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大理市辖区2024届高中语文毕业生区域性规模化统一检测...

更新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20 类型:高考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strong><strong>3</strong><strong>5</strong><strong>分)</strong>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经典中,传统儒家“四书”之中的《中庸》不仅是传统儒家文化的修养论、功夫论,更是传统儒家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就实质而言,《中庸》是数千年前中国古代哲人面对当时“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所做出的哲学思辨与思维总结。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一直以来以其内蕴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智慧浸润着中国人的心灵,指导着人们在现实的可能与不可能之间进行抉择。

    “中庸”吸纳了天地自然对立调和、互动互补的原则,并以之调和人类自身与天地、与万物的关系,达到中和的境地,使天地万物与人如常地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庸之道又是人间之道,可以用来调节伦常关系、社群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发展,也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不断与时俱进的。毛泽东常常把孔子及其学说从道德和哲学层面分开进行分析。他指出:“孔孟有一部分真理,全部否定是非历史的看法”“我们共产党看孔夫子,他当然是有地位的,因为我们是历史主义者”。毛泽东认为中庸观念本身不是“发展的思想",体现了保守性;但是从哲学上说,它“是从量上去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过犹不及’是两条战线斗争的方法,是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孔子的中庸观念没有这种发展的思想,以排斥异端树立己说的意思为多,然而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

    毛泽东采用正反两方面的辩证思维及运用两条路线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诠释“中庸”,肯定“中庸思想”的积极因素,拓宽与丰富了“中庸”思想的含义。邓小平在对传统中庸观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方法,光大了矛盾对立统一的内涵。他认为在事物对立的两极间,在同一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存在着广阔的处于差异状态的中间带、中介项。他充分认识到了这些中间带、中介项在事物稳定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反对盲目地超越中间带而走向极端,使传统“过犹不及”的方法论在现代的改革开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蕴含中华几千年深厚底蕴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又把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他不仅将“中庸思想”作为人的道德修养、官德建设以及社会道德建设的途径,而且对传统的中庸思想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比如,中庸之道的本质在于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在“何为中”的问题上,“中庸思想”的回答是“全为中”,而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再比如,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原则。这些都是《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思想在应对自然风险和进行社会治理中的新的运用和发展,实现了“有守”和“有为”的结合,体现了主观与客观、风险和机遇、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为我们更好决策、更有效开展工作提供了思维方式和领导方法。

    (摘编自王乐《当〈中庸>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二:

    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从中华元典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十部经书进行全新研究,是传统经学研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对经学的研究体现了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而略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该著作克服传统经学作为“专门之学”和“学究之学”所产生的弊端:一方面,因为是课堂讲课的实录,所以具有口语化的特点,能够为一般读者所理解;另一方面,因为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而略烦琐训诂考证,能够对十部重要经学著作的主旨大义进行阐发,使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对传统经学的主要思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该著作重视传统经学思想在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方面的作用,使得传统经学在当代新的学术背景下焕发出活力与生机。姜广辉认为:“经学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经学为中国文化命脉”。他认为:"古代经典凝聚着一个民族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种经验和教训经过历史的淘汰与锤炼,它是对整个民族精神的探讨、反思和弘扬的公共平台,也可以说是精神家园,因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作者能够抓住传统经学著作的核心精神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作用加以论述,如作者认为《尚书》的主要思想是“协和万邦”,《周易》的主要思想是“忧患意识”,《春秋》的主要思想是“大一统”等。作者以全新的理论视域对中华元典进行了诠释,这种诠释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开新”之功效。

    (摘编自赵耀锋《传统经学的现代化》)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庸》是传统儒家文化和思想体系中重要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彰显着传统儒家的入世情怀和处世哲学。 B . 孔子的中庸观念缺乏发展的思想,多为排斥异端树立已说之意,具有保守性,从哲学上说是从量上找出与确定质而反对左右倾则是无疑的。 C . 中庸认为“全”就是“中”,是以全局的视野和全面的方法看待世间万物,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与之高度契合。 D . 姜广辉摒弃了传统经学研究烦琐训诂考证的经学研究思路,开创了一条重经学主旨大义阐发的新路子,推动传统经学研究的现代化。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侧重论述中庸思想在现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材料二侧重经学研究的当代创新。 B .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发展在不断与时俱进。 C . 姜广辉认为古代经典凝聚着的民族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D . 如果不以全新的理论视域对中华元典进行论释,当代文化建设就难有“开新”功效。
    3. (3) 下列选项,属于“中华元典助推当代核心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一项是
      A . 杨之光认为《墨子》“节用”思想在当下仍有积极意义,主张挖掘和发扬其精神,来反对奢侈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 B . 儒家着力倡导的"礼"和"仁",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提升路径,将家国一体意识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 C . 《老子》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把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养生、治国用兵等各方面,行文冷静深刻,极富辨证色彩。 D . 鲁迅对《庄子》有自己独到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他评价《庄子》一书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4. (4) 对儒家中庸的“过犹不及”,应该如何辩证认识?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 (5) 某中学高三学生拟借鉴姜广辉《新经学讲演录》的思路研究文化经典,成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程,在研究对象的选择及研究方法的采取上你有何建议?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汴京的星河

    叶文玲

    孩提时,我有许多美丽的憧憬,天真的梦。那时,我最喜欢看天上的星河。夏夜仰望那缀满星星的夜空,我会几个小时地坐着发痴,小脑瓜里整个儿盘旋着关于星星月亮的种种神话传说。于是,我总相信月宫里有嫦娥,早晚有一天会从那影影绰绰的桂花树下飘飘走出,而那璀璨的星星呢,一定是那些调皮的小仙女随意抛洒的宝石珠贝。我很想什么时候飞上天去,抓住天幕的一角轻轻一抖,让这些明亮得耀眼的珠宝纷纷落下来,穿过云端,落到人间。

    傻念头想过万万千,我却从不以为可笑,倒觉得这些记忆,永远像蜜汁一样醇甜。大概就因为这颗未泯的童心吧,一些别人认为是不算稀奇的事,在我,却总要兴奋地大喊大叫。

    现在,我就又想叫喊了:最近,我真的看见了天上落下的星河——那明亮得耀眼的珠宝。

    那是在汴京——开封。这个赫赫有名的宋代京都汴梁城,果真又一次牵下了天上的星河,让无数次揣想过《东京梦华录》【注】笔下灯宵月夕的我,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

    素享盛誉的汴京,果不负人愿。在月华皎皎的元宵节,它再次以花光满路千门如昼的姿颜,呈现了它非同寻常的辉煌。

    非是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外来客言辞夸大,我总觉得在汴京看灯会,别有一番意趣,在灯会中看汴京,别有一番别处难以得见的古城神韵和京都风光。

    这种新奇有趣的感觉缘何而来?是因了那些盏灯,也因了那看灯的人,也因了那挂灯的街。

    先说那街。

    汴京的街,古今相映成趣,一片繁荣。路这厢,高高耸立起一幢幢现代化大楼;路那厢,则一色是明清风味的木柱木门木栅,特别是那雕镂朱漆的木窗棂,很能教人想起白话小说中所写的布衣小帽的“市井人家”。甚至连门口那长垂的竹帘一动,你都会蓦然一惊:是要走出一位肩搭长巾鼻头抹了点白粉的“酒保”,还是珠钗满头罗裙曳地的“女娇娃”?

    且说那人。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整日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一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荣,一向贫寒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率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今年,到开封游逛的人特别多,游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来观灯。

    再说那灯。

    我们抵达之时,虽是正午,却见鼓楼、龙亭这些主要街区,俱已“东风夜放花千树”了。

    说也怪,越盼淡月胧明,偏偏日落迟迟,待挨得黄昏近,笑语喧,好心的主人却又劝阻道:此时去观灯,保准你们挨都挨不到跟前!

    纵然心急难耐,也只好耐下心来,远远地站在门口,放眼眺望长街,果然是人潮滚滚,黑压压一片。虽未亲临,可是一阵阵传来的欢声笑浪,越发教你心痒痒得如痴如醉了。

    好容易等到了“灯火阑珊”时。哦,这话儿也许不算准确,已是夜露生凉月横中天了,兴致浓浓的观灯人,还是一簇簇一队队地蜂拥不绝。

    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许多光华。

    古人观灯,只能欣赏那奇巧百端的扎灯技艺,点的是蜡烛,糊的是绢纸,纵然巧夺天工,也难经风吹雪打;而今的灯,有了科学技术辅佐,自然更加高明。你看那腾跃而起的奔马灯浑身通亮,那纵马奔驰的勇士目光如炬;那能与人对话的机器娃娃灯前趋后仰,憨态可掬;那大书“为民作主”的扇子灯来回穿梭,熠熠生辉。

    呵,怪不得,所有的看灯人都不恋恋于那些只有光色,只亮不转的小灯,却把以上那些巨大的,既有传统技巧,又有现代化特色的新鲜有趣的大转灯,密匝匝地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点不错,尽管灯节是古老传统,但人,毕竟是80年代的人,现代人最仰慕的还是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啊!

    兴尽欲归时,在长街的拐角处,却又见到了一幅教我怦然心动的景象———间小木楼的门窗呀的一声启开,一根长竹竿软软地伸将出来,竹竿头上,滴溜溜地悬了一盏八角宫灯,那宫灯虽小,款式却玲珑剔透,做工也极精致细巧。一时间,我没看清灯壁上那悠悠旋转的花卉图样,只觉得像飘过去一簇飞花,一团流云……

    我看得呆了,循了那挑灯的手望去,恍恍的灯影下,只见是一个穿猩红雪衫的姑娘。许是那衣衫太红,那灯光太朦胧了,我看不清姑娘的眉眼儿,只见她那笑盈盈的脸蛋儿,被身上那件红衫,手中的那盏红灯,映照成了一团艳艳的红云……

    那红云,那灯影,久久地晃在我的眼前,直伴着我进入梦境。

    午夜,我果然重温了少年时的梦——我见那闪闪烁烁的星星,都从天河里飞溅下来,变成了“灯雨”,洒落在汴京城……

    (本文有删改)

    【注】《东京梦华录》:宋代孟元老作,回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盛况的作品,以黄帝“梦游华胥之国”的故事而命名,也是后世研究宋代都城文化史的重要著作。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心中有许多憧憬以及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时常做出超乎常人的行为,足见作者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B . 作者把汴京城里的灯比作天空中的星星,用众多的星星如雨一般洒落在汴京城,来写汴京城里元宵节晚上熙来攘往,盛况空前。 C . 文中加点处,作者“感如此新奇和庆幸”,是作者有感于汴京城的繁荣辉煌,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D . 文章结尾回扣开头孩提时的梦,想象中的星河与现实中的灯市交相辉映,充满诗意情韵,巧妙地扣住了“星河梦”的题旨。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头写儿时对着星空产生的想象,用手抖落夜幕中珠宝似的星星,这点扣了题目中的“星河”。 B . 作者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场景。最后“一团艳艳的红云”,由虚入实,足见作者对“汴京星河”的痴迷。 C . 作者特写了八角宫灯和穿猩红雪衫的姑娘,细腻而安静,与前文喧闹热烈的灯景形成对比,丰富了散文的内容和形象。 D . 散文在叙述上大量使用第一人称,兼有第二人称,亲切真诚,抒发了作者赏灯时的喜悦满足和兴奋之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 (3) 这篇散文构思精巧,层次清晰,请梳理这篇散文的行文脉络。
    4. (4) 有文学评论家说:“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请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strong><strong>5</strong><strong>分)</strong>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 , 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竟劝而尚意

    (节选自《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 , 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注】①罝(jū)罔,渔猎之网。②意:通“惠”,即“德”。③臧获:古称奴婢。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以德A就列B以官C服事D以劳E殿赏F量功G而H分禄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贵,尊贵;与《〈老子〉四章》中“不贵难得之货”的“贵”用法不同。 B . 九州,古代中国的代称,又称“汉地九州”,在不同典籍中说法不尽相同。 C . 涂,通"途",指道路,与成语“生灵涂炭"中的“涂”含义相同。 D . 课,指考核;与常见的词语“劝课农桑”中的“课”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墨子提出了“兼爱”“尚贤”“非攻”“节葬”“节用”等观点,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 B . 君王不授予人才高官厚禄和决断政务的权力,就不会得到百姓的尊敬和信任。君王要想事业成功,就要崇尚有品德有贤能的人。 C . 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 D . 孟卯夸夸其谈,赵括纸上谈兵,最终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祸患,韩非子认为,这是君王只看重口舌之辩的过失。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②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5.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墨子和韩非子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兴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凿壁借光”的故事被世人广为称颂;他多次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③刘向,字子政,汉朝宗室大臣、经学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诗人每日去江边与山峰对坐,触景生情,感发诗兴。 B . 颔联写眼前所见,渔舟漂泊,燕子翻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身处异乡,心念京华,满目皆愁。 C . 颈联运用典故,想象匡、刘,对比自己,只可惜自己“立功”无望,“立言”也成妄想。 D . 全诗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整体基调与《客至》相似,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2. (2) .本诗与《沁园春·长沙》均写道“同学少年”,表达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的句子是:
    2. (2) 《将进酒》中用起兴手法显示黄河滔滔不绝、气势恢宏的诗句是:
    3. (3) “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它能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古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strong>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首部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三部曲》开篇之作——《封神第一部》于近期在全国热播。本片汲取中式古典美学风格,人物造型古味浓郁,场景布置别具一格,道具设计①____,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华丽而壮观的古代仙侠世界。

    昆仑仙人、姜子牙等人物造型多来自于山西道教遗址永乐宫元明时期的水陆画,其他诸侯国的人物造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五色”的概念。影片搭建了②____的昆仑仙境,其灵感来源于宋代山水画;重要场景龙德殿的格局则按照故宫太和殿的形制1:1还原;古代商人“白”,因此整个宫殿以白色为主基调。道具设计充分利用“非遗"工艺:姜王后在戏中所披云肩,由“非遗”手工刺绣村中的绣娘耗时一年完成;在商王殷寿登基大典上用于表演的玄鸟,由山东潍坊风筝“非遗”传承人扎制而成;龙德殿王座屏风上面雕刻的饕餮③____,由“东阳木雕”团队匠心打造。

    《封神第一部》是对东方神话体系与工业电影美学进行的一次尝试性的碰撞与融合。

    1. (1) 下列句子中的“尚"与文中加点的"尚”,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了人民的事业,流血不惜,何况流这点汗呢! B . 父母在,有来处;父母去,只剩归途。 C . 达人在服装中加入时髦的元素表达真实的自我。 D . 宣德间,宫中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2. (2)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如果我们可以知道树木是否也会自我表达,这不是很有趣吗?但是树木会如何“说话”呢? B . 老宫讽刺地说:谢谢你,我的好心的沈老太爷……对你的这份“恩德”,我们是定要报的。 C . "低头族"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而出现的。斑马线上不做“低头族”,早就应该成为基本的安全常识。 D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炎炎夏日,紫外线变得更强烈,许多人只注意皮肤防晒,却忽略了更容易受到紫外线伤害的眼睛。

    眼睛是很脆弱的器官,紫外线的波长短、能量高,虽然肉眼不可见,但是不代表没有伤害。如果没有做好防护,紫外线从眼睛外部进入内部,从角膜、瞳孔,到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会给眼睛带来大小不等的损伤。即使短时间直视太阳也可能出现暂时的眼前黑影, ①____。根据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约有1300万左右的人罹患白内障,其中20%是因紫外线而造成的

    紫外线造成的眼睛损伤, ②。急性紫外线损伤指短时间内紫外线给眼睛造成的伤害。患者暴露在紫外线灯下或者展开电焊工作,还有滑雪时,眼睛保护不足,会导致眼角膜接触大量紫外线,出现眼睛有烧灼感、畏光、流泪等症状。慢性紫外线损伤③ ,常见的眼病主要是指翼状督肉,主要见于长期户外工作的患者。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strong>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当地时间2023年8月8日,美国夏威夷州毛伊岛发生严重的山火。大火在市区迅速蔓延,旅游胜地拉海纳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据报道,本场大火对毛伊岛上超过3.5万人造成威胁,至少1.1万名游客从毛伊岛疏散,数以千计居民逃离家园,火灾已造成115人死亡,另有数百人失联。据幸存者描述,自己在海边待了8个小时才等到营救人员,而相隔不远的夏威夷主岛上就是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驻扎地。一受灾人员透露,大火发生之后,美国军方拒绝向他们提供水、食物和其他物资。

    材料二:2022年8月17日以来,重庆涪陵、江津、巴南等区先后发生了10余起山林火灾。重庆市统一调度城市消防、武警官兵等3000余人紧急扑救。应急管理部统筹调度甘肃、四川、云南等省森林消防救援队伍一千余人火线支援。重庆发生山火后,不少市民自发组成摩托车队,往山火扑救前线运送物资。据应急管理部消息,截至8月26日8时30分,经各方共同努力,重庆森林火灾各处明火已全部扑灭,全面转入清理看守阶段,无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损失。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作文。

    要求:①选准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