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11-16 浏览次数:1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应用(10分)
  • 1.  填空题。
    1. (1)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2. (2)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3. (3)  ,赏心乐事谁家院!(《游园》)
    4. (4)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诗经·秦风·无衣》)
    5. (5)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两句,既写出了妻子独卧黄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写出了词人和妻子不能互诉凄凉的悲哀。
  • 2. 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精明的贾迎春、懦弱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的字是“不离不弃,仙寿恒昌”。薛宝钗金锁上錾刻的字是“莫失莫忘,芳龄永继”。铭文相对应,这就是所谓的“金玉良缘”的依据。 C .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D .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好友秦钟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3. “这种由生育和婚姻事实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这句话应在下文中( )处。

    社会结构中最重要联系是亲属关系。    A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体系是抽象的格局,当我们用这个体系来认取具体的亲属时,各人所认的就不同了。    B     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却不是你的父母;再进一步说,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    C    因之,以亲属关系所联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     D     每个网络都有个“已”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相同。

二、阅读(50分)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①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②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每年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它们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

    ③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硫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她还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④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⑤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⑥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⑦吉喜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⑧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⑨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泪鱼不同于其他鱼类,它被网挂上时百分之百都活着,大约都是一斤重,体态匀称玲珑。将这些蓝幽幽的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鸣的声音了。

    ⑩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⑪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⑫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⑬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吉喜乌黑的头发上落着干草屑,褐绿色的草屑还有一股草香气。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⑭产妇再一次呻吟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⑮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⑯的确,每年在初雪的逝川岸边,吉喜总能打上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活蹦乱跳的泪鱼。吉喜用来装泪鱼的木盆就能惹来所有人的目光。

    ⑰大约午夜十一时,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⑱“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⑲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⑳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天有些冷了,吉喜将头巾的边角努力朝胸部拉下,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㉑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㉒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受孕般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阿甲渔村在每年初雪降临的黄昏捕捞泪鱼,是为了消灾祈福。人们在寒冷的夜晚安慰了一条条悲伤的鱼,便也得到了内心的安宁。 B . 小说描绘了清新自然、淡泊宁静、韵味无穷的画面,带给读者忧伤中不绝望、充满温情与欣喜的感受。 C . 小说写吉喜亲手为阿甲渔村的后代接生的过程,暗示了主人公充满生机而又不乏辛酸的人生历程。 D . 作者描绘了一条神秘的河流——逝川,它会发出呜咽之声,是一条时间之河,也是一条生命之河,见证了世间的欢乐悲苦。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逝川”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也表达了中国人“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的传统时空观, B . 小说中的泪鱼是美丽的鱼,作者把这种真实存在又罕见的鱼写进小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神秘感。 C . 整篇作品如诗如歌,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营造出一种哀伤而又充满温情的美好意境。 D . 文章现在与过去交织呈现,丰富了吉喜这一人物形象,使作品的内容更加厚重。
    3. (3) 吉喜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谈谈作者是如何塑造吉喜的形象的。
    4. (4) 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 5.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游东田

    【南朝】谢脁

    戚戚苦无悰,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1. (1) 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
    2. (2) 下列对这首诗景物描写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诗中描绘了春末夏初的美景,构成一幅意境淡远而生机盎然的图画。 B . “远树”二句写远景:树木茂盛,树影朦胧,烟雾缭绕,云霭密布。 C . “鱼戏”二句写近景:鱼儿活泼,嫩荷婀娜,众鸟欢鸣,落英缤纷。 D . 先用精细的工笔描绘阔大的背景,后用疏淡的白描点染精美的细节。
    3. (3) 这首诗写出诗人感情怎样的变化?是如何表现这种变化的?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莱葬。近抚之,气息慑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蟋蟀笼虚,顾之则气断声吞,亦不敢复究儿。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英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如冰雪

      ②手

      ③成以其小,

      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见小虫跃起 

      ⑥虫翘然

    2. (2) 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B .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 C . 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D .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折藏之,归示成 宰卓异闻 B . 昂其直,居奇货 当其里正、受扑责时 C . 儿涕去 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 . 成述异,宰不信 遍试之,无出右者
    4. (4) 翻译下列句子。

      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5. (5) 小说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两个片段各有怎样的作用?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用值若干而有之。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磷。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

    1. (1)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 . B . C . D .
    2. (2) 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 . 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 . 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 . 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3. (3)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
    4. (4)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
三、作文(40分)
  • 8.  有人说,当对幸福的追求过于急切,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也有人不以为然。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