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10-20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14</strong>小题,共<strong>28.0</strong>分)
  • 1.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
    A .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 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年侵华战争
  • 2.  1861年,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要求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干的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同之荣耀”。而雨果却认为“这是两个强盗,一个在洗劫财物,另一个在放火。”巴特雷和雨果都是在评论(  )
    A . 三元里人民抗英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 . 黄海海战
  • 3.  太平天国提出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一主张可以在下列哪一文献资料中找到(  )
    A . 《新青年》 B . 《时务报》 C . 《天朝田亩制度》 D . 《资政新篇》
  • 4.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办民用工业,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吸收私人资本。从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商人,直接投资近代民用工业。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请观察如图的名片,张先生身份的变化说明了(  )
    A . 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 洋务运动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C . 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富强道路
    D . 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民用工业的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 5.  古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弟子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和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里描述了两位民族英雄,他们的共同功绩是(  )
    A .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B . 抗击了外国侵略
    C . 打击了清朝统治 D . 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 6.  有学者认为:“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倘使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
    A . 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B .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起步
    C .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传播 D . 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 7.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指出“1900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有一次集体亮相,他们充分展示着各自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1900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其中的“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使中国(  )
    A . 开始改变社会发展进程 B . 开始传播资本主义思想
    C .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 开始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8. (2019八上·莘县期中) 张教授用“三民主义”的内容给自己三个儿子当笔名,他三个儿子的笔名应是(    )
    A . 民族、民权、民生 B . 民主、民权、民生 C . 民主、民族、民权 D . 民主、民族、民生
  • 9.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和“失败”主要是指(  )
    A . 实现了中国近代化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B . 成立了中国同盟会革命失败
    C . 成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 . 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革命失败
  • 10.  孙中山病逝后,江西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保卫团撰写了一副挽联:“恢复旧山河,为同胞造福,为汉族争光,救国维殷,剩有丹心照千古;创造新世界,是社会伟人,是民国杰士,全功未竟,应留遗恨到九泉。”其中,“创造新世界”指的是(  )
    A . 创立中华民国 B . 阐释三民主义 C . 创建黄埔军校 D . 支持工农运动
  • 11.  北洋军阀时期,老百姓门口的对联由“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与上述表述密切相关的是(  )
    A . 清帝退位 B . 宋教仁遇刺 C . 二次革命 D . 军阀混战
  • 12. (2015七上·六盘水期末) 在中国的大地上,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向一个新时期的人物是(   )                                                        

    A . 鲁迅 B . 陈独秀 C . 李大钊 D . 胡适
  • 13.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 . 义和团运动  B . 五四爱国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国民革命运动
  • 14.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许德珩回忆说:“同样是爱国的革命运动,然而五四运动却高于辛亥革命。”得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五四运动(  )
    A . 敢于彻底反帝反封建 B . 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C .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成功 D . 明确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3</strong>小题,共<strong>32.0</strong>分)
  • 15.  一部近代史,半部是上海。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见证。因为这里最早成为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外商企业最早进入,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上海还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产生与传播的中心,也是革命风暴的中心。某班同学将近代上海历史浓缩下面三个版块,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图片作为展示: 
    1. (1)  在【屈辱开始】版块中上海是依据哪一条约成为通商口岸的?这一条约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2. (2)  在【近代先声】版块中上海“产生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源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试举一例武汉在此事件中的表现。
    3. (3)  请从【觉醒年代】中的两幅图片分别举例并加以说明上海是中国“革命风暴的中心”。
  • 16.  读书信•寻历程•悟心态——国人寻求变革的历程 
    【君主的信】 
    乾隆帝1793年致乔治三世的信:“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王先谦《九朝东华录》卷47

    【士大夫的信】 
    李鸿章(1864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康有为(1895年):窃以为弃台民之事小,散天下民之事大;割地之事小,亡国之事大……日本一小岛夷耳……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康有为全集》

    【中华少年的信】 
    美国总统拜登:现在中国正在领跑电动汽车竞赛,这就是事实。要知道,我们曾经比任何国家在科研上的投资都多,现在我们变老八了,中国成了第一名,不能再这样了! 

    1. (1)  乾隆帝拒绝英国体现了怎样的心态? 
    2. (2)  李鸿章在这封信中关注到什么问题? 
    3. (3)  康有为这封信是写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4. (4)  既然两位士大夫有了一个相同的认识,是不是代表大家都选择了相同的路呢?请说明理由。 
    5. (5)  结合当今世界发展形式,我中华少年应该持有怎样的心态?请向美国总统拜登就此事件写一两句话。
  • 17.  根据如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问题。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o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护国运动开始新文化运动

    1919年

    五四运动

    1. (1) 从上述材料中分别找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探索的事件和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事件。
    2. (2) 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几个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主题或观点,并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