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 /6.2 插秧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插秧歌》练习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yǐ)  取(duō)     兜(máo) B . 之(luō)    之(jié)     肩(jiǎ) C . 之(xié)     半(shà)     田(shì) D . 秧(pāo)     腾(zhē)     周(zā)
  • 2. 下列对《芣苢》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 . 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 . 诗歌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动词的变换,生动地表现了采摘芣苢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D .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 3. 下列对《插秧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的开头两句,以极其通俗的语言,展示了插秧时的繁忙景象。 B . “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说明插秧就是一场抢天时的战斗,突出了劳动的艰辛。 C . 第三、四句写天公发威,大雨滂沱,而诗人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 D . 第五、六句诗人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紧张到了极点,分秒不能停。
  •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祀时的乐歌。 C . 《诗经》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它或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D . 《诗经》全部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 . ①⑥②⑤③④ B . ②④①⑥⑤③ C . ③④①⑤②⑥ D . ④①②③⑤⑥
二、综合题
  • 6. 自从有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就成了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谚语都采用了这种手法,如“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请你根据示例,再写出三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