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语文零诊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33 类型:高考模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孔子都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面对社会乱局,儒、道都企图开出一剂救世良方。

    老子以“道”为核心,抨击异化的仁义礼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在老子看来,所谓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现象上坠入“伪”,本质上丧失“真”。他开出的救世良方:返朴,回归至善大朴;归真,摈弃机心巧智;守拙,坚守淳朴本性;不争,遵循自然秩序;以建构“玄德”为终极价值。可见,老子并非否定仁义礼智,而是否定文明异化,强调仁义礼智必须合乎大道,出乎本心。如此则真,否则即伪。真则人心至善,无为而治;伪则世道诡诈,愈治愈乱。老子理论这一深层内涵,有着深刻的价值论意义。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又在不断异化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人类文明的初衷。老子正是在预设的仁义礼智产生的因果关系中,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异化。

    老子的救世良方,虽然深入到人性的底层,却忽略了文明进化的规律。他所描述的是原始生民追求基本生存阶段的人性状态,人类一旦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必然开始关注精神需求。这种进化,既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刺激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贫与贱,是人之所恶”的欲望膨胀。人类由群居到部落、由部落到国家,群体无限扩张,为了保障权利的平衡,限制膨胀的私欲,调节群体的和谐关系,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强制性秩序,否则“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也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由儒家分蘖而生的《荀子》凸显礼制,强调“礼法并施”,凸显儒法合流,直接影响了《韩非子》的产生,从而成为中国古代法制的早期理论依据。

    孔子以“仁”为核心,试图重构仁义礼智。在治政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法令制度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量刑标准,使之免于刑罚而耻于作恶,以刑止刑;以道德仁义引导百姓,建立统一的礼义制度,使之耻于无礼而至于仁德,以德弘德,德治与法治互相依存,使百姓畏惧刑罚,追求至善。在修为上,“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敬长辈,友爱兄弟,诚信立身,博爱众人,从而践行“仁”。将自己锻造为兼顾家国、道德立身、文质彬彬的君子。唯此,才能建构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秩序和谐、家庭伦理和谐的社会。

    其实,孔子对伪饰的世风也大为不满,曾愤怒地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这说明两点:第一,“好仁”“恶不仁”必须出自生命的自觉,“真知仁之可好”,否则就是满口仁义而性不至善的伪君子;第二,每人都具有“好仁”“恶不仁”的先天条件,所以难以见到“好仁”“恶不仁”的真正君子,不是不能,而是不为,普遍缺少一种生命的自觉。可见,孔子论“仁”,也强调出乎“本心”,反对伪饰巧智。“巧言令色,鲜矣仁。”真正的仁,并非巧言令色,哗众取宠,而是出乎“本心”,毫无伪饰。

    概括地说,老子论“道”,强调人性的本然状态;孔子论“仁”,强调社会的应然状态。在理论逻辑上,老子从道德人心的角度,企图救赎异化的人性;孔子从伦理教化的角度,企图重构崩溃的秩序。在价值取向上,老子之“道”以具体的社会之“德”为理论归趣,其抽象哲学观与社会价值观并无判然界限;孔子之“仁”以社会之“道”为理论指向,其社会价值观与抽象哲学观也无判然界限。二者构成理论上的互补关系,价值观上的辩证性关联。

    (节选自刘运好《老子之“道”和孔子之“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强调仁义礼智必须合乎大道,出乎本心。大道就是“玄德”,以德治世,则人心至善,无为而治。 B . 文明是一把双刃剑,既推进历史发展的进程,又以不断异化来阻碍人类文明的进化。 C . 针对人类进化到国家形态的欲望问题,《荀子》发展孔子的理论,提出了“礼法并施”的治世主张。 D . 孔子认为社会上难以见到“好仁”“恶不仁”的真正君子,是因为人们普遍缺少一种生命的自觉。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点出了论述对象,但没有提出明确的观点,不属于常规的开宗明义。 B . 文章中间段落主要采用引用典籍并加以阐释的方式来论证,可信度高,说服力强。 C . 文章末段简明扼要地总结全文的论述,用对照手法从差异中寻关联,点明了中心论点。 D .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引出论题,再纵向展开,最后概括总结。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的救世良方,虽然深入到人性的底层,却忽略了文明进化的规律,因此实用性不及孔子的。 B . 孔子的以“仁”治政思想,并不只限于德治,也包含法治。是以刑止刑,以德弘德,德法相依。 C . 老子和孔子在社会和个人层面都强调“真”,出乎“本心”;反对伪饰巧智,对伪饰的世风大为不满。 D . 老子之“道”与孔子之“仁”虽然考察问题的逻辑起点不同,具体方法不同,但是二者理论上互补,价值观上辩证性关联。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7月5日发布的《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2021)》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数字经济持续稳步提升,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130.9,环比增长2.4%,同比增长15.3%。一级指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指数分别同比增长28.3%、3.8%和23.8%。2021年,5G和千兆宽带建设呈现爆发式增长,5G基站数和千兆宽带用户数分别同比增长98.5%、440%,对整体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拉动提升作用明显。

    近五年来,数字政府服务管理效能明显提升,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数字抗疫加速推动部门之间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数据互通共享,健康码普及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有力支撑复工复产、“动态清零”,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数字社会服务更加普惠便捷,2017年至2021年,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助备案和住院直接结算。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近年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等前沿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独角兽企业。数字产业规模快速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增长至14.1万亿元,软件产业规模增长至9.5万亿元。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总营收增长至1.61万亿元,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增长140%。特别是疫情背景下,数字化有力有效地支撑了经济发展。

    (摘编自《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发展》)

    材料二:在疫情下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画像:一是线下经济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严重依赖线下场景的产业在疫情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在战“疫”中暴露问题较多的地区、产业、领域、环节,与数字化应用基础弱、水平低、效果差不无关系。二是数字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具有天然的减少物理空间依赖的基因,在疫情中表现出较强的柔韧性和生命力。

    新一代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等数字新“物种”,也使得数字变革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源泉。在疫情的“催化”下,直播带货、宅经济被引爆,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提前5~10年迎来拐点。数字经济正在加速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全面转型。

    可以预见,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对稳增长、促转型的作用会更加突出。面向未来,数字经济亟须寻找新的发力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持续赋能国民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数字化转型将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主线,数字变革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在全球都是有目共睹的,对未来更应该充满信心。

    (摘编自《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关乎眼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三: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持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

    习近平判断,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有利于推动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

    南方科大代理副校长金李表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利于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中国是人口大国和数字经济大国,具有巨大的规模优势,立足国内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研发成本,提升迭代速度,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社会科学院左鹏飞表示,数字经济是深嵌于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新动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不仅助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同时推动企业和产业组织数字化重构,引致一系列的前沿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应用场景创新,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内容新活力,为新兴产业带来新空间新动力。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1年,我国5G和千兆宽带建设高速增长,5G基站数和千兆宽带用户数分别同比大幅度增长。 B . 近五年来,数字政府服务管理能效明显提升,绝大部分行政许可实现了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 C . 疫情下,线下经济的脆弱性显现,数字经济的优势进一步凸显,两种不同的经济画像呈现在我们眼前。 D . 数字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蓬勃发展,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数字产业的一些前沿领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独角兽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它们独立支撑起了经济发展。 B . 数字新“物种”不断涌现,使得数字变革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源泉,也正在加速推进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全面转型。 C . 数字化转型将有力的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数字变革让人类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于我国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我们应该有信心。 D . 中国是人口和数字经济大国,人口红利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将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活力。
    3. (3) “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发展数字经济?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坑道里的冲锋号(节选)

    西元

    这时,冲锋号响起。它比黑夜里的闪电还明亮,比嗜血的刺刀还尖利。它好似坚冰上浇下的一团钢水,它好似冬夜旅人前方的一束火炬。它能让人在深夜里看见朝阳,也能让人在朝阳里看见烈火。无论它多么微弱,在一片山崩地裂的爆炸声嘶吼声气浪声中,你都绝不会听不到它。

    一枚美军炮弹落在后方,指导员、突击排排长当场牺牲,副连长重伤。慌乱之际,大勇主动承担起了突击排的指挥责任。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谁抢下这个位置,谁就是把最先牺牲的机会留给了自己。不久,大勇穿过前沿火力网时踏响了地雷。他带着一条断腿挣扎着爬到一座碉堡前,拉下了师长给的那枚手榴弹的拉环,钻进了碉堡里。打扫战场时,人们发现他是抱着手榴弹趴在了重机枪上面。他和美军重机枪手被炸得面目全非,重机枪枪管扭曲了,开裂的方形枪身覆盖着厚厚的结了冰的血肉,零件散落一地。小美记得大勇在钻进碉堡前回头看了一眼。当时头顶上连续打着照明弹、他没喊口号,也没有太多的表情,只是目光依旧那么憨厚,让人想起他资中老家山上生长的柑橘,红红的、壮壮的……如果不是手榴弹爆炸了,你会以为他不过是一早出去挖坑道了,傍晚就能扛着铁锹回来。小美还发现,那些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友们的眼神就是他们一生的倒影。他们是怎样过完这辈子的,就有怎样的眼神。

    美军碉堡建在主峰东侧的一截石崖上。密集的机枪子弹居高临下,封锁住了进攻路线。二六趴在一块岩石后,把旗子放在身边,回头看了看。他看见了小美,还有另一名老兵。于是,这三个人组成了一个战斗小组。二六把枪交给小美,让他在后面掩护。二六和老兵各拿两捆手榴弹,绕着大弯,趁夜色向石崖下接近。机枪子弹扫倒了老兵,他仰面躺在着了火的枯草丛里,四肢张开,手榴弹甩在一边,一动不动。一枚手雷在二六身边炸响,他也倒下了。不过他向旁边滚了几滚,借助土堆和黑暗继续挣扎着向石崖下爬。

    小美跑到二六身边。在暗红色的火光中,他看见二六的脸颊被弹片掀掉了一大块皮肉,露出白色的牙齿。二六把滑溜溜沾满血的两捆手榴弹交给小美,嘴里含糊不清地说,你去炸了它,我来掩护。他一边说,一边有血水从牙齿缝里涌出来。小美胆战心惊地接过手榴弹,想对班长说点什么。可看了一眼二六的脸,血淋淋的没有任何表情。二六又白又大的眼珠子转了转,似乎是想笑一下。他用血糊糊的手捏捏小美的肩,猛地推了小美一把。小美幸运地冲到石崖下面。

    这时,敌人连续打了三枚照明弹,其中一枚正在小美头顶。小美只觉得雪崩一样的强光涌进瞳孔,一下子就刺穿了脑袋,整个身体像只气球一样爆裂开来。那一瞬间,他似乎看到了许多年前死去的娘,娘像水晶一样透明,正端着碗稀粥,右手捏着把勺子,几颗米粒汤水耀眼夺目。他似乎看到了教他唱戏的师傅。师傅的肚子是那样大,咕咚咕咚有水声。可师傅竟然还能唱戏,那西府调婉转多情,直入云霄。小美还看见了故乡的田野,看见秋天里碧蓝的晴空,几只喜鹊落在遍地金黄的落叶上……

    这一瞬间,小美看到了很多很多,可又似乎什么也没看到。他像一个第一次登上舞台的少年,第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面对成千上万名观众。他紧张得脑中一片空白。

    小美呆呆地盯着不远处的碉堡。他惶恐不安地转过头,情不自禁地去寻找二六。二六趴在地上,焦急地挥舞着手臂。可小美仍然不清楚自己该去怎么做。他想,我该自己作决定了。可越是这么想,浑身就越是软绵绵的,手和脚都动弹不得。

    二六突然站了起来,像戏里的红脸关公似的。他一边开枪,一边一瘸一拐地向前跑,十几秒之后,一串机枪子弹将他打倒,再也没站起来。小美明白了,班长是想把火力吸引过去,让自己有机会去炸碉堡。他流着泪,看见母亲透明的嘴唇在额头亲吻了一下,并且说,你幼小的时候,是别人把你的生死扛在肩上,你长大了,也要把别人的生死扛在肩上。人就是这么世世代代生活着的。

    泪水流着流着,终于,小美看到了自己微微发光的身躯,虽然瘦弱,但终将一点点站起来。他明白了,自己再也不是小孩子,也不再是新兵,他要把战友的生死扛在肩上。小美迅速爬上石崖,紧盯着那个正对着自己的机枪口,再没犹豫。紧跑几步之后,他来到碉堡射口前,将手榴弹塞了进去……

    小美:15岁,少年兵,没爹没娘。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冲锋号,不仅是冲锋的信号,也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能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凝聚成汹涌澎湃的战斗气势。 B . “二六突然站了起来,像戏里的红脸关公似的”,作者以夸张的笔法展现了二六大义凛然无惧生死的硬汉形象。 C . 小说以写实的镜头聚焦于战斗场面,血肉在不断撕裂,生死斗争不断出现在敌我和自我之间,作者用工笔雕琢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D . 小说结尾“他来到碉堡射口前,将手榴弹塞了进去”,故事看似断裂,实则留下悬念,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对内涵的情思思考回味。
    2. (2) 战火的洗礼让小美最终成长为一名英雄,其间他的思想经历了几次转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军旅评论家朱向前教授曾从三个向度给予西元小说高度肯定:首先是“微观层面探析、往深度里挖掘的细腻感”,其次是“书写军人的铁血精神”,再次是“作品中显而易见的形而上思考”。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三个向度的?请简要解说。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捆,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乃曰:“人臣不得自杀宫中。”过司马门,趣甚疾 , 出諔门也。右举剑将近自诛,臂短不能及,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磋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五》)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B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C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D . 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衔赂”意思是接受贿赂,“衔”与《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含义不同。 B . “为寿”指敬酒贺功,与本文中“王觞将军”的“觞”含义相同。 C . “趣甚疾”意思是走得很急,“趣”与《兰亭集序》“趣舍万殊”的“趣”含义不同。 D . “不肖”指无能、无才,与《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等不肖,请辞去”的“不肖”含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国调动兵马进攻赵国,赵王先是请求司空马不要抛弃赵国,他很愿意就救国大事听从其谋划。 B . 司空马认为赵王唯亲是用,必会重用嫉贤妒能的韩仓,听信谗言,武安君不过半年必定会死。 C . 武安君解释说自己患了曲挛之疾,胳膊无法伸直,深怕跪拜之礼不周,对大王不敬而触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个假肢。 D . 平原令为司空马叹惜不已,他认为国家走向灭亡并不是没有贤才辅佐,只是君主不能任用罢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②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唐·李贺

    其一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其二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李贺,因避家讳,无法应试,生活困顿,仕途不顺。元和九年,辞归昌谷。

    1. (1) 根据诗歌内容,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箨落长竿削玉开”运用比喻手法写竹拔节生长,笋壳脱落,晶莹透碧,像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 B . “更容一夜抽千尺”中“更容”一词含义丰富,既包含了不被容许的幽怨,也包含了对应该被容许的期许。 C . “腻香春粉黑离离”采用对比手法写刮去青皮的新竹香气浓郁,洁白如粉,再加上墨迹浸润,更显得俊美可爱。 D . “露压烟啼千万枝”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
    2. (2) 两诗借竹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陆游《游山西村》“”两句写出了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深厚。
    2. (2) 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评价杜甫《登高》“”两句“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3. (3) 杜牧《阿房官赋》“”两句使用夸张、比喻手法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头的情状。
七、选择 简答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舞台上,穿过历史雾霭,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犹如一幅画卷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型话剧《深海》为话剧舞台人物长廊又拓展了一位经典的有着知识分子力量的艺术形象。

    我国话剧的生命力在于它与观众的信仰、精神和生活的追求紧密站合。《深海》立定的“主脑”是,着眼大时代,生动____黄旭华始终坚守初心、不改信念地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奋斗终身的奋斗史,他____三十载,带领核潜艇研发团队____打造国之重器,最终将中国第一艘核潜挺送下水,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一万年也要搞出核潜艇”的庄严目标。作品成功抒写了主人公“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当隐姓埋名人”的博大胸襟,在观众心中____了受人敬仰的生命丰碑。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展现                    销声匿迹                    呕心沥血                    树起 B . 呈现                    偃旗息鼓                    鞠躬尽瘁                    竖起 C . 展现                    销声匿迹                    鞠躬尽瘁                    竖起 D . 呈现                    偃旗息鼓                    呕心沥血                    树起
    2. (2) 材料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3) 下列诗句与材料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B .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C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八、简答题组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员在太空中长时间生活,身处狭小封闭空间站,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需要①____。

    我们以为②____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玩乐器,下象棋,吃冰淇淋等,航天员统统都干过。在央视元宵晚会上,王亚平就在空间站带来了开场表演,以古筝弹奏《茉莉花》,用婉转的旋律引出当晚首个节目国乐合鸣《齐天乐》。另一段节目中,翟志刚挥毫泼墨,和叶光富在空间站中为我们写下一组灯谜谜面:“白云蓬蓬生足下”“怀抱寰宇悬浮立”。除了“自娱自乐”外,亲朋好友还可以为他们点播起床铃声。各种音乐与大自然的声音成为他们每天都不一样的起床铃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航天员③____。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写出材料中灯谜的谜底(两句同底)。再写一句向航天人表达敬意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言简明,不超过30字。
九、材料作文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宝贝,妈妈有妈妈的梦想和使命,就让妈妈尽可能的放下牵挂,全力以赴地奔赴妈妈的星辰大海吧!”这是刘洋在神舟十四号发射前给孩子们信中的话。时隔10年,44岁的刘洋再次出征太空。舍小温暖,搏大幸福;舍舒适,善挑战;舍说教,做榜样。刘洋的人生抉择彰显着取舍的智慧。

    以上材料给你什么启示,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