奥会)会徽 

     【材料一:2008 北京奥运会】 

     ⑴2008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采用了典型的中国艺术表现形式。它集中国特有的文字、篆刻和书法于一体,以印章的形式设计,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设计中“京”字的造型经过艺术处理,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欢呼着迎接胜利的人形,突显了奥运会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理念,将体育的神圣与和平友爱的欢乐主题融为一体,传达出奥林匹克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境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选用了中国人最为崇尚的颜色——红色作为主体图案基础颜色,传达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奥林匹克的激情。 

     ⑵2008残奥会会徽——天地人 

     2008年北京残奥会徽会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字形,以书法的笔触表现出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如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同样体现了运动会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核心的概念。“之”字有出生、生生不息之意,也有到达之意。其字形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在会徽所使用的色彩有两种寓意。第一种是,红色,寓意着太阳;深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意着大地。3种颜色的3个笔划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表达了现代人秉持科学的发展观,追求运动的和谐,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第二种是,红色是中国特色的“中国红”,代表中国人民对奥林匹克的激情,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理念;深蓝色,代表着高科技,体现了“科技奥运”理念;绿色,代表着环保,体现了“绿色奥运”理念。 

     【材料二:2022 北京冬奥会】 

     ⑴2022冬奥会会徽——冬梦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运动员为核心的理念。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梦想与未来,以及冰雪的明亮纯洁。红黄两色源自中国国旗,代表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爱和对运动的激情。 

     ⑵2022冬残会会徽——飞跃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会徽设计秉承展现举办地文化、体现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结合起来。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运动员,同时形象化地表达了轮椅等冬残奥会特殊运动器械形态,体现了运动员始终是运动会的核心理念。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圆满成功。会徽展现了运动员不断飞跃,超越自我,奋力拼搏,激励世界的冬残奥精神。会徽图形整体充满了昂扬向上之激情,奋进飞跃之动感,色彩丰富,构图完美,象征运动员以坚强的意志作为精神的翅膀,在冬残奥赛场上放飞青春梦想!其中,红色在图案的最上端,体现了“中国红”元素,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运动的热衷与激情。 

    1. (1) 下面四个造型分别属于哪个运动会?在相应横线上填上序号。                                                    
       

        

       

        

       

        

       

        

       A.2008 年北京奥运会 

       B.2008年北京残运会 

       C.2022 年北京冬奥会 

       D.2022 年北京冬残会 

    2. (2) 这四届运动会徽主题图案造型设计的哪些理念或灵感是相同的?请用心提炼3点,语言要简洁。 

       ① 

  •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操教酾(shī)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1. (1) 这段文字选自古典名著《》,作者是 。这段故事后来演变成一个成语叫 。 
    2. (2) 解释带点字。 

       ①众失惊  

       ②正探听  

    3.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做到语句连贯,意思明白。 

       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4. (4) 小说都是虚报的。这段故事结尾,作者写了“其酒尚温”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 13. 阅读现代记叙文,完成练习题。 

     紫藤萝瀑布 

     作者: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谈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资料袋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获得宽慰,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1. (1) 文章是从花的、数量、等几个方面生动描写紫藤萝花的,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特点)。 
    2. (2) 文章把紫藤萝称作瀑布,描写时使用了三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动词,它们是“垂下”“”和“”。 
    3. (3) 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友情提示:注意从修辞手法和表达目的等方面考虑)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②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4. (4) 作家宗璞在《丁香结》一文中表达了“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定了?”这样的感悟(观点)。那么《紫藤萝瀑布》一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观点)呢?摘抄关键句回答。 
    5. (5)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要写“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三、习作表达
  • 14. 作文。 

     以“暖心”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请将你想到的写成一篇内容具体的记叙文,表达清楚你的感悟或者思想感情。题目自拟,字数5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