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一课...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2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
  • 1.  选择填空
    1. (1) 赔 培 陪 倍

      妈妈去公园散步。妈妈说,公园里这些美丽的花草都是园丁们精心育出来的,损坏了可要偿,我们要加爱护它们。

    2. (2) 嫌 廉 歉 谦

      因为别人的让,我才买到了这份物美价的礼物。我要把这份礼物送给一个朋友,向她表达我深深的意,希望她能不计前

  • 2.  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 (1) 这架航模结构完整,设计jīng qiǎo,měi zhōng bù zú的是缺少了一个流线型的外观。
    2. (2) 虽然这是一首xún cháng的散文诗,但是读着读着,却能使人心境平和,wàng què烦恼。
    3. (3) 生机盎然的绿叶,瑰丽芬芳的花朵,使人一见就生ài mù之心,这是来自大自然的ēn huì
  • 3.  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 (1) 温和 

      ①(形容气候)

      ②(形容性格)

    2. (2) 成熟 

      ①(形容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

      ②(形容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落花生》这篇课文借花生的特点,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2. (2) 《桂花雨》这篇课文中,作者儿时在家乡印象最深的情景是,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
    3. (3)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它谱写了一曲人与之间爱的赞歌。作者在和珍珠鸟的交往中领悟到
二、阅读
  •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

    冯骥才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上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反要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昐。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闪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的透明的网……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大墙中间,脱落掉一两块砖的洞眼儿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性。

    大多数鸟儿习惯了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金丝笼里美餐一顿精米细食,也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尖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锤,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选自《冯骥才选集》,有删改)

    1.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2. (2) 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圈出麻雀被捉住后的动作,从中可以感受到麻雀
    3. (3) 下列说法中,对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 作者说麻雀是“精明的家伙”,又说它“贼头贼脑”“不可驯”,含有嘲讽的意思。 B . 作者笔下的麻雀有着顽强的精神,自由自在,不畏风雨,更不会为了温饱而被圈养。 C . 短文语言精妙,明贬实褒,表达了作者对麻雀的深情讴歌和赞美。
    4. (4) 短文第 6 自然段中,作者将“大多数鸟儿”的生活与麻雀的生活进行了,写出了麻雀的生活特点。如果你是一只鸟,你会选择哪种生活方式?请写一写理由。
  • 6.  抄一抄,背一背。                                 

    【唐】虞世南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词还有很多,如骆宾王的《咏蝉》、罗隐的《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等,你可以读一读、背一背。

    诗句看似写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却暗示着诗人的品行志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