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汉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开学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19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官学下移是推进先秦儒家君子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私学并没有完全把弃官学的教育理念、目的和方式,二者紧密相关,“君子”是联结二者关系的一个重要概念。 

    这里所谓的官学,是指周王朝以法律形式颁布的教育制度。官学受教育的对象主体是贵族子弟,也包含平民百姓。官学主要以《诗》《书《礼乐》为教授内容。官学的教授内容与孔子开副的私学之教并非没有关联,孔子传授七十二子之徒“礼乐之教”,都说明私学和官学的共通性。官学的目的并非单纯的普及教育,更重要的是“选士”。“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周礼》)"选士”制度促进了人才培养,为周王朝的行政体系提供了人才保障,同时也促进了民间“兴贤""兴能”良好风气的形成。但官学随着周室的东迁而逐渐没落,春秋时期官学已经严重失能。

     至孔子时代,官学失能现象愈演愈烈,《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孔子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而私学的兴起延续了官学职能,先秦儒家君子观念正是在这一局势下,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的。孔子大力提倡私学,主张君子“文”“质”兼备,这一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华君子文化。不过,应该注意到,孔子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君子”的培养理念,与周朝的官学有着紧密的传承关系。 

     首先,从培养目的来看,官学道求的“德行”“道艺”与孔子提倡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相一致。官学本身是"兴贤"之举,是为了选拔出周王朝的行政人员,所以对德行和道艺有明确要求,这从传授者必须是"里中之老有道德者”的师资要求上就能看到。重“道艺、孝悌、仁义"在官学失能后并没有彻底消失,儒家将其延续下来并使之成为自身学说的核心。孔门对德行的重视毋庸置疑,对“道艺”的重视在孔门七十二子行述中皆有体现。后世往往将“君子”视为抽象的道德概念,实则与先秦儒家理念不甚相符。 

     其次,从教学内容来看,官学主张"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和"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史记·孔子世家》)相一致。《诗》学、《礼》学具有积极的社会作用,政治活动中的宴会饮酒、朝聘祭祀、诸侯盟会无不渗透着《诗》《礼》精神。 

    再次,从"兴贤"职能来看,官学通过"大比"之制,选贤举能使俊杰之士进入行政系统,为国家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官学下移后,士人的入仕往往借助师长的荐举得以完成,如在孔门,孔子“使漆雕开仕"(《论语·公冶长》)等。这些通过师长举荐的士人,需要得到来自师长对其"德行与"道艺"的肯定。战国时代儒家对弟子"穗行""道艺"要求更加严苛要求弟子言必称州“不悖师说",否则绝无入仕之可能。

    总之,周制官学注重“德行”"道艺"的培养,在周室衰微、官学下移后,这一理念并没有消失,孔子开创的私学继承了官学的核心理念。先泰儒家主张“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并非一味凸显作为道德楷模、人格典范的君子,而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

     (摘编自马爱菊《官学下移与君子“文质彬彬”》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二者联系紧密,官学后来严重失能,私学延续了官学职能。 B . 儒家所提倡的君子观念与周朝的官学有着传承关系,经由孔子的大力推动得以发展。 C . 在先秦儒家的理念中,君子要"文""质"兼备,只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达到的。 D . 士人在官学与私学中入仕的途径不一样,前者靠"大比"之制,后者靠师长的荐举。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阐述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关系,然后明确指出“君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B . 文章从培养目的、教学内容、“兴贤”职能三方面阐释孔子等儒家的理念与官学的关系。 C . 文章第二段运用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论证了先秦时期官学与私学之间的共通性。 D .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结构,文末指出先秦儒家君子是集“德行”与“道艺”于一体的贤士。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朝“选士"制度有利于周朝行政体系的人才保障和民间“兴贤”“兴能”风气的形成。 B . 文章从历史发展脉络这一维度,论述了君子自先秦到现在都具有同一内涵,没有变化。 C . 官学对师资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私学则没有此要求,在传授者的选取上比较随意。 D . 战国时代只有儒家才会对弟子的“德行"“道艺”有所要求,最后师长认可才会举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2004年起,国家试办农家书屋,并不断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升级”,以数字农家书屋让农民在田间地头享受服务。经过10余年的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已经在深化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国数字农家书屋至今达36.1万个,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3/5,比2019年的12.5万个增长了近两倍。 

     各地数字农家书屋建设各有特色,如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的农家书屋采用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模式;山东省潍坊市向原省定贫困村发放数字农家书屋“E播宝”设备,实现了农家书屋与县图书馆“一卡通”并网互联;重庆数字农家书屋覆盖了所有农村教学点,为农村儿童打造了良好的数字阅读阵地;浙江省温州市探索出数字化、文化活动、全民阅读、实体书店、文化礼堂、非遗、学生之家、文旅等八大“农家书屋十”模式,实现了农家书屋融合共存、转型升级。 

     (摘编自《为乡村阅读高质量发展插上数字“翅膀”》 

     材料二: 

     当前数字农家书屋的乡村文化主题资源不足,多集中于乡村技艺、生产种养殖等社会经济类内容,而诸如乡村节日、非遗、乡村习俗、乡村戏曲等文化类内容相对较少,数字农家书屋文献信息服务与村史馆乡情民忆传承的融合发展严重滞后。 

     各地建设数字农家书屋的过程中,较少前置性地倾听村民需求,未能根据村民意见及时调整建设方案,数字资源与村民需求符合度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并未设立有效的反馈机制,现有App往往只有单向的意见反馈通道,且难以得到有效回应;同时,线下反馈渠道不足,缺少专人采集意见,也缺乏入户走访意识。另一方面,数字农家书屋协作式生产供给机制尚未完善,不同生产供给主体之间业务流程关系复杂紊乱,导致内部沟通与协调不畅,无法及时将村民需求反馈到内容与服务的改进中去。由于社会力量引入不足,仅凭政府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运用技术工具精准分析村民的需求和意见。 

     目前,绝大多数数字农家书屋缺乏互动渠道,村民无法就自己所阅读的图书、音视频进行评论、分享、点赞等操作,难以满足自我展示与人际交往的需要,村民之间很难互动交流。这会降低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影响其对数字农家书屋平台的满意度。虽然有少数数字农家书屋平台提供了分享功能,但受众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传播范围会受到其现实社交圈子的限制。 

     (摘编自《数字赋能看农家书屋如何“蝶变”》) 

     材料三: 

    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这为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的现实困境指明了方向。要通过数字赋能,将“村村有书屋"变为“人人有书屋",提升服务能力,让线下图书馆或农家书屋形成农村阅读风气。从“田间"到“云端”,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观看非遗表演,听乡村音乐,看乡村美术展,等等,既满足科技发展时代村民对文化的多层次需求,也为数字化农村的发展添砖加瓦。这时候,农家书屋可能就不再是几间房子,而是一片园区。农家书屋的消费者可能不仅是本地农民,还有各地的游客。游客带来的信息和建议,又会进一步促进乡村阅读的创新。要在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上加快补短板。根据《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到2022年底,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要把乡村阅读与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旅结合起来,用阅读促进各项文化活动,用文化活动倒逼进一步阅读。让图书馆或农家书屋从乡村振兴的文化“加油站”转向乡村振兴的“公路综合服务区”。当然,人才引进和培养不可缺。要鼓励“双招双引"和“乡贤带富”,让人才提升村民的数字素养,指导阅读,促进阅读;让小镇青年通过文创来丰富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从而形成更好的乡村阅读氛围。

     (摘编自《数字赋能打通乡村阅读“最后一公里”》)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对数字农家书屋的建设干分重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全国数字农家书屋现在的数量已经占全国农家书屋总量的一半多。 B . 当前,之所以数字资源与村民需求符合度较低,就是因为线下反馈渠道不足,缺少专人采集村民的意见,也不人户走访。 C .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2022年4月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为数字农家书屋发展指明了方向。 D . 数字农家书屋在乡村振兴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要将其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公路综合服务区”,使其功能多样化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国各地采用多种形式发展数字农家书屋,如采用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全覆盖模式、与县图书馆“一卡通”并网互联等。 B . 目前农家书屋所设有的App往往只有单向的意见反馈通道,这就使得不同生产供给主体之间的业务流程关系复杂紊乱。 C . 与过去相比,农家书屋的规模变化大,已由过去的几间房变成了园区,来此阅读的人群中,除当地的村民外,也有游客。 D . 当下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大有提高,覆盖了一半以上的农村地区,5G网络覆盖了所有的农家书屋,促进了乡村阅读。
    3. (3) 当下,如何完善数字赋能下的农家书屋建设?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木工老木头 胡金洲 

     我买来这套二手房,打算装修一下。卧室和客厅准备将就,厕所和厨房不行,必须重装。 

     请来了四个人,三个工人,一个头儿。头儿很年轻,三十毛边儿,满面红光。头儿率先进门,三个工人背着鼓囊囊的工具包跟着进屋,眼睛不闲着,从天花板看到地板。 

     “往里走!往里走!”头儿抬手朝厨房和厕所指指,三人鱼贯而入。 

     我没当一天完整的监工,我听不得砸瓷砖的声音,更闻不得厕所飘出来的那股长年积存的余味。我一天来一次,站上一会儿就走人。我每次来都看到三个工人在兢兢业业地干活儿:水电工手握电刀笔直直地割着水管或者电线槽子,泥工埋头和泥倒浆铺着地面,木工站在梯子上给墙纸封彩色木条。那一副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就像朋友邻居过来给我帮忙似的。 

     我下楼买了三包烟、一瓶52度老白干。等头儿出门下了电梯,我朝正撅着屁股挖水管槽子的胖子肩上拍了一下,把烟酒给他,让他分发和保管。胖子随手把烟分给两个工人,自己抱着老白干看了又看。我问:“怎么?假酒?"胖子笑:“俺不怎么爱烟,就爱酒。没想到你老哥子真懂俺,俺这辈子就爱喝这牌子的老白干!"我奇怪:“咋说呢?”他手指商标:“这是俺老家产的!亲娘老子呀!"大家哈哈大笑。 

     胖子姓程,木工师傅,看起来四十出头儿。大家伙儿叫他老木头。厕所门蚀烂了一块木板,程师傅换了一扇门。本想简单换了就行,可他挺仔细,在门上用木条做了一个兰草图案。我一高兴,就让他在屋门口再做一个直抵房顶的鞋柜。另外,让他帮着买一把锁把大门的锁换了。 

     他一边干活儿,一边与我聊天。我问他:“你年纪轻轻,大家为啥叫你老木头?"他笑:“做人要那么精干吗?"他推着刨子,从刨子口揪出木屑,接着说:“五年前俺来武汉打工,一个搞收藏的老头儿要打一房老式红木家具,他找到俺。俺找了一个人一起干。做好了主卧室的大衣柜,我们两人搬着它往墙边挪,不小心磕到地上的斧头,衣柜歪了,找来的人却松手跑了。衣柜倒在俺身上,俺撑腰死死抵住……"我问他砸到了没有,他说:“住了几天医院。出院后,他们就叫俺老木头。”又一笑:“俺命不木。后来,老头儿送俺两包烟、两瓶酒。上工时俺给人发烟,打开一看,是两千块钱!"我笑:“还不木?幸亏没整包发给人家呢!" 

     第二天,我一早来监工,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屋里吵吵嚷嚷,便停住脚步在门外听了几句。“他给你们送烟送酒,他就是好人?人家是使两个钢销子换你手上的百元大钞!城里人的心眼儿,哪个不是蜂窝煤做的!" 

     “俺这辈子不是没见过烟酒,人家这是懂规矩!”“懂什么规矩?破鞋柜少几扇小门就叽叽歪歪!”“老板,俺说加三扇小门你也叽叽歪歪不答应呀!! 

     听到这里,我才醒悟头儿为啥事发我的火了。他是为门口那个鞋柜! 

     鞋柜打好我过来验收,发现鞋柜上下都有门,唯独中间几块豁牙裂齿没装门。我询问头儿,头儿装糊涂,怪我起先没说清楚。一来二去,我俩争执了几句。不想, 他今天借骡骂驴,挑拨离间。 

     我这回来,就是为了鞋柜的这几扇门。没说上两句,我和头儿又吵了起来。两个师傅一直从中劝和,胖子程师傅没吱声,走到门口,一个人抱着胳膊上下看着鞋柜。 

     装修完工的当天,我从超市买菜回来,进电梯时不小心跟一个人撞个满怀。抬眼一瞧,原来是胖子程师傅。他背着鼓鼓囊囊的大帆布包,匆匆忙忙跨出电梯。我赶紧打招呼:“程师傅,又给谁家装修啊?上我家来坐坐啊!"电梯门进入关合程序,剩下一条缝,框下黑黑的半张脸,还有浑厚的半句话:“下次吧!下次换门锁上你家喝茶…… 

     走到家门口,我下意识地看看门前的鞋柜,猛然发现中间敝着口的那几块地儿消失了,由三扇新崭崭的白色小门掩住了。门口的簸箕里,被扫进一堆新鲜的木屑。过了一天,程师傅来家里换大门门锁,同时把鞋柜上的几扇新门装了小锁。我给他工钱,他说工钱在锁钱里,顺手给了我一张发票。我说:“难怪大家叫你老木头,不会赚钱。”他背着工具包,笑眯眯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头儿,去找算命先生算命。算命先生掰着他的手心,看了看,说:‘你木!可真木!'那地方说‘木’意思是说实诚,你人‘木’就是你实诚。这个老头儿不喜欢,对算命先生说:“俺知道凡到你这儿来的人,你都说这人木那人木,请问天底下还有不木的人吗?'算命先生收起卦摊,气噘噘地说:‘就你不木!?"我直笑:“老头儿是你自己吧。” 

     他摇摇头:“是俺爹。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砸瓷砖有噪音、厕所余味难闻,小说交代了“我”一天来一次、站上一会儿就走人的原因,也介绍了三位工人的工作环境。 B . 程师傅说话多自称“俺",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他用“亲娘老子”的感叹表达对老白干的酷爱,体现了浓郁的乡土情结。 C . 程师傅换了厕所的门,用木条做上兰草图案,表现了他的认真、细致与热忱,获得了“我”的信任,招致“头儿”的怨恨。
    2. (2) 小说反复写到“烟酒”,有什么作用?
    3. (3) 小说以算命先生的故事结尾较为精彩,请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吴之前君太伯者,后稷之苗裔也。后稷为儿时,好种树禾、黍、桑、麻、五谷。五土之宜,稷、泰、禾、蘖、麦、豆、稻,各得其理。尧遭洪水,人民泛滥,遂高而居。尧聘后稷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三年余,行人无饥乏之色。乃拜后稷为农师,封之台,姓姬氏。后稷就国为诸侯。其孙公刘。公刘慈仁,行不生草,运车以避葭苇。公刘避夏桀于戎、狄,变易风俗,民化其政。公刘卒,子庆节立 

     其后八世而得古公亶甫,公刘、后稷之业,积德行义。薰鬻、戎姤而伐之,古公事之以犬马牛羊,其伐不止;事以皮币、金玉重宝,而亦伐之不止。古公问何所欲?曰:"欲其土地。"古公"君子不以养害。害所养,国所以亡也。而为身害,吾所不居也。"古公乃杖策去邠,逾梁山而处岐周,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居三月 , 成城郭,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民五倍其初。 

     古公三子,长曰太 , 次曰雍,少曰历。季历生子昌,昌有圣瑞。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因更名曰季历。太伯、仲雍望风知指,曰:“历者,适也。”知古公欲以国及昌。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古公病,将卒,令季历让国于太伯,而三让不受。于是季历莅政,修先王之业,守仁义之道。季历卒,子昌立,号曰西伯。遵公刘、古公之术,业于养老,天下归之。西伯卒,太子发立,任周、召而伐殷,天下已安,乃称王。追谥古公为太王,追封太伯于吴。 

    (选自《吴越春秋·吴太伯传》,有删改)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邠人父子兄弟A]相师B负|C|老携|D|幼|E|揭釜甑|F而归|G古公H|居三月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相五土之宜"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相”意思不同。 B . 履在文中是动词,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足下蹑丝履”的“履”意思不同。 C . “修公刘、后稷之业”与“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修”意思相同。 D . 太伯、仲雍、季历三人名字中的“伯”“仲”"季",可用于表示兄弟次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刘怜爱生命,不愿伤及草木;为避夏桀的祸乱而迁居戎、狄之邦,当地百姓得到他的教化。 B . 薰鬻、戎姤来犯,古公亶甫先以物资贿赂求和,见未能起效,他为人民着想,便迁离了邠地。 C . 古公亶甫把少子改名为季历,暗示他的意图;太伯与仲雍便剪短头发,身刺花纹,以表不满。 D . 季历与姬昌遵先王之道,推行仁政,百姓归附,为后来的姬发讨伐商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曰:“兴王业者,其在昌乎?” 

       ②古公病,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 

  • 5.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回答问题。 

     王氏能远楼范 椁 

     游莫美天池鹏,归莫问辽东鹤①。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请君得酒勿少留,为我痛酌王家能远之高楼。 

     醉捧勾吴匣中剑,斫断千秋万古愁。 

     沧溟朝旭射燕甸,桑枝正搭虚窗面。 

     昆仑池②上碧桃花,舞尽东风千万片。 

     千万片,落谁家?愿倾海水溢流霞①。 

     寄谢尊前望乡客,底须惆怅惜天涯。 

     [注]①辽东鹤,传说中的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②昆仑池,传说是西王母的居所,池上种有碧桃,吃了可以长生不老。③流霞,神话传说中的仙酒,这里代指美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四句是说人活世间,与其羡慕天池鹏和辽东鹤能够随心所欲,不如发愤图强,靠自己的努力锐意进取,最终达到登高博见之境界。 B . "醉捧勾吴……"二句与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句意有相似之处,但语气上更斩钉截铁,立意较为积极。 C . "痛酌”与“醉捧"相呼应,写诗人举杯痛饮后,捧着利剑,酒意未散,步履摇晃,刻画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诗人形象。 D . 结句寄语思乡的朋友,不必乡愁百结、惆怅无涯,又紧扣楼名"能远"的题意,表现诗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2. (2) 这首诗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将实景与幻境融合,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艺术特色。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而在《赤壁赋》中作者则用“”一句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 
    2. (2)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两句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3. (3) 我国古诗词中,常借用“松"这个意象来吟咏性情,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张家界,既有_①的自然美景,也有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走进张家界永定区王家坪镇马头溪村,悠悠古韵随着村内保存完整的吊脚楼、风雨桥等古朴建筑扑面而来。在马头溪沿岸公路两侧,临溪绵延十余里,是村民们自发栽种的落叶水杉树。炎夏以绿荫蔽日,金秋则披上盛装——水杉无言,却用四季的变换,诉说着古村的变迁。武陵源区协合乡龙尾巴社区是远近闻名的“民宿村”。社区内,一栋栋由农房修缮而成的特色民宿点缀在山野之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诗画意境引得游客 ②。“民宿是武陵源的新风景。”当地民宿经营人员聂吉鸿介绍,不仅民宿经济的蓬勃发展,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难题,还让特色山货不愁销路,带动当地产业。来到刘家坪白族乡,一座极具木屋排栅风格的砖红色现代建筑十分 , 这便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纪念馆背倚大山,呈后高前低趋势,顶端仿佛一顶红军帽;正面仰视纪念馆,又好似红二方面军正款款向人们走来。听民歌,学民歌,重温长征路,是许多人来到桑植的初衷。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霰和雪花都是由冰雪晶演化而来的。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云中的冰雪晶会不断通过贝吉龙效应吸收周边过冷水滴中的水分,从而不断生长。由于重力的作用, ① 。冰雪晶在下落过程中如果进入过冷水充沛的区域,就会不可避免地跟过冷云滴发生碰撞。此时,像胶水一样的过冷云滴就会粘到雪晶上,并冻结成冰,大气物理学中习惯将这种冰称之为凇,将这一过程称之为凇附过程。( ▲),转而形成一种球形或圆锥形的小冰珠,这就是霰。

     据此,我们可以总结出霰的诞生过程,即它必须要经历云中水汽在凝结核上凝华成冰雪晶和云中过冷水滴 ② 这两个过程。当冰雪晶在下落过程中遇到的不是过冷云滴而是其他冰雪晶,在适宜的气温条件下,冰雪晶之间就会相互粘连,从而形成鹅毛般的大雪。冰雪晶是霰和雪花的初级阶段,下落过程中的不同经历让它们的形态③ 。霰的个头很小,直径仅2~5毫米,所以经常被人忽视。众多霰粒落到地上后,呈现出白茫茫的一片,故而常被误认作雪。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陈 
      A . 凇在冰雪晶上越聚越多,冰雪晶原有的六个角便荡然无存。圈 B . 凇在冰雪晶上越聚越多,原有六个角的冰雪晶便荡然无存。 C . 冰雪晶原有的六个角荡然无存,使凇在冰雪晶上越聚越多。 D . 凇在冰雪晶上越聚越多,荡然无存的是冰雪晶原有的六个角。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庄子·秋水》里,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诶,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我们的人生中也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局限,如:找工作时要找稳定的;年龄大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而当稳定的工作收入偏低时,才发现不稳定的兼职工作有时候反而收入更高;当为逝去的年华悲叹时,才发现比自己年龄大的人正在不断开拓新的人生领域…… 

     当一个人突破了人生中那些局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拓宽了视野,放大了格局,你会发现,人生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当一个国家突破了某些陈旧的思想观念束缚,放眼看世界,国家面貌会焕然一新。

     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局限与突破”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