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08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 1. 小明是学校诗词大会主持人,他在准备主持稿时遇到了困难,请帮他把主持稿写完整、读准确、理解好。                       
     

        xún cháng日子里怎能少了诗词的陪伴?古诗词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音韵xié tiáo,具有音乐美;它善用xiàng zhēng手法,具有含蓄美;它饱含情感与想象,富有yì jìng美。古往今来,我国优秀诗词的数目不可计 , zhào yào着中华文化! 

     

        同学们,也许你认为自己对诗词还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 没关系,相信你会在慢游诗词diàn táng的过程中受到熏陶,lǐng lüè它的无线魅力。来吧,桂等你摘取! 

    1. (1) 依据拼音,把主持稿中的词语写正确。                                                                                                                                                                   
       

       xún cháng 

       

       xié tiáo 

       

       xiàng zhēng 

       

       yì jìng 

       

        

       

        

       

        

       

        

       

       zhào yào 

       

       diàn táng 

       

       lǐng lüè 

        
       

        

       

        

       

        

        
    2. (2) 第2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先找出来,再将正确的字写在横线上: 。 
    3. (3) 小明拿不准“熏”字的笔顺,请你提示他,“熏”字第八笔是:。 
    4. (4) 主持稿中加点的字该怎么读呢?请把与加点字读音一样的词语序号填在括号里。 

       不可计 桂

       A.落     B.不计其     C.军     D.皇 

    5. (5) 主持稿第2句话中的“遗产”应理解为:( )。 
      A . 死者留下的财产,包括财物、债权等 B . 泛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6. (6) 主持稿中的画线部分可以用( )来代替。 
      A . 难以置信 B . 完好无缺 C . 无穷无尽 D . 一知半解
    7. (7) 小明开始练读主持稿了,请给他提建议:第1自然段要读得,第2自然段要读得。 

       A.有气势,起到鼓舞、号召作用 

       B.短促急迫,传递紧张、害怕情绪 

       C.充满自信,表达欣赏、赞美之意 

  • 2. 下面是诗词大会的初赛题目,请你来挑战。 
    1. (1) 下边方框里藏着的王维写的两句诗是:。                                                                                                           
       

       非 

       

       秋 

       

       风 

       

       间 

       

       高 

       

       是 

       

       明 

       

       泉 

       

       居 

       

       照 

       

       上 

       

       远 

       

       清 

       

       松 

       

       自 

       

       月 

       

       声 

       

       流 

       

       藉 

       

       石 

    2. (2) 想了解古代七夕节的习俗,可读;鼓励妹妹要不断学习、补充新知,可送她。 

       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 (3) 默写陆游的《示儿》,铭记这位爱国诗人。 

         

         

  • 3. 学校组织大家参观位于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请根据参观需求完成题目。 
    1. (1) 参观纪念馆后,下面四位同学想在留言册上留言,其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是:( )(多选) 
      A . 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饮水思源 B . 任何敌人呕心沥血的阴谋都妄想得逞。 C . 致敬先辈,你们的奋斗换来了国泰民安 D . 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居安思危
    2. (2) 学校要在纪念馆前召开“强国有我,责任在肩”主题朗诵会,下列选项中符合主题的是:( )。 
      A .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B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C . 张志和的《渔歌子》 D . 虞世南的《蝉》
    3. (3) 醒狮广场上屹立着4.5米高的巨型雕塑“卢沟醒狮”,它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提醒着人们勿忘屈辱的历史。仔细观察下图,注意醒狮的动作、神情,发挥想象,把雕塑描写具体。 

       

       “卢沟醒狮”巍然屹立,。 

二、阅读与理解 (33分) 
  • 4. 请你依据下面短文中有关斑马线的知识,做生活中的交通安全宣传员。 

     说起公路上的斑马线,我们再熟悉不过了。那些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酷似斑马身上的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斑马线的起源可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当时,由于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1951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是在英国诞生的。而且,世界上最有名的斑马线——“艾比路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英国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一张唱片——《艾比路》,唱片封面是四位歌手正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成了伦敦的文化地标。 

     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这条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而画,其设置是有规定的。斑马线的最小宽度为3米,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在这些地方,斑马线起着为行人提供安全通道、指引车辆及行人有序通行的重要作用。漫漫车流中,机动车临近斑马线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而斑马线上的行人也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序通过。斑马线是一条文明双向线,既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即使走在斑马线上,也要注意观察路面交通情况。 

     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1.4万起,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缓慢“散步”,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而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1. (1) 做好宣传员,需要掌握有关斑马线的知识。依据短文画一画、填一填。 

       ①什么是斑马线呢?在文中找下来。 

       ②英国拥有两个“斑马线之最”,请在文中找出来。 

       ③斑马线的祖先是。 

       ④斑马线的重要作用是:。 

    2. (2) 依据短文做出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斑马线的设置宽度与该地行人数量的多少有关。 

       ②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3. (3) 正确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也能帮你做好宣传员。请你填一填。 

       ①第4自然段的画线句子用了的说明方法,让人能想象出斑马线的样子。 

       ②第6自然段的画线句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 

    4. (4) 图中这两位叔叔,一边看着手机一边慢悠悠地走在斑马线上。请你当好交通安全宣传员,从文中至少找到两处有价值的信息劝劝叔叔们,并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做。 

       

  • 5. 阅读《世间最贵的书》,品味其中的舐犊之情。 

     五六岁时,当老师的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书送给了我。 

     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时,他的学生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就骑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时,我背着书包坐在田埂间,读书给地上的小花小草听。哥哥在院里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蹲在大槐树下歪歪扭扭地写字。每每此时,在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便看着我笑,在菜园里忙活的父亲也看着我( )地笑了。在父母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直到上了一年级,老师发了新书,我才把它放回母亲的大木箱里。 

     五年级时,去城里培训的父亲省下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真正读懂这本书,在许多安静的夜晚,父亲给我讲着书里高尔基的故事:童年的高尔基,为了生活历尽坎坷,做过各种各样的学徒工,但他不为环境所屈服,一有机会就去读书,大量的阅读扩展了他的视野。面对似懂非懂的我,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讲着…… 

     可就在初二刚开学不久,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考高中、上大学的我不得不中止学业去城里打工。临行前,我看到父亲偷偷抹着眼泪 , 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特意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书包。轰隆隆的火车上,我耳边一直回响着他的叮嘱:“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在外打工的日子,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篇文章向编辑部投稿。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了退稿信。虽被退稿,我却把编辑老师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不再着急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坚持了30年。那本《在人间》,我终于读懂了。 

     2016年底,我重拾梦想又开始投稿,最初仍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于是就有了现在——当一篇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当我捧着崭新的作家协会证书给父亲看时,老泪纵横的父亲 , 用颤抖的手在卧室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二语文书,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它,竟然被父亲珍藏了36年! 

     这本被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在我心里,它却是父亲留给我的世间最贵的书。 

    1. (1) 短文按时间顺序回忆了“我”与父亲之间难忘的场景。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将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 
      五六岁时,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书,让“我”从此爱上了读书。
      小学五年级时,父亲省下饭钱给“我”换回《在人间》,
      外出打工临行前,
      “我”把作家协会证书给父亲看时,

       

    2. (2) 选择。(填序号) 

      ①第2自然段写“我”骑在门槛上、坐在田埂间、蹲在大槐树下的场景,主要是为了说明。 
      A.“我”十分淘气   
      B.家人太忙,没人陪“我” 
      C.“我”爱读书、爱学习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第2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应填入的词语是。 

      A.辛酸     
      B.欣慰     
      C.镇定

    3. (3) 父亲讲高尔基的故事是为了让“我”懂得。 
    4. (4) 文中说:“那本《在人间》,我终于读懂了。”从文中哪些语句能看出“我”读懂了这本书?在文中找出其中两句。 
    5. (5) 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横线部分的细节描写,第一处父亲落泪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情感,第二处父亲落泪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情感。 
    6. (6) 读短文结尾,想一想:一本3角8分钱的旧书,“我”为什么说这是“世间最贵的书”呢?结合短文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三、表达与交流 (30分) 
  • 6. 写作。                                  
     

     “丰台小语”公众号征稿启事 

     同学们,“丰台小语”公众号向大家征集优秀作文啦!本期征稿主题为“博物汇”,主要征集对各种事物的介绍。如果你对某种动物、植物、美食、小制作或生活中的某个物品特别感兴趣,并且对它的特点十分了解,你就可以向大家介绍,让更多的人对你介绍的事物产生兴趣并获得相关知识。期待你的作文能够入选! 

     要求: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根据需要,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自拟题目,限6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