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新四区示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1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wù) 山(lì) 尽(dài)  廊腰回(màn) B . (lì)  迤(lǐ)  涨(nì)  倚如山(dié) C . 掠(piào)  仓(yǔ)  宝(dǐng)  胜负之(shù) D . (yán) (chī)  闲(xiá)  朝歌夜(xuán)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niǎo) 得鱼忘(shuān) 朗(shū) 翩起舞(piān) B . (jiǎo) 窸窸窣(suō) 绿(hè) 缠悱恻(mián) C . (shuó) 四处漂(bó) 及(chù) 空气湿(rùn) D . (zhēn) 冉升起(rǎn) 清(qī) 笑声朗(shuǎnɡ)
  • 3.  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____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____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____“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____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 . 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 . 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 . 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 . 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 4.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为语录体,记载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定。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B . 《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尊称为“亚圣”。 C . 《师说》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司马光、王安石。 D . 《逍遥游》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辑入《庄子》,现存33篇,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
  • 5. (2021高一下·永泰月考)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东:山的东面。“山”可指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文中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 B . 司马: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相传商代已置,为天子五官之一,西周为三公之一。 C . 俎:古人常以刀匕、刀俎并举,以“俎上肉”喻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境遇。“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说的就是这种境遇。 D . 卮是一种盛酒器。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
  • 6.  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①六王(完结) ②蜀山(光秃) ③不知其所之也(远得不见踪影) B . ①直咸阳(通达) ②廊腰回(萦绕) 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让) C . ①雷霆惊(突然) ②而望焉(宠幸) ③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让) D . 立远视(长久) ②朝歌夜弦,秦宫人(做) ③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让)
  • 7. (2020高一下·滕州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窦娥冤》的悲剧冲突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最后的抗议,对这个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最想做顺民以求得生存下去的顺民都被逼无奈,对这个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这种抗议是非常深刻有力的。

    ①在一系列悲惨遭遇发生在她身上后

    ②但她这最起码的要求都被扼杀了

    ③封建社会塑造了窦娥这样的妇女

    ④她还是想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生存下去

    ⑤却没有给她们生存之地

    ⑥窦娥温顺善良

    A . ④③①⑤⑥② B . ④⑤⑥②③① C . ⑥①④②③⑤ D . ⑥⑤①④③②
  • 8.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按语意连贯的要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家在写小说的过程中,会将虚构的东西写得就好像在现实中真正发生过

    ②小说可以虚构,但并不是就可以胡编乱造

    ③以此打动说服我们,引起我们对周遭习以为常的人和事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④将真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

    ⑤这就是小说虚构的目的,是所有真实当中最深刻的真实

    A . ②③④①⑤ B . ①②④⑤③ C . ②①④③⑤ D . ①④②⑤③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
  •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州赵公救灾记

    【宋】曾巩

    ①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②州县史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③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④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⑤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1. (1)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僧道士食之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

    2. (2)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或便宜多辄行。( )

      A.廉价 B.斟酌事宜,不拘陈规 C.方便,顺当 D.有利国家,合乎时宜之事

      ②民饥馑疾疠,死者半( )

      A.困乏B.将近 C.大概 D.仅仅

    3. (3) 以下加点字中词类活用用法不同的是( )
      A . 穷人 / 铛玉石,金块珠砾 B . 故事 , 岁廪穷人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 其价予民 / 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D . 于官者几人 / 大喜,归,举家庆贺
    4. (4) 对文章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B .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C .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D .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
    5. (5)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6. (6) 文章描述了宋时越州(绍兴)发生严重旱灾瘟疫,地方官赵公临事从容有为,类似于一本古代地方政府抗灾工作手册。对于我们今天处置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赵公有哪些治理理念值得学习借鉴?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 10.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小题。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 (1) 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 . 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 . 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2. (2) 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 11. (2023高一下·光明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2. (2) 骨气是人之脊梁,《梦游天姥昑留别》中的“”就道出了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
    3. (3) 《赤壁赋》中侧面写箫声句子是“”。
    4. (4)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这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5. (5) 杜甫在《登高》中以“”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6. (6)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7. (7) 《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诗是:“”。
五、名著《红楼梦》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着,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上了亭子,倚栏坐了,因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道:“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方称。依我拙裁,欧阳公之‘泻出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髯寻思,因抬头见宝玉侍侧,便笑命他也拟一个来。

    宝玉听说,连忙回道:“老爷方才所议已是。但是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若亦用‘泻’字,则觉不妥。况此处虽云省亲驻跸别墅,亦当入于应制之例,用此等字眼,亦觉粗陋不雅。求再拟较此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若何?方才众人编新,你又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来我听。”宝玉道:“有用‘泻玉’二字,则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髯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联来。”宝玉听说,立于亭上,四顾一望,便机上心来,乃念道:____,____。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先称赞不已。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 (1) 根据大观园“沁芳亭”周围景物的特点,选出贾宝玉为“沁芳亭”撰写的对联( )
      A . 前门绿柳垂金锁 后户青山列锦屏 B . 松影一庭惟见鹤,梨花满地不闻莺 C .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D .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2. (2) 宝玉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沁芳”,就连贾政都“点头默许”。“沁芳”二字好在哪里?从中可以看出宝玉有怎样的精神?请结合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六、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 13. (2018·全国Ⅱ卷)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14. (2022高一下·武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发布“迎客松是假树”的信息,面对网络谣言,黄山景区通过官方微信“中国黄山”正式辟谣:网传“迎客松是塑料树”

    “迎客松是假树”均为不实信息。有专家指出,只要认真留意迎客松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的样貌及其生长形态,“松树是假的”的谣言很容易不攻自破。

    生活在网络的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针对网络谣言泛滥的现象,学校开展“向网络谣言说不”的宣传周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宣传活动。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