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3-11-2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以下四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  )
    A . 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 B . 路程平均速度加速度 C . 位移加速度平均速率 D . 位移时间加速度
  • 2. 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 . 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m/s B . 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 . 汽车通过一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 . 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 3. (2018高一上·沈阳期中) 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超重指的是物体的重力增加,失重指的是物体的重力减少,完全失重是指物体重力完全消失的现象 B . 站在减速下降的升降机中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C . 被踢出去的足球在飞行过程中处于失重状态 D . 举重运动员双手举住杠铃不动时处于超重状态
  •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无损,但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完全相同的 B . 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对桌面的压力不是由书本的形变而产生的 C . “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 D .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 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B . 弹簧测力计在称过重物后指针恢复到零刻度属于弹性形变 C . 微小的力不能使坚硬的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就没有弹力产生 D . 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对它所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
  • 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 , 方向竖直向上 B . 若木块静止,当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 . 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弹力始终与力等大反向 D . 若木块静止,当撤去 , 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 7. (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在中国,每年由于交通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磁,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驾驶员从视觉感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酒后驾驶将明显增加反应时间,对比某驾驶员正常驾驶和酒后驾驶过程,记录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v-t图线如图甲、乙所示。则(   )

    A . 图乙对应于正常驾车 B . 全过程酒后驾车的时间比较短 C . 全过程酒后驾车的位移比较小 D . 全过程酒后驾车的平均速度比较大
  • 8. (2021高三上·福州期中) 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A =6 kg,B=2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0.2,物体A、B均静止。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已知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 m/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当拉力F<12 N时,A静止不动 B . 当拉力F=16 N时,A对B的摩擦力等于4N C . 当拉力F>16 N时,A定相对于B滑动 D . 无论拉力F多大,A始终相对于B静止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物体静置于水平桌面上,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桌面受到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 . 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它本身发生了微小形变而产生的 C . 桌面由于发生了微小形变而对物体产生了垂直于桌面的支持力 D . 物体由于发生了微小形变而对桌面产生了垂直于桌面的压力
  • 10. 关于物体的惯性,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 B . 静止的火车起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的缘故 C . 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 D . 在“神舟”六号飞船中的物体也存在惯性
  • 11. (2017高二下·衡水期末) 甲、乙两物体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6s末在途中相遇,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可以确定(   )

    A . t=0时甲在乙的前方27 m处 B . t=0时乙在甲的前方27 m处 C . 3 s末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 . 6 s之后两物体不会再相遇
  • 12. (2018高一上·福田期中) 某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运用公式v=v0+at解题时,若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B .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正值 C .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a取负值 D . 无论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取正值
  • 13.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  )
    A . 两细绳必须等长 B . 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 . 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 .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三、实验题
  • 14.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为橡皮条,为细绳.用两只弹簧秤分别拉将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拉到点,再用一只弹簧秤拉细绳将结点拉到与(选填“重合”或“不重合”)

    方案二: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挂于固定点 , 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弹簧测力计的一端用细线系于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点的位置和细线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 图中的示数为

    方案三: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 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 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要记录的是:结点的位置、三段绳子的方向和

  • 15.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钩码、纸带、细线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钩码拉动小车,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标出。

    1. (1) 某同学操作实验步骤如下,有错误或不需要的步骤是____(填写字母)。
      A .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连接好电路 B . 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 . 适当抬高长木板的左端,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推小车,小车能匀速运动 D . 把一条细线拴在小车上,细线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E . 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F . 先释放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
    2. (2)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到图乙中A点与其他计数点间的距离为:AB=3.00 cm、AC=10.16 cm、AD=21.48 cm、AE=36.95 cm,则打下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 16. 交通路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驾驶员到交通路口时应格外小心.现有甲、乙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v0=9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黄灯,立即紧急刹车,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已知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1=5 m/s2 , 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a2=4.5 m/s2 , 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Δt=0.5 s(即乙车司机看到甲车刹车后0.5 s才开始刹车),则:
    1. (1) 若甲车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离警戒线9 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 (2) 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在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 17.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质点的v-t图像。

    1. (1) 根据图中数据求出它们的加速度的大小;
    2. (2) 试说明v-t图像中图线的“陡”和“缓”与加速度有什么关系?
  • 18. 用两根轻绳AC和BC悬挂一重物,绳与水平天花板的夹角分别为30°和60° , 如图所示.A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N,BC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g取10m/s2).

    1. (1) 若重物质量为5kg,则两根绳AC和BC上的拉力分别为多大?
    2. (2) 为了不使绳子被拉断,所悬挂重物的重力不应超过多大?
  • 19. (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 如图,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输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缆绳与海平面的夹角为 ,此时小船的速度大小为 ,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

    1. (1) 小船在A点时,缆绳对小船的拉力大小F;
    2. (2) 小船在A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3. (3) 若已知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则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t为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