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10-3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20分)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蚀bō     脑suǐ    帖yùn    袄jiā     椭圆tuǒ     无放矢dì B . nuó    间隙jiàn    苍qióng    马nú     动chàn      窸窸窣窣xīsū C . 鸽xùn     隙xià      进bié     纠gě     白灯chì      古不变gèn D . pǐ     窒息zhì     倔qiǎng    廿四桥niàn     三biē      然而止gá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仓桑    惦记    磕头    卷帙    身临其境 B . 安详    嘻戏    混沌    自栩    心驰神往 C . 荒僻    典籍    萧索    枯燥    冠冕堂皇 D . 渺茫    螺丝    坐落    须叟    祸国泱民
  •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梦”不是____,但圆梦之途决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____,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____。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的____。

    A . 空中楼阁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B . 虚无缥缈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C . 虚无缥缈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D . 空中楼阁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 4.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B .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造成的。 C . 面对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摩擦,习主席以进一步的开放举措回应,让参加博鳌论坛的国外媒体人士不禁感慨。 D . 《昆曲艺术大典》的编辑出版不仅对昆曲的传承、抢救、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会带动古典戏曲甚至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 5. 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士大夫之(类) 自京师风雪(冒)木直绳(合乎)金砺则利(接近、靠近) B . 见云中……(稍微) 余其能行古道(赞许) 学(鼓励) 锲而不(舍弃) C . 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苍山雪(背) 声非加也(大)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 D . 作《师说》以之(赠送) 虽有槁暴(晒干)正襟危坐(端坐) 日参省乎己(反省)
  • 6. 下列各句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輮以为轮 山川相缪 B . 须臾成五采 扣舷而歌之 C . 或师焉,或不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 . 君子生非异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7. 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曲中规 ②明烛天南 ③吾师道也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而耻学于师

    ⑥顺流而东也 ⑦孔子师郯子 ⑧小学而大遗 ⑨用心一也⑩侣鱼虾而友麋鹿

    ⑾舞幽壑之潜蛟 ⑿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A . ①⑧/②③⑥/④/⑤⑦⑩/⑨/⑾⑿ B . ①⑨/②③④⑧/⑤⑦/⑥⑩/⑾⑿ C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 D . ②④⑥/③⑦/①⑨/⑤⑧/⑩⑾⑿
  • 8. 下列各句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今之众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B . 白露横江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 至于泰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 逝者如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9. 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崖限当道者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不拘于时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客有吹洞箫者

    ⑨渺渺兮予怀 ⑩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⑾固一世之雄也 ⑿而今安在哉

    A . ①②⑧/④⑦/⑤⑥⑩/③⑾/⑨⑿ B .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 C . ①②/③⑾/④⑦/⑤⑩/⑥⑧⑨/⑿ D . ①⑦⑧/②③⑾/④⑿/⑥/⑨/⑤⑩
  • 10.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名况,春秋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善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 B . 韩愈字退之,人称“韩昌黎”“韩文公”。他与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 . “壬戌”与“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都是干支纪年,“晦”是每月农历三十。 D . 赋是古代一种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苏轼的《赤壁赋》。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 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注]①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乐正夔一足,乎       信:相信 B .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之        进:进用 C .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也        节:关键 D .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              汲:打水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闻而审,为福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B . 齐桓公闻管子鲍叔            而寒 C . 有闻传之者曰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D . 子夏晋,过卫              纵一苇所如
    3. (3)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B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D .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通过齐桓公、楚庄王、吴王、智伯的故事,说明对别人的话要仔细分析,认真核查。 B . 第三段与夔、丁氏、子夏有关的文字,说明不结合语言环境,不推究事理,就会造成误解、误传。 C . 本文分别以生活事例、历史事实和寓言故事作为论据,夹叙夹议,深入浅出。 D . 文中有的事例“类是而非”,有的事例“类非而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5. (5)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7分)
  • 1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送友游吴越

    [唐]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橘,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紧承诗题,巧妙解题,既点明友人去处,又暗示送者处处为游人着想的深情。 B . 颔联是诗人对友人种橘植莲的提醒,透示着二人心心相知的情趣,显得含蓄隽永。 C . 颈联直接用意象组合,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杨柳岸晓风残月”同妙。 D . 诗中的景物描写,是诗人的想象。作者想象着友人畅游吴越欣赏到的美景与乐事。
    2. (2) 从诗歌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其中必须对仗的是
    3. (3) 请赏析颈联中的“火”字。
四、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7分)
  • 13.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羽扇纶巾,谈笑间,
    2. (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3) 寄蜉蝣于天地,
    4. (4) ,用之不竭。
    5. (5) ,旌旗蔽空。
    6. (6) 故不积跬步,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墨乌镇

    彭学明

    说乌镇是一墨乌镇,是因为乌镇的底色是墨色的。淡淡的墨色,让乌镇显得格外古朴。乌镇像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地站着、坐着或者蹲着,既老成持重,又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和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件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件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一种本色,难啦!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颜色和本色,才完美了乌镇成就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越了时空,扬名中外。

    乌镇是老但老得周正老得硬朗老得神清气爽。就像酒越老越香。斑斑驳驳的墙壁只是它风霜岁月的一层老茧。墙顶的几把荒草只是它仙风道骨的几缕胡须。而那些浅浅淡淡的青苔则是它人生磨难出的一点点老年斑。石板铺就的街巷,平平仄仄地穿行在乌镇的每一个角落,或长,或短,或窄,或宽,或直,或弯。是乌镇斩不断的根,割不了的筋。没了这每一条街巷,乌镇就没了章法,乱了方寸,乌镇就成了一潭死水、一盘死棋,乌镇的人就走不出自家的屋檐,只能坐井观天。上了年纪的人,有许多上了年纪的记忆,花儿正开的人,也有许多难忘的回忆。不管是谁,只要走进乌镇的这些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地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不要说戴望舒的古巷和丁香,更不要说跟戴望舒诗句一样的姑娘。乌镇有的是江南柔情的雨丝,有的是雨丝下打伞荷笠的姑娘。因为乌镇本身就是一束江南的丁香。你运气正好,对面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背面也走来了一个江南的女子,两个女子都笑靥抿抿,两个女子都鲜若桃花,两个女子的秋波都与你在这里狭路相逢,你选择哪一个?哪一道秋波更能打湿你爱情的梦?哪一泓秋水更能漫进你温柔的梦乡?

    无论荣华富贵还是淡泊清贫,乌镇都是含蓄而内敛的。就说徐家厅、朱家厅和张家厅,里面那么富丽堂皇那么气派宏大,外面却与贫民百姓一样普通,有如小家,亦如碧玉,与整个乌镇浑然一体。由此,不管怎么看,乌镇就都有几分平淡几分儒雅几分绅士。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官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识点文断点字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其实,更精彩的是在水上。乌镇的水是浑浊的,远不及我故乡湘西的水清澈甘甜,但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没有乌镇就没有这条蜿蜒迤逦的水巷,没有这一条蜿蜒迤逦的水巷就没有水,没有水,乌镇就没了水色没了灵气没了生命没了灵魂。之所以说乌镇的水是为乌镇而生的,因为乌镇的河是人工的,这运河就是因为乌镇而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如果不是为了与乌镇结一门金玉良缘,这运河就不会绕这么远的路,就不会流到这里与乌镇朝夕相处、唇齿相依。所以乌镇与水的关系,是血与水的关系,血浓于水,血也融于水。

    这条飘飞的水巷,是乌镇的血脉,软软的脉管上,是乌镇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节。租一条蚱蜢舟,我们就驶进乌镇的水墨画里了。悠悠的水巷,像一支写意的工笔,轻描淡写地描摹着两岸,勾勒出两条笔直的风景线。黑瓦白墙的民居,仪态万方地闪立在两边,一半住在岸上,一半跳进水里,它们像一群淘气的孩子,把脚伸进水里,把手也伸进水里,戏弄一河鱼虾。虽然它们没有我湘西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但却小巧精致,异曲同工。水阁的窗口,往往会探出一盏女儿的脸,那不是茅盾笔下的淑女,就是我们江南的表妹,好看,好看,好美,好美。于是你觉得一河的风景都被这女儿的脸照亮了,一河的水阁都是这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了。本来也是这样,你看,在那岸边的每一座河埠旁,在河埠的每一条帮岸上,在帮岸的每一条廊棚里,在廊棚的每一个美人靠里,你都会看到一个个洗衣淘米的表妹,一个个挑花绣朵的表妹,一个个等待爱情的表妹。美人靠是什么?美人靠是水乡女儿的专用工具,在临河的每一个廊棚里。不管是男人女人,你都靠一靠吧。靠一靠,你就是美女了;靠一靠,你就有美人了。

    坐在船上,看着风景,想着美人,再品一品乌镇男人用白水白面白米酿制的“三道白”酒,品品乌镇女人手擀的姑嫂饼,乌镇的滋味就全了,你就品不尽想不完,就乐不思蜀、游而忘归了。

    那么,留下来,你就会是茅盾先生笔下的一个人物,是千年乌镇的一个情节和段落。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 这是一篇写浙江水边小镇的美文,不但写出小镇的外景,而且写出了小镇的内蕴和精神。 B . 本文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化用了戴望舒《雨巷》中的意象,表现了江南独具特色的婉约和柔情。 C . 本文描写了乌镇的各色人群,以及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着重表现了乌镇开放和豁达的特点。 D . 文中提到湘西的吊脚楼,用乌镇的民居来衬托吊脚楼的气势和高大,以此来表达对家乡的爱。 E . 本文结尾段形象地说明了乌镇与人的相融,突出乌镇的文化气息,更表达了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留恋。
    2. (2)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乌镇?
    3. (3) 赏析画线句子。
    4. (4) 作者是湘西人,在文中他也谈到自家的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六、语言运用题(4分)
  • 15. 假期中,甲组同学计划组织参观XX古村落,了解其历史文化沿革,成员设计了访谈提纲。下面提问不合适一项是( )
    A . 您对××古村落的历史了解多少? B . 您知道××古村落最有文化价值的是什么吗? C . 什么季节是××古村落的旅游旺季呢? D . 二十年前的××古村落与现在相比有什么变化?
  • 16. (2021高一上·东丽开学考) 小组成员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一户老宅上一副楹联颇有传统文化意蕴,只是下联脱落一字。下面所给的字放进去最合适的是(   )

    上联:教子孙两行正路克勤克俭

    下联:继祖先一脉真传唯读唯___

    A . B . C . D .
七、作文(50分)
  •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对三毛的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自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