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10-13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30分)
  • 1. 口语交际。

    我是讲解员

    我是一个讲解员。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一处名胜。这处名胜的

    1. (1) 名称是:
    2. (2) 所在的地方是:
    3. (3) 主要的特点是:
    4. (4) 最深的印象是:
  • 2. 读拼音,写词语,要把每个字写得工整美观。
    1. (1) 荣yù 
    2. (2) tiào 望远方
    3. (3) 家qín 
    4. (4) mào 合神离
  • 3. 选字填空。                                                      

    A.炼

         B.练     

    C.锦     

    D.绵

    1. (1) 延起伏
    2. (2) 讲 习题
    3. (3) 绣前程
    4. (4) 锻 身体
  • 4. 选词填空。                                                      

    A.观察    

    B.注视    

    C.审视    

    D.端详

    1. (1) 黄继光愤怒地 着敌人的的火力点。
    2. (2) 英雄的侦察兵都有一双会 的眼睛,一颗会思考的头脑。
    3. (3) 奶奶 着挂在墙上的一张多年前的全家福中的爷爷不说话。
    4. (4) 沃克医生重新 着眼前这个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 5.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武松打虎真勇敢。武松很机智。(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 (2) 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里。(加上两个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 (3) 今天看到外公,我觉得他老了很多一下子。(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4. (4) 把下面的词语用进去,写一处情景。                                               

      阳光明媚

          心旷神怡    

      风清气爽

  • 6. 把古文名句补充完整。
    1. (1) 多 不义,必自毙。——《左传》
    2. (2) 恻 之心,仁之端也。——《孟子》
    3. (3) 吾 之坚,物莫能陷也。——《自相矛盾》
    4. (4) 人 无信,不知其可。——《猴王出世》
  • 7. 先补充诗句再与作者正确连线。                                                                                                                                                   

    牧童归去 牛背

    短笛无腔 口吹

    雷震

    剑外忽传 蓟北

    初闻涕泪 衣裳

    杜甫

    乡村四月 人少

    采了蚕桑 插田

    翁卷

    黄沙百战 金甲

    不破楼兰 不还

    王昌龄

  • 8. 写出下面文言文的白话意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杨氏之子》

二、阅读(40分)
  • 9. 阅读。

    跳水

    列夫•托尔斯泰

    ①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②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③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④“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⑤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⑥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 (1) 解释词语。

      ①放肆——

      ②心惊胆战——

    2.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灵巧——

      ②摇摇晃晃——

    3. (3) 填写故事的主要线索。

      ①水手拿 取乐

      ②孩子追赶 

      ③猴子拿 取乐

      ④船长瞄准 

    4. (4) 结合内容填空。

      的猴子

      的孩子

      的水手

      的船长

    5. (5) 把下面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语换成“因为……所以……”,意思不变。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6. (6) 细读第⑤自然段,按要求完成。

      ①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 的过程。

      ②这段主要通过对船长的 和 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③从“船长立刻瞄准孩子”说明——

      ④从“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说明——

    7. (7) 中外名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宝库。写出你还读过的外国名家名篇。

      作家:

      篇名:

  • 10. 阅读。

    母亲的味道

    钟秀华

    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牌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

    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

    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棵、饭包肉圆、薯圆、艾米棵等都百吃不厌。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艾米棵的清香味。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成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

    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

    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

    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

    1. (1) 选择文体。
      本文是一篇(    )。
      A . 说明文 B . 记叙文 C . 散文
    2. (2)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入心灵(xiē qiè) 

      一碗饭(chéng shéng) 

    3. (3) 按要求另写词语。(文章以外的)

      ①一窍不通——(一字开头的成语)

      ②走村串户——(走字开头的成语)

    4. (4) 细读第一段。用“虽然……但是……”的关联词语写出段意。
    5. (5) 细读第二段。用五字短语补充写出母亲一早做的事情。

      ①第一,起床启锅灶

      ②第二,

      ③第三,喊儿女吃饭

      ④第四,

    6. (6) 细读第三段。这个自然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来写母亲的味道。

      ①正面描写是母亲学会了 

      ②侧面描写是父亲对比时 

    7. (7) 判断。深读全文,你认为母亲的味道最为深刻的含义是什么? (    )
      A . 母亲味道是沾染着厨房的味道。 B . 母亲味道是给孩子温暖的味道。  C . 母亲味道是奉献家人爱的味道。
    8. (8) 填空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写 ,表达了 

    9. (9) 每个孩子都有着对母爱的深深体会,请用诗歌的形式写出对母亲的赞美。

三、写作题(30分)
  • 11. 习作运用(二选一)

    ①他(她)让我 

    提示与要求:

    《论语》中有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每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游玩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许就在那一瞬间,有的人的行动、言语、乃至表情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难忘。或许,这人、这事会给你以教益或启发。请同学回想一下,你记忆中有过这样的事件,写一写。

    ⑴补充题目。

    ⑵事件完整,表达清楚。

    ⑶写出教益或者启发等。

    ⑷语句通顺,500字左右,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听意见

    提示与要求:

    漫画风趣、幽默,还能让读者有所思考,有所启迪,获得教益。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下面这幅图画,深入、准确地理解漫画的主题意思。联系自身所见、所闻、所感写一写。(也可以根据图画内容编写一个故事,要在故事中写明一个道理。)字数在500字左右。文章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⑴联系现实,揭示图意。

    ⑵紧扣题目,结构完整。

    ⑶事例具体,详略得当。

    ⑷书写工整,标点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