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

更新时间:2023-10-13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6.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南宋是古典文化的高峰,思想上产生了朱熹、陆象山这样的理学大师,诗坛产生了中兴四大诗人,词坛也有李清照、辛弃疾等大词人,唯独古文语焉不详。南宋的古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本文试从吕祖谦古文选本《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探讨南宋古文的转型与新样古文的形制。 

    ②《古文关键》是南宋著名的教育家吕祖谦编选的古文教材。我们在是书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唐代儒学复兴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对文以载道的过分要求,而这些是韩柳欧非常强调的,这是第一个转型,是由道到文的转型。吕氏《古文关键》不关道德一事,《四库总目提要》也评论:“祖谦此书实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文人们开始非常看重自己文章的独立存在价值。编写与阅读古文选本成为时尚,宋代也出现了 100种左右的古文选本。 

    ③南宋古文的第二个转型是对文法的强调。从《古文关键》开始,古文从神圣的复兴儒学的神坛,从形而上的高大上下沉到形而下的作文法。《古文关键》卷首叫《看古文要法》,第一部分《总论看文字法》,“第一看大概、主张,第二看文势、规模,第三看纲目、关键……第四看警策、句法”。案例部分又是“看韩文法”“看柳文法”“看欧文法”“看苏文法”…… 

    ④第三个转型是厚今薄古。《古文关键》一改唐人只取秦汉古文的传统,变为只取唐宋八大家古文。欧阳修疑经疑古,王安石制《三经新义》,苏东坡提倡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书写,全都是推崇当代文化。南宋人对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从学习的角度继承,特别推崇欧苏又能自成面目,特别强调事功之学、制度之学。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唐宋八大家古文则明白晓畅,便于实用。南宋事功派继承了八大家的明白晓畅,这是一种近代化、实用化的语言趋势,也是平民化、世俗化的时代要求,结合事功的主题,成为南宋散文的时代面貌。 

    ⑤第四个转型是古文的主战场从意识形态下沉到科举。说起科举辅导,吕祖谦比同时期的老乡陈傅良还要稍逊。陈傅良以科举文辅导名震一时,他编著的服务于科举的古文选本《八面锋》也红极一时,《四库提要》评此书曰:“相传此为傅良所撰……皆预拟程试答策之用,非欲著书,故不署名耳。宋人好持议论,亦一代之风尚,而要其大旨,不失醇正……是编虽科举之书,专言时务。”科举文与古文互相借重,互相煽动,是典型的新样古文。新样古文对南宋古文运动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文关键》中提出了“有用文字,议论文字是也”这样违背纯文学的观点,恰恰体现了科举文的特点。议论文对科考最有用。 

    ⑥第五个转型体现了商业文明的时代特点。从《古文关键》的多处矛盾来看,可能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他们从吕祖谦谈文的语录、授课的讲义、课堂评点的古文组合剪辑成《古文关键》一书。当时该书比较畅销,可能有二卷本,还有二十卷版本。实际上不管书商有多少“神操作”,不管其多么粗制滥造,但它价格便宜,且大量印刷,推动了古文的普及,促进了文化的普及。评点者将文本阅读感现场表达,随机标注在文本,可以是即兴的、感性的,也可以是理性的。读者借助这些标抹符号以现场体会评点者的感受,所以选本格外真切。到清代,古文选本 600种,而成熟的选本大部分有评点,古文也找到了它最佳的存在方式,最终延续为今天中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 

    (选编自马茂军《<古文关键>与南宋古文转型》)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复兴儒学、文以载道”的古文在整个宋代转型为“为论文而作,不关讲学”的古文。 B . “形而上的”指复兴儒学神圣使命的传统古文主张,“形而下的”指新样古文的主张。 C . 科举辅导上陈傅良比吕祖谦名望略高,故《八面锋》比《古文关键》的水平也要略高。 D . 从《古文关键》可能有多个卷本等的矛盾现象看,说明其书是由书商最终出版定稿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将南宋“古文”与同时期的文化高峰“理学、诗学、词学”作比较,提出问题。 B . 文章分析《古文关键》转型信息时,各段均用了比较分析,体现了作者的研究深度。 C . 文章紧扣《古文关键》透露的信息,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论证,阐述思路清晰有力。 D . 第④段第⑥段在阐述南宋古文发展变化的各种转型特点时,均提到了选本的时代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文关键》的选文标准不再以“文以载道”为宗旨,而比较看重文章自身的价值。 B . “秦汉派古文艰涩难懂”,故《古文关键》选八大家的文章而没有选秦汉人的文章。 C . “有用文字,议论文是也”的观点,也是新样古文的选文特征,推动了古文的发展。 D . 读者借助评点者在书中留下的各种标抹符号,感受评点者的阅读感,因而格外真切。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9年

    2020年

    全国科普工作人员(万人)


    186.82


    181.35

    专职科普创作人员(万人)


    1.73


    1.85

    专职科普讲解人员(万人)


    4.11


    4.17

    全国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亿元)


    172.97


    171.72

    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亿人次)


    1.72


    1.15

    科研设施开放数量(个)

    10664

    8328

    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万人)


    954.28


    1155.52

    (摘编自《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科学技术部发布)

    材料二: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传道授业天上来,将科学课堂搬上太空,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如此科普,值得点赞。

    那里是太空,那里也是生动的课堂。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站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空间站搭起桥梁,“天宫课堂”引航天科普入“百姓家”、青年心。太空授课不仅刷新了科普教育的固有模式,也拓展了科学课的外延。这种形式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直观生动的太空授课让它离我们更近了;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的知识,在生动的太空实验中它也可以很有趣、很好玩。航天员在空间站开展实验,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动手做实验;学生在地面提问,航天员在太空答疑,天地实时互动,让这堂科学课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科学本身就是求知、求真,而求知、求真需要动力。动力来自哪里?源于梦想,源于兴趣。古今中外,很多大科学家就是从小对科学现象产生浓厚兴趣后,才与科学结缘并将一生献身科学的。“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航天员王亚平曾经说过的这句话,至今仍萦绕在很多人耳畔。也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航天人,保持着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忱,有着为了梦想无惧风雨、奋力攀登的无畏与坚持,科学才能不断进步,航天事业才能向前发展。“天宫课堂”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天宫课堂”中那些前所未知、与地面上截然不同的现象,会让学生头脑中产生很多“为什么”,这便可能成为他们太空梦、航天梦、科学梦最原始的起点。

    (摘编自张冬梅《天宫课堂:重新定义科普课》) 

    材料三:

    近年来,青岛市科协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不断提升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管理水平,以科普教育基地为重要载体,大力夯实基层科普阵地建设,提升社会化科普工作能力。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56家。与此同时,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鼓励其进一步开发开放优质科普资源,支持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公共服务。仅在近三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市科协就联合开展线上线下活动1284场次,惠及近500万人次。下一步,市科协将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并围绕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需要,加强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宣传,为服务青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腾讯网,2022年4月6日)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0年,全国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总数量较上年有所减少,但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提升。 B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科技馆和科学技术类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上年减少了三成多。 C . 分析2020年的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可以推测科研设施接待人数中有一定比例是线上接待的。 D . 全国科普工作人员总数缩减,致使2020年科普工作经费筹集规模比上一年减少了1.25亿元。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宫课堂”传道授业,蕴藏着中国航天走向明天的无穷潜力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 B . 青岛市近年在科普方面主抓两项工作: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市科协支持引领各相关单位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C . 青岛市近三年的经验表明,推进科普工作可以积极对接学校课后服务,有利于助推基础教育领域的“双减”工作。 D . 材料三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所使用的三个数据是为了表现青岛市近三年来科普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 (3) “天宫课堂”的科普方式为什么“值得点赞”?请结合材料概括回答。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的葬礼

    侯德云

    那个饥饿的冬天降临的时候,我们村子里所发生的一切,我都了解得很清楚。我的父亲多次对我说起。他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而我只能洗耳恭听。 

    我的父亲说:“那个冬天,多么冷啊。” 

    那个冬天究竟有多么冷,我无法想象,我也懒得去想象。我更感兴趣的是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冬天里,我们村里的男人们,除了老人和孩子,他们为什么都忙得汗流浃背? 

    一种从未有过的惊慌失措袭击了我们的村子。没有粮食,蔬菜也没有。可以用来充饥的东西只有草糠和“淀粉”。所谓的“淀粉”,是用剥去了颗粒的苞米棒棒磨成的,我们叫它“苞米骨子淀粉”。那东西很难吃。不过,相对于入口而言,出口的过程更为艰难。每个人,无论是谁,蹲厕所的时间都比往日无数倍地延长了。据说,那滋味比挨饿还难受。正在这个 时候,在人们不堪忍受“淀粉”的折磨而变得视死如归的时候,一个秘密被发现了。那是一个可以借此活命的秘密,同时也是一个诱惑,一个充满了金灿灿的粮食的诱惑。那个秘密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村子,几乎所有的人都兴奋得一夜没有合眼。他们在极度兴奋中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等待着万丈霞光照耀祖国大地。 

    在我的童年,我的父亲曾经紧紧拉着我的手走向广阔的原野。我们走过庄稼收割后的土地,走过一面面山坡和树林。一路上,我的父亲不停地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他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了。 

    那个令我们全村人都终生难忘的秘密是:从野地鼠洞中可以搞到粮食。那不是别的,是他妈的粮食,是人人都梦寐以求的狗日的粮食啊! 

    那种迫使我肃穆以对的情景曾反反复复幻化在我的眼前:晨色蒙蒙,村里的男人们默默地扛起铁锹镐头鱼贯而出,他们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满怀希望走向冬天的原野…… 

    我的父亲一直连续感慨了几十年。 

    他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野鼠洞呢?洞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粮食呢?十几斤,几十斤啊!”当我掌握了油嘴滑舌的技巧之后,我对父亲说:“那是很正常的,当时不是已经传达了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么?” 

    我的父亲感到迷惑不解的是,挖开了那么多野鼠洞,却很少直接从洞中挖出野鼠来。他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我的学识已经渊博得在村子里无人可比的时候,我轻而易举地化解了父亲的疑问。我说,野鼠,也包括其它鼠类,他们的洞穴是很复杂的,有走廊,有粮食储藏室,有卧室,有卫生间,也许还有客厅吧。通常,卧室离卫生间和粮食储藏室都比较远,而且深度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我的父亲不知道我的这点知识是从一本书上偷来的。他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连连点头。 

    那些可怜的倾家荡产的野鼠们,全都是在树上死去的,它们把自己吊死在树杈上。那年冬天,我们村子周围,几乎每一棵树上都结满了那种让人感到意外的果实。我很担心父亲问我这是怎么回事,但他从来没有问起过。他被那种怪异的景象惊呆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清醒过来。 

    在那个饥饿的冬天,我们村子里没有一个人死去。他们靠稀粥活了下来。捱到春天,树叶儿绿了,野菜萌芽了,再过些日子,芳香的槐花开遍了山岗,整个村子呈现出了一派蓬勃的生机。 

    就是在那个冬天,我们村里却举行了一个规模盛大的葬礼。在极其悲哀的气氛中,人们摇动树干,野鼠的遗体纷纷而落,如同下了一场冰雹。一个巨大的坟墓埋葬了它们。北风吹过,人们的泪水在脸上结成了晶莹的固体。 

    我的父亲对我说过,那年,整整一个冬天没有下雪。在快要立春的时候,也就是在为野鼠们举行葬礼的第二天,下雪了。 多么大的雪啊,像一片漫无边际的孝布,覆盖了整个宇宙。 

    (选自《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国卷》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惊慌失措”一词本已有恐惧之感,“袭击”一词更是为这种恐惧之感锦上添花,使之与文题的“葬礼”相得益彰,突出了村里饥荒形势的严峻。 B . “胜利者”和“喋喋不休”二词体现了父亲从饥荒中存活下来的骄傲感。而“洗耳恭听”表现了“我”的沉默,这体现了“我”对父辈们行为的否定。 C . 作者在描述苦难时不忘以黑色幽默来进行调侃,将吃糠比作“入口”,上厕所比作“出口”,这反而增强了苦难感,凸显了饥饿带给村民们的痛苦。 D . 野鼠的牺牲换来了全村人的生命,于人而言,这是绝处逢生;于鼠而言,却是生命的挽歌,村民们为了祭奠这些牺牲的野鼠而举行了特殊的葬礼。
    2. (2) 文章结尾部分划线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3. (3) 小说的标题“冬天的葬礼”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9.0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一军临荥阳,一军临太行。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 

    上党之守冯亭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守三十日,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玉喜,召平阳君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 秦被其 , 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 , 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 

    乃使赵胜往受地。赵胜至曰:“之王,使使者臣胜,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而勉曰:“是吾处三不义也:为主守地而不能死,而以与人,不义一也:主内之秦,不顺主命,不义二也;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也。”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以兵遇赵于长平。 

    (摘编自《战国策•赵策一》,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B .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C .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D . 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不固信盟/唯便是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阴使人请”与《苏武传》“阴相与谋”中的“阴”字都有“暗中”的意思。 B . 平阳君中的“君”是古代的一种封号,文中平阳君指赵豹,他受封为平阳君。 C . “臣闻圣人……”中的“圣人”指孔子,意为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 D . “敝邑之王”中的“敝”,指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如:敝人、敝处、敝国。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昭王向公子他介绍了秦国和楚国交战的历史,诉说了韩国追求私利,不守盟约的情况,为进攻韩国找到了充足的理由,并派兵逼近韩国的领土。 B . 冯亭坚守不住上党,但并没有把上党献给秦国,而是找了个借口,把上党送给了赵国,赵王竟十分高兴,这说明赵王易被眼前的利益诱惑,目光较为短浅。 C . 赵豹分析当时形势,汲取以往教训,坚决反对赵王接受上党,但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且惹怒了赵王,赵王还是派遣赵胜前去接受了上党之地。 D . 冯亭面对赵国国君的封赏,流下了眼泪,辞谢了赵国的封赏,认为自己已经处在三不义的境地了,说明他是一个有远见、有智谋、有忠义之心的臣子。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韩恐,使阳城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 

      ②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注】①浮桥:宋时由船只连成浮桥。②九轨: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言浮桥桥面宽广。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说诗人客中多病久未登临山水,闻南台之名试作一次探访,点明出游缘起。 B . 颔联“九轨”“千艘”是虚指、夸张之词,写出浮桥的雄伟气象,以虚见实。 C . 颈联一“自”字,在冷静的叙述中透露感慨:人世与自然都在不断缓缓变迁着。 D . 中间两联语言质朴、笔墨简淡,描绘出远近相宜、层次丰富的画面,意趣悠远。
    2. (2) 同为病中登高,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穿着的诗句“  ”和出行方式的诗句“  ”令人惊叹不已。
    2. (2)  《书愤》中的“  ,  ”一联采用蒙太奇手法再现了北宋军队在瓜洲一带据守击溃金兵和浩浩荡荡进兵长安,强渡渭水,激战大散关两种场景。
    3. (3)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位作家曾说过: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懂得父母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凡,允许孩子的平凡。 

    这段文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六、其他(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陆元九是中国本土第一批系统学习航空技术的大学生。在战乱中辗转求学,继而远渡美国,最终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艰难曲折的足迹诉说着 20 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求索报国的①    。 

    1958年,陆元九大胆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经过2个多月的实验研究,陆元九与同事研制出运载火箭结构图和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航天按照先研究国外惯性技术的发展趋势,再论证新一代运载火箭惯性制导的合理性,最后确定实施方案的规划开展各种测试设备的研制工作。他终于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导航技术深植于中国,这背后离不开他“不失一分”的严谨。 

    1996年2月,长征三号乙因飞行姿态出现问题导致星箭俱毁。当时76岁的陆元九勇挑重担,立刻赶到西昌发射场开展调查工作。他经过 般的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这就是问题的关键。由此,陆元九提出了“99分都是不及格”的观点,这句“名言”至今在我国航天界 。 他的赤子之情,奉献之功,创新之道,仁者之风,是老一代科学家的缩影,更是中国腾飞的号角。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恼。①     , 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传播过程中信息失真的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信息本身真实,但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损耗和扭曲;有时,真实的信息被传播者夸大、隐瞒、剪裁和篡改,以达到某种目的;有时,信息本身就是假的,以讹传讹…… ? 

    要辨识媒介信息, 。例如,要了解公共政策、国内外大事,就应将电视、广播、党报党刊、政府官网作为首选的信息来源。 

    除了辨识信息真伪, 。有些信息本身是真实的,但导向不正或格调不高,对此类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恰当应对。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情感,从根本上提高辨识媒介信息的能力。

    1. (1)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上次区里开会的时候,我非常荣幸认识了你校王老师。 B . 小朋友们玩着相互追逐的游戏,你追我赶,满头大汗。 C . 高中三年,他渊博的才学让同桌的你佩服得五体投地。 D . 当你大笑时,神经会产生相应的激素,引发一连串消除压力的反应。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