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49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 1. 读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近一年来,中国航天lǐnɡyù建树颇丰,“嫦娥”和“玉兔”的月球探测zhènɡshí了一个又一个猜想,“天问”和“祝融”开始zhíxínɡ探测火星的任务,“天舟”和“天宫”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的kěkào家园,神舟十三号chèdǐ结束了为期六个月的天宫出差……每一个mùbiāo的实现都令中华儿女rèxuèfèiténɡ,民族自豪感在胸腔中激荡。

二、选择正确答案。(18分)
  • 2. 下面加横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头(mán)栏(zhà)头涔涔(cén) B . (wēi)徘(huí)赤裸裸(luǒ) C . 断(jiàn)养(quān)追会(diào) D . (chí)除(tī)含情脉脉(mò)
  • 3. 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拔弄  占据  书籍  万象更新 B . 褐色  空虚  轻脆  焉知非福 C . 避免  肿胀  惊惶  不可思议 D . 通宵  惟恐  寄托  死得其索
  •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弈者(擅长) B . 及其日中如探(汤水) C . 聪慧(很) D . 琴(弹)
  • 5.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 当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音乐厅出奇地安静,接着响起了雷鸣般地掌声。 B .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 , 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C . 李刚是出了名的大嗓门,说起话来一言九鼎 , 连隔壁班地同学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D . 这些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6. (2022六下·余杭期末) 下列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是(    )。
    A .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 .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C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D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7. (2022六下·余杭期末) 按照下列例句加点词的规律,照样子选择正确的一项(    )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校园里,师生互相问好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好风气,地铁上,人们尊老爱幼的行为也是;公共场所,大家不喧哗吵闹的行为慢慢变得。

    A . 不足为奇   绝无仅有 B . 屡见不鲜   前所未有     C . 见怪不怪   家常便饭 D .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
  • 8. 结合语境进行选择,将相应诗句或词语的序号写在横线中。

    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习俗,比如:中秋节吃月饼,寓意;过年时放爆竹,寓意;乞巧节女子望月穿针,寓意

    A.风调雨顺

    B.心灵手巧

    C.团团圆圆

    D.除旧迎新

  • 9. 书法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下面的楷书书法作品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它出自哪一位书法家?( )

    A . 东晋王羲之 B . 唐代颜真卿 C . 元代赵孟頫 D . 唐代柳公权
三、按要求完成问题。(12分)
  • 10. 积累运用,我会填。(按课文原文填空)
    1. (1) 【感受诗词魅力】诗言景:春风唤起乡愁,“,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雨滋润万物,“随风潜入夜,”;春花显春色,“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草表春意,“天街小雨润如酥,”。诗言情:神秘的夜空引人遐想,观星空,诗人发出“,脉脉不得语”的感叹;对明月,诗人发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感慨。诗言志:“,快走踏清秋”表达诗人渴望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千磨万击还坚劲,”表达的是诗人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气节。
    2. (2) 【品读金玉良言】“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如薄雾,被。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朱自清感叹时间易逝,提醒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老大徒伤悲”告诫我们为学趁年少;“读书须用意,”劝勉我们为学下苦功。
  • 11. 语句运用
    1. (1) 根据例句运用的手法,再从备选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

      饿——八戒挑着沉重的担子翻山越岭,大半天都没有吃喝,到达目的地时已饿得眼冒金星,前胸都贴着后背了。

      【备选词语】饱瘦重高

    2. (2) 缩写句子。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 12. 毕业前夕,我们班开展了“感恩教师”活动,请你参加。
    1. (1) 第一组同学开展了“对联谢恩师”活动,某同学拟出了上联,请你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上联:育人才献身忘我如蜡烛下联:____

      A . 多才学无私奉献似春蚕 B . 传知识呕心沥血似春蚕 C . 多才学呕心沥血育桃李 D . 传知识呕心沥血育桃李
    2. (2) 第二组同学打算给老师发一条微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请你代为拟写几句话。(不少于40字,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
四、阅读与理解(25分)
  • 13. 课内阅读《腊八粥》(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那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 (1) 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搅和”的“和”读音相同的是(    )。
      A . 暖和 B . 和气 C . 和面 D . 和风细雨
    2. (2) ①选文通过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表现出八儿的孩童形象。如果我们给选文拟个题目,我会用来概括。

      ②“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3. (3) 对“那我饿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八儿并不是真的饿了。 B . 八儿真的饿了。 C . “那”字写出了八儿无计可施的心态。 D . 这句话写出了八儿的天真和孩子气。
  • 14. 现代文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凌老汉出门的时候还是红彤彤的太阳,当他在集上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凌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凌老汉。凌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凌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架,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老汉留下枇杷,千恩万谢地走了。

    ⑩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 (1) 根据短文内容,在方框里填写合适的小标题。

      →借伞送衣→→回赠枇杷→

    2. (2) 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 . 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不爱吃枇杷,也没有胃口,不想吃。 C . 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 . 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3. (3) 关注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短文,完成题目。

      ①第⑤自然段中出现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可能分别在想什么?

      ②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的凌师傅。

    4. (4) 有人认为:小说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没有必要用大量笔墨去描写他的妻子。你同意这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5. (5) 文章最后一句话改为“妻子瞬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也变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热心人。”与原文结尾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五、表达与交流(30分)
  • 15. 名著导读。
    1. (1) 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之一的《骑鹅旅行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书中记叙了原来的尼尔斯是一个的孩子,在经历的八个月时间里,他成长起来,变成了一个的好孩子。
    2. (2)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著名的童话故事,它的作者是(    )。
      A . 安徒生 B . 格林兄弟 C . 塞里玛•拉格洛芙 D . 叶圣陶
    3. (3) 阿卡决定送尼尔斯回家的时候,尼尔斯为什么不愿意回去了?(    )。
      A . 因为他想和雁群一起到拉普兰去探险。 B . 因为大雄鹅舍不得他走,他要陪大雄鹅。 C . 因为他觉得阿卡看不起他,他要留下来报复他。
    4. (4) 鹤舞表演大会上发生一个什么意外?(    )。
      A . 下起了倾盆大雨。 B . 狐狸斯密尔偷袭了雁群。 C . 鹤的表演失败了。
  • 16. 习作表达(任选一题作答)
    1. (1) 题目:千花万柳是春天的诗行,荷舞蝉鸣是夏天的乐章。转眼十二年时光,奔跑的少年一身晴朗。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交到了好朋友,拥有了新技能,那些让人愤怒的、沮丧的、追悔莫及的……那些让人畅快的,感动的,欣喜若狂的……每一帧都是成长的足迹。请你翻开时光的长卷,选择你印象最深的感受,以“那一次,我”为题进行习作。(如“那一次,我真愧疚”“那一次,我欣喜若狂”“那一次,我追悔莫及”……)
    2. (2) 题目:“晒”是网络用语,它是分享和展示的意思。临近毕业,你想晒点什么呢?请以“晒晒我的”为题进行习作。

      要求:⑴请在方格纸中第一行写题目。⑵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表达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以上,不得另附习作纸。⑶文中不能涉及自己真实的学校、班级和姓名,可以用其他名字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