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10月月...

更新时间:2023-12-01 浏览次数:1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以罕见的体量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籼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杂志在社论“中国的复兴”中称赞我国水稻研究,业内人士已不怀疑这样的论断: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

    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如何走向卓越?

    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是20世纪的中国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1994年,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回到了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回国同样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

    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不仅由来已久,而且也在近代绿色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说。

    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另一个例子是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的研究。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摘编自《中国水稻研究缘何引领世界》,《科技日报》)

    材料二:

    北京时间4月26日凌晨1点,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报道了“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成果。该研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际水稻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等16家单位共同完成。这是国内外水稻研究专家大协作的重大成果,体现了中国农业科学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位置。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组研究和分子育种水平,加快优质、广适、绿色、高产水稻新品种培育。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黎志康认为,此次研究成果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端,随着深入分析和更多数据产生,包含水稻全部优良基因多样性的数据库将更加庞大与精细,人们可以从中找到与任何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并应用到育种实践中。这将为开展水稻全基因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足够的基因来源和育种亲本精确选择的遗传信息,为培育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摘编自《设计水稻不再是梦》,《经济日报》)

    材料三: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绿色超级稻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博士等人完成的最新成果,剖析了水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的更深入的认知。

    这一成果表明,中国夺回了对水稻命名的部分话语权,恢复了历史的真实。

    1928年,日本学者加藤茂范通过杂交等手段发现了籼稻和粳稻的区别。当时,加藤把籼稻称为“印度型”,把日本栽培极广的粳稻称为“日本型”。自此,籼稻和粳稻在国际上就一直沿用命名至今。然而,中国科学家对代表了全球水稻种质约95%多样性的核心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研究表明,这种命名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结果,中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水稻的籼、粳亚种是独立的和多地起源,要求恢复使用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在化石证据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植物考古学家日前采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在位于浙江省龙游县的荷花山遗址中找到了距今1万多年前野生稻存在以及逐渐被驯化的证据,从土壤剖面中提取的植硅体来自一些野生稻叶片和稻壳。研究人员再次认定,水稻的起源和驯化是在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在中国推广种植后,很快传到东亚近邻国家。大约在3000多年前,中国水稻传至朝鲜、日本。到了汉代,中国粳稻传到菲律宾。公元5世纪,水稻经伊朗传到西亚,然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但是,这与水稻基因组研究的结果有差异——中国研究人员从基因组获得的证据则提出,无论是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研究人员对来自全球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测序后,发现亚洲栽培稻品种间中存在9万个微细结构变异,同时发现了1.2万个全长新基因和数千个不完整的新基因。他们再次挑选出453份测序深度较高的水稻样本,分析核心基因家族和分散式基因家族,得出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假说。

    显然,未来需要对这两种证据进行整合,同时补充证据,才能得出更可靠和令人信服的结论。

    (摘编自《基因和化石结合探寻水稻起源》,《光明日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联合研究组顺利完成了籼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获得国内外广泛赞誉,《科学》杂志对此进行了相关的介绍。 B . “3010份亚洲栽培稻基因组研究”是中国主导的国际科研协作成果,将推动水稻规模化基因发掘和水稻复杂性状分子改良,有利于新品种培育。 C .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黎志康认为,在水稻基因组研究方有利于新品种的培育。获得的成果只是一个开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取得新的成就并运用到育种实践中。 D . 中国科学家对基本可以代表全球水稻种质的3010株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水稻的籼、粳稻亚种都是独立多地起源的。
    2. (2) 下列关于“中国水稻研究走向卓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20世纪,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一大批学者为了国家需求决心投入水稻研究,为我国水稻研究取得成绩,奠定了基础。 B . 水稻具有基因组较小和容易转化等自身的一些优势,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加入研究行列,科学家群体扩大,壮大了水稻研究的力量。 C . 水稻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作物机理,在各有侧重的研究基础上有机结合,推动了水稻研究更上层楼。 D . 我国的专家学者在基础研究领域很有科研耐心,强调基础研究,注重积累,花费时间较多,也不强调应用和产业化目标。
    3.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从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到主导国际16家单位完成水稻研究重大成果,表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实现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B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黎志康等人的研究成果,使人们对水稻的起源、基因、分类和进化规律有了全新认识,恢复了籼、粳亚种的正确命名。 C . 中国科学院的考古学家们在浙江龙游荷花山遗址发现的距今1万多年的野生稻叶片和稻壳,有利于证明我国是水稻起源地和驯化地。 D . 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品质和产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依然是世界水稻研究面临的课题。
    4. (4) 为什么中国要夺回对水稻命名的话语权?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 (5) 以上三则材料中,《科技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内容各侧重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三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稀散散地站着几株秃树。来上坟的人很少,野草长得遍地都是,齐齐地有半人高。草已枯黄,给风吹得瑟瑟沙沙地响。

    离大路较远,有一座坟,坟上还按了个定胜糕似的坟帽,土色是新的。坟前插着一炷香,放着一碗饭,那饭早已凉了。新烧的一堆纸灰,给风一吹,夹杂着枯叶,一起旋转着直升起来。

    天色阴沉,黯淡。

    关大妈坐在儿子的坟前,也没唉声叹气,也没号哭,只是发愣。

    她老觉得桂平还穿了那件白粗布单褂,敞开了怀,五花大绑地给人押着站在自己面前,响亮地说着:“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别想我,可要记住这个仇……”

    乌云一团接着一团,满天灰沉沉地见不到一块蓝天,只有一只老鹰在低空盘旋着。关大妈眼睁睁地瞪着远处,耳朵里嗡嗡地响着儿子说的那句话:“娘,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啊……”

    自从大军北撤以后,儿子一直好像背着自己在做些什么事,常常深更半夜地在外跑。去年年底,一天晚上,一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提了一个硬小包来找他,那小伙子住了半宿,就悄悄地走了。哪知天刚放亮,清剿队下乡来清乡了,她急忙起来,脚还没跨出房门,就看见桂平高高地爬在屋梁上,正在把那硬包里的纸片,往屋顶上二梁木里塞。

    关大妈一想起这事,又把儿子临死前的那句话,跟他临死时那不慌不忙的样子一对,心里好像明白了许多。

    叭!一声清脆的枪声,像打在耳朵跟前似的,吓得关大妈急忙站起。可四周静悄悄的,不见个人影,风仍在摆弄那一片野草。掉头望望通到镇上去的那条大路,连个过路人也没有,只是在远处扬起了尘土。

    关大妈放下心,正要坐下来,忽又听到“砰砰”两下,接着就看到靠近大路那边的草,乱纷纷地朝两边倒。关大妈不由自主地走上几步去看,只见一个人,脸朝下,趴在地上直喘,肩膀上一大片血,把件蓝布褂子都渗透了。关大妈给怔住了。那人听到响动,就一跃站起来想走,却正好和关大妈打了个照面。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

    这个黑黑瘦瘦的小伙子,不是在我家跟桂平住过半宿的吗?唉!这孩子顶多比桂平大两三岁,看他淌的这些血,淌得脸都变了色……

    砰砰,枪声又在大路那头响起来,关大妈眯起眼朝大路上一望,隐约地看见跑来了十多个人。回头一看,那小伙子,一弯腰正想走。突然,关大妈自己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气,一伸手,拉住他就朝桂平坟前跑。

    清剿大队上的两个家伙,满身臭汗,吆五喝六地跑进坟场,只见两个老太婆,一个趴在坟上,一个正在一边哭嚷:

    “好了!哭两声就算了,你总算也对得起他了……”

    “喂!老太婆,看见有人朝这里跑没有?”

    “啊?人哪?死了呀!是她的小儿子,死了两个月了。”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敌人跺着脚,又对着关大妈的耳朵叫了一遍。

    “人?”关大妈恐怖地叫了一声,说道:“啊呀!老总啊!你把我的汗毛都说得竖起来了,你们难道不知道,这里是个多年的乱坟场,有名的‘穷鬼滩’。到了月初月半,碰到天阴下雨,连大白天都会出来游魂的,我们上坟的都不敢单身来,老总,你可不能这么吓我这个老太婆呀!”

    天色更黯淡,更阴沉了,枯草瑟瑟地摇摆着。

    ……

    叭的一声枪响,划破了死般的沉寂,敌人对空放了一枪,壮了壮胆,又对准趴在坟上的老太婆,踢了一脚,正要开口,关大妈就接口道:“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

    这时,天上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两个贼兵向四周瞅了两眼,走了几步,又紧走了几步,就慌慌张张地跑起来,活像后面有人在追似的,一直跑出了坟场。关大妈看他们走远了,赶紧拉着那个戴着她的头巾草帽,穿着她的大褂的小伙子说道:

    “孩子,我们快回吧……”

    关大妈活了五十多岁,很少这样喜欢过,原来自己救的这个小伙子,就是倪老虎。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儿子桂平曾说“我们不能世世代代都做人家案板上的肉”,正是这朴素的阶级觉悟,成了关大妈临危救助革命者倪老虎的动力。 B . 关大妈第一眼见到受伤的倪老虎,“那人呆住了,关大妈也抽了一口冷气”,这是因为倪老虎的伤势太严重了,让关大妈手足无措。 C . 关大妈的儿子桂平牺牲后,他的革命战友倪老虎坚持斗争,遭到清剿大队的追捕,中弹受伤后,冲进了桂平新坟附近的草丛中。 D . “她哭得晕过去好几回,恨不得跟了她儿子去呢!还管什么人跑不跑的”一句含有“她伤心极了,可能又晕过去了”的潜台词。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坟场救人》为题,直接点明作品叙写的中心事件,这样拟题,既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又能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 B . 小说脉络清晰,环环相扣。关大妈祭坟、关大妈忆儿、关大妈救人、关大妈与倪老虎回家分别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C . 小说引人入胜,先后三次用拟声词“叭”“砰砰”“叭”描写清剿大队追兵的枪声,营造越来越紧张的故事氛围,使读者的心越揪越紧。 D . “穷鬼滩”是关大妈与倪老虎的交汇点,小说通过关大妈智救革命者的故事,着力展示她与清剿大队斗智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冷静的品质。
    3. (3) 小说中写关大妈应付清剿大队盘问时,“关大妈大声说着,连自己听着,也觉得这不像自己的喉音了”,这表现了关大妈怎样的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 (4) 小说开头和情节展后有多次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41分)
  • 3. 文言文阅读

    高颎,字昭玄,自云渤海蓚人也。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年十七,周齐王宪引为记室。武帝时,袭爵武阳县伯,除内史上士,寻迁下大夫。以平齐功,拜开府。寻从越王盛击隰州叛胡,平之。高祖得政,素知颎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迟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歔欷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因平尉迟迥。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 , 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开皇九年,晋王广大举伐陈,以颎为元帅长史,三军谘禀,皆取断于颎。及陈平,晋王欲纳陈主宠姬张丽华。颎曰:“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取丽华。”乃命斩之,王甚不悦。及军还,以功加授上柱国,进爵齐国公。上并州,留颎居守。及上还京,赐缣五千匹,复赐行宫一所,以为庄舍。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帝大笑,时论嘉其有让。时荧惑入太微,犯左执法。术者刘晖私言于颎曰:“天文不利宰相,可修德以之。”颎不自安,以晖言奏之,上厚加赏慰。

    (选自《隋书·高颎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B .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C .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D . 上尝从容命颎与贺若弼言及平陈事/颎曰/贺若弼先献十策/后于蒋山苦战破贼/臣文吏耳/焉敢与大将军论功/
    2. (2) 下列对文中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纳言,古代官职名,职责是宣达帝命。史书记载:“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 B . 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 C . 幸,文中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幸”有“召幸”与“近幸”之分,前者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后者则多指帝王对官员而言。 D . 禳,消除灾邪。祈禳是佛教最富特色的法术,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高颎聪明敏捷。高祖在执掌北周政权时,因其聪明能干、擅长军事又多有谋略而重用之。 B . 高颎有担当精神。朝廷危急,高颎辞母,仲方辞父,都体现了可贵的忠义与担当精神。 C . 高颎深为皇帝倚重。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D . 高颎直言敢谏。高颎以妲己祸乱殷商为鉴,劝谏晋王,冒着被晋王记恨的危险斩杀了张丽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

      ②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

    5. (5) 高颎辅佐隋文帝建立了隋朝,居功至伟,被后人称为“真宰相”,是难得的人才,那么他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是否遇到过两难抉择呢?请在文中找出来一处。
  • 4. 古代诗歌阅读

    太原早秋

    李    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①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这年夏季作者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贵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数月,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到了秋季便写下了这首诗。②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 . 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 . 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 . 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2. (2) 同样是写秋天,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2. (2) 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3. (3) 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 6.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抄袭胡编、搜奇媚俗、善恶不辨,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____,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____,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____,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____”, 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文艺。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投机取巧    急功近利    粗制滥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B . 随机应变    鼠目寸光    粗枝大叶    写鬼写妖技高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 . 投机取巧    鼠目寸光    粗制滥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D . 随机应变    急功近利    粗枝大叶    写鬼写妖技高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2. (2) 与文中画横线词语“娱乐至死”的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 B . 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C . 科学家借用一个歌手的名字,给克隆羊取名为“多利”。 D . 深受触动的鲁迅于是在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B . 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文艺。 C . 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凝聚起中国力量,阐发好中国精神,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品文艺。 D . 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    ①    。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张秉贵生前长期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    ②     , 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周到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    ③    。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他人和社会做出了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 . 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 . 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 . 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科书,又称教材、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求学生涯中,谁也离不开教科书。我们热爱教科书、敬畏教科书,有时候可能也会怀疑教科书、探究教科书……不仅如此,教科书的意义,也辐射到生活中。于是,我们看到了教科书式的人物、教科书式的操作,也认识了生活中某些“反面教科书”……

    某学科老师想了解同学们从教科书中得到的收获和对教科书的感受。请以“和您聊聊教科书——致XX学科老师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思想健康,态度积极;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结合情境,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