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盐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09-14 浏览次数:22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晚清时,我国海防从“该夷傥有近岸相逼之事,即著并力击退,不可入洋究追,误中诡计……”到“若各能制造大号战船,多安炮位,度其力量与逆夷外洋接仗,上之足歼丑类,次亦不失为尾追牵制之计”。此变化说明了( )
    A . 清朝主动回应对外敌入侵 B . 海禁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C . 中国近代海权意识的萌发 D . 海防重心在御内而非防外
  • 2.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而协定关税,新的关税比旧有的自主关税还要高一点,最不应该的是开放五口通商。这说明"当时的人"( )
    A . 认清国家发展的短板 B . 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C . 坚守闭关锁国的政策 D . 突破了固有的华夷观念
  • 3. (2023·梧州一模)  1857年,清政府强烈反对在长江中游设置通商口岸。其后签署的《天津条约》约定,等到“军务肃清再行酌办”。1860年底,清政府转而同意开放汉口、九江两地。这一态度变化主要基于(   )
    A . 外交体制调整的要求 B . 推动洋务运动的考量 C . 以夷制夷策略的实施 D . 应对内部危机的需要
  • 4. (2023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这反映出(   )
    A . 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B . 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 . 国人求学之路艰辛 D . 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 5. 19世纪70年代后,传教士对华译介生理卫生书籍,内容以个人身体健康、西方卫生知识为主。1894年后,在华出版的生理卫生书籍多为国人编译、撰写,大多数书籍接受了进化论学说,宣称生理卫生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这些变化折射出( )
    A . 传教士的影响日渐衰微 B . 进化论学说已被普遍接受 C .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D . 西学传播以医学知识为主
  • 6. 1900年6月26日,《东南保护约款》拟定并由盛宣怀致电苏、赣、皖、鄂等各督抚。东南互保章程虽然因各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未正式签字,但具体条款付诸实施。这表明( )
    A . 中央权力下移地方督抚 B . 清朝中央集权开始面临危机 C . 地方督抚有违民族大义 D . 列强瓜分狂潮得以暂时中止
  • 7. “彼开口便曰‘爱国’,试问其所爱之国为大清国乎,抑中华国乎?若所爱之国为大清国,则不当有‘今则驱除异族谓之光复’之一语自其口出。若彼所爱之国为中华国,则不当以保皇为爱国之政策,盖保异种而奴中华,非爱国也,实害国也。”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
    A . 反对君主立宪政体 B . 主张改良现有政治 C . 明确提出反帝要求 D . 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 8. 清政府外务部、东三省防疫事务所于1911年4月在今沈阳隆重召开有中、美、英等11个国家参加的万国鼠疫研究会,“研求善法,以为此后防御之资本”。此次盛会,是近代医学史上由中国政府主办的首次国际学术会议。该会议( )
    A . 有效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B . 旨在挽救清廷的统治危机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积累了国际合作抗疫经验
  • 9. (2023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中国同盟会以男女平权为政纲之一,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公布时,没有男女平等条文,妇女一度冲入南京临时参议院,打碎玻璃窗,掌击宋教仁。后来经孙中山调停,答应向参议院提议增修,风波才平息下来。这表明(   )
    A . 家庭革命初见成效 B . 革命党人软弱妥协 C .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 妇女谋求自身解放
  • 10. 陈独秀在《袁世凯复活》一文中言道:“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为恶果,非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尽,无数废共和、复辟帝制之袁世凯,当然应运而生。”陈独秀意在
    A . 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行为 B . 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C . 强化民众对民国政权的认同 D . 指出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11. 李大钊在1916年5月说过,“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毛泽东在1917年8月也说过,“东方思想固然不切于实际生活,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之部分,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 .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 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C . 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D . 探索救国的新道路
  • 12. 陈独秀认为鸦片战争后各次变革都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广大国民都还站在旁边“隔岸观火”,以致“共和已经八年一般国民不曾有一天明了正确意识的活动。国民和政治,隔离得千百丈远”,缺乏整体性觉醒。中国人民的“整体性觉醒”始于(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大革命
  • 13. (2022·东城二模)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 . 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 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4.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机关报和杂志集中刊载一系列有关农民问题的文章。同时,中共对农民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的估计被逐渐提高,1922年底称“至少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至1925年初,此数字提高为“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这些现象反映出中共(    )
    A . 建立工农联盟的愿望日趋强烈 B . 开始萌发“工农武装制据”思想 C . 初步意识到农民阶级的重要性 D . 清醒地认识到农民运动的价值
  • 15. 20世纪20年代初,不仅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就连国民党人中亦不乏热衷者。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戴季陶等不仅阅读、翻译,且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问题。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B . 新思潮与旧思潮的斗争激烈 C . 反帝反封建成为社会共识 D . 国共合作具备一定思想条件
  • 16. 瞿秋白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中国的革命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宗法社会,而中国的资产阶级非常容易和帝国主义列强或军阀达成协议,出卖平民的利益。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必然联合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各个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共同完成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瞿秋白意在( )
    A . 固守中共一大的斗争目标 B . 抨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C . 反对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合作 D . 强调国际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17. 下图是1928年东北大学为了庆祝建校6周年而邀请刘半农先生创作的校歌歌词(部分),该歌词意在( )

    A . 揭露日本侵占东北三省的罪行 B . 激励学生肩负起抗日的重任 C . 点燃师生们的爱国良知和热忱 D . 动员青年效法古人保家卫国
  • 18. 如图为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的《上海之战》电影海报。该影片重在( )

    A . 服务于政府的对日政策 B . 动员军民支持淞沪会战 C . 讴歌民众抗日救亡运动 D . 运用现代技术宣传抗战
  • 19. (2023高三上·江阴月考) 1937年以前,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在酒类消费中占有明显优势,其销售遍及江浙及上海、北平等大 都市。1937年以后,四川、贵州等地的白酒异军突起,至1944年四川白酒产量比1938年增长 63. 39%, 贵州茅台酒的产销量亦不断扩大并形成独立品牌。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众消费习惯的改变 B . 社会动荡影响民众消费 C . 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 . 关税自主利于酒类流通
  • 20.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种政策( )
    A . 使四大家族资本极速扩张 B . 深刻影响战后的政局发展 C . 使民族工业开始走向萎缩 D . 使民主党派与其彻底决裂
  • 21. 如图为美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木刻版画《烧毁旧地契》。该画作者旨在揭示( )

    A .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势头猛 B . 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成效显著 C . 土改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 人民群众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 22. 毛泽东曾经说过:“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在这里,毛泽东旨在解释( )
    A . 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性 B . 我国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 C . 工作重心转移必要性 D . 统一全国关税制度的细则
  • 23. 1953年,重庆全民所有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达103个,其中由中央各部投资72个,由地方工业投资31个。“一五”期间,仅国家在重庆安排的基建项目投资,累计就达8.26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5.4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66%以上;重工业投资4.91亿元,占工业总投资额的89.9%。这表明当时重庆( )
    A . 经济建设符合国家战略 B . 自力更生优化产业结构 C . 带动西部恢复国民经济 D . 成为国家工业化的重心
  • 24. 下图所示为苏州市签发的一份女性选民的选民证。 这张选民证直接见证了( )

    A . 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B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D . 妇女成为了民主建设的主力
  • 25. 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寨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
    A . 劳模积极响应社会主义革命 B . 人民群众开展科技“大跃进” C . 工人阶级的主人翁意识增强 D .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 26. (2023高三上·江阴月考) 1973年6月,陈云提出“对资本主义要很好地研究”的重要思想:现在外贸主要面向资本主义国家这 个趋势“我看是定了”,因此,“不研究资本主义,我们就要吃亏。不研究资本主义,就不要想在世 界市场中占据我们应占的位置”。这一思想的提出(   )
    A . 使国内动荡的政治局势得以稳定 B . 从根本上否定了 “左”的错误方针 C . 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较大改善 D .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27. (2023高三下·苏州开学考) 1978年5月,美国总统卡特在一次谈话中说,中国在维持世界均势中发挥中心作用,一个强大的、独立的中国,同邻国和平相处的中国,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将是和平的力量,将对解决世界的问题起建设性的作用。对卡特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崛起冲击两极格局 B . 中苏结盟威胁美国利益 C . 多极化趋势已不可逆转 D . 中美关系将进一步发展
  • 28. (2022·肇庆模拟) “投机倒把”原意指看准时机行情,转手倒卖,以攫取暴利的非法活动。“投机倒把罪”在1979年出现在我国《刑法》中,到1997年“投机倒把罪”被取消,投机倒把条例也于2008年1月撤销。这一变化(   )
    A . 意在增强基层社会活力 B . 奠定了国家建设法治化社会的基础 C . 改变了商业经营的方式 D . 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 29. 下图为1984年川、冀、鄂、闽等省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此图信息反映出当时( )

    A . 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B . 市场经济体制调动农民积极性 C . 工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D .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 30. (2023高三下·郎溪) 如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

    1992年、1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

    雇工人数(万人)

    增长率

    注册资本额(亿元)

    增长率

    总产值(亿元)

    增长率

    1992年

    201.5

    26.1%

    221

    79.70%

    205.1

    39.9%

    1997年

    1 145

    14.4%

    5 140

    37.00%

    3 922.5

    21.6%

    A .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 . 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 . 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D . 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满分40分。
  • 31. (2022高三上·湘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65年李鸿章筹办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开始,一批军工、工矿企业陆续建立,它们都与化学密切相关;许多民用工业品如火柴、肥皂、食品等也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的引进已刻不容缓,在这种形势下,一系列化学译著陆续问世,包含了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方面。与此同时,江南制造总局还译出了不少专门的化工著作和其他化学著作。江南制造总局的主要口译者傅兰雅还以自己的力量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科技刊物《格致汇编》,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和宣传了各种科技知识,其中化学知识占有较大篇幅。

    材料二: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刊物《科学》开始发行,便时常有化学论文发表。1933年,《中国化学会会志》创办,从创刊到解放初期,为便于国际学术交流,论文均用外文发表。这份刊物不但是国内化学刊物中最重要的一种,并且在国际化学界也赢得了一席之地。此外,由学会创办的刊物还有《化学》《化学通讯》《化学工程》等。除了由学会创办的刊物外,还有学校刊物、研究机关刊物和工厂刊物。这种种刊物,虽质量不一、规模各异,但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化学的发展状况。除了刊物外,书籍也是化学出版物的一种重要形式。据统计,从1927年至1941年春,中国出版的化学书籍共有327部,其中工业化学书籍所占比例最大,居于第二位的是化学教科书及普通化学书籍。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引进化学知识的背景及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化学出版物大量出版的积极影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对中国来说,有一个共同的怪现象∶中国是正义的战胜国,却不能完全收回被列强侵占的领土主权。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在英国的支持下出兵占领了胶济铁路和青岛。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归还大战期间被日本抢占的德国在山东侵占的各种权利,但是英、法、美三国操纵会议,竟在对德和约上规定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签订《关于日本的协定》。其主要内容之一是∶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必须保证战后"恢复"沙俄在日俄战争中于"满洲"失去的全部特权,苏联在大连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应设立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同年8月,国民政府迫于美国的外交压力,及换取"苏联支持国民党政府,不给国民党政府的国内敌人以任何帮助的(口头)保证",完全接受了已经拟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苏联以"租借"的形式接管了大战期间被日本侵占的中国旅顺、大连和中东铁路。

    ——摘编自王春良《论国际关系中的山东、旅大问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山东、旅大问题上一度失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上述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 33. 楷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材料                                                                                                        

    时间

    会议名称

    概况

    1950年

    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464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主要来自工业、农业和军队等方面

    1956年

    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

    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大部分来自工业系统。劳模评选标准包括“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指标”等

    1959年

    全国群英会

    3267名全国先进生产者受到表彰,来自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财贸等方面

    1960年

    文教群英会

    268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来自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方面

    1977~1979年

    全国劳模大会(共五次)

    产生了来自工业、科技、财贸、交通等领域的2541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陈景润、袁隆平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劳模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了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潮

    1989年至2019年

    全国劳模大会(共六次)

    产生了17531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一大批知识型、专家型、复合型先进人物受到表彰

    ——据杨冬梅《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成就与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楷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