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10-11 浏览次数: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数字技术可以使历史文化遗产以全新的方式永久保存,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记忆。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重大基础性工程,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已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国化遗产标本库、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中华文化素材库等正在建设中。在这些文化数据库中,关于文化遗产将按照一定标准结构化存储于服务器中,实现专业资源分类和系统资源整合,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与千家万户的连接。届时,无论是单纯地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还是发文创产品,抑或是进行学术研究,都可以通过终端方便地从上述文化数据库中查阅提取素材。 

    在对文化遗产元素的应用上,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能够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及时空界限,实现文化创意跨载体呈现、跨时空交互,从而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同时也会拓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边界和想象力。 

    目前,已有不少机构借助 5G、ARVR、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出了大量数字文化精品。比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激光与数字光影机械装置,为观众呈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让中国文化的内核得到完美表达。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系列节目,以““5G+AR”技术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前沿科技创新交融,让舞蹈国宝梦幻联动,提升了传统文化的穿透力。还有一些机构利用数字技术推出实景游戏体验、博物馆场景角色扮演等项目,给人们带来别样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深刻地影响着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以及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力度,成为激发文化建设活力的关键所在。随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不再执着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更加看重文化消费和精神体验,更在乎文化消费品是否具有超出想象的创意性和直抵人心的感染力。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能够为消费注入美学创意、设计创新,助力消费需求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而数字技术作为催化剂,能够将文化元素以多元方式导入消费领域,满足人们新的消费偏好、新的消费场景要求,进一步提升消费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例如,在大众流行文化的快速迭代中,数字经济的“快”与传统文化的“慢”之间形成较大反差,不是所有文化遗产都能幸运地搭上数字技术快车,那些登不上数字技术快车的文化遗产可能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危机。另外,在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中,文化始终是内核和灵魂,而数字技术只是工具和载体。可是,不少所谓的文化科技产品,虽然外表绚丽,也运用了不少新技术,但没有多少文化内容。文化遗产成为其引流和营销的噱头。 

    (摘编自黄隽《数字技术为文化遗产带来了什么》) 

    材料二: 

    追根溯源,数字技术具有天然的优势,利用技术创新使得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速度大大加快。古联公司集合古籍爱好者建设运营古籍整理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技术,不仅能够减轻古籍整理者字字校对的负担,更能将古籍文献的文本内容和图像迅速转换为数字数据,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为读者提供简体古籍文献,大大缩短了古籍“重获断生”的整理时间。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能节约读者阅读繁体古籍文字的时间,拉近古籍与读者的距离。 

    更进一步而言,数字技术更断了古籍文献的呈现形式。现今,古籍文本的实物展示和整理出版日趋活跃,短视频解读古籍日益火热,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逐步开展。古籍爱好者利用数字技术将古籍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短视频、朗读、音乐、书法等多种吸引读者兴趣的形式动态星现,如此一来,读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灵活了解古籍的深厚思想内容,推动优秀的典籍蕴含的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古籍“活”起来不能止步于此,如何更好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呢?正如古联公司未来所要努力的,在现有古籍数字化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多民族古籍文献的数据库建设,更应当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和古籍数字化教材编写等工作,建设起集古籍人才培养、资源整理出版、数字化创新于一体的平台,真正做到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此外,还可以将古籍的图文信息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文创产品,通过多种样式提供消费者使用。 

    (摘编自王超《巧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十分重视,将其大数据体系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立种文化数据库。 B . 数字虚拟仿真等技术可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各种介质、载体和时空界限,为文化产业创造出新业态和新场景。 C . 数字技术的加速应用和迭代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的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国家消费升级的步伐。 D . 人工智能对古籍文字识别、自动标点、繁简转换等提供了支持,使得人们整理古籍文献的速度大大加快。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三段运用例证法论证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所产生的效果。 B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数字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但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 C . 材料一指出了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影响的正反两面性,使论证更理性,有思辨色彩。 D . 古联公司在多民族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做到了数字技术“籍合”优秀典籍。
    3.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利用数字技术让古籍‘活’起来传下去”观点的一项是( ) 
      A .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 B . 南京图书馆通过复刻古籍袁枚的(随园食单》并拍成小视频,让古籍在网络上火了一把。 C . 退休后的古籍修复师李英没有像其他退休的人那样去赏花踏青,而是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继续文献修复工作。 D . 祁县图书馆从《昌黎先生集考异》一书中精选出十八枚印章作为棋子复活古代类游戏《十八子围老虎》。
    4. (4) 为什么说“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的、积极的”?请简要说明。
    5. (5) 某地有一批古籍需要进行数字化保护,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两点建议。 
  • 2. 现代文阅读 

    饺子

    蒋韵

    我非常怀念那个时候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包饺子的情景,特别是来了亲友时。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是徐叔叔。 

    常常,提前几天,父亲说:“妈,老徐星期天来家里吃饭,包饺子吧。” 

    徐叔叔特别喜欢吃我们家的饺子,他说,谁家的饺子都不如我奶奶包的好吃。这话,我认为不是客套话。我也认为,谁家的饺子,都不如我奶奶包的好吃。 

    首先,奶奶会用水把肉馅打得鲜嫩,兑酱油、料酒和葱姜末煨出来。其次是菜和肉的比例,掺多少菜进去,奶奶总是拿捏有度。她最爱的是猪肉白菜的经典搭配,若是春韭时节,会加一些韭菜进去,冬季则加黄芽韭。奶奶拌饺子馅,从不加五香粉这一类夺味的调味品,只加盐、酱油、少许白糖和香油,味道既鲜且香。而奶奶擀的饺子皮,不硬不软,厚薄适宜,吃起来很筋道。所以,关键的这几道程序:拌馅儿、和面、擀皮,以及煮饺子,都是奶奶亲力亲为。而我们做的,就是包饺子。 

    徐叔叔也总是和我们一起包,一边包,一边聊天儿。 

    徐叔叔是北京人,一口京腔,说话抑扬顿挫,我和我弟都特别喜欢听徐叔叔说话。徐叔叔和我父亲一样,学医,专业是影像学,骨子里却充满艺术气息。他在学校里演过话剧,据说演的还是女角。他会唱美声,喜欢文学、艺术,读过很多书。在那样困顿的年代,听他和父亲聊天,是一大乐事。他们的话题中,没有眼前的苟且,而是那些遥远美好的事物,比如雨果、巴尔扎克,比如托尔斯泰、普希金,比如《桃花扇》和《红楼梦》。我就是从徐叔叔那里,知道了法国的巴比松画派,并喜欢上了他们,也是从他那里,第一次听到《窦城冤》里那段呼天抢地的《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听得我真是心惊肉跳。他最喜欢《桃花扇》里的套曲《哀江南》,常背来给我们听: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他还喜欢讲画,他说有幅画很有趣,只画了一个襁褓和一支红烛,题词却是“除夕生的小弟弟,过了一天长一岁”。我一直在想象那幅画会是怎样的色彩、笔调,作者又是谁。我猜测了几十年,至今,也无缘得见。只是在最近,我得知了,这幅画的作者原来是丰子恺先生。也对,只有丰子恺先生,有这样的赤子之心和童趣。 

    一次,听徐叔叔说管教小孩子,引的是元春带信出来与父母说的话:“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结论是,好头疼。 

    徐叔叔只有一个儿子。孩子没有妈妈。 

    徐叔叔的妻子,我没有见过,只是听我妈说,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女子,一个美丽的女医生和徐叔叔既是同学又是同事。什么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人们说,看徐医生和李医生就知道了。 

    有一天,有人来找李医生谈话了,谈话内容十分严肃,责令她必须在第二天的全院大会上,和徐医生以及他的朋友划清界限。否则,后果自负。她知道那叫“最后通牒”,她也知道大多数人会怎么选择。但她不是“大多数人”,她不能容忍自己变丑,所以,她没得选…… 

    自从李医生去世后,李医生的形象,一刀一刀,刻在了徐叔叔的心里,刻得太深太深,血肉模糊,结了疤,永不能平复…… 

    后来,徐医生被下放了。从他供职的省城大医院,被下放到乡下。李医生出事后,他们的孩子就被送到在北京的奶奶身边,所以,赴乡下的也只是徐叔叔一人。星期天和徐叔叔一起包饺子的乐事,就此终结。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他重新回到我们这个城市,去了郊外一家职工医院。又过了几年,听说他再婚了。那时,我奶奶已经去世,我也已经成家,听我母亲说他带着新人来我家拜访过, 

    可惜我没见到。据说那天是我妈给他们包了饺子。至于那饺子是不是徐叔叔记忆中的味道,就不得而知了。 

    他和我父亲保持了一生的友谊。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堪称我父母、徐叔叔这一辈人职业生涯,或者说事业的第二春,他们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偶尔,他还会来看望我父母。那时,我女儿在我父母家住,他一来,就叫我女儿:“来来来,给徐爷爷背一段。”我四五岁的女儿,再大些,六七岁的女儿,就会“登登登”跑过去,站在他面前,一点儿不犹豫,朗声背道: 

    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那是《哀江南》。 

    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这全套《哀江南》,她能从头背到尾。是我父亲教她的吧?反正不是我。会不会是徐叔叔?我没问。只是,她的《哀江南》,是欢天喜地的。她欢天喜地地一直背到“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徐叔叔也笑呵呵地鼓掌,这种时候,我父母,还有笑呵呵的徐叔叔,心里一定百感交集吧? 

    徐叔叔比我父亲小几岁,却走在了父亲的前面。 

    我想念他。 

    (选自蒋韵《北方的厨房》,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详细描写奶奶包饺子的程序和特色,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B . 李医生不能容忍让个人品德变得丑陋的行为,她的高尚品德永远刻在了徐叔叔的心里。 C . 世事变迁,徐叔叔再婚后,妈妈用饺子招待带着新人来我家的徐叔叔,那饺子中暗含了作者对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 D . 《哀江南》的曲辞是哀伤的,但女儿却背得欢天喜地,是因为她生活的年代安定幸福,她只是以能背出曲辞内容为荣,心里感到无比欢喜。
    2. (2) 本文大量引用文学作品中的内容,下列对其艺术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来烘托人物形象,烘托了徐叔叔和父亲充满艺术气息的形象,也暗示了这些作品对我、我的女儿的熏陶作用。 B . 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希金,《桃花扇》、《红楼梦》,法国的巴比松画派等等这些引用,使内容更为充实,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C . 本文反复写到徐叔叔喜欢的《桃花扇》里的套曲《哀江南》曲辞,写出了世事变迁对人的影响巨大。 D . 这些文学作品的引用从头到尾贯穿了全文,特别是《哀江南》的反复出现起到了全文线索的作用,使文章结构颇具匠心,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更加多元化。
    3. (3) 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塑造徐叔叔的形象的。
    4. (4) 本文选自作家蒋韵的作品《北方的厨房》,评论认为它的特色是以“以小题材反映大时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 3.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 

    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上念山林川泽,皆与民共,命自居庸以东,与天寿山相接,禁樵采,余俱弛禁。工部奏军器,请征布漆于民。上命给钞之。上曰:“古者土赋,随地所产,不强其所无。比年如丹漆、石青之类,所司不究物产,概下郡县征之。小民鸠敛金币,博易输纳,而吏胥因以为奸。其一切禁止。” 

    遣监察御史分巡天下,考察官吏。奏曰:进户部尚书郭资太子太师,命致仕。蹇义、夏原吉言其偏执妨事,且多病。上问杨士奇,对曰:“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格恩泽,不得下究。”上问其故。对曰:“诏书数下蠲免灾伤租税。不听开除,必令有司依额征纳,此其过之大者。”上颔之。 

    青州民刘中等奏:“自永乐中岁歉,流徙畿南枣强县凡二百余户,居二十年,已成家业。今有司遣还山东,乞附籍枣强。”上谓夏原吉曰:“彼此皆吾土,但得民安即已。唐宇文融括流民,过期不首者谪边。州县承风扰百姓逃窜尔其申饬有司以此为戒。” 

    上御文华殿,与侍臣论历代户口盛衰。上曰:“户口之盛衰,是以见国家之治忽。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驻跸虹桥,谕诸将曰:“朕深居九重,岂不自逸,但朝夕思念保民,故有此行。今渡河道路所经,皆水潦之后,秋田无获,朕甚悯焉。其将士有扰民者,杀无赦!”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州 A 县 B 承 C 风 D 劳 E 扰 F 百 G 姓 H 逃 I 窜 J 尔 K 其 L 申 M 饬 N 有 O 司 P 以 Q 此 R 为 S 戒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与,指给予,与《六国论》中“与嬴而不助五国”的“与”字意思相同。 B . 修,指修治修造,与《过秦论》中“修守战之具”的“修”字意思相同 C . 市,指买,与《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市列珠玑”的“市”字意思不同。 D . 卒,指最终,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卒获有所闻”的“卒”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皇上认为主管官吏不去调查出产的物品,全都令郡县向百姓征敛,官吏趁机行奸作恶。这些要全部禁止。 B . 杨士奇认为郭资不遵诏书,令地方官员仍按旧额征税,这是他为政最大的过错。皇上取消他晋升的任命。 C . 青州百姓请求将已成家业的二百多户附入枣强户籍,皇上认为都是自己的国土,只要百姓安居乐业即可。 D . 皇上同侍臣谈论历朝历代户口,他认为户口繁盛是因为休养生息,户口减少一定是因为大兴土木和战争。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强毅能守廉,人不得干以私。但性偏执,甚至沮格恩泽。

      ②车驾巡边,发京师,英国公张辅、阳武侯薛禄帅师从。 

    5. (5) 武王向太公询问的“治国之道”在材料二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内容加以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 , 依止古先生

    [注]①禅观:禅理、禅道。②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题为《闲居》,却无一处着“闲”字,真可谓写“闲”而不着痕迹。 B . 首联写诗人不知自己性格疏懒鄙陋,一直住在城中,体现了“大隐隐于市”的境界。 C . “过门无马迹”与“而无车马喧”(《饮酒·其五》)一样,表现出诗人的寂寞。 D . “带病吟虽苦”从“病”写性情,诗人虽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其闲情雅致。
    2. (2) 姚合追求王维诗歌中的“静趣”,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离骚》中屈原表明人生各有各的乐趣,而自己却穷尽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是“”。 
    2. (2) 苏轼《赤壁赋》中用“”两句概括了曹操攻打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3. (3) 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 I 

    大气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风范、态度、气质、气度,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散发出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大气是一种①____、心怀日月的气概,一种从容大方、②____的气量,一种成熟宽厚、宁静和谐的气度。 

    你待人宽容,斤计较,你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广,你就会赢得尊重。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具有良好的修养,以诚待人,见贤思齐,学会互相帮助配合,在合作中形成合力,求得发展。 

    事无论大小,不管好坏,都不要太在意,太当回事儿。切莫一见好事就③

    ____,兴奋得不得了;一遇坏事就愁眉苦脸,霜打茄子一样蔫头耷脑。遇事不敢担当,怎么能成大器?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段中,前面用了三个“你”,然后转换成“我们”,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请简要说明。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 

    众所周知,盐和糖摄入过多对健康不利。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盐和糖常常结伴而行。放盐多了,____,使咸味变得柔和,不刺激。而当糖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味觉就开始麻痹,尝不出太浓的甜味了。这时只要稍微加点盐,____。糖和盐的这种"微妙关系"对我们来说有利有弊,很多时候,糖成了咸味的"减弱剂",在 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 10%的糖,几乎可以抵消咸味。 

    所以很多甜咸口味的菜里,____。比如,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咸味被甜味消减了。在外就餐,尽量少点这类菜肴。在家烹调,要少放糖和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2. (2) 下列句子中的“根本”和例句加点处的“根本”,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耕读”是安身立命和指甲的根本之道。 

      A . 宋工不肯修改方案,因为他根本就不赞成偷工减料的主张。 B . 经过详细的论证,最初提出的问题已经得到根本解决。 C . 香雪心里放不下,这些话她根本没说过。 D . 老师提醒我,尽管承认失败很难,但不要回避最根本的问题。
    3. (3) 下列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不少研究结果表明,极端天气的罪魁祸首是温室效应及其导致的全球变暖造成的,最近 50 年全球正以过去两千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变暖。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的不稳定性增加,极端性天气气候事件或将成为“新常态”。 

四、写作(60 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芥川龙之介曾说道:“人生好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乱用是危险的。”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